【第1句】:唯一能形容慈悲的狀態便是如虛空——空與一切萬物相容不沖突,包容萬物,支撐萬物。佛是空王,也是慈悲王。
【第2句】: 我承認自己的愚笨,因為我經常會犯常識性的錯誤;我承認 自己懦弱,因為我總是在該出手的時候雙手抱肩;我承認自己的庸 俗,因為我有時候會在不知不覺中隨波逐流;我承認自己的齷齪,因 為我幾十年不能蕩滌內心所有的陰暗。于是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生命的 修煉,以對得起短暫的人生。
【第3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 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 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第4句】:若是想超出三界,要無念,連這個善念都無所著,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著一切相。
【第5句】:命運很吝嗇,絕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一個人美貌,就可能剝奪他的智慧;給了一個人金錢,就可能剝奪他的健康;給了一個人天賦,就可能剝奪他的自由;給了一個人成功,就一定會在過程中制造些苦難。
【第6句】:【天天禪語】不傷害眾生,就是斷惡;能利益眾生,就是行善。小乘行者注重斷惡,大乘行者重視行善。出離心,是斷惡的起點;菩提心,是行善的動力。證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趨向。為個人的解脫而修證無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脫之道;為普度眾生而證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第7句】: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第8句】: 倘若我們正遭受著別人的非議,千萬不要以罵止罵,而應該多向釋迦 學習,只有像他那樣處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無言以對。
【第9句】:(三)遠惡習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于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10句】: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于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11句】:一個人在危險的地方行走,可能會遭到強盜及野獸的傷害,若沒有護送者的保護,要么會損失財產,要么身體受到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邊伴隨著一位英勇的護送者,他就會遠離這些可怕的險境,并平安地到達目的地。如《不動優婆夷傳記》云:“善知識們就像護送者,引導我們平安到達一切智者處。”
【第12句】:【處事圓融,可助成功】 懂得順應各種對象、不同環境來改變自己的態度,以最恰當的方法 讓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就可能助你成功。
【第13句】: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禪宗希望修行者能夠通過集中精神進入入定的狀態,從而拋卻煩惱與妄念,獲得解脫。
【第14句】: 信仰是生命中的一盞燈,燈若熄滅了,人生便失去方向,隨之而來的將 是無邊的恐懼和失望感。
【第15句】:生活就好像旅行,到近處去,一天來回,回來了肚子還是飽的;走一百里路就不同了,得帶一點干糧,說不定要兩三天才能回來;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準備帶兩三個月的糧食了。
【第16句】:關懷生命,使愛心博大寬廣;聞思佛法,讓智慧展現發揮;實修實證,令佛性全然顯露、大徹大悟。
【第17句】: 一日,有人問閑者:你何以活得如此自在?閑者答:心自在 身自在。此人再問,心如何得閑?答:想開心的事,說想說的話,看 愿看的景。人若贊你,就當風過耳;人若罵你,就當過耳風。如此, 定能忙中得閑,鬧中取靜,亂中可安。得閑者得自在。
【第18句】:如果能解脫愛欲和對塵世的貪戀,教誨眾生而行為出眾,即是忍辱。僧人出家,忍受各種清規戒律,弘法度人,忍的就是這種辱。
【第19句】:也許你的行為和夢想得不到認可和滿足,但又何必在意呢?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快樂。
【第20句】:所以慧寂似驢,義存如牛,而朝廷命官亦可像泥瓦工一樣。心中有佛,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保持內心的清凈無為。人生亦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一時的成績而傲慢無禮,不因一時的羈絆而萎靡不振,拋棄雜念,方能成就成功人生。
【第21句】: 了凡和尚是大德高僧,他著有《了凡四訓》。他開示說:“一個人生在 世間,怎么會沒有良心?可是世路役役,誘惑的力量太大了,人本有的天 良會被這些迷惑了。”所以,我們要時時保持一顆純正的心,與人相處, 要存仁慈心、愛心,時時刻刻幫助別人,提醒別人,讓他破迷開悟,回頭 是岸。
【第22句】:【天天禪語】對修行不負責的人分兩種。一種是,到處皈依,從不修行;另一種是,從不皈依,到處學佛。
【第23句】: 與別人和諧相處,會使這個世界很好地接納你,使你在這個世界里生 活得自在和快樂。一個人在和諧的環境里行走,就像在順風順水的江中行 船,很容易達到你的理想碼頭。
【第24句】: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失去理智。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稱得上是理智的“放”。
【第25句】: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唐)百丈懷海禪師《示叢林要則》
【第26句】:禪智人生【第1句】: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第2句】:恨別人,痛苦的是自己。【第3句】: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會消失。【第4句】:煩惱比歲月更易催老。【第5句】:妒忌、仇視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第6句】: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常嗔之人,時時地獄。【第7句】:順境淡然,逆境泰然。【第8句】: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27句】:經卷中的學問,未修成的密乘,健忘者的學識,需用時常哄人。(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28句】:當你放下別人給你帶來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來到了。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第29句】:佛說:弟子侍奉老師,應該做好五件事:一要加倍尊重,二要心懷感恩,三要聽從教誨,四要思念不厭,五要在人前贊嘆稱譽。
【第30句】: 老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我最近發現一個人若要想笑,最好 的方法是去微博跟博友互動,看到五花八門的評論你不由不笑,會意 的笑、大笑、狂笑,笑笑俱全。一場微博下來,人又不知少了多少。
【第31句】:無論是苦是福,我們都應該本著“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的態度去看待。從人生的苦難中看到未來的美好,從眼前的福樂中感念他日的苦禍,以一顆淡定的心去看待福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獲得真幸福。
【第32句】:清江水流,一曲云水禪心,云淡風輕,一首離別纏綿,花落流水,泛起層層波,撐舟而下,隨流水而去,岸邊亭臺,一襲白衣,隨弦而舞,相逢于紅塵,奈何陌路,音隨意奏,輕叩心扉,對風而吟。
【第33句】: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很難。一個人,做一天好人容易,一輩子做好人很難。
【第34句】:原本,一寸的光陰,是需要好好珍惜,不是用來記煩儲憂。看那蕭瑟的秋,輕盈的指尖上還耀眼著陽光。只想擁有一顆梅骨禪心,柔心慈眉,佇立梅香溪谷,播下希望的種子,精心打理,暖一世的沉寂冰凌,靜聽風生水起,只待春風邂逅,萌芽,花開,結果。不在計較擁有得失,努力就好。
【第35句】: 吸取教訓,不犯第二次錯誤 在遭遇失敗后,我們要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能勇敢地從失敗中 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那么你最終就是那些成功者。
【第36句】:問:“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如何是不露的事?”師日:“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花。”——《芙蓉道楷禪師》
【第37句】: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出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華嚴經》卷六,如來現相品
【第38句】:生活中,有很多人往住在擁有財富時不懂珍惜,不能善用財富廣積善緣。為人處世舍不得花一分錢,活像個守財奴,有時甚至怕窮親戚上門借錢,于是整天編造自己沒錢的謊言。殊不知,當我們無數次將謊言當成事實來講時,總有一天謊言真的會變成現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意念的力量無比強大。
【第39句】:一切法不可說,一切法不可說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說。《摩訶般若經》卷十九,燈炷深奧品言菩提者,空之異名。《大寶積經》卷三十九,菩薩藏會
【第40句】:欲修六度,當凈六根,先降六賊。能舍眼賊,離諸色境,名為布施;能禁耳賊,于彼聲塵,不令縱逸,名為持戒。能伏鼻賊,等諸香臭,自在調柔,名為忍辱;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贊詠講說,名為精進;能降身賊,于諸觸欲,湛然不動,名為禪定;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為智慧。
【第41句】:誰不曾對生活灰心過、失望過?然而,世界上沒有絕望的事,只有絕望的心。無論現實如何,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結果,才不枉此生。
【第42句】: 執著是自縛的蠶繭 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43句】: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集中精神,一心不亂。行茲在茲、念茲在茲,使心住于一境。——證嚴法師
【第44句】:真正的財富在哪里?在我們的心里。心里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們的財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們的財富;心生慚愧,慚愧心就是我們的財富;心生禪定,禪定就是我們的財富。在心外找找財富,那是大錯特錯也,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內心源源不斷的能源。有句禪詩寫得好,大道不從心外得,一片閑云人間來。
【第45句】: 自古以來,仕途多變,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掉 烏紗帽,甚至丟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膽,這樣的人 生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樣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積極 人世,超然出世。
【第46句】: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則煩惱便消滅矣。譬如竊賊認作家人,則所有家財悉被彼竊,若知是賊,彼即逃去。《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陳飛青書》
【第47句】:佛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善心與慈悲心,因此才會有“我佛慈悲”的話語,更有一些大慈大悲的人直接被稱作“活佛”。佛說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
【第48句】: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法句經》卷下,愛欲品有從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愛、從恚生恚。《雜阿含經》卷三十五,第985經
【第49句】:一處透脫,千處百處該通;一機洞明,千機萬機圓轉。——《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50句】:有些人認為,能夠做一個好人足矣。你處于暫時的安樂一一增上生,并不意味著你已達到了究竟的解脫一一決定善。增上生只是為最終達到決定善的一種暫時的方便條件,而不是終究目標。比如,電梯只是運送我們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沒有人會將它當成自己的家,同樣的,增上生就像電梯,決定善猶如家園。
【第51句】: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緊越是會陷進難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開悟的過程本身就是目標。開悟不是有形的財富珍寶,不是將手掌攥緊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個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頓悟的機會。頓悟雖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但這之前長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52句】:即使我們抱著“完全聽命善知識”的心,也會由于我們的劣根性而經常違逆善知識;何況有“善知識也不過如此…‘善知識也不總是正確”“善知識也應該多聽聽我的意見”等等想法,那離善知識真是太遠了。
【第53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欲望是煩惱之根,必然帶來不理性的競爭怎樣調理人際關系,減少矛盾沖突?佛日: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姊妹、親族展轉共諍,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共諍,民民共諍,國國共諍,是謂現法苦陰。一《阿含經》
【第54句】: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雜阿含經》卷十七,第473經
【第55句】: 民初的反封建,原意是反對皇權時代的道德淪喪、格調盡 失,結果連累到無辜的先秦時代,經典和糟粕不分,連同孩子和洗澡 水一起倒掉。結果可想而知,一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被隔斷,失去 了自身文化根基的中國人,連起碼的倫理都漸漸湮滅了。
【第56句】:歸命彌陀,就是要把自己全部交出去,交到彌陀的手中,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光明的黑暗的,可以人前顯示的、不可以人前顯示的,完全向彌陀打開,任由彌陀處置,如重病待死的病人,一任醫生安排。只要你肯徹底交出去,阿彌陀佛就會徹底負你的責。
【第57句】: 不要輕易忽視生活中的任何細節,你忽視的,或許正是你的 親人、你的愛人、你的朋友在乎的。你一個抱怨的眼神,可能會使親 人感到負擔;你一個無意的舉動,可能讓你的愛人產生誤解;你一句 直率話語,可能給你朋友造成傷害。細節決定人際關系,細節決定生 活質量,細節決定人生成敗。
【第58句】:人生的七種財富,需要我們用心修煉才能獲得,心中的財富和資糧能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當我們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時候,不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已擁有的財富,如此便能領悟到財富就在心中的真諦。
【第59句】: 佛善良且熱心助人,經常幫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同時也會讓自己感 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60句】:有一次我去海邊散步。當我看天空時,天空仿佛告訴我,心就像天空一樣廣闊;當我看陽光時,陽光好像告訴我,心就像陽光一樣明亮;當我看大海時,大海似乎告訴我,心就像大海一樣平靜;當我看沙灘時,沙灘好像告訴我,心就像沙粒一樣放松;當我感受微風時,微風好像告訴我,心就像微風一樣自在。
【第61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靡不曾作父母親屬,易生鳥獸,如何忍食!夫食肉者,歷劫之中生于鳥獸,食他血肉,展轉償命。《佛說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第62句】:某些時候,耐心比信心重要。信心是動機,而耐心才能抓住機會。沒有耐心的人總會在前進和倒退的翻來覆去中浪費生命,以至消耗信心。所以,人生要及時進取,更要善于等待。只要抱定一個理想,不斷地去努力爭取,總有一天你會如愿以償的。
【第63句】:王之養民,當如赤子,推干去濕,不待其言。……王者得立,以民為國,民心不安,國將危矣。《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第64句】:雖是俗世塵光,卻也歲月靜好。做一個淡然女人,飄忽人際中,置身世相外,不睹萬般誘惑,只贏一人之心;做一個靜默女人,淺笑袪千愁,輕語醉春秋,雖不善言辭,亦自成風景;做一個濃情女人,寂時似禪定,情竇如烈火,愛就夢一場,別恨只道無;做一個寒梅女人,只為暖冬,無意爭春,惟愿走過,不求來過。
【第65句】:(二)如法布施有五種施,名為大施,何者為五?一者時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人;四者說正法人;五者詣他國者。《大寶積經》卷-=。,廣博仙人會
【第66句】: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第67句】: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既是一種尋求心理安慰的形式,也是一種與天地自然溝通的渠道。天地能接收和儲存負面的能量,也能接收和儲存正面的能量。當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時,自然會風調雨順;而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時,自然界也是滿目蒼涼,災害頻繁。
【第68句】: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佛遺教經》
【第69句】:每個人的精神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需要愛心撫慰怎樣把握與人交往的原則?佛日:得一切眾生起柔軟心。——《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第70句】:一個人一生再怎么貧窮下賤,只要聽過一聲阿彌陀佛,念過一句阿彌陀佛,就算沒有白來;即使享盡榮華富貴,卻不知道有阿彌陀佛,無異白來人間走一遭,是一個可憐的人。
【第71句】:【禪語感悟】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知足,即使你擁有了令人羨慕的一切,也 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這樣,幸福從來都不會跟你所擁有的 財富成正比,幸福只會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間蔓延。
【第72句】: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一《佛陀的格言》
【第73句】: 閑看了多少或匆忙或緩慢的歲月?歷經了多少或堅硬或鋒利 的磨難?當初的一粒種子,就這般默默地守望,將流水望成江海,將 頑石望成塵埃。風一次次割過,雨一遍遍抽打,生命在一次次結痂中 變得愈加硬朗、茂密、空靈。站立在寂靜的山谷,任亂云飛渡,與日 月為伍,你將一種等待變成永恒的詩意。
【第74句】:心不離世間,亦不住世間,非于世間外,修行一切智。《華嚴經》卷四十四,十忍品
【第75句】:【佛語禪心】“我們的大家族就是一棵大樹,我們的父母長輩是家族的根,夫妻是樹干,孩子、財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樹的枝葉花果。只有孝順老人,大樹才能根深蒂固,才會枝繁葉茂,我們才能得到累累碩果。因此,你只要去耕耘,孩子、財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實都能夠收獲。”
【第76句】: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將全部的心思、全部的潛能用于一個人生目標,便可見“精誠”的力量。
【第77句】:只要能一天做一件實事,很快,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煩惱漸漸變少了,歡樂漸漸增多了,生活也愈變愈好。
【第78句】:【禪語】【第1句】: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第2句】:所謂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舍什么就會得什么,這是必然的因果。【第3句】: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
【第79句】:調和: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和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和而融合為水泥。由于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和而成。同樣的道理,由于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和諧相處、充滿和平。
【第80句】:我們在遇到絕路時,要鼓起勇氣,去開辟一條道路。勇氣存在于每個人的心底,只看我們能否將它激發出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勇氣就存在于你對未來存有的希望中。很多時候,有些事情看起來沒有回旋的余地,但只要不放棄,堅持到最后一刻,就可能出現轉機。
【第8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清明節,透過媒體看到很多祭掃群眾在為去世者祭祀。僅僅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待,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但從佛教的角度看,這還是陷于迷信的狀態。看到很多的墳墓,這更加提醒我們死亡無常。在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無論有多少顯貴、富翁、名人,最后的歸宿只有一個,就是死亡。
【第82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注意對方的情緒。一個人脾氣上來了,可能毫無理性地做任何事,豈止爭吵而已。因此,遇到意見沖突時,要保持頭腦冷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不要發怒。同時,重視對方的情緒,假設對方情緒激動,那么第一件事是設法讓對方冷靜下來,而不是忙于“講道理”。
【第83句】:如佛所贊:如來大智尊,顯說功德證:忍、慧、福、業力,誓愿力最勝。(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上
【第84句】:問:“如何是平常無生句?”師日:“白云覆青山,青山頂不露。”——《大陽警玄禪師》
【第85句】:任從春草青青,炎光爍爍,秋樹葉零,冬冰片薄。何故如是?且要諸人順時保愛。——《法演禪師文案》
【第86句】:現代人有一種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體力、經驗和條件之前,便一頭栽進一個過高的目標中,所以每天要受盡過勞和疲憊的折磨。——鄭石巖
【第87句】:云何人心?謂思念利他。《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梵網經》卷下,心地戒品
【第88句】:瓶、衣、車乘等,名言所分別,色相雖可說,體性無所有。世間眾色法,但相無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大乘密嚴經》卷下,阿賴耶微密品
【第89句】:具參方志,尤須具參方眼。……參方眼者,末世師匠,邪正難分。今自卓立,不論宗、教,但與出生死相應,名利不相應,大菩提相應,眼前活計不相應者,則為正,反此則為邪。(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第90句】:智慧的力量在當下一念,煩惱的力量也是在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能夠轉變,并且從煩惱方面斷相續心,從智慧方面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擴展開來,那問題就一定能夠得到解決,就能做到內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第91句】: 臨事前英雄好漢,臨事時縮頭烏龜;索取時欲壑難填,付出 時錙銖必較;許諾時信誓旦旦,踐諾時缺斤短兩;責人時義正詞嚴, 律己時力求寬大;見利則趨之若鶩,見義則躲躲藏藏。萬般世相,可 見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第92句】:當我們總抱怨世界陰暗時,恰恰是自己內心蒙了很厚的灰塵。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別人的眼里。
【第93句】: 這雙眼睛很特別,雙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單眼皮的左眼略 小而清澈,他戲稱自己的雙眼是日月目。他給人的感覺,眼睛里總是 帶著淡淡的憂郁,就像一首憂郁的詩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 一文氣,人家說他文武兼備,堪稱奇人。實際上,他半生平凡,了無 建樹。
【第94句】:而非“我像誰”。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生活也 都是自己過的,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別人,因為那樣我們會迷失了 自己。
【第95句】:你可以主導你的幸福婚姻幸福是臉上的,痛苦是內心的,幸福有太多的裝飾性,而痛苦一定是真實的,刻骨銘心。所以我們自己感覺到的生活和在別人身上看到的生活往往正好相反!
【第96句】:道雖從智慧領悟,尤從澄定體合。必向身心切近、日用動靜間沉細思察,方有真實開豁,當下受用。(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第97句】:表面看來,“高”似乎意味著進取,“低”則意味著退步。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退步只不過是一種低調的積蓄,是另一種方式的前進,因此“低”最終也能轉化成“高”。
【第98句】:人只要能回歸落實到生活的本身,接納自己,實現自己,肯定自己,就 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安適的情懷不是追求來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強 加給我們的。人的精神生活的關鍵是自己能否維持一個純真的心態。
【第99句】: 日出日落,但天穹不會成為過去;滄海桑田,但自然不會 成為過去;花開花謝,但燦爛不會成為過去;朝生夕死,但精神不 會成為過去;緣起緣滅,但大干不會成為過去。一切發生,一切消 亡,都不會成為過去,我們忘記了,時間會記住,時間忘記了,靈 魂會記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