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張自忠將軍何時在朱德手下當過團長了
又何時當過十三師師長的
我在他的傳記里都沒看到過。
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御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這是具體資料
文天祥的故事
日長江大決戰》(孫挺信) 作為最早描民面戰場的書籍,本書有著不可的地位。
該書出版后引起轟動,甚至還惹來不少爭議,這曾給作者出版續集《國民黨敵后抗日游擊軍》帶來了困難。
《中日長江大決戰》以紀年表的方式記述正面戰場的細節,有點類似于《資治通鑒》之類,很值得一讀,可惜的是也許是那時資料不全吧,一些重要戰役如滇緬作戰等記錄得不夠全面。
這本書現在已經很難購買得到,不少網站有提供下載,并將其書名更改為《中日大決戰》。
《國民黨敵后抗日游擊軍》(孫挺信) 本書為《中日長江大決戰》的姐妹篇,同樣是孫挺信所著,相信看了題目后就不用多介紹了吧。
敵后戰場是中國全體軍民的共識,在這個特殊的戰場活躍著不少武裝組織,除了八路軍以外,還有國民黨游擊軍和一些民間組織等等,他們起到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本書如今難以買到。
《喋血會戰》(鳳凰衛視) 相信不少人看過2004年的那兩期“鳳凰大視野”:《山河歲月》和《喋血會戰》。
這兩期節目是根據臺灣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改編而成的,鳳凰衛視在制作成大視野時刪去了敏感的政治話題,加入了一些新的討論,使之更為客觀公正。
本書即根據《喋血會戰》這一期節目改編而成,不了解正面戰場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
不過本書有個“缺點”,就是價錢貴了點,相近的價格,同樣是鳳凰衛視出版的《中國遠征軍》卻厚了許多…… 《血戰-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胡兆才) 本書雖然名叫“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但實際上同時收錄了共產黨一些重要戰役,包括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等,在網上有相關電子書下載。
本書的后記讓我很是感慨,作者是中共史學家,著有多本關于紅軍的相關書籍。
作者說到有一次他在翻閱孟良崮戰役資料時,看到一篇有關陳毅在被俘的74軍將校軍官會議上的講話,這篇資料有“許多省略號”,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和興趣,于是拜訪了整理這份資料的“老前輩”,問他為何要把陳毅的許多講話省略了,“老前輩”回答說,這些省略的內容是陳毅講到有關74軍在抗戰中,是抗戰的先鋒,抗戰模范等詞句。
那時出版這本書,擔心國民黨積極抗戰的事擴散出去,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就用省略號替代了。
因為這件事,促使作者去想要去了解和收集正面戰場的資料……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曾經在80年代出版過,主要是介紹國民黨的抗日主要戰役、人物、軍隊、年表等等,感覺上內容比較一般,對于一些戰役的描述也有些片面,不過本書也有亮點,就是收錄了大量國軍犧牲將領的資料,新版還有多張戰役插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另外,書中有還有徐向前的題字和聶榮臻的作序,徐老的字還寫得不錯~ 《血染輝煌》(馬振犢) 本書曾名《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寫實》,為廣西出版,作者是中共史學家,免不了站在我黨中共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問題,但就整部書而言還是比較客觀的,基本上辦到了有功言功,有過言過。
雖為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但當中不少觀點恐怕要比現在還要具有科學性。
作者還對一些敏感話題作了辨析,包括“不抵抗政策”、“消極抗日”等等,很值得一讀。
918網的抗戰軍魂版主評論此書“見解獨到,對于我們了解國民黨軍隊抗戰具有很大的幫助。
該書并不是就戰論戰,而是從全新的戰略角度去剖析整個戰爭”。
書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如對第二次長沙會戰簡單地全盤否定、把中條山敗北的原因歸結為不與八路軍合作等等,有關這些,大家就自己去收集相關資料作分析吧。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郭汝瑰、黃玉章) 關于這本書,作者郭汝瑰是前國民黨中將,號稱‘目前兩岸最詳細最客觀的反映正面戰場的歷史著作’,不過網友drliang卻對本書提出了一些批評,drliang認為郭汝瑰為我黨打入國軍內部的地下工作者,其能否保留客觀、公正、嚴謹的治史態度,首先就打了一個折扣;其次又云‘此書材料豐富,內容翔實,使用和引用了大量檔案材料,有些還是鮮為人知的’,細看該書引用的不過多數是1987年江蘇古籍版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及80年代初期國內翻譯出版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大東亞戰爭全史》,而且這些史料還是刪節版,略去了對我軍的負面描述,單憑這樣的材料并不能反映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全貌。
此外本書不少地方還詳略失當,過于全盤否定,觀點有待商榷,有很多不足之處。
但綜合上來說,本書還是比較詳實的,drliang網友也認為本書大體上值得一讀,是一本“目前比較好的抗日戰史著作”。
網上有相關電子書下載。
《中國抗日戰爭大參考》(蔡仁照) 本書收錄了抗戰時期的九次戰役,分別是國民黨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四大會戰、以及遠征滇緬;共產黨的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抗聯遠征、黃橋之戰。
書中有一些插圖,內容也比較詳細。
不過令筆者不滿的是書中把“黃橋之戰”這種內戰給收錄了進來,而且運用了春秋筆法、觀點片面、缺乏客觀性,這并不是什么“抗日戰爭”,無論是國民黨的長沙、桂南會戰,還是共產黨的黃土嶺等戰役,都要遠遠地比“黃橋之戰”更有收錄的價值
《中國抗日戰爭年度焦點》(湖南人民出版社) 錯別字多、多重標準、前后矛盾、細節缺漏……這就是我看完此書后的感想。
本書由《醒獅怒吼》《血肉長城》《黃河絕唱》三部分組成,宗旨是全面介紹國共兩黨的抗戰,但此書卻是缺點重重,在《醒獅怒吼》中,明明在題目中說到要介紹到中國空軍遠征日本一事,但到了正文,卻是只字不提。
本書也非常的沒有原則、觀點反復無常,在淞滬、武漢會戰中還在描寫國軍將士如何的英勇,還使用上“感人的鏡頭”這樣的字眼,但到了寫新四軍的時候,卻很不負責任地把國民黨前期的抗戰歸結為八個字:一槍不放,望風而逃。
而到了后邊又說要客觀地評價國民黨前期抗戰了,還引用了毛主席的一些話作了說明。
不少地方有抄襲的嫌疑……諸如此類為數不少。
但就寫國民黨軍事部分而言,本書還是比較客觀的,有些內容的分析甚至還冷靜得令人驚訝。
當然,書中不少說法只是一面之辭(不管是好話還是壞話),看的時候得保持“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心態。
書價貴了些,最好在網上一些有打折的商店買吧。
(感覺上,我們大陸的抗戰史書,大多缺乏嚴謹,也正如郭德宏先生所提出的,大陸目前還沒有一本合格的抗戰史書,有關抗戰書籍的數量、詳實程度,也遠遠比不上長征和內戰,而臺灣的抗戰史書動不動就搞了幾十冊到上百冊,甚至日本、蘇聯關于中日戰爭的著作也勝于我們大陸,這點大陸是應該認真深省一下的。
臺灣的著作當然也有不少是缺乏公允的,對共產黨抗戰的部分也描寫得不夠。
鄭浪平的著作《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是比較出色的一部,相比起《一寸河山一寸血》而言要來得客觀一些,當然書中有些觀點還是需要你自己去冷靜辨析的,這本書在大陸沒有出版,不過網上有電子書下載。
大陸關于正面戰場還有一本《國殤》很有名,但本書對武漢會戰后的記載嚴重不詳,大概是由于當時的史料不足導致的。
) [人物傳記] 《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宋波) 本書應該歸入綜合類,但為了配合下邊的另一本書,故放在這里。
主要講述國民黨軍在抗戰時期的表現,還算客觀。
不過作者把方先覺歸結為只為保命的怕死之輩,筆者甚覺不妥,方降日固不可取,但降日一事得結合當時的前因后果,全面地去分析才行,否則只會產生片面的說法,彭厚文的著文《試析衡陽保衛戰中方先覺投降日軍事件》比較公正。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江濤) 本書為《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的姐妹篇,同樣是華文出版,介紹蔣介石在抗戰時期做了哪些事及其是非功過等等。
但是關于書中對皖南事變的描述欠妥,且不說之前所暴發的國共沖突,就中共方面的責任而言,書中把所有的罪責統統推在項英一個人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抗戰中的宋美齡》(佟靜) 怎么說呢……本書主要是講宋美齡在抗戰中的表現,也算是比較客觀吧,但對蔣介石就并非如此了,一些觀點還很偏激,喜歡宋美齡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至于挺蔣派,就最好別買了。
《中國抗日戰爭風云人物寫真》(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魂撼天地》、《黑土驍將》、《血滿弓刀》、《虎嘯九天》等,分別是寫張自忠、張占山、杜聿明、陳納德幾位將軍在抗戰中的表現,內容詳細。
由于是黨校出版的,別期望書中會給蔣介石說好話,但就幾位將軍本身而言還算公允。
黨校還出版過一本《中華偉男》,寫的是楊靖宇將軍。
《軍人從政-抗日戰爭時期的李漢魂》(鄭澤隆) 由于筆者是廣東人,所以對李漢魂將軍比較有興趣,故買了這本書。
主要是介紹李漢魂將軍在抗戰中軍事、經濟、政治各方面的表現,翻開書后邊的參考資料一看,發現作者為了研究這個人物,還真花了不少心思。
《緩華抗日的美國飛虎隊》(中共黨史出版社) 不必擔心,本書雖然是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也說到了陳納德參戰了國共內戰,但書中對陳納德及飛虎隊的評價非常公正,沒有任何抹黑的成分,而且還有不少插圖照片,飛虎隊FANS必定收藏
我們國內應該多寫出一些這樣的史書來才是。
《不朽的史詩-六十年前的抗日英雄故事》(孔祥濤) 本書主要介紹國共將士、文化名人、還有平民百姓的抗戰故事,書中高度歌頌了宋美齡,但狂貶蔣介石。
廣西出版的,似乎廣西是國內最為熱衷研究抗戰的一個省…… (由于敏感的政治原因,在大陸一般都很難看到客觀全面的國軍將領的傳記,有些是觀點偏頗、缺乏公允,有些則政治色彩深厚。
像《杜聿明將軍》《戴安瀾將軍》這類傳記都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在內,不過由于這些書籍多為親人朋友所著,如《杜聿明將軍》就是鄭洞國在為了紀念去世的朋友杜聿明而寫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而有些書籍則不看比看要來得好,如方知今的《愛國將領衛立煌》就錯漏百出,觀點也十分偏頗、片面,看了之后容易被誤導,方還寫過一本關于遠征軍的,也寫得很一般。
廣東出版的《張發奎傳》還算可以,但也有不足之處。
在這里還要談到兩本國民黨將領傳記的書籍,就是華文出版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以及解放軍出版的《民國高級將領列傳》,兩本書和臺灣的《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樣,都自稱“尊重歷史,還歷史真相”,但真的辦到了嗎
恐怕沒有,看來越是自詡客觀真實的書籍,越是容易愧對這一承諾。
兩本書都有不足之處,但要作比較的話,筆者認為《列傳》稍勝于《傳略》。
) [戰役介紹]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云南人民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江山作證》、《駝峰1942-2002》、《大戰場,小細節》、《血肉筑成抗戰路》、《浴血怒江》、《日軍侵華罪行實錄?云南部分》,云南出版的。
由于書多且厚所以價格貴了點,但絕對是遠征軍FANS的必定收藏品,喜歡遠征軍故事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實錄》(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在抗戰60周年之際,曾播過一期以中國遠征軍為主題的鳳凰大視野,結果引起了轟動,這支被人遺忘了的英勇軍隊因而重新走入了國人的視野。
本書是根據這期節目改編而成的,并且加入了一些資料,使之更為全面,不過書中也加入了一些“革命語言”,看上去總覺得很奇怪…… 《太平洋戰爭史話4:緬甸泥潭》(陳培軍,鐘慶安) 《太平洋戰爭史話》一共有11本,此為第四本,看題目就知道是寫中國遠征軍故事的了,書中有不少插圖,對遠征軍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血線-滇緬公路紀實》(白山) 本書同樣是云南出版的,描寫的是滇緬公路在抗戰期間的命運,算是對《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作了補充,遠征軍FANS可別錯過了。
《飛越“駝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略空運》(徐康明,劉蓮芬) 說到遠征軍,你不但要了解滇緬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駝峰航線,個人覺得,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本書勝于劉小童的《駝峰航線》。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也有一本寫“駝峰”的書。
《湘水瀟瀟-湖南戰場寫實》(馬正建) 本書為介紹三次長沙會戰、以及常德、衡陽兩次保衛戰,作者文筆不錯,以生動的語言來描寫這段歷史,可讀性強。
請允許我偏執地認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實叢書”系列,只有這本《湘水瀟瀟》可以拿得上臺面…… 《昆侖關戰役圖集》(南寧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編篡辦公室) 看到題目,就不用多說了吧
而且又是廣西出版的。
筆者將圖片掃描到了網上來,目前放在自己的主頁里供人下載,不過我的主頁服務器超“那個”……不能用下載工具下載,只能用WIN原來的那個“烏龜”……有哪位好心的朋友下載后就請轉到另一個好一點的空間里吧,轉載時注明圖片來自南寧市人民政府。
《國民黨高級將校抗日戰爭親歷紀》(文史出版社) 本系列書收錄了一些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主要包括的戰役有:華北、東北、淞滬、南京、忻口、臺兒莊、武漢、印緬、桂南+桂柳、常德+長衡等。
由于當時敏感的政治環境,不少國軍將領在寫回憶錄中說了一些“革命語言”,各位看看就好,可別覺得滑稽。
本系列還有另一個版本叫《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口述抗戰回憶錄》,刪去了華北和東北兩部分。
(相關的書籍,筆者就大體收集了這些。
真誠地希望大陸在之后能夠在研究抗戰史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別老把眼光放在長征和“解放戰爭”上面。
在影視作品中,以抗戰主題的作品數量遠遠地少于內戰和長征,抗戰作品至今能夠影響國際的,只有《紫日》《血戰臺兒莊》等極少數,內戰少說也搞出了《大決戰》三部曲。
而紀念館方面,抗戰紀念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遠遠地少于解放戰爭。
更糟糕的是,日本對他們國家“陣亡”的官兵給予了高度的紀念,侵華老兵享受著較好的待遇,日子過得還行,而不少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的老兵們,卻窮得連房子都買不起,不少陣亡將領還沒有墓碑。
在當今緬甸,日軍的紀念碑整潔、宏偉,而且年年有親屬來參觀,甚至他們的戰馬都有紀念碑,而中國遠征軍許多官兵連墓碑都沒有,僅存的也多數遭到破壞,不少地方沒有人打理,盡靠少數老人去看管而已。
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這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
郭德宏說到,大陸“在觀念上,也往往認為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比抗日戰爭更為重要。
”“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當然更為直接,更為重要。
但解放戰爭終歸是一場國內戰爭。
國內戰爭與對外戰爭相比,當然應該是對外戰爭更為重要。
抗日戰爭史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反侵略戰爭,它的地位無論如何都應該比任何一場國內戰爭的地位更高。
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個關鍵時期,它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熟起來的,沒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發展,也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
”這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大陸應該重視和省思的。
) 《血線-滇緬公路紀實》(白山) 本書同樣是云南出版的,描寫的是滇緬公路在抗戰期間的命運,算是對《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作了補充,遠征軍FANS可別錯過了。
遠征軍的部分,白山并沒有著力去寫,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有點誤導性哦。
《飛越“駝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略空運》(徐康明,劉蓮芬) 說到遠征軍,你不但要了解滇緬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駝峰航線,個人覺得,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本書勝于劉小童的《駝峰航線》。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也有一本寫“駝峰”的書。
兩者不能相提并論,當時CANC雖然運輸量不及ATC,但是CANC是中航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飛過去的,而且此書的大部分親歷者(應該是全部)都是中國人,我喜歡劉小童的《駝峰》,徐教授的《駝峰》主要是史料匯編,很詳盡,適合尋找細節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云南人民出版社) 這套書主要是畫報那種,所以才這么貴,很多圖片都有看過了~ 《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實錄》(鳳凰衛視) 圖片以電視截圖為主要部分,一般 《血戰-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胡兆才) 《國殤》幾乎沒有寫,作者筆觸比較細膩,但涉及戰事過多,有點模糊視線了
關于老師的傳記 作文
【急
】
一個不知名的作家寫信給我,說要給我的導師寫傳記,希望我寫篇短文提供素材。
恐怕我導師已經答應了,因為聽說他已經去導師家里采訪錄音。
一下子覺得嘴里苦的很。
我有很多擔心:第一,這個作家水平怎么樣呢
會不會寫得不忍卒讀
第二,這個作家可能不那么了解我的導師,能夠寫得傳神么
碌碌之作還不如不寫;第三,現在寫傳記是不是太早呢
我導師應該還有更多成就在后面呢;第四,很少聽說有中青年法學家出傳記呢,會不會出版以后被人嘲笑沽名釣譽呢……晚飯的時候跟徐公子說了,他捧著肚子說,“你,你,你要直言犯諫哦。
”我很猶豫地,“恐怕不好吧,我老師應該考慮周全了才答應的。
”“那你就說,嗯,這個作家行不行啊
您應該留著自己寫之類的。
”他笑,又說,“算了吧,你去提醒老師這個還是不妥。
”后來我遵囑寫了一篇短文,給作家寄過去。
上帝保佑,請你寫得好一點,因為那是我老師哦
我印象中的何老師寫何老師,讓我有些犯難。
跟隨他學習有十年了,那么多點滴,那么多細節,卻不知從何說起。
那是高中生面對高考作文的心情,想拼盡全力寫好,卻往往辭不達意。
本科大三那年,何老師給我們開《法律英語》。
他第一次走進來,我們都愣了,沒見過老師這般整齊的:筆挺的西裝,雪白的襯衫,锃亮的皮鞋,漂亮的公文包,還有很精神的臉龐。
他很洋派的走路,站到講臺上和我們目光交流,親切地說,“Good afternoon, everyone.”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good afternoon,sir.”然后大家都由衷地笑了。
很多年以后,可能記不得老師講過什么,然而誰都還記得那個昏昏欲睡的下午教室里走進的那個很精神的老師,宛如記憶深處吹來的一陣和煦的風。
考上研究生以后,我去見何老師,跟許多師兄一起去的。
何老師住在張自忠路原段祺瑞執政府的大院里,那個門樓是赫紅色的前朝建筑,門口蹲著兩個大獅子。
那天下午曬著太陽,我都有點恍惚起來,仿佛不是在1998年。
上了樓,室內陳設也干凈得很。
何老師穿著真絲的長衣長褲。
師母是北京人,說話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
她端麗的圓臉上看得出當年的模樣,使我立刻想起讀到的關于何老師奮發圖強終于娶得美人歸的故事。
所以當晚回去所有的女生都在追問我師母是何等樣一個女子。
喝著玻璃杯里泡著的茶,在書房里坐,整個一道墻上全是書,還有很多厚厚的文件夾子。
那時和何老師說話,好像對著神明,心里空蕩蕩的。
至今也沒有改變,仍然是敬畏的。
何老師對人親切卻不親昵,和藹卻有原則,讓你覺得如沐春風,同時做起事來需要小心翼翼。
這個境界是不好學的。
何老師每年過中秋節的時候都會請學生們一起吃飯,開始是一桌,慢慢的兩桌,現在三桌也不夠了。
人越來越多,可還是老規矩:不許送禮,還要吃好喝好。
做學生的時候不知道多饞,總是能夠吃得心滿意足。
別的專業的同學羨慕不已,蓋因師母說:“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學習上的事找何老師,生活上的事找我。
”我那時沒少給他們添亂,有一次家宴我喝得太多糊里糊涂地抱著師母的脖子痛哭,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過了幾天何老師打電話給我,問完了交待給我的工作以后專門囑咐:“以后喝酒要適量,家里可以,外面千萬不要喝多。
”我紅臉諾諾。
那時候年輕孟浪,可是聽到這樣的提醒心里說不出的溫暖。
每到假期何老師就會帶著一眾弟子外出調研。
我是懶散慣了,可跟著何老師就分外小心:要守時、要守紀律、要認真等等。
有一次開會需要我發言15分鐘,何老師專門叮囑,“你說話太快,要記得放慢語速。
”發言的時候我特意穿了件襯衫打了根領帶,何老師點頭,“這樣比較精神。
”我講的被害人陳述的認證規則,回應熱烈,搞得我有點難以招架,還是何老師微笑著解圍,“看來陳提前領略博士論文答辯了。
”何老師雖然是學者,卻沒有書生氣。
他善于交際,和認識不認識的官員、學者、媒體微笑、寒暄、應酬,從容得體。
那次我們邀請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位廳長去山東開會,飛機晚點了我們都滯留在機場候機廳。
快要午夜12點了,那位法官說,“何老師,要不我就不去了
”何老師很誠懇地說,“你不去,我們都會很遺憾的。
”后來那位法官私底下跟我說,這句話真讓人欲走還留啊。
我笑,是的,那是親切而堅定的,你很難拒絕的。
常常會有人向我通報,比如,你們何老師在中央電視臺某個節目做嘉賓,又或者何老師在哪個法院講課……他越來越出名,也越來越多人知道他的好。
我是沾沾自喜的,因為是他的學生,自然可以引以為榮。
然而何老師有一次說,“我也等著有一天以你們為榮,到時候人家就介紹我說,這是某某的老師。
”我們都笑。
假以時日吧,有一天讓老師以我們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