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觀后感300字
寫讀后感要注意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后面加一句 讀了之后深受感觸等話語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然后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最后升化主題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改革開放40周年我聽父母說變化作文
改革開放40周年我聽父母說變化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泥土,在下班后的傍晚,或在工休或節假日,他便拿起鋤頭下地幫母親料理“責任田”。
記憶中,他每天一大早就騎著那輛“二八”式自行車到城里上班,傍晚才回來,而這也是我最盼望的。
父親微笑著穿過暖暖的夕陽,蹬著車向家門口的我趕來,一停車便取下車架上的帆布包,里面有時是糖果,有時是飯桌上的美食,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溫馨的記憶。
那時我家和村里另一家人合住在有著天井的老屋里,東西兩排廂房,對門人家四間,我家兩間,廳堂共用。
我家的兩間父母一間,我們兄妹一間,屋里因堆滿雜物顯得逼仄陰暗,柱梁灰黑,墻壁白灰剝落,露出斑駁的原色土坯。
順著老屋的木梯可以爬到閣樓,小時候,那里是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寶地。
聽母親說老屋還是土改時分給爺爺奶奶的,但二老在我父親十幾歲時就過世了,留給父親這兩間老屋。
那些日子貧瘠而溫暖,屋子雖然那么小,卻盛滿了下我和弟弟的歡笑。
后來,隨著妹妹的降生,父親就萌發了另建新房的想法,但父親工資不高,加上母親掙的工分剛夠全家五口的溫飽,建新房只能是深藏在父親心里的一個夢。
而且這個夢因為一次變故,似乎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在建筑工地上不慎從腳手架上摔下來,手臂骨折,我家猶如塌了半邊天,堅強的母親表面平靜,一邊忙農活一邊照看住院的父親,但我幾次看到她躲在門側偷偷抹淚。
父親傷愈后手臂不能完全伸展,做不了重活,公司就讓他做門衛,但工資少了許多。
那時,改革開放的東風已經吹到我們那個小山村,村里分田到戶了。
于是,每到農忙,母親便不得不請人犁地。
看多了村里人的臉色,從不愛求人的父親狠心買了頭牛,從沒摸過犁耙的他用傷殘的右手扶握著沉重的桀驁不馴的犁耙,出現在村里人驚訝的目光里,犁溝從最初歪歪扭扭到最后筆直如線。
沒幾年,父親的犁地技術就讓村里人嘖嘖稱贊。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讀后感600字左右
回望四十年的改放,讓我們留在記憶里的,不應僅僅是排列整齊的數也不應僅僅是莊嚴肅穆的大,更應該是一個個寫滿夢想與希望的人生,更應該是一段段鐫刻著時代印痕的故事。
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從那時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我們所要做就是要與你一起打開共同的記憶之門——發掘已經被時間深埋的記憶,激活已經處于 休眠的記憶,整理像竹簡一樣散落的記憶,再把這些記憶的珍珠,用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紅線串起,然后,我們共同收藏。
我們將要收藏的這些人,不是偉人,甚至也不是名人,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一個時代的英雄;我們將要講述的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甚至是平淡無奇,但我們相信它們將會成為歷史草稿的一部分。
走過四十年的我們,雖然職業不同身份各異,但我們對改革開放的記憶之根,早已“緊握在地下”,因為我們都是這段輝煌歷史的見證者。
改革開放40周年我和長輩話變化作文400字
【第1句】:開頭要先說自己今天看了什么書或文章 然后寫出自己的心情
【第2句】:要概括出主要內容
【第3句】:找出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集體寫寫
【第4句】: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文章內容來說說 比一比
【第5句】:總結自己的感想 發出號召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偉大的復興之路》讀后感
《復興之路》觀后感復興,是一個偉大的議題
復興,是一個執著的夢想
復興,是一道崎嶇的征途
——題記《復興之路》以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
初看此片,就感覺它與《大國崛起》有很多相似之處,看完《復興之路》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部部影集敲打著我的心弦,使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感。
《復興之路》與《復興之路》把焦點鎖定在當代中國,即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復興之路》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能夠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在于它以力求真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里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終于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復興這一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慘痛代價之后換來的深刻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責任之重大,賦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圣使命。
作為學生觀看此片,有助于我們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為什么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更好地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或許,你還沉浸在風靡全球的唐朝文明之中;或許,你還神游在天朝物產豐盈的夢幻之中;或許,你還在為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而熱血澎湃;或許……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深埋在歷史的塵埃中。
從1840年一直到今天,國人們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復興之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華夏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炎黃的鮮血,即便如此,我們的復興之路遠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 讓我們銘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
求一篇 改革開放三十年 感想 要求1000字左右
對于80后的我們來說,談論改革開放似乎有些勉強,仿佛是小學生講人生哲學一般。
但我們畢竟生活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對于時代的變遷,又豈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偉人果斷地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于是一個國家在春風中崛起,人們唱著春天的故事,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終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改革和開放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成為人們的共識。
30年,極其漫長;30年,又極為短暫,但它終歸要成為一段歷史。
而這段歷史,又恰恰是五千年華夏文明最輝煌的那個部分。
英雄創造的歷史,只是歷史的骨架和輪廓;民眾創造的歷史,才是歷史的筋脈和血肉。
回望3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留在記憶里的,不應僅僅是排列整齊的數字,也不應僅僅是莊嚴肅穆的大事記,更應該是一個個寫滿夢想與希望的人生,更應該是一段段鐫刻著時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這一年國家發生了很多大事,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香港回歸,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了一大步,舉國上下,全民歡騰。
至今我還能感受到那種自豪的熱烈的歡騰氣氛:到處是歡騰的人群,到處是喧騰的鑼鼓,到處是五彩繽紛的禮花......那是我一生難忘的景象。
我感受到祖國正在一天天強大,中華民族正在一天天振興,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這一切,我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實施大概也不會成為現實。
撒切爾夫人不是說么: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將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結果呢
1999年,20世紀最后一年,祖國也邁開了跨進新千年的步伐。
十月一日,偉大的祖國50華誕,世界目光齊聚北京,因為這里正在舉行盛大的閱兵。
天安門前,各種兵種一一走過,各式兵器一一亮相。
威武的士兵,整齊的隊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師、正義之師的雄壯和威嚴;先進的武器,繁多的種類,使人感受到祖國的安全與不可侵犯。
時隔不久,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祖國統一大業又進一步,中國完全統一指日可待。
2001年,記憶中,剛跨入新千年的祖國喜事連連,先是申奧成功,繼而成功入世。
現在入世已七年,奧運會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讓人感慨萬分,與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讓人遺憾,08奧運讓我們揚眉吐氣。
2008年,改革開放30周年。
08年是奧運中國年,世界目光將再一次聚向北京,奧運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極好機會。
我們一年一年地走著,從20世紀走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被中國在此區間內跨世紀的三十年改革開放而感動。
誰能想到,曾經的夢想都一一變成了事實。
但是我們現在知道,飽含激情的夢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領著我們穿越時光長廊,終于將我們帶入今天夢幻般的現實。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人來講,它意味著太多:艱難、榮耀、團結……但不管怎樣,有這30年作底子,中國人還怕什么呢?就像《紅燈記》中李玉和對母親說:“有您這碗酒墊底,什么樣的酒,我全能對付
” 衷心祝愿改革開放繼續積極穩妥的順利進行,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
上一篇:改善民生的感言2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