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獲獎感言
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的種子
關于居里夫人的演講稿范文100字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作為杰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范激勵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
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
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
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
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作為杰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范激勵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
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
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
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
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
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并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一、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蘭華沙,她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
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
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
后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
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
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
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
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
她的父親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
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后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
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
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
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于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
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后,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于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
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比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
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們結合了。
瑪麗結婚后,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
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
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于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
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并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二、鐳之光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X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
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
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些能量來自于什么地方
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么
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
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
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
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并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實驗研究中,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
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
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
她還根據實驗結果預料:含有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沒有放射性。
儀器檢查完全驗證了她的預測。
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礦物,并精確地測量元素的放射性強度。
在實驗中,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這說明實驗的礦物中含有一種人們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這種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為這種礦物早已被許多化學家精確地分析過了。
她果斷地在實驗報告中宣布了自己的發現,并努力要通過實驗證實它。
在這關鍵的時刻,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也意識到了妻子的發現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關于結晶體的研究,來和她一道研究這種新元素。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從礦石中分離出了一種同鉍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它的放射性強度遠遠超過鈾,這就是后來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釙。
幾個月以后,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新元素,并把它取名為鐳。
但是,居里夫婦并沒有立即獲得成功的喜悅。
當拿到了一點點新元素的化合物時,他們發現原來所做的估計太樂觀了。
事實上,礦石中鐳的含量還不到百萬分之一。
只是由于這種混合物的放射性極強,所以含有微量鐳鹽的物質表現出比鈾要強幾百倍的放射性。
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
釙和鐳的發現,以及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動搖了幾世紀以來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
科學家們歷來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
按照傳統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出的放射線的。
因此,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雖然對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興趣,但是心中都有疑問。
尤其是化學家們的態度更為嚴謹。
為了最終證實這一科學發現,也為了進一步研究鐳的各種性質,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礦石中分離出更多的、并且是純凈的鐳鹽。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在分離新元素的研究工作開始時,他們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學性質。
尋找新元素的唯一線索是它有很強的放射性。
他們據此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
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真正的實驗室,只有一些自己購買或設計的簡單的儀器。
他們出于工作效率的考慮,分頭開展研究。
由居里先生試驗確定鐳的特性;居里夫人則繼續提煉純鐳鹽。
有志者事竟成
大自然的任何奧秘都會都會被那些向它頑強攻關的人們揭開。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并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
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
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象細鹽一樣的白色結晶。
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
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
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
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應用。
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于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
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癥的有力手段。
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于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
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
在法國,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
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于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金子一般的心靈 由于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
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
在鐳提煉成功以后,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
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制,不應受到任何限制”。
“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
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居里夫人獲獎感言是什么
有能力完成,就有責任實現!
居里夫人演講稿200字
1867年11月7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誕生了,她就叫瑪麗·居里,是她發現了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在這個巨大的成功背后,居里夫人也同樣付出了非比常人的努力。
為了能夠提煉出純凈的鐳,居里夫人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每天要遭受那些煤渣的灼傷……功夫不負有心人,居里夫人這樣日夜不停的工作,終于有了回報。
但是,當鐳射線一點一點侵蝕著她的肌體時,她依舊忘我的工作著。
我堅信,雖然居里夫人的身軀已經消失,但她的精神依舊永垂不朽,依然如太陽一般照耀著其他科學家前進的道路。
同時,居里夫人一生的所作所為也讓人類深思:在當今這個社會上,像居里夫人那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人人渴望著財富與名利,而勤奮、廉潔的人得來的結果卻只有貧窮。
如果世界上能多一點勤奮,少一點懶惰,多一點廉潔,少一點腐敗。
那么,當我們再一次放眼望向社會,又怎么會有那些貪官呢?居里夫人總是以他人、以國家為主,永遠把自己看得很低很低。
居里夫人得故事感想50字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于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
諾貝爾史上只有居里夫人兩次獲獎嗎
不是只有她一個人 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因發現放射性物質和發現并提煉出鐳和釙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明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獲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化學家鮑林因為將量子力學應用于化學領域并闡明了化學鍵的本質、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國際控制并發起反對核實驗運動而榮獲1954年的化學獎和1962年的和平獎。
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于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和確定核酸的堿基排列順序及結構而分獲1958和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原文 諾貝爾獎獲獎者面面觀 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一生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就可謂功成名就,不虛度此生了。
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不說絕無僅有,也可謂真正意義上的鳳毛麟角。
這樣的“鳳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數得著的幾位: 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因發現放射性物質和發現并提煉出鐳和釙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明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獲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化學家鮑林因為將量子力學應用于化學領域并闡明了化學鍵的本質、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國際控制并發起反對核實驗運動而榮獲1954年的化學獎和1962年的和平獎。
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于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和確定核酸的堿基排列順序及結構而分獲1958和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獲諾貝爾獎的夫婦 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夫婦。
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
獲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科里夫婦。
獲諾貝爾獎的父子 共同榮獲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布拉格父子。
分別榮獲1906年和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湯姆遜父子。
分別榮獲1929年和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奧伊勒父子。
分別榮獲1922年和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玻爾父子。
分別榮獲1924年和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西格巴恩父子。
獲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科學家 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
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
榮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
榮獲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朱棣文。
榮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
諾貝爾科學獎女性獲得者 瑪麗·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別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
伊倫·約里奧·居里:193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柯里:194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梅耶: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霍奇金:196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雅洛:197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麥克林托克:1983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萊維·蒙塔爾奇尼:1986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埃利昂:1988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努斯萊因·芙爾哈德:199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參考資料:新華網
演講稿《我最佩服的一位科學家——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一種新的物質—,這一發現,震驚全世界。
居里夫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獎金的女科學家。
從此,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那一大筆車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車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她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已的家里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開幕典禮。
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
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 居里 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去,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上了主席臺。
這位老年婦女就是 居里 夫人小 時候的 老師。
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的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我最敬佩的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之后,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普通的老師。
居里夫人自傳讀后感
《居里夫人自傳》這本書的讀后感。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居里夫人不太了解,只知道她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發現了“鐳”這種元素,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本周,我認真閱讀了《居里夫人自傳》這本書,并體會到了居里夫人不但是一位科學天才,還是一個具有高尚品德和杰出的人格的謙遜的女性。
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的華沙城,當時已由亞歷山大二世統治了。
居里夫人11歲時失去了母親與大姐,從那開始,爸爸和二姐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盡管如此,但居里夫人的父親仍把他的幾個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所以,居里夫人的父親是她在人生路上重要的人之一。
居里夫人從小就感受到波蘭人在自己的祖國里受到屈辱,所以她每做一件事都回與祖國息息相關的。
由于受到了環境的逼迫,和自己的大學求學路,居里夫人做過身份卑微的家庭教師、讀過流動大學等種種艱苦經歷,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巴黎當時最杰出最著名的學校------索爾本大學。
從那開始,艱難的求學路也展開了……在這期間居里夫人通過親人的無限支持與幫助,從困難中走出來。
讀完大學的居里夫人還不放棄這個學習的好機會,繼續考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與博士學位。
畢業后,認識了比埃爾.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研究出第一項關于鋼鐵磁化。
隨后,與丈夫、合作者貝蒙證實了瀝青鈾礦中存在的另外一種具有發射性的物質,將它命名為“鐳”。
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獎。
我的感受:居里夫人的各種優點都值得我們學習,她高尚品格、謙遜、堅強不屈、聰明才智、愛國情懷等等,她的這些精神有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成長道路…… 讓我們去多了解這些偉大人物吧
他們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讀了居里夫人的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我的感想:居里夫人雖然已成名,但他仍熱愛、尊敬老師.我們要學習他的品格 人要學會感恩,老師是教授我們知識道理的人,我們應當像居里夫人那樣尊師重道.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也必將是一個擁有偉大人格的人,這種品格將會使他的人生和事業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