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的畢業聚會后的感言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凡,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走上了繁榮富強、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讀到《改革開放三十年》這本書,看到了祖國三十年間的巨大變化。
后來,我抱著一顆期待的心向媽媽詢問,媽媽回憶起過去——那時候,哪有什么柏油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讓人們踩成了狹窄的馬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路上到處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腳就會陷進去,好不容易把腳拔出來,可鞋子卻留在了泥潭里……往事不堪回首,自從改革開放后,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濘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路的兩旁都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孩子們也坐在舒適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不再有寒冷之憂。
改革開放,使國家經濟飛速發展。
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國人民漸漸地從吃不飽,穿不好變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還用剩余的錢買了自行車、摩托車,甚至小汽車。
祖國日益富強起來,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零八年黑瞎子島的回歸使中國成為了陸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見雪災和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面前,中華兒女們眾志成城,擊敗了種種困難。
在2001年中國榮幸地成為了二零零八年奧運會的舉辦國家,中華人民也成為了奧運的主人。
同時,也向外國人證明了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
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歡呼聲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帶著中國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間,發生了無數,改變了無數,相信未來的幾千、幾萬年間,中國還會更加飛騰
三十年,可謂彈指一揮間
三十年的經歷會讓我們觸摸到社會前進的脈搏,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
三十年,對于歷史長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從貧窮落后一步步走向發達富裕文明和諧的國家來說,又是一個豐富而值得銘記的過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滄桑巨變,三十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
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
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開發。
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
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
改革開放是三十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
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于中國
中國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于世界經濟增長水平。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
自粉碎“四人幫”以后,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
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
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
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神七”的成功發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讓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
而今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華大地上拉開帷幕,我們成為奧運的主人
中國以東道主的身份,以51金100枚獎牌登上的冠軍的高臺。
改革開放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的得到改善,人民生活也更加的豐富多彩,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
【第67句】: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
【第71句】:40歲,增加了
【第3句】:63歲。
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
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當年,鄧小平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于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
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
鄧小平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
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后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
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
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
“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
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象增多,丑惡現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為新體制,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
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
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鄧小平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于”標準。
“三個有利于”標準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三個有利于”標準是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
正如有的領導干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于”標準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于”為判斷標準。
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于”標準,真是咄咄怪事
不贊成“三個有利于”為判斷標準,必然要另立判斷標準,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
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于”標準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
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
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改革開放30年感想
小段,工作感想的話,簡短1事重要,做人也重要。
在工作中,所理解和看到的,是一個能夠埋頭苦干,熱心幫助同事,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魅力的人,這才是成功之處。
【第2句】:做事,應適當考慮。
比如,為何做,值不值得做,是否必須做,不做不可
這樣,你一旦開始做的時候,就會全身心投入,而不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一次次打斷工作,也不會出現徒有忙碌而無進展的情況了。
【第3句】:做人做事,既體現了一個人的個人素養,脾氣秉性,又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
一個人,如果做事做得好,但是人際關系搞不好,就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語錄推薦:關于親情的句子 孟子語錄 艾佛森語錄
【第4句】:在一個工作環境里,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務的同時,也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的同事,而絕不是只顧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而忘了自己是屬于工作團隊的一分子。
【第5句】:在工作中從完善到創新,是自己的價值,是自己進步的過程,是說明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挑戰的勇氣。
【第6句】:在工作中,要學會對自己鎖定的目標堅定不移。
否則,遇到困難,只要有機會,有退路,我們就會本能地嘗試繞過,或者退卻。
只有瞄著目標不放,我們才會 窮盡全力推翻,或者跨越那些障礙。
我跟一些在某領域做得成功,或者有一定成就的人聊天,無論他們的氣質和脾氣多么的不同,但在這一點上,都很相似。
【第7句】:在工作中,我們面臨跟別人的競爭,有時候甚至會發展成爭斗和斗爭,都是難免的,這時候,我們應該不畏懼于去斗爭,但卻千萬不要熱衷于斗爭。
【第8句】:在工作中,千萬不要喋喋不休,也不要沒完沒了地抱怨,這些都是把事做糟,或者失敗的先兆。
【第9句】:在工作中,其實有些困惑,有些難題,我們只需要一點點的提醒,或者鼓勵就夠了。
所以,在工作中,碰到需要幫助的同事時,千萬不要做繁瑣、自以為是的 勸誡,也不要因為幫了人家一把,非要在別人面前展示和顯露一把自己的訓練有素。
所謂術業有專攻,在其它事情上,他們可能比我們做得更優秀。
【第10句】:在工作中,沖突和矛盾總是難免的。
有時會發生爭吵、爭執、爭斗乃至斗爭,其實也難免。
但不管以前發生過怎樣的事,只要是我的同事,他主動表現出來和解或和好的意愿,我愿意和解。
【第11句】:在工作時,你和其他人一樣,都是給公司打工而已,不要指望你的“個性”能引起領導的重視(或說重用),好好做好你的工作才是關鍵。
【第12句】:一個人要一直晉升本人的境界,從而看得更高、更遠,做事也更有效力,這請求人學會自發地學習跟踴躍的思考,只要才能進步,對環境變更的適應性增強,人必定可以在人群中居于上風位置。
【第13句】:一個人要么把握很好的專業技巧,要么控制在生涯中無孔不入的本事。
這兩者都是生財之道。
【第14句】:一個人假如下決心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下信心要做成什么樣的事,那么,意志或者說念頭的驅能源會使他心想事成,如愿以償。
【第15句】: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無論他的意見可取,還是不可取;無論他的身份和職位高,還是低。
這其實體現了我們是否理性,做事草不草率。
如果能做得到,能不囿于他的身份和職位、態度和言辭而傾聽和判斷時,我們就會顯得成熟、友善,并有親和力。
【第16句】:要學會生存在現實中,學會理解現狀,即使他確實不符合我們的理想,不能令自己滿意。
畢竟,我們已生活在其中,我們現在不能,未來也無法切掉現在擁有 的這段。
我們能做的,是嘗試從此刻開始,改進它,改變它,努力讓其向好的方向,或者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這才叫正視現實。
也只有這樣,才不浪費生命。
【第17句】:要想得到,就得先付出,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
平時我們都是為了高薪或是其他什么好的福利,而選擇職業,唯獨沒有想到的就是:我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財富
試想,沒有自己的付出又怎么能有想要的收獲,要想得到就必先付出。
【第18句】:學會尊重同事的工作及成績,無論大小。
以前,我與那些沒有多少工作成績,或者只做一些瑣碎小事的同事溝通,總會心生鄙夷。
工作了十多年之后,我才發現,我不曾超越過他們,也沒有比他們更高明,其實,我每一個成績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他們所做的基礎之上的。
【第19句】:學會享受并愛上自己的工作吧,這樣,你就會快樂,并且知足。
如果每天做工作而沒有絲毫快樂,沒有一點滿足感,那才是人生大損失。
想想看,幾十年后, 當你垂垂老矣,只剩下回憶的時候,你想起來的竟然是不滿、牢騷滿腹,而不是快樂和享受快樂時的滿足,是件多賠本、多劃不來的生意。
【第20句】:小細節往往是影響到大局和事態發展結果的關鍵。
事無巨細,都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才有可能將工作目標完成得盡善盡美。
【第21句】:無論是閱讀東西,還是學東西,或者不得不去面對自己從沒有知識積累和經驗的難題,都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表面,對付了事。
因為,這些經驗、知識乃至解決它們的能力技巧,骨子里,其實是相通的,敷衍了這次,下次就得從頭再來一次,是一種更加浪費時間和生命的行為。
【第22句】:無論何時,對自我的教育,要不吝錢財。
很多人打小見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不吝錢財,自己有了子女后,對自己的子女不吝錢財,卻恰恰忘了,對自己的教 育,也應該不吝錢財。
實際上,從自己開始叛逆,能獨立思考開始,或者離開父母,自己獨自生存開始,我們也就開始了自己對自己教育的過程。
如果這個過程中自 己不愿意付出心血,又不愿意在自我教育上投入錢財,那么,發展不好,關鍵時候,才疏學淺,無力勝任新工作,也就不應該有怨言。
【第23句】:我認為,人生有兩個基點支撐:家庭與工作。
如果一個人對工作總是不滿意,不斷抱怨,牢騷滿腹,得過且過,能混則混,那么,他無法擁有歡樂富足的人生,很正常。
因為,是他自己,主動放棄,或者毀掉了一半的人生。
反之,對家庭,也是。
【第24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工作,我想工作應該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創造自身價值的過程,用愛去創造,在創造中尋找樂趣和意義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第25句】: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識;所有的知識是空虛的,除非有熱望;所有的熱望是盲目的,除非有愛。
有愛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體化,那么讓我們懷著愛工作吧!
【第26句】:人生離不開工作,工作不僅能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同時經歷的困難能鍛煉我們的意志,新的任務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培養了我們的人格,與家長的交流又訓練了我們的品性。
讓你每一天的工作都被愛心填滿,讓我們充滿愛投入工作吧!
【第27句】:人都是感性的,但是在工作中千萬別帶感情,除非是激情。
隨著感情工作的人是沒有智慧的,它會讓你辛辛苦苦積累的形象在一瞬間毀滅。
【第28句】:讓我們調整好心態,帶著愛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體會樂趣。
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工作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你可以選擇維持勉強說得過去的工作狀態,也可以選擇卓越的工作狀態,這就取決于內心是否熱愛這份工作,有無工作激情和進取心。
【第29句】:理性是唯一正確的技巧和態度。
面對一些事情,一些難題,一些需要的決策,無論自己當時多么的興奮和狂熱,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有理性。
就我的經驗而言,錯,大多是不假思索的時候犯的,理性思考的時候,很少犯錯。
【第30句】:工作中只有用心做事,才能學到更多,學到的任何技能和知識都可能成為自己未來的生存工具,工作是一個人生存的手段,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沒有工作生活會變得怎樣
用心工作,過好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總有天會有所收獲,對自己沒有壞處。
【第31句】:工作中,只要每個人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前國家男子足球的教練,米盧同志不是也說過一句讓人銘記的話:“態度決定一切”
是啊
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這樣工作起來不僅能給你帶來快樂,也會給你一種成就感。
【第32句】:工作之余,一定要抽出時間多認識一些人,多進入一些社交圈,這對你的發展會有極大的好處。
【第33句】:工作不僅是為了拿份薪水,還為了成長和快樂。
不要僅僅為了薪水而工作,還應該為夢想而工作,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踏踏實實的干,用心去干,有責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34句】: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第35句】:對于工作,你要弄明白哪些是你必須要做的、能產生績效的工作,哪些是別人有意無意給你但不該你做的活,先做前者,如果有時間再做后者,如果沒有時間,請直接婉言謝絕。
【第36句】:對同事,無論何時,都不要預設立場。
即使那些看起來不面善,也未曾深交過的同事,也要抱有善望。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是主動大奸,或者大惡的,更何況是那些與我們有類似經歷和理念,天天一起共事的同事們呢
【第37句】:對那些不假思索就喜歡發表意見的人,或者說話和表達粗疏,欠缺義理的人,我以前會嘲笑,或者態度粗暴地回絕和反擊。
但現在,我開始漸漸學會了容忍。
因為,隨著年齡漸長,我越來越多發現,以前我自以為獨特、高明的見解,其實跟現在我眼里的他們一樣粗梳和沒有邏輯。
我們,都是這樣成長過來的。
【第38句】:當我們在一起進行工作時,就組成了一個團隊。
而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在工作,而是一個團隊在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忘我的工作。
工作做得好,只能反映一個人的工作能力。
會做事而不懂得做人,無疑在一個團隊中是很孤獨的。
【第39句】:不要不情愿地工作。
不情愿,就一定沒熱情,沒激情,沒動力,就不會用心……那么,自然,在工作時,你就不會窮盡智力。
做不窮盡智力的工作,就是浪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