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的感受是什么
①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賞析: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堅強是比較簡單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鐵環那樣把你緊緊箍住的時候.堅強才是光榮的業績②領袖的逝世沒有引起黨的隊伍渙散.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強有力的將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樹梢.也絕不會因此而凋零.賞析:知道為什么而死.問題就不同了.明白了這一點的人.也就有了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你甚至會從容就義的.英雄的行為就是這樣產生的.③收起槍.別跟任何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賞析:任何一個傻瓜在任何時候都能結束他自己
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總會有用處的.④[不必召開群眾大會了.這里沒有哪個人需要宣傳鼓舞.托卡列夫.你說話很準確.他們確實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朱赫來說的.賞析:勇敢向前進.在斗爭中百煉成鋼.為開辟自由的道路.挺起胸膛走向戰場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第1句】: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
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
點評:保爾是一個剛毅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人生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面前,他堅貞不屈;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勇往直前;在與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卻步,創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
尤其是他在病榻上還奮力向藝術的殿堂攀登的過程,表現了一個革命戰士鋼鐵般的意志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第2句】: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總會有用處的。
點評: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第3句】: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經歷過被遺棄和背叛的痛苦。
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社會主義而奮斗。
點評: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
正像他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是他在遭遇苦難時的救贖,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成就了他的革命事業。
一個月相識紀念日說什么詞句好
一個月相識紀念日的詞句
【第1句】:氣吞山河的壯舉是一種美,美在燦爛多彩;平淡無奇的生活也是一種美,美在寧靜恬適,深沉含蓄,美在一飽覽人世之后心靈的富有。
【第2句】: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歌曲,那么痛苦則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符!
【第3句】:生活的無奈,有時并不源于自我,別人無心的筑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
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間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悅的等待。
【第4句】:美的一切總在瞬間,如同“海市蜃樓”般,也只是剎那間的一閃而過,當天空變得明亮,而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第5句】:喜歡海,不管湛藍或是光燦,不管平靜或是波濤洶涌,那起伏蕩漾的,那絲絲的波動;喜歡聽海的聲音,不管是浪擊礁石,或是浪濤翻滾,那輕柔的,那澎湃的;喜歡看海,不管心情是舒暢的或是沉悶的,不管天氣是晴朗的或是陰沉的,那舒心的,那松弛的……
【第6句】:綠葉啊,綠葉,你這般美麗地從樹上輕輕飄下,隨風起舞,卻不知已被人稱之為落葉
【第7句】:整個世界,因為有了陽光,城市有了生機;細小心靈,因為有了陽光,內心有了舒暢。
明媚的金黃色,樹叢間小影成像在葉片上泛有的點點破碎似的金燦,海面上直射反映留有的隨波浪層層翻滾的碎片,為這大自然創造了美景,惹人醉的溫馨之感,濃濃暖意中夾雜著的明朗與柔情,讓雨過天晴后久違陽光的心靈重新得到了滋潤
【第8句】:當浮華給予我們過多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的存在,是真情喚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滲透的是永恒執著的真愛。
【第9句】:風,那么輕柔,帶動著小樹、小草一起翩翩起舞,當一陣清風飄來,如同母親的手輕輕撫摸自己的臉龐,我喜歡那種感覺,帶有絲絲涼意,讓人心曠神怡。
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羅綢緞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賜予人類最為珍貴的。
【第10句】:沒有一個人的前進道路是平平穩穩的,就算是河中穿梭航行的船只也難免顛簸,生活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難不是偶爾給予的為難,而是必然所經受的磨練。
【第11句】:一個人是清冷,兩個人便是精彩
【第12句】:希望思緒可以飛揚于閉上雙目后的世界中,印有微笑,印有舞動的身姿,翩翩起舞……
【第13句】:老師,我是舟,您是海,沒有你的載托,我怎么能夠遠航
老師,我是泉,您是山,沒有您的孕育,我怎么能夠涓涓流淌
14.理想的境界是一片錦繡,老師,您就是我們的導游人;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老師,您就是我們的鋪路石. 15.每一個音符都閃爍著您的愛心,每一段旋律都融入您的深情.因為有了您,我青春的音樂才會如此悅耳動聽. 16.
【第1句】:風兒清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第2句】: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跳舞。
【第3句】:船頭飛濺起的浪花,吟唱著歡樂的歌兒。
【第4句】:秋天到了,樹上金紅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在向著我們點頭微笑。
【第5句】: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沖著你點頭微笑。
【第6句】: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第7句】:一個個紅石榴就像一個個小姑娘可愛的笑臉,躲在樹枝間。
【第8句】: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第9句】:巨浪伸出雙臂把我猛地托起。
【第10句】:收音機天天說個不停,令鄰居十分討厭!!!!!!
【第11句】: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蟋們在這里彈琴。
【第12句】:春尚淺,幾處山頂上的梅花卻掙扎著吐出紅苞來。
【第13句】:微風柔和地吹, 柔和地愛撫我的面孔。
【第14句】: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澀地打著朵。
【第15句】:落葉隨著風高低起舞。
【第16句】: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柔和的晚風輕撫著鬢角,吹去一切郁悶和煩惱。
【第17句】: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銀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
【第18句】: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第19句】:仲夏夜,清風徐徐吹來,明月追趕晚霞,早早爬過山頭,掛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帶著一股清涼,驅趕著酷日留下的余熱。
【第20句】:晚霞,早早爬過山頭,掛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帶著一股清涼,驅趕著酷日留下的余熱。
【第21句】: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于是他們的心一起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
于是就有了 迷亂復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第22句】: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家;家就像紅布條,永遠系著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替代的溫暖.
【第23句】: 人生如一次長長的旅行,旅行中有坦途也有彎路,你得以平靜的心態面隊每一天,挑戰自我,執著向前,一如既往地朝著目的地走下去。
當你到達終點站顧卻來徑時,才發現人生的旅途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甚至得少失多,而這一切已構成了你生命旅程的全部。
【第24句】: 夢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飄舞 想抓住他,他已經融化了
【第25句】: 大海是如此的變換末測,平靜卻又很兇猛,溫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鏡,像肆虐的猛獸,像母親的撫慰,像父親的鞭打。
【第26句】: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第27句】: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28句】: 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第29句】:秋天又邁著沉穩的腳步款款地向我們走來。
悄無聲息地走開。
【第1句】: 比喻句: 1.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
2.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3.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4. 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5. 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6.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7.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8.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9.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10.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11.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
12.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13.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14.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15.石頭就是書。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6.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
17.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18.在藏語中,拉薩是圣地的意思,那么,這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了。
19.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20.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擬人句:
【第1句】: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于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
于是就有了迷亂復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山。
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靜立,獻出了唐古拉山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云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無語、無怨、無悔、無去、無從。
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第2句】:山和水并行著,讓靈魂在歲月的風沙中磨練、輪回、遭遇。
你為何要一直流動呢?山問,難道萬頃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難道萬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對?難道萬種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沒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層浪,淹沒村莊,猙獰得張揚。
【第3句】: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
【第4句】: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哦~~~~~ 打字累給點分~~~~~~~~~~ O(∩_∩)O嘻嘻~~
納木錯途中石碑刻有倉央嘉措詩句的石碑有哪些
孫小寶媳婦 渴了就要喝水 沒聽說呀,出車禍死了是造謠|||謠言啦` 黑龍江臺至今還在播放他們的節目 大小都是名人 有事的話 正式新聞就有了~|||應該不是真的|||
李世民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 ?。?98~649) 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在今陜西武功的李家舊宅。
他4歲那年,家里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說:“公,貴人也,且有貴子。
”當見到李世民本人時,竟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李淵便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曰 “世民”。
唐太宗不僅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他在位的貞觀時期,成為后世艷稱的一代太平盛世,太宗也因此被稱為一代“明主”、“英主”。
名君事功:貞觀之治 太宗即位以來,一直對隋末天下大亂的場景心有余悸。
所以貞觀時期注重“以民為本”、“貞觀”聯珠印 不奪農時,他說:這樣做不只是“憂憐百姓”,也是為了“長守富貴”。
基于這樣的目的,他在位時期,以國家穩定為政策要務,以穩定求發展,居安思危,終使天下大亂之后達到了大治。
房玄齡像對于貞觀之治,人們比較喜歡引用《資治通鑒》中的一段描述:“(貞觀)元年,關中饑,斗米直(值)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是歲(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
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賚糧,取給于道路焉。
”其中包括了農業豐收、物價低平、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社會財富相對富足等內容,這也的確是一代盛世的具體寫照。
太宗因此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一代名君,并成為后代帝王膜拜的偶像。
太宗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成就
簡單地說,他能夠從隋朝的滅亡中吸取教訓,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政策措施,杜如晦像 重新確立和完善了統治秩序,使社會步入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
政治上,完善國家政治體制的各項制度,重視吏治,嚴格執法與守法,所謂“法者,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嚴懲違法與貪污瀆職,重新樹立起百姓對官府的信心和信賴。
經濟上,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不增加農民負擔,提高生產積極性。
其中最可以說的還有他的善于用人和納諫。
魏徵像太宗納諫圖太宗把用人與保持政治穩定結合起來,所謂“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他選用官員不分出身、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親疏貴賤,無論是中原、關隴、山東、江南的漢族,還是周邊高鼻深目的胡人,都能得到重用。
他重在選賢任能,喜看天下英雄盡入其彀中。
同時,他用人又不求全責備,所以臣下能夠心情舒暢,像“孜孜奉國,知無不為”的房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的溫彥博、“處繁治劇,眾務畢舉”的戴胄、“恥君不及堯舜,以諫爭為己任”的魏徵、“激濁揚清,嫉惡好善”的王珪等均能各盡所能。
特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前者善謀,后者能斷,二人配合默契,同心報國,世稱“賢相”,被并稱為“房謀杜斷”。
一個精誠團結又深得皇帝信賴的宰相班子對于實現貞觀之治,顯然是功不可沒的。
太宗還是封建社會少有的善于納諫的君王。
他非常贊同魏徵“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說法。
他曾說過,自己自幼精于弓矢,自以為盡得其妙,后來得到十幾張良弓給專業工匠驗看,結果被告知這些弓木心不正,脈理皆邪,并不是真正的良弓。
他由此悟出,對自己最拿手《資治通鑒》中有關唐朝攻滅突厥的記載的事還有失誤,更何況天下之大,四海之廣,只憑他一人之力是不能做到盡善盡美的。
因此,太宗主動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發表意見。
魏徵就是以直言極諫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統計過,魏徵在貞觀時期進諫多達二百余次。
太宗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貞觀十七年正月,64歲的魏徵病死,太宗認為自己痛失一鏡。
天可汗太宗君臨天下,威服四海,他借東突厥因內亂勢力削弱之際,于貞觀四年(630)派李靖、李世績率大軍深入大漠,一舉俘獲東突厥頡利可汗。
貞觀九年,任命李靖、侯君集率軍平定位于今青海地區的吐谷渾。
十三年,又派侯君集出兵攻打交河(今新疆吐魯番),于次年收服高昌,之后又擒獲龜茲王,安西都護府地方官印 平定西域大部地區,將安西都護府移至龜茲(今新疆庫車),重新打通了溝通中西的陸路交通——絲綢之路。
唐朝在東到大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的廣袤疆域內設立州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由于太宗相信“中國既安,四夷皆服”,所以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自東突厥滅亡以后,西北各部首領都來長安朝見,尊稱太宗為“天可汗”。
“可汗” 是西北各部對君主的稱呼,稱“天可汗”就是擁戴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
唐朝對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主要是任命各民族上層首領擔任地方長官,不改變原有民族習慣與生活方式。
他們職務世襲,代表中央政府對當地進行管理。
到太宗晚年,漠北地區各部又相繼歸附。
為了方便來長安朝拜唐朝皇帝,他們在大漠南北專門開辟了一條大道,稱為“參天可汗道”。
沿途設置驛站68處,備有馬匹與食物供應往來使者。
太宗表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各少數民族也把太宗當成了自己愛戴的可汗。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番將的名字,銘刻在昭陵的祭壇上。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松贊干布是吐蕃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與英雄人物。
吐蕃是很早就生活在松贊干布像文成公主像青藏高原一帶的古老民族,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吐蕃民風驍勇,以戰死為榮。
松贊干布做贊普(藏語“偉丈夫”之意,后為對君王的尊稱)的時候,基本統一了各閻立本《步輦圖》,記錄了吐蕃使者朝見太宗求婚的場面 個部落,遷都邏些城(今拉薩),并建筑碉堡式的布達拉宮。
在松贊干布多次求婚的強烈要求下,太宗答應以文成公主出嫁。
唐朝許婚的消息傳來,吐蕃人民歡呼雀躍。
為了減少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的艱難,他們沿途準備了馬匹、牦牛、食物和水。
松贊干布非常興奮。
他說:“我父祖沒有和上國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榮幸。
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松贊干布仿照唐朝的建筑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宮室。
他親自前往青海迎接,并以皇帝女婿的身份拜見唐朝的護婚特使,然后陪文成公主回到邏些城。
在邏些城,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婚禮。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許多工藝品、谷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唐蕃密切交往的基礎。
正如唐朝詩人陳陶《隴西行》詩中所寫:“自從貴主和玄奘像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后來,松贊干布又接受唐朝授予他的西海郡王的爵位和駙馬都尉之職。
據不完全統計,從634年到846年的200多年間,唐蕃之間的使臣往來共191次,唐使入蕃66 次,蕃使入唐125次。
玄奘西行玄奘是唐朝高僧,又稱三藏法師。
貞觀初年,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從長安出發,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唐朝時對印度半島上各部的統稱,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途經我國新疆及中亞諸國,一路上備嘗艱辛。
在天竺,他用大約17年的時間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因佛學造詣精深而獲得極高聲譽。
玄奘從天竺帶回佛經657部,又經過20余年的努力,共翻譯出75部1335卷,約1300多萬字。
他是第一個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宋刻《大唐西域記》書影 風土人情等完整地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
太宗親自為他的譯經寫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玄奘還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見聞口述下來,由弟子整理成書,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記》。
他還曾把《老子》翻譯成梵文,介紹到天竺。
賢德“良佐”,內助名君貞觀十年(636)元月二十一日,皇后長孫氏在京師長安大內的立政殿殯天駕崩了。
殿內的太宗皇帝,禁不住心中的哀傷,放聲痛哭起來,這哭聲沒有絲毫的矯飾,確實悲痛至極。
長孫氏在與太宗共同生活的23年中,實在是起到了外人無法代替的作用。
那一樁樁,一件件,此時此刻,在太宗的腦海里歷歷閃現,那一切不能不令哀痛之中的太宗皇帝銘心刻骨。
少年結緣長孫氏嫁給李世民時,正值13歲妙齡。
時在大業九年(613),李世民也是一位16歲的翩翩少年。
長孫氏家住長安永興坊。
她的祖上是北魏獻文帝第三兄,本來姓拓跋氏,因為祖上在北魏時功勞最大,世襲大人之號,為宗室之長,后來改姓長孫氏。
她家是出身代北的名門望族,當時號稱“門傳鐘鼎,家世山河”。
她的父親長孫晟,武藝超群,精于騎射,又有奇謀遠略,隋朝時甚得朝廷倚重。
她的母親高氏是隋朝刺史高敬德之女,高士廉的妹妹。
高士廉是位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隋大業中任治禮郎。
長孫氏在這樣的家庭中,從小就受到熏染,養成了喜愛讀書的習慣。
據說,還在長孫氏很小的時候,她的伯父長孫熾很折服李世民母親竇氏夫人的見解,就和長孫晟約定日后與李家結為姻親。
長孫氏長大后,高士廉便為她選中了李淵的二郎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長孫氏便成了秦王妃。
在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長孫氏堅決地站在丈夫李世民一邊。
太宗即位后,長孫氏便被立為皇后。
賢良國母貞觀年間,她以克己奉公、陰柔明哲的品性,默默地影響著壯年天子太宗,在幕后發揮著她的作用。
正是這種賢良的品格,使她能夠遵循法度,永不超越現實的界限,從太宗的長治久安出發,處處為大唐著想,并且決無僭越之舉,甘做配角。
她與太宗志同道合,感情篤睦,一直受到太宗的尊重。
太宗即位之初,正是大動亂之后,長孫皇后深知國困民貧,便率先提倡節儉,平日的穿著打扮從不求華麗,日常不講排場,物品也僅夠用而已。
長孫后很注意加強自身修養,總是抽空讀書學習,希望從古人的活動中得到借鑒。
據說,她在梳頭時,也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太宗對此深表敬佩。
長孫后把宮里的事情也處理得很好,她從來不在宮內耍威風,對手下的嬪妃宮人,總是以禮相待,有時候,哪個妃子病了,她都要親自前往探視,詳細詢問病情,囑咐有關人員好生照料。
這樣一來,宮中的各種關系顯得比較融洽。
太宗耳聞目睹,對長孫后更增幾分敬意。
日常相處,太宗對長孫后顯得優禮有加。
飯后茶余,床前燈下,太宗常常與她論及天下大事,尤其是朝廷中的賞罰和人事安排。
當太宗想聽聽她的見解,她卻聞而不答,一言不發。
其實,長孫后這樣做是擔心由她開始啟后宮干政之源。
實際上,長孫后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皇帝的一言一行,她往往以獨特的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向他提出勸諫。
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她常常與太宗討論歷史上的事情,借古喻今,“因而獻替,裨益弘多”。
有時候,長孫后也見機行事,隨事變通。
太宗有時由于大臣進諫過于逆耳,冒犯了他的尊嚴,心里不痛快,當著群臣不便發作,回到宮主明臣直(明《帝鑒圖說》) 內卻無法掩飾怒容。
遇到這種情況,長孫后總能很巧妙地化解。
一次太宗退朝回宮,滿臉怒容,嘴里不住地說:“我一定殺了這個鄉巴佬。
真是氣死我了。
”長孫皇后見他這副樣子,心里已猜到幾分,連忙問:“皇上這是生誰的氣呢
”太宗道:“魏徵那個糟老頭子,他在朝廷上羞辱朕,讓朕下不了臺。
”長孫后聽罷,一言未發,轉身回到內室,換下常裝,穿著皇后大朝時的禮服徑直走到太宗面前,施以款款大禮。
太宗摸不清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忙問:“皇后這是做甚
怎么穿得如此鄭重
”長孫后答道:“妾聞知,主明臣直。
今魏徵犯顏直諫,足見皇上是有道明君,這樣的事,我怎能不鄭重道賀呢
”太宗聽長孫后說自己是明君,頓時轉怒為喜,殺魏徵的想法也云消霧散了,他因此能更好地聽取臣下的諫諍。
長孫后對待子女,更是嚴加訓教,決不允許奢華與超越禮法規范。
一向崇尚節儉的長孫后,平日訓導諸子,常常是謙儉為先,讓他們生活節儉,行為舉止謙遜循禮,不要做有傷大體的蠢事。
正是長孫后的表率作用,貞觀時期的法令、制度能夠較好地貫徹執行,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
在長孫后的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她對外戚預政的防范。
長孫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布衣之交。
他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在玄武門之變中,更是打了頭陣,因而深得太宗恩信,出入臥內,委以腹心。
太宗即位后,曾幾次想任命他為宰相,執輔朝政,都遭到長孫后的堅決反對。
長孫后的這一做法,雖有保全家族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為防止外戚威脅李氏子孫,以永保大唐的長治久安。
長孫無忌及其家人,也始終表現得謙虛謹慎,從不仗勢傲物,目空一切。
這保證了貞觀時期的政治絲毫沒有受到外戚的干擾,一直遵循既定的道路前進,終于迎來了一代盛世——貞觀之治。
長孫皇后對這一治世的鼎助之功,是不可磨滅的。
長孫皇后逝世后,被加謚號為“文德”,所以史書中稱為長孫文德皇后。
到她的兒子高宗李治時,又為她加上了文德順圣皇后的尊號。
去世的當年十一月,長孫氏被安葬在醴泉縣(今陜西省禮泉縣)內的九嵕山上,稱為昭陵。
太宗為示悼念,親自寫了表文,記敘了修建山陵的始末,讓人刻石,立于昭陵,表彰皇后的克己奉公和嚴于律己。
有心的人也許能夠看到,自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死后,太宗越來越不像從前那樣英姿勃勃,晚年的太宗不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開始餌食丹藥,還逐漸陷于驕傲自滿和個人陶醉之中,兼聽納諫的作風也已沖淡;發民力,興作役,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謹慎。
這個時候,太宗怎么不去重溫長孫皇后的臨終遺言呢
李世民個人小檔案 姓名:李世民出生: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 出生地:陜西武功屬相:馬 卒年:貞觀二十三年(649)卒所:終南山翠微宮中 享年:52歲謚號:文皇帝 廟號:太宗陵寢:昭陵 父親:高祖李淵母親:太穆順圣皇后竇氏 皇后: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子女:14子,21女 繼位人:兒子高宗李治最得意:開創貞觀盛世 最失意:發動政變才取得皇位最不幸:誤食金丹而死 最痛心:長孫皇后之死 最擅長:騎射、書法
柒種是什么意思
你好
對讀者的感言…墨詞的解釋和提醒、概括、沿途照片的印記散在柒種之中的是每種的序言文字表達,這柒種序言的文字構成了柒種這個集合體、書的寓意:有寫作的背景過程。
分為柒種,會讓作者和讀者閱讀序言能更條理清晰的理解明白。
這其中包括,構成了這柒種我的理解:柒種是序的集合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