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壞的打算存最好的心哲理故事
最近工作遇到很大的問題,進入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公司給了很高的期望和相關條件,可自己的進度卻不能讓人滿意,最可怕的是,我已經還算努力。
和朋友聊天,他問我:“工作是否有起色?”
我答:“我已經盡力,而且還會繼續盡力。如果還是不行,雖然不愿承認,但那就是我能力問題,大不了休息幾天,正好準備考試。”
朋友吃驚:“怎么這么悲觀?”
我更詫異:“我以為這算樂觀的.想法呢!我從來都是做最壞打算,琢磨能否接受最壞的,如果能,就覺著那還怕什么?就開開心心的繼續走。這算是樂觀的想法吧?”
常常有周圍不算太熟悉的人同我咨詢一些感情問題,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最近在籌備結婚的,突然說有事要我幫忙,約了一起吃飯。不咸不淡的說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我有些不耐煩的說:“直說吧,是不是對結婚有顧慮?”
他大概給我講了一些原因,其中有一個,是他未婚妻身體不好,將來可能會影響要孩子。
我打斷他的細細碎碎,說:“之前的那些,在我看來,只要你們倆能夠比較好的溝通,都不算事兒。
唯一比較實質性的問題就是孩子的事情,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你一定要做最壞的打算。
為什么呢?你想,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將來一切都好,那么固然風平浪靜,如果真的就受到影響不能要孩子,那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你能接受這最壞的結果,那我給你倆最真摯祝福,因為這么大的問題都解決了,其余的都不算什么。”
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么溫情、浪漫、順利、美好,往往是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警示牌:前方有猛犬!或是左側有食人花!又或者右邊有懸崖!當這樣的時候,我們不能抱著賭一把遇不上這樣事情的僥幸心理,而應該想,是呀,就是有猛犬有食人花有懸崖,那我就不走這條路嗎?
有一種說法叫“向死而生”,我其實遠沒有那么高端和悲壯,只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想法會是,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我能接受么?如果能,那還有什么好怕的,
人生哲理故事-最壞的結果
《最壞的結果》有一位朋友做保險推銷員,做得很成功,問她有什么秘訣,她告訴我,她們接受了一位行銷訓練的培訓。訓練師要求推銷員想象自己正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
訓練師:“請問,你現在在哪里?”
推銷員:“我正站在客戶家的門外。”
訓練師:“很好!那么,接下來,你想到哪里去呢?”
推銷員:“我想進入這位客戶的家中。”
訓練師:“當你進入客戶家里之后,你想想看,最壞的情形會是怎樣呢?”
推銷員:“最壞的情形,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吧。”
訓練師:“被趕出來后,你又會站在哪里呢?”
推銷員:“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訓練師:“很好,那不就是你現在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么可恐懼的呢?”
【故事啟示】:
只要有1%的希望,我都會做100%努力。失敗了又怎樣呢?最壞的結果不過是退回到原處,我并沒有損失什么,相反還增加了不少工作經驗和人生體驗,一切只不過從頭再來。
快樂與現實并存哲理故事
有兩個人結伴到山里去露營,一個浪漫,一個現實。晚上睡覺的時候現實的人問浪漫的人:“你看到了什么呀?”浪漫的人回答說:“我看到了滿天的星星,深深感覺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偉大,我們的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暫……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現實的人回答道:“我看見有人把我們的帳篷偷走了。”
你也許會問:“這兩個人的看法哪個比較正確啊?”我的答案是:兩個人都對。
在你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情況,尤其是困難的`事情,你必須要考慮到長程和短程的沖擊。如果我們只顧到長程,只談人生哲理,忘掉人活著還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事,我們也許會自以為很快樂,但很可能被現實的環境擊敗,甚至會餓死。
但如果人活著只看到目前實際的生活而忽略了除填飽肚子外,還要靠些比較遙遠、比較抽象的東西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那生活將是多么乏味啊!沒有理想和夢幻的生活,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
你可能不耐煩:到底應該怎樣啊?
我說,一個不能平衡遠程和近程需要的人,一個沒有想像空間的人,不會是一個快樂的人,你既要立足于現實的生活,又不可失去作為人所應得到的愉悅。
哲理故事:等待的心
我們的人生大多時間其實都花在等待之上,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等待的耐心。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哲理故事:等待的心,希望讀者喜歡。
哲理故事:等待的心
我們學校門口有一條馬路,叫上大路,自我1999年來的時候,它就在修了。之后,它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到2005年才算最終修好。
上班下班,要經過汶水路,這條路也是修了再修,有一次地面剛剛修好,空中就又要修中環高架路,又重新挖開再修,這樣弄了4年,才修好。
還有一條廣中路,從2006年開始,它就被挖開了,2009年了,還不見完工的樣子。
我們等一條路,可以花上6年、4年、3年,不管是心甘情愿的,還是被迫的。那么等一所學校,一件事,一個人呢?
我們為什么不能花更多的時間等一所學校,由弱變強,由小變大,由差到優呢?
我們為什么不能花更多的時間,等一件事,由條件不具備到條件具備,由不太順遂到慢慢完成,由壞事兒慢慢地轉變成好事兒呢?
如果是等一個人呢?
等他由少不更事變得老成持重,等他由自私變得寬仁,等他由敵視變得友好?再不然,等他老去,生命的火氣慢慢地消了,該得的都得到了,得不到的他也不再想了,那個時候,你們做一對年老的朋友,一起回憶當初的互相爭執,又何妨?
常常,有人愿意火中取栗。
火苗正旺著,你伸手到火里取栗子,你的代價是手要被燒殘;火苗熄滅了,你伸手到余燼里取栗子,你的代價是手被燒傷;火苗退去,余燼冷卻,你取出栗子,那是水到渠成的取,你要付出的不過是“耐心”而已。
其實,等一等又有何妨?你等一等,火苗里的栗子沒了,余燼里的栗子還在,你再等等,余燼里的栗子沒了,冷灰里的栗子還在,你再等等,冷灰里的`栗子沒了,樹林里的栗子還在,如果你還是等,來年的栗子正在春風和雨露的關照下為你長出來。
別擔心栗子會沒有。相反,你感謝火中取栗的人,他們給了你教訓;你感謝向余燼中伸手的人,他們教給你方法。
你感謝在你前面取了栗子的人,他們和你分享栗子,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這就是幸福啊。
其實,我們都是分享人生盛宴的“人”,早一點晚一點,又有什么關系,我們再早也不能比我們的祖先來得更早,再晚也不會比我們的子孫來得更晚。
我今年已經40歲了,我已經能知道“等”的含義。
所謂的“等”,就是在你的生命中,該來的一定會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你需要的只是一顆心,凡事盼望,凡事等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