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文案文案
【第1句】:有能一日用力尋,陰陽消長自有真。
【第2句】:十三勢者,一炁之演練也。
【第3句】:妙手一著一太極。
【第4句】:精練已極,極小亦圈。
【第5句】:刻意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第6句】:拳不敵法,法不敵功。
【第7句】:練習十三勢必須與一炁相結合,否則便是死架。
【第8句】:一開—合,有變有常。
【第9句】:道法自然。
【第10句】:若言體用何為難?意氣君來骨肉臣。
【第11句】:聽勁有二:一稱外聽,一稱內聽。前者系指推手時以手去聽對方之勁炁而應答隨化;后者系指盤架時以靈去聽自己之勁炁而合關竅玄機。
【第12句】:十三勢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卦氣,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內竅外穴,強配呼吸而練,怎么不出氣病。
【第13句】:腳踩陰陽手劃圓。
【第14句】: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
【第15句】:無處不是圈,無處不是拳。
【第16句】:中定者,九宮也,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對夾脊,下對尾閭,與靈性涌泉呼應契合。
【第17句】: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
【第18句】:天下之武術,莫不存有此十三勢。
【第19句】:拳勢之伸縮變化,步法之進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
【第20句】: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動一靜,互為其根。
【第21句】:陰陽明而手足得其用,虛實定而攻守得其宜。
【第22句】: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第23句】:十三勢之外形要求,固為沉肩、墜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經、筋脈、骨節之元真扭結不散,隨著伸縮鉆翻,貫注于內竅外穴,仍難生效。
【第24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
【第25句】:陰陽共處一個圓,千變萬化不離圓。
【第26句】: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第27句】:天人合一。
【第28句】: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第29句】:太極拳十三勢,捧、捛、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實即八卦、五行之合稱。
【第30句】: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第31句】:邁步時,應以尾閭上下對直,并與支持身體重心之腳跟相合,身體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勁相聚,神炁貫頂,此為三元步法。
【第32句】:太極拳要慢要松,旨在內聽自己之炁機,流行全身。結合竅穴之玄妙。這是練成內功的'秘訣。
【第33句】: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
【第34句】:十三勢八法,為后天八卦,故其形象圓。即一切動作,都在圓中生化。
【第35句】:鼓蕩內斂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第36句】:開合虛實,即為拳經。
【第37句】:無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無形,是練功之秘。
【第38句】: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第39句】: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
【第40句】: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第41句】:一陰一陽之謂拳。
【第42句】:一伸即變化,一縮即凝聚,是即太極。動而生八卦,靜而歸一炁,這就是太極拳。
【第43句】:分者,拳勢之變化,屬演繹,目的在于走化黏隨;合者,勁炁之凝聚,屬歸納,目的在于攻人發放。
【第44句】:拳術一道,首重中和。
【第45句】: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第46句】:勢者,內含炁機,是活的;架者,則無生機,是死的。
【第47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第48句】: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第49句】: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阻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
【第50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第51句】:太極拳利用圓中之勁,旋彈于敵,這旋彈勁為八勢合一,即后天還于先天,故發人而不見其形也。
上一篇:踏實穩定的名言警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