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解說經典文案
隨著NBA新賽季的臨近,我們除了觀看自己喜歡球隊和球員的比賽,也會在觀看的同時,聽解說評論員們精彩的評述。如下為籃球解說經典文案,僅供參考!
【第1句】:喬丹永遠是自己的榜樣和一座時常需要仰望的山峰。
【第2句】:見面會開始后主持人首先向記者做了解釋,姚明可能不太了解北京的交通狀況,一路塞車所以遲到了,請大家諒解,姚明也連忙接過話:“我一來先去衛生間,可見我在車上坐了多久!”
【第3句】:我們沒有準備好比賽,自己挖了個大坑,然后再慢慢往上爬。
【第4句】:只有你足夠堅強,才能做得更好。
【第5句】:我相信自己每一天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在某一天一定會得到回報。
【第6句】:嗨,克里斯,下賽季來休斯頓火箭吧。我會非常健康,而且真誠地希望能與你并肩作戰。
【第7句】:一位中央臺的記者問姚明:“我們用英文提問,你用英文回答,針對海外觀眾。”“不行?!薄澳俏覀冇弥形奶?,你用用英文回答好嗎?!薄昂唵握f兩句算了,你們可以打字幕嘛?!币幌捲俅我鹑珗龊逍?。
【第8句】:在打仗中學會打仗。
【第9句】:我的目標是成為聯盟中最好的中鋒,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鋒。我一直都將精力集中在做中鋒該做的事情上。
【第10句】:我以為我沒有機會和他比賽了,結果今晚的感覺就像做夢。
【第11句】:他就像個蜘蛛一樣。
【第12句】:這就像爬樓梯一樣。你必須先爬上第一級臺階,然后第二級,第三級?,F在我覺得,中國教練帶著我們是站在第一級臺階上,而哈里斯站在第三級或者第四級臺階上。我們必須爬到那里。
【第13句】:希望總是有的,只是要堅持。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
【第14句】:原來上海隊李秋平用我,上海媒體就問不用姚明上海隊怎么辦?李秋平當時就回答,‘我有姚明為什么不用?’對不對?你手里有一把機關槍,為什么還要拿一把笤帚或者紅纓槍去戳人家?
【第15句】:機會來了,我當然不想輕易讓它溜走。
【第16句】:我的名字叫做姚明,所有的人都這么叫我。但是在美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明姚,因為姚才是我的姓。我父親也姓姚——姚志遠——但是我母親不姓姚。通常在美國兩個人結婚以后,妻子要改用丈夫的姓。在中國很多年以前也曾是這樣,但是現在不會了。因為政府已經說了,男女平等。我母親的名字就叫做方鳳娣。
【第17句】:只有把握住機會,才能打好自己的比賽。
【第18句】:皇帝就算到了退位的時候,他也依然是皇帝?!γ髡劶扒拜吷晨鼱枴W尼爾。
【第19句】:我想和大郅打比賽,只有和最強的人對抗才來勁。
【第20句】:如果我一直停留在這個夢想(指有一天成為國家隊的隊員,有一天可以和王治郅一起比賽)的話,恐怕我是不會到現在的。
【第21句】:在NBA,如果你沒有真功夫,不管你是誰,一樣得下崗。
【第22句】:我知道很多人在說我不夠好,我只需要繼續努力工作,爭取做得更好。
【第23句】:尊敬是靠自己贏得,不是靠別人給予。
【第24句】:我不指望在NBA的人給予我尊敬,尊敬是靠實力贏得的,不是別人給的。
【第25句】:我喊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就是想激勵隊友“永不放棄”.
【第26句】:在NBA站穩腳跟后,傷病隨之跟來,一次被問及“你給傷愈后的自己打多少分”時,姚明笑道:“這應該問教練吧,這就好比你讓一個小學生給自己的作業打分一樣……”
【第27句】: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你看問題的方式。如果你從好奇的角度來看它,那么它會有趣,讓人興奮。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第28句】:要想當我的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必須將我當普通人看待。
【第29句】:我不在乎起點有多高,最重要的是終點。
【第30句】:我在NBA,就得適應新的生活,我得不斷變化。不同的階段,你必須有不同的心態。
【第31句】:壓力是把劍,你可以將它指向外邊,或對準自己。可以看成是肩上的重擔,能把你壓垮,也可以看成是背后的一只手,推動你前進。你得讓壓力服務于你,而非有損于你。
【第32句】: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你不能簡單地用好的一面去否定壞的一面,也不能用壞的一面來否定好的一面。
【第33句】:在經歷了那么多的失敗之后,我們將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籃球,面對賽場,跌倒了就要爬起來,希望這是我們新的開始。
【第34句】:努力可能不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
【第35句】:我是沖冠軍來的,這就是我想要的決斗。
【第36句】:不論你身處何地從事什么職業,實現一個目標的過程都是一樣的。就好比要上樓得一步一步來。如果你知道目標在何方但還很遙遠時,就不要老是回頭張望。只要看著腳下,走你的路。然后終于有一天你抬起頭,伸出手,發現目標已近在咫尺。
【第37句】:人年輕的時候可以張狂一點,因為年輕人不怕犯錯誤,錯了還有機會重來。
【第38句】:籃球不是一項用嘴巴進行的運動,它需要你以行動證明自己。
【第39句】: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第40句】:姚明下巴上露出一截的`胡茬也引起一番討論,有人問他是不是要為火箭沖擊季后賽再來一次“蓄須明志”,姚明的回答倒也簡單:“我忘了刮?!?/p>
【第41句】:把一粒沙投入大海不等于把一滴水滴入沙漠。因為前者是融入,后者則是消失。
【第42句】:我現在碰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一些讓人興奮的東西。我的感覺是:生命中,你必須去經歷一切。
【第43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標準,而我在向超級巨星跨進。最重要的是,我從來不放棄,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第44句】:第一年我不在乎做最佳新人,或者進全明星隊,或者得了多少分,搶了多少籃板。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繼續打下去。
【第45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信心和霸氣。人最終要相信的還是自己。
【第46句】:如果自己專心做一件事情,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做好。
【第47句】:這就是比賽,像生活一樣,沒什么如果可以預料。
【第48句】: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看待新環境,那么一切將變得有趣而新奇,一切也將變得格外簡單。
【第49句】:如果人人都用同樣的方式去思考,新思想從何而來?
【第50句】:不管做什么事,過程很重要;為達到目標,走完全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沒有馬上實現目標,在過程中總能學到些東西。
【第51句】:我只想打籃球,并從中得到快樂,但我也知道“出名”這件事會伴隨著到來。
【第52句】: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嫉妒心理,你應該把它當成你更勤奮工作,并且努力得到那個人擁有的一切的動力。
【第53句】:這場勝利和技術能力無關,也和誰擁有更好的球員無關,關鍵就看誰的意志力更頑強。
【第54句】:學習當然是好事,每個人和每件事都可以教人一些東西。
【第55句】:自滿情緒是我們的最大敵人。
【第56句】:他就像個共產黨員,哪里需要就去哪里?!u價隊友肖恩·巴蒂爾。
【第57句】:機會把握在我們手上!
【第58句】:提到當初的NBA“菜鳥”生活,姚明戲稱,“這就好比學開車。光坐在車上看別人開,你永遠也學不會。只有自己親自感覺油門,你才能知道哪一腳油給大了?!?/p>
【第59句】:有目標是很幸福的。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讓我有無窮的動力去追趕和超越。
【第60句】:重要的不是對失敗做好心理準備,而是不畏懼失敗。遇到失敗肯定會感到不高興及有挫折感,最重要是當成功到來時要把握住。
【第61句】:無論成敗,我覺得我都要從過程中去學很多東西。
【第62句】:挫折是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即使失敗了,只要正視失敗,就有成功的機會。
【第63句】:我看《狼圖騰》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們的整體作戰和那股血性。
【第64句】:你可以這么想:只要你跟外援說一句外語你就比他強,因為他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
【第65句】:我可以整年地訓練,因為我知道年底有比賽,為了這些我才訓練的。目前也是一樣。我準備著去冒險,去做從未做過的事。
【第66句】:如果你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看待新環境,那么,一切將會變得有趣而新奇,一切也將變得格外簡單。
【第67句】:知道葉莉喜歡收集隊徽,悉尼奧運會時我不斷地搜集,淘換了多個來。我挑了其中個最好的送給了葉莉,作為她歲的生日禮物。于是她心軟了。其實我另外留下多個,以防她不動心。
【第68句】:有球迷問姚明:“在NBA你投過分球嗎?”“統計量是投中,有兩個實在沒辦法從后場扔的。就是時間到了,沒辦法從后場扔的?!薄澳悄阒鲃拥耐哆^幾個?”“兩個,中了一個。命中率%,在NBA排第了?!彼幕卮鹪俅我鹎蛎詺g呼。
【第69句】:現在就是要看,誰能做到不受這個的影響,能控制住自己的人,就勝利了。
【第70句】:生活能選擇嗎?永遠都像現在這樣,我羨慕你清閑,你羨慕我錢多。
【第71句】:我沒有天賦,需要努力學習每件事情。我得到的一切是我辛苦努力換來的。
【第72句】:我是更多地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第73句】:姚明的英語越來越好,一位記者不識時務的問道:“你(姚明)現在是不是覺得英文比中文說的更加流利?”姚明馬上對著身邊的翻譯科林說道,“我現在只能用英語回答你的問題??屏?,幫忙翻譯一下。”
【第74句】:再一次頒獎晚會上,孫正平問姚明:“你所到之處都是球迷追捧,有人說你是麥當勞大叔,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姚明說:“我正在考慮開一家快餐店?!?/p>
【第75句】:我是一個永遠只擔心今天和明天的人,而不是昨天。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真是這樣,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最好。有的時候,其實我也會自己回味過去發生的事,但不會抱著不放。
【第76句】:如果讓我請世界上的三個人吃飯,我會第一個請巴克利,第二個請薩博尼斯,第三個請我的女朋友。但如果我女朋友問起來的話,拜托,就說我提到的第一個人是她。
【第77句】:第一場已經輸了,我們要往前看,更加樂觀一些。就將第一場比賽當作熱身吧。
【第78句】:我的眼睛睜得比嘴巴還大,我的嘴巴張得比汽車輪子還大。
【第79句】:我的球衣都快成女人的晚禮服。
【第80句】:任何人都能成功,不管你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
解說《心經》
彌勒有一本《寶性論》專說如來藏,世親亦有一本《佛性論》說如來藏義理,甚至無著在其論著中亦不時提到如來藏,這些都是他們的祖師,可是他們根本不理,或否定這些是祖師的論著。
五道十一答
(一)利根與鈍根
無垢友將《心經》的正文,亦即觀自在菩薩答舍利弗之所問,分為十一答。阿底峽解釋,此十一答,十答答鈍根、一答答利根。
對鈍根的十答,涵蓋五道,故是為未得密咒道諸弟子說;對利根的一答,則專為密咒道弟子說。不過,當阿底峽如此說時,他卻又有補充。凡弟子發心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者,其實都已是利根,其差別僅在于是否得到秘密教授。
然而這秘密教授又實非秘密,“導師并無握拳不示之意”,所以“密咒道”只是一個名相,得教授的人相對未得教授的人,名為修密咒道,實則若由本覺而言,導師的一切教法都無有異。
阿底峽自己教授弟子,因此亦并非一律授之以密咒道,有許多弟子,他僅授之以因乘教法,也即是如今通途之所謂顯乘。這原是印度阿阇梨的一貫傳統。
有一個故事說,十一世紀時,印度大阿阇梨慈護(Maitripa)見寶塔放光,于是發掘出彌勒的兩本論,一為《辨法法性論》、一為《寶性論》。于是慈護將這兩部大論重新弘揚。他的教授即分兩系,一派為見部(密乘稱為“續部”),一派為修部,后者即修密咒道。[注4]
不過奇怪的是,慈護傳授見部弟子時,已教授了他們的究竟見,后世稱之為“離邊大中觀”的思想,即由此派弟子傳承。對修密咒道的弟子,他在見地上卻僅授至“他空大中觀”而止,層次較下。——關于“離邊”(mtha'brai)與“他空”(gzhanstong)等,下來將會細說。
這位慈護,在主張“他空”的西藏覺囊派(Jonang)教法史中,說為世親的傳人。這說法,漢土的唯識今學家可能不會承認,因為慈護弘揚如來藏,而漢土的唯識家卻在對待如來藏的態度上跟漢土一些中觀家合流,認為如來藏是錯誤的思想。他們奉無著、世親與陳那為祖師,所以應該沒有可能承認慈護的地位。
慈護的嫡系弟子岡波巴(sGampopa,1079-1153)大師,在《寶性論》教授中,亦分兩系而教。《青史》說——
[岡波巴]對合乎密宗法器諸人,則示方便道;對雖未能灌頂然而合般若波羅蜜多法器諸人,則傳授大手印[見]教授。[注5]
這種傳法的方式,即遵從他的先輩上師慈護,亦即分見部與修部而傳。同樣地,他以較高層次的見地教授見部弟子,而教授修密咒道的弟子,則僅示之以方便道。說為方便,即非究竟,所以在見地上即低一層次。
這種由印度傳下來的傳授模式,其實如今一直保存下來。所以“他空見”近年才會由西藏噶舉派(bKa'brgyud)的喇嘛在西方弘揚。[注6]
關于這點,其實亦應該說一說來龍去脈。
西藏的覺囊派,稱自己的法門為“他空見”。甚么叫做“他空”?他們認為,一切法空性,但一定有一個不空的本體,若連這本體亦為空性時,便會成為斷滅見,亦即陷入虛無的邊際。
所以在修習時須要認清,應該空甚么,應該不空甚么,這才是正見。他們認為,如來藏即應該不空,它即是法界的本體,佛與眾生都由這本體生起。在修習時應該空掉的,是外加于如來藏上的污染與障礙。
當宗喀巴(Tsongkhapa,1357-1419)出道弘法時,他極力批判的便是這種他空見。及至格魯派(dGelugs)成立,而且政教合一,達賴與班禪已統治了衛藏,覺囊派便開始末落了。
可是后來覺囊派卻出了一位大學者,即多羅那他(Taranatha,1571-1635),他著作等身,聲名遠播,因此就給蒙古王請去青海傳教。當多羅那他逝世那一年,一位王子誕生,蒙古王便將這王子視為多羅那他的轉世,及至這位王子長大,便成為覺囊派的掌門人。
然而當這王子去西藏時,五世達賴喇嘛卻扣留了他,要所有覺囊派的寺院都改宗格魯派,于是乎一夜之間覺囊派便滅派了。所以時至今日,只有在四川、青海還存在一些小寺,一直繼承著覺囊派的傳承。
可是,他空見卻一直弘揚不絕。寧瑪派(rNyingma)與噶舉派都有他空見的教授。為甚么呢?因為這兩派都分續部(即是見部)與修部而傳。對于修部,多只傳至他空見,此亦即慈護以至岡波巴等大師一直傳下來的傳統。所以,在見地上,兩派都不以他空見為究竟,可是在修部傳授時,卻傳授以他空的修法,他們認為,他空不是錯見,只是方便道。
這便跟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立場不同。宗喀巴不但說他空見為錯見,而且認為是邪見,在傳授密法時,絕不許沾他空見的邊。
但在傳統的傳授情形下,他空見卻給完整地保存下來。所以如今一些在西方的噶舉派喇嘛,已無在西藏時的顧忌,便相繼公開宣揚他空思想,許多西方學者大感興趣,甚至有人信奉。
其實這種他空思想,我們漢土一點也不陌生,即是《大乘起信論》所說的“一心二門”。這種學說,為漢土禪宗、律宗、華嚴宗、天臺宗所依止,甚至亦成為凈土宗的義理。因此,我們很難相信這是邪見,否則,漢土諸宗便都成為邪派。
民國初年,漢土唯識家批判《起信論》,這歷史影響深遠,其實他們只是執著一些名相來批判,而不理解,這些名相無非只是“道名言”(chosskad)。
甚么叫做“道名言”?
即是為了說明修習所依據,而建立一些名相。在建立名相時,有共義有不共義。譬如“空”,佛家諸宗都承認它即是說一切事物沒有自存自成的本質(道名言為“無自性空”),這是共義,但于“無自性空”之外,卻仍有諸宗的不共義,譬如中觀宗就有承認心識中自證分與不承認的兩派,所以當其同時說“空”時,便其實有各自不同的定義。一者說空,不否定心識的自證,一者說空時,則并不以“識覺”為究竟(此于下來將有說及)。
因此對于一個名相,若不去理會他宗的定義,而只持著自宗的定義來理解,許多時就會變成偏激。倘若肯持“道名言”的觀點來觀察他宗的說法,那就會尊重其他不同宗派的見地,因為他們只是用不同定義的道名言來說自己的見地,當自己將它看成是矛盾時,他宗卻實非矛盾,以名言的定義不同故。而當時漢土的唯識家,卻堅持著自己的定義,去批判《起信論》的一些名相,好像一用這個名詞,便非要依從他們唯識家的定義不可,是故《起信論》在民初才會鬧出風波。影響所及,因為《起信論》說如來藏,至今一些唯識后學依然認為如來藏是錯誤的思想。
彌勒有一本《寶性論》專說如來藏,世親亦有一本《佛性論》說如來藏義理,甚至無著在其論著中亦不時提到如來藏,這些都是他們的祖師,可是他們根本不理,或否定這些是祖師的論著。所以一失去“道名言”的概念,唯說自己的道名言,且以自己的不共義來作為共義,很多時就會錯批他宗,尋且變成動搖佛教的修持,那就根本失去彌勒瑜伽行的立場。
筆者把話題扯遠了,如今且回頭再說密咒道與鈍根利根的問題。
阿底峽雖然認為密咒道弟子為利根,但依照傳統,對這些弟子其實只授以方便道,比較起來,所謂鈍根弟子反而可以得傳究竟見。為甚么呢?這就是說,所謂利鈍,其實只從其堪不堪修習方便道而作分別,反而不問其是否堪能聞受究竟見。原因即在于,方便道有一些修法,非為一般人所能接受,關于這些,須要另文詳談,這里就暫且不說了。
明白了這點,非密乘弟子便應該心平氣和,對密乘便不應存有偏見。顯乘其實可以得傳授至究竟,密乘修法無非只是方便。在見地上,見部高一頭地。
然而雖可高一頭地,卻非一入手即應從高處學習,因此,佛才說為五道。由是觀自在菩薩對鈍根弟子的十答,實在亦有次第,由淺入深,由低至高,由不究竟(方便)以至究竟。所以阿底峽說無垢友的釋論,對鈍根十答,可分為資糧道一答、加行道一答、見道三答、修道一答、無間道一答、佛道三答。這即是《心經》的大部份正文內容。
(二)瑜伽行的四種所緣境事
由于無垢友釋《心經》,主要依據《解深密經》所說的修證次第,因此,先須在這里說一說《解深密經》中的四種“所緣境”。
所緣境,是告知修習禪定時心中所起的行相。修習禪定并非心中一無所念,心念不起反而不是正常的狀態,心如槁木死灰是即謂之“枯禪”,屬于禪病。即使修習小乘最深的滅盡定,滅盡一切覺受,其心念實依然相續不斷,只是極為微細,不主動去攀緣覺受而已。
以凡心念,必成為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即說為心所攀緣,是即名為所緣境事。
《解深密經》說有四種“所緣境事”——【第1句】: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第2句】:無分別影像所緣境事;【第3句】:事邊際所緣境事;【第4句】:所作成辦所緣境事。
這四個名相,不容易由文字來了解,因此亦須一說。
佛家修禪定,稱為止(samatha)、觀(vipasyana)。止,是將心止息于一個特定的境界。譬如凈土宗修“觀想念佛”,依《觀無量壽經》所說的十六種觀想來修,每一種觀想便即是一個“止”的境界,此即行者的所緣境事,亦可通俗名為定境。依次觀想落日、大海、碧琉璃地等。
觀,并非觀想的“觀”,它是觀察的意思,于一定境中,對此定境加以觀察,亦并非只觀察境中事物的形象,主要為觀察境中事物的體性。例如凈土中有六種光明,這六種光明以何為體性,如是等等,依照著經教來做,這便叫做觀。
所以《解深密經》說——
觀,是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因為當行者作觀察時,其實是對所緣境事作種種分別。正因為有這種分別,才稱之為觀察。
止,則是無分別影像所緣境事。因為此時心念只止息于一境界形像上,對此形象更不須起任何分別、任何觀察。
例如觀想落日,修止,只須觀想落日紅彤彤,圓卜卜,甚至可以觀想它的熱力,無論如何觀想,落日便是落日,是故為無分別。
至于修觀,那就不同了。要分別“紅”是不是這落日的體性、“光”是不是這落日的體性、“圓”是不是這落日的體性、以至“熱”是不是這太陽的體性,如是作種種觀察,便即是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
《解深密經》說,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是為資糧道上說。
接下來,便為見道上行人說第三種所緣境事了。這即是事邊際所緣境事。
事,指一切法。例如色法,即指一切具有物質成份的事物或現象。邊際,即指其自性或實相。所以在定境中能現證諸法實相,便即圓成了事邊際所緣境事的修習。
這是見道位以上行人的修習。當真能現證“見道”,名為“觸證真如”,在地位上,稱為初登地菩薩。
二地菩薩至十地菩薩,一共九個地位,名為修道,他們沒有特別的止觀,因此《解深密經》沒有說一個屬于修道的所緣境事。彌勒則說,修道上行人只是“反覆觀照真如”。關于這點,下來還將會說及。
至于《解深密經》所說最后一個所緣境事,名為所住成辦所緣境事,那即是無間道上行人之所現證。“所作成辦”即是圓成佛道。
(三)資糧道的現證
大約說過四種所緣境事,便真的非進入《心經》的正文不可了,否則便拖得太長。雖然筆者所說,實盡非題外話。
在玄奘譯的略本中,未明說觀自在菩薩答舍利弗之所問,劈頭就說——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因此有些講解《心經》的人,還以為全經是釋尊答舍利弗,觀自在菩薩在經中的角色,只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因為他如是行,釋尊便乘機對舍利弗如是說。
但若依詳本,則整段經文實在是——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此應如是——應如是觀,須正觀五蘊體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
依阿底峽的解釋,經中“應如是觀”,是指有分別影像的內觀,此亦即資糧道行人之所應為。即如無垢友尊者所說,資糧道上行人遍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種種法相,亦即是說,不但五蘊的色、受、想、行、識皆自性空,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亦名六塵,指六根所對境,即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亦悉皆自性空。
這自性空由資糧道上行人修內觀而現證,所以不同于知識上的認知。所謂“現證”,佛譬喻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故離一切計度。此即如不能用溫度計來測水溫(是則為計度),便認為已知水的.冷暖。這冷暖是一個覺受,非溫度可以表達。
蘊、處、界的自性空,皆如色法的例從而現證,這現證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現證色空的“即是”;第二個層次是現證色空的“不異”。在略本譯文中,這兩個層次的次序顛倒過來,不過這也沒有關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詳本是先說淺、后說深;略本是先說深、后說淺。這等于我們日常說話,“讀大學小學”,或者說“讀小學大學”,意思都一樣,不須要訂定一個次序規范,知道的人亦不會誤會。因此不能說略本有誤,或者詳本有誤。
下面,我們即依此資糧道的現證來說明。
資糧道上的觀空,是觀“實法自性為空”。于一切法,未入道的人都看成是實法,這所謂“實法”,便即是修瑜伽行時的所緣境事。于所緣境作分別,由是抉擇,便即是觀實法自性為空。
以色為例,即由“色空”起觀(這在寧瑪派的修習,則說為“現空”,范圍較“色空”為廣)。先觀二者為“即是”,然后深一層次觀二者實為“不異”,由是即可抉擇色空不是兩種對立的自性。
甚么叫做“即是”?
一切色法的自性,即是空的自性,那就叫做“色即是空”。
對這句說話可以解釋一下。我們認識一切事物,其實只認識到它的相狀與功能,而實未曾接觸到它的自性。
譬如說,甚么是水性?如果說,水會流動,那便只是水的動相;如果說,水能浮舟,那便只是水的功能。
所以,我們立刻就可以將水來作為“所緣境事”,在觀察中加以分別,我們就會知道,詩人詠水、畫家畫水、水上人家認識水,無非都只是水的相與用。從來沒有一位詩人可以詠出水性,從來沒有一位畫人可以畫出水性,也從來沒有一位水上人可以說出水性。
可是,我們卻執持著水的相狀與功能,將水看成是有“水性”的實法。一個擅長游泳的人,即便說為熟悉水性,其實他所熟悉的無非只是水的動態。
那么,水到底有沒有水性(自性)呢?
有,水的自性即是空的自性(當然不只是水,蘊處界的自性,都即是空的自性)。這句話怎么說?一切我們看成是“實法”的事物與現象,無非只是有功能的事物與現象,它的自性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同于空(sunya)。
用“空”來形容,是不得已,因為根本無可說,若要說時,勉強只能說之為“空”。
空的梵文,即是“零”的意思。空即是零。如今許多人說,“空不是零”,那是將“零”看成無有,實在對“零”不夠了解。如果了解到“零”其實具有功能,那就不會說“空不是零”,不信的話,你去請銀行在你銀行戶頭的整數后面加一個“零”,看銀行肯不肯。[注7]
對于“空”,我們的執著最少,所以在要說時,我們唯有說,一切法的自性便即是空的自性(即是“零”的自性)。“等于零”,我們馬上就意會到是甚么一會事。
因此“色即是空”,便是“色法的自性等于零[的自性]”。
然而,甚么叫做“空即是色”呢?
那是為了避免誤會“空”是虛無(“零”根本不等于虛無)。所以說,在空(零)性中可以有一切事物與現象如其本份而顯現。這不只是自然界的事物,綠水青山紅樹,即便是人類的發明,由粗糙的陶器以至精細的微纖,無一不是空性中的自顯現。那即是說,空性不排除一切法(事物與現象),是故有一切法顯現。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應該解讀為“色自性即是空自性,空自性即是色自性”,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偏執色法為實有自性,亦不會落于斷滅的邊際,以一切事物與現象的存在為虛無。
有關笑笑解說文案
【第1句】:兄弟情誼在哪,你一個韓國二哥來殺中國大哥,沒道理啊,都是一家的。
【第2句】:傳送一個豹女,我嚇尿了,誒,一個豹女,我不虛,圍住一頓爆打!
【第3句】:這游戲最愚蠢的就是三件事,第一追發條,第二追煉金,第三追璐璐,會被風箏死。
【第4句】:機買了大紅藥,很拼命了。350塊錢很貴的,不是平常人喝得起的,你個0-5的飛機還想喝營養快線?
【第5句】:大哥這把打的有點嗨,控制這么多還出了個法穿鞋,怪不得擼一管這么痛。
【第6句】:watch的夢魘只有一個用法,就是開大招關燈讓隊友撤退!
【第7句】:小san在大哥的胯下瘋狂輸出!
【第8句】:哎呀不好,飛機已經五神裝了,兩個多蘭一長劍一瓶紅和一瓶藍。
【第9句】:傘皇這次是奧斯卡演技啊,他假裝在打螳螂,就是等你豹女跳進來,馬上一個托馬斯回旋秒你。(這貨又開始dnf了)
【第10句】:這場最主要的'不是大哥,要贊的是韓國二哥,有情有義啊。
【第11句】:二哥下把繼續首選劫,看好你。打完韓國隊不要你,你來中國打,中國隊要你。
【第12句】:這個布隆有點克杰斯,這個盾簡直是盼盼防盜門啊。下面問題來了,防盜門技術哪家強?
【第13句】:海掌門化身鼓上蚤時遷!
【第14句】:猶太人又祭出他的死亡筆記!
【第15句】:小傘在大哥的胯下瘋狂的輸出!
【第16句】:大哥好硬,大哥進去了!
【第17句】:這個大嘴有錢啊,直接附了歡欣,整個一滑板鞋?。?/p>
【第18句】:韓國二哥秒選劫,我敬他一杯,國際友人,連送兩把,耐死。
【第19句】:二哥你要跟我大哥裝,你再裝,哎呀大哥才10級啊可能打不過啊。(大哥跟劫拼了一波贏了)誒,二哥別走,大哥還有話跟你說。
【第20句】:大哥上了,大哥好硬,大哥進去了。
【第21句】:大哥這裝備,豪華五件套,簡直肯德基豪華套餐啊。
李白走進解說
站在滔滔而去的時光河畔,那牧童的手指矢志不渝地指向一個地方,那是花團錦簇的盛唐。
唐朝的路難行。
這一條路是通向皇宮深處的玉石之路。路的`盡頭是富麗堂皇的宮殿,是天子不著喜怒的臉。縱然有權傾天下的地位,萬人仰慕的才學,也終究是牢籠。囚住了太白的灑脫,困住了青蓮的豪情。哪怕力士脫靴、御手調羹也抵不過“呼童烹雞酌白酒”的質樸心愿。從此放歌山水間,逐鹿草原上,鮮卑走馬,一世風流。于是自此世間有了詩仙,有了《將進酒》辭,而你也終于抵達了夢想中的烏托邦。
奈何白發三千丈,三年高堂不尋常。
這一條路是江南煙雨深處的小徑。六朝古都疊映著歷史的興衰,一棟棟吊腳樓沐浴著初升太陽的光輝。銅鏡中映出多少女子嬌羞的面龐,素手翻飛間繡成多少對鴛鴦,暗暗傳遞著比翼雙飛的念想。遠處青山碧水間駛來一片孤舟,上面孑然立著一襲白衣的情郎。那不是歸人卻也不是過客。畢竟蓬蒿之人如何能這般清靈杰毓?仰天大笑后直掛云帆,千金散盡為銷萬古之愁。這世間如此多情浪漫、溫情繾綣盡凝于你眸中,銷魂于你的肌骨之中。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直到金陵的猿聲屬引凄異,催發了白帝城的彩云盡散、萬舟同發??嗫鄬ひ捲俨灰娗涞陌咨碛埃荒車@一聲情深緣淺。直到世間的居士真正成為天上的仙子時,才知道這世間最錐心的憾痛不是生離而是死別。這一刻,長相思替去長相守,伴白頭換成水自流。
金星再入輪回,投射出一生如月的旅跡。從此盛唐錦世的羽衣霓裳褪盡顏色,絲竹管弦嘔啞嘲哳,馬嵬坡下的紅顏泣盡血淚,長生殿內蛛網暗結。只有那月,那月光,還等待著與你三人共舞,相思云漢。
月光是最寂寞的蠱毒,看一眼連心口都涼透,何況其中有你輕揮廣袖?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謫仙存世毋念侯,人間不許見白頭。
初二:劉京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