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官不打送禮之人】(諺)當官的不會責打向他送禮物、表殷勤的人。 指給人好處就不會受到非議或責難。 也作“官家不打送禮的”。
【第2句】:媽媽讓我去買洗衣粉,我剛出門就忘了。媽媽說:“你呀,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扔。不知道你操的啥心!”(河南·方城)
【第3句】:【臥土打井,立土打穿】(諺)臥土:土層是臥茬的。立土:土層是豎茬的。指臥土層打井,井壁堅實,不會塌方;立土層打穿,穿洞密實,經久耐住。
【第4句】:做夢吃饅頭——夢里見面
【第5句】:【尖底甕兒——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甕不穩,撞一下就倒;轉以形容立足不穩或虛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6句】:我和媽媽趕集,街上有人叫我們在他家里吃飯,媽媽說了些客氣話就走了。路上,我問媽媽為什么不在他家吃飯,媽媽笑著說:“小饞貓,你懂個啥?這叫‘街上人,半張臉;叫吃飯,不拿碗’。”(河南·商城)
【第7句】:上課鈴響了,我慢慢地走進教室。這時,老師已經把考試卷發下來,同學們都開始做了。我拿出鉛筆慢慢地削起來,老師說:“你真是大火燒了眉毛還不著急。”(湖北·荊門)
【第8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慣)形容十分喜歡、疼愛。 也作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炕上怕燙了。
【第9句】:天狗咬了呂洞賓——不認真人
【第10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釋義:遇到怪異之事,不理會它,它自己就會消失。例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第11句】:【甘蔗不能兩頭甜】(諺)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沒有兩頭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頭,不能兩頭都占。 也作“甘蔗沒有兩頭甜”。
【第12句】:【大海哭孩臉,一天變三變】(諺)哭孩臉:動不動就哭的小孩的臉。 指大海的水面變化莫測,一會兒風平浪靜,一會兒風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兒面,一朝變三變”。
【第13句】:【看眼色行事】(慣)指根據別人的眼神或臉色說話、辦事。 也作看臉色辦事。 看臉色行事。
【第14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釋義:奔牛:地名,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其地出佳釀。指不喝奔牛鎮釀的酒,等于白白地闖蕩了江湖四方。例句:仆逢曲流涎,到處不肯輕過。聞之人語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余過其地潔而試焉。
【第15句】:【給個棒槌認作針】針、真同音,兼指認真。意即沒有眼 力,信以為真。清代《紅樓夢》:“我哪里管的上這些事來! 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針 了。”
【第16句】:閻王給小鬼拜年——弄顛倒了;顛倒著做
【第17句】:【茄子不開虛花,真人不說假話】(諺)虛花:不結果實的花。就像茄子不開虛花一樣,心口如一的人不會說假話。指誠實的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絕不摻假。 也作茄子不開虛花,老實人不講假話。 茄子不開謊花,孩子不說謊話。
【第18句】:【大蟲惡殺不吃兒】(諺)惡殺:特別兇惡。指老虎縱然十分兇惡,也絕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第19句】:【不知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他絕對不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響,那氣憤的樣子,幾乎要把地球捅個大窟窿。
【第20句】:【萬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不依賴別人。老舍《駱駝祥 子》:“我要是個男的,要是也拉車,我就得拉自己的車;自拉 自唱,萬事不求人!”
【第21句】:做夢吃月餅——想得圓滿
【第22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23句】:空頭支票——難兌現
【第24句】:【家常飯,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諺)家常飯吃得飽,粗布衣穿著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熱知冷,體貼入微。指不要羨慕山珍海味,不要貪圖綾羅綢緞,更不要眼熱那些妖艷的女色。 也作“家常飯,粗布衣,知熱知冷結發妻”。結發妻:原配妻。I
【第25句】:【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第26句】:【過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的地方。指經歷艱險或磨難。
【第27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28句】:【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出了事情總有原因。成語: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記》:“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尋你?只因你狐群狗黨,結為一伙,算計吃我師 父,所以來此施為。”
【第29句】: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衣服。一個攤主拿著衣服,說了一大堆好話,可媽媽拿起來檢查一下后就拉著我走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不買,媽媽說:“她是關老爺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江蘇·錫山)
【第30句】:給灶王爺燒香——多說吉利話
【第31句】:【 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為了追求個人名利地位,犧牲別 人。張潔《沉重的翅膀》:“他從來把話說在明處,不背后整 人,不編排事情算計人,不背地里打人的小報告,踩著別人 脊背往上爬,也不給人小鞋穿。”
【第32句】:【正人先正己】(諺)指要糾正別人,先要自己做好。
【第33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區別,混在一起處理。或說:頭發 眉毛一起剃。成語:混為一談。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 “他越想越火:你們真個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難道姓苗的眼里那么好揉沙子?”
【第34句】:笨鳥先飛——早入林
【第35句】:岸上的螺螄——有嘴難開
【第36句】:【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釋義:比喻不論大小,各有各的用處、作用。例句:你看的不對,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可別瞧不起小燕。
【第37句】:【眼里插棒槌】(慣)比喻使手段欺負人,讓人承受不了。
【第38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諺)宰相家的奴仆,也相當于七品官。舊指主子顯貴,奴仆也跟著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門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第39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諺)人逼急了,就會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會跳過高墻。指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時,什么冒險事都做得出來。 也作人急懸梁,狗急跳墻。懸梁:繩子掛在梁上,上吊自盡。 人急燒香,狗急跳墻。 人急拼命.狗急跳墻。
【第40句】:【狼窩里捉狼】(慣)比喻做危險卻又有把握的事。
【第41句】:【魚怕水淺,人怕護短】(諺)魚在淺水中,不容易存活;人要是護著短,越護短處越多。指人有錯誤要指正,護短只能發展缺點。
【第42句】:【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慣)1指動刀子殺人或殺生。2指跟人拼命。
【第43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裝,我和姐姐都說瀟灑。媽媽打趣地說:“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噴嚏——洋(羊)氣沖天。”(河南·西華)
【第44句】:【說出大天十九點來】意即不管怎么說,無論如何。類似 的:說出大天來/說下黃天表來。浩然《艷陽天》:“還討論什 么呀?今年要地五勞五分紅,這是堅決性的,說出大天十九 點來,也得這么辦!”
【第45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險,就不會取得好結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時的西域各國多數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對我們疏遠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于是,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第46句】:紅鼻綠眼鬼——不安好心
【第47句】:【費力不討好】見“吃力不討好”。
【第48句】:一天中午,我在屋里寫作業,小弟弟在床上睡覺,媽媽在家門口織毛衣。一會兒,弟弟醒來,一看媽媽不在,就哇哇地哭起來。媽媽聽見了,馬上從外面跑了進來。奶奶看見了,笑著說:“真是孩子娘,耳朵長。”(河南·林州)
【第49句】:【各打各的算盤】釋義:各人作各人的打算。例句:擾你們五十四個大包子,就算手工錢。哎,倒也罷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盤。
【第50句】:【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直中直,過分的直;仁不仁,假 仁。謂要識別假象,不要輕信于人。海外張愛玲《連環套》: “誰知她那小姐妹,一口賴得干干凈凈,咬準了說不曾有什 物/事寄在她那里。正是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第51句】:【不以成敗論英雄】(諺)指不用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來評定英雄。
【第52句】:媽媽工作忙,總沒空去看望姥姥。姥姥嘆息道:“唉,娘疼孩兒沒縫兒,孩兒疼娘沒空兒。指望不得呀!”(河北·黃驊)
【第53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54句】:【蛤蟆、促織兒,都是一鍬土上人】(諺)促織兒: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樣,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動著的。指地位相同、命運相連的苦命人,理應相互關照。
【第55句】:半天云里開宴會——空席(襲)
【第56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量太低。
【第57句】:【記吃不記打】(慣)斥責人不接受教訓,只記得好處而忘了受罪的時候。
【第58句】:【假馬賣了個真馬的價兒】(慣)比喻把差的當好的來用。
【第59句】:我雖然讀了許多作文書,可寫作能力并沒有明顯提高,小姨說我學習不得法,是“茶壺裝扁食,進得去出不來”。(江西·廣豐)
【第60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風景秀麗,自古就很有名氣。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語又是從何而來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們就傳唱“蘇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宮”的民謠,羨慕蘇杭的繁榮富足。而后金滅了北宋,南宋王朝還真遷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蘇州更呈現空前的繁榮景象。后來,詩人范成大在他編纂的蘇州地方志《吳郡志》中寫道:“諺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日:蘇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宮曲》中又寫道:“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詩句比起以往的說法,更精煉,更上口,所以歷久不衰,流傳至今。
【第61句】:我見爸爸拖地沒拖墻角,就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他這是洗臉不洗耳朵,拖地不拖旮旯。”(湖南·攸縣)
【第62句】:有一次吃飯時,我偷懶不想搬凳子,哥哥一站起來,我就趕忙占哥的凳子坐。媽媽看見了打趣地說:“搶窩里蛋,是個懶漢,別人一走,他就搶占。”(河南·新鄭)
【第63句】:【奉天承運】我們在宮廷戲里經常看到太監宣讀圣旨時,開頭總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日”這句話的情景。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弄清了它的來歷,也就弄明了它的意思。 “奉天承運”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這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大殿,朱元璋手執的玉圭上則刻有“奉天法祖”四個字,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著他登上大寶是奉天的旨意。為了進一步闡述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親自撰寫《御制紀夢》,將其夢游天官,見到“道家三清”,又將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寫入其中,大加宣揚,為“奉天承運”制造呈堂證供。因此,明太祖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其實就是“朱元璋皇帝”。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號再加上“詔日”這兩字,重新斷句,漸漸演變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說法。清朝入關后,一字不差地把這個行頭學會了,意在表明清朝發祥地盛京設奉天府,也是強調天命所系。到了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才壽終正寢,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64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65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66句】:大海里扎猛子——有本事盡管使
【第67句】:【板凳沒坐熱】坐的時間極短,或匆忙離去。類似的:屁股 沒沾炕。成語:席不暇暖。沈從文《長河》:“我是來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熱,就要趕路。”
【第68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 曹營,他決計不發表意見。事出《三國演義》。借指不說話。 老舍《駱駝祥子》:“他必審問我,我給他個‘徐庶入曹營,一 語不發’。”
【第69句】:【刀子尖上賭氣】(慣)賭氣:因不滿或受指責不服而任性行事。指拿生命賭氣。
【第70句】:媽媽吵我時,我在低頭偷笑。媽媽說:“你真是死豬不怕熱水燙!”(河南·確山)
【第71句】:【 死店活人開】做事會想辦法,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類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燈》:“死店活人開,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第72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慣)一夫:一人,表示人數少。萬夫:萬人,表示人數多。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進來。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也作“一夫當關,萬夫莫入”。
【第73句】:【八十歲學吹打——老來忙】(歇)譏諷人等到年紀大了才學做某事。
【第74句】:【心則不競,何憚于病】(諺)竟:強。憚: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強健;自身強健,還怕什么病。指自我堅強,就不懼外患。
【第75句】:【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諺)指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女兒當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緊俏、最短缺的搶手貨物,不愁賣不出去。
【第76句】:我和媽媽這幾天花錢如流水,爸爸提醒道:“我在東溝摸魚,你們在西溝扔。咱們還得節儉點啊!”(江蘇·通州)
【第77句】:【嚼舌頭】(慣)指傳閑話,撥弄是非。也指閑聊或互相逗著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頭根。
【第78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到鳳凰鳥】做事不能怕花費。類似的: 舍不得芝麻,捉不住雁/舍不得種子,打不著糧食。李英儒 《女游擊隊長》:“怕這怕那,什么也干不成。舍不得金彈子, 打不住銀鳳凰。”
【第79句】:老母豬上講臺——大嘴說客
【第80句】:【安釘子】(慣)比喻在對方的內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
【第81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82句】:【破罐子破摔】摔電是破,不摔也是破。謂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愛惜。成語:自暴自棄。周立波《暴風驟雨》:“娘們走 道以后,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 想學好了。”
【第83句】:【兜圈子】(慣)指走迂回曲折的路或到各處走一遭。也比喻說話拐彎抹角,不直截了當。
【第84句】:【躲一棒棰,挨一榔頭】(慣)比喻躲過了一場打擊,又遭受另一場打擊。
【第85句】:奶奶帶我和堂兄妹們去地里干活,爺爺見了風趣地說:“今天干活帶的兵不少啊!”奶奶說:“多有什么用?三個茄子頂不了一個老北瓜。”(河北·元氏)
【第86句】:【伸手不打笑臉人】不應該欺侮善良有禮貌的人。沈從文 《長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夸獎你;難道世界 交了,人家說好話也犯罪?”
【第87句】:媽媽指揮爸爸干活,還沒等一件事干完,又催著干另一件事。爸爸笑著說:“就是滿屋子老鼠亂跑,兩只手也只能捂一個窟窿啊!”(河南·安陽)
【第88句】:【弓是彎的,理是直的】(諺)弓不彎,射不出箭;理不直,說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復辯論,越辯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第89句】:【麥秀風搖,稻秀雨澆】見“稻秀雨澆,麥秀風搖”。
【第90句】:【拍胸脯】(慣)比喻為某人或某事擔保,下保證。也比喻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也作拍胸口窩。 拍胸膛。 拍胸口。
【第91句】:【七次量衣一次裁】(諺)指做衣服要多次量身,量準了再下刀裁剪。 比喻做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好,謀劃要周到,裁決要果斷。
【第92句】:【河有九曲八彎,人有三回六轉】(諺)九曲八彎:形容彎彎曲曲。三回六轉:形容曲曲折折。指人生的道路和河水的流程一樣,曲折多變,絕非一條直線。
【第93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第94句】:【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旁人話短長】(歇)指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自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第95句】:【心急碰上熱豆腐】(慣)指心里正著急,偏又碰上麻煩事。也比喻心里存不住話,聽到什么說什么。
【第96句】:夾肢窩生瘡——陰毒
【第97句】:中午,到了做飯的時候,爺爺讓三叔去挖些紅薯,三叔不想去。爺爺說:“你呀你,你是干活撓撓頭,吃飯愛加油。”(河南·泌陽)
【第98句】:馬到灘,不加鞭。
【第99句】:媽媽教育我:“現在社會風氣不太好,但你要行得正,站得直,學做個品性端正的好人。同時要多個心眼,謹防上壞人的當。這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山西·長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