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作文素材:儒家經典名言50句
導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們的歷史積淀,也是我們文化的一種流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第1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第2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大意: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先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第3句】: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大學》
大意:君子對于優點,要自己身上擁有以后再去要求別人;對于缺點,要自己身上沒有以后再去批評別人。
【第4句】: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大意;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慎。
【第5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大意: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第6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大意: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第7句】: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中庸》
大意:由于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第8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中庸》
大意: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幸成功。
【第9句】: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第10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第11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大意: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復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么?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第12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用心認真地復習了嗎?
【第13句】: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大意: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第14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
【第15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第16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大意: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無所收獲;只是思考而不讀書,有時就會空想,疑惑不解。
【第17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大意: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并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第18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第19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大意:聰明而喜愛學習,向地位、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并且不感到恥辱。
【第20句】:三思而后行。——《論語》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后才去行動。
【第21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大意:智慧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活躍,仁德的人沉靜。智慧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第22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向他們學習,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第23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大意:三軍的統帥可以被奪去,卻不可以強使一個男子漢的志向改變。
【第24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
大意:如果不是天氣寒冷,就不會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少落葉的。
【第25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大意: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第26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第27句】: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開始;羞恥心就是施行義的開始;辭讓心就是施行禮的開始;是非心就是智的開始。
【第28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會先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第29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第30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
大意: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天下的共同原則。
【第31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錢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地位低下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第32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大意: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第33句】: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
大意: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第34句】: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
大意: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第35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第36句】:差若毫厘,繆以千里。——《禮記》
大意:開頭雖然只有毫厘的差別,到后來卻錯到千里那么遠了。
【第37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大意: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第38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后代也會享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后代。
【第39句】: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第40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大意: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第41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后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第42句】: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歸同一個地方,只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只是思慮多種多樣。
【第43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
大意:不積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積累惡行達不到滅身。
【第44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
大意: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第45句】: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周易》
大意:處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驕傲,處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憂慮。
【第46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大意:君子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
【第47句】:多行不義,必自斃。——《春秋·左傳》
大意:多行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招致滅亡。
【第48句】: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傳》
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
【第49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傳》
大意: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第50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春秋·左傳》
大意:處于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
超世境界的作文素材:道家經典名言50句
導語:作文的素材非常重要,高分作文的內容絕對不是在現場編寫出來的,而是對平時積累的素材的重新整合,所以平時對經典素材的積累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第1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第2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第3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第4句】: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第5句】: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第6句】: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第7句】: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第8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第9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第10句】: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道德經》
大意: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第11句】: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大意:想要關閉它,就要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第12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第13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
大意: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第14句】: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第15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大意: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第16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大意: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禍就隱含其中。
【第17句】: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第18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
大意:合抱的大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第19句】: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
大意:對待結束時的工作,還像開始時一樣認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第20句】: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
大意:我有三種法寶,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
【第21句】: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為無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第22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大自然的規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第23句】: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大意: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第24句】: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
大意: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
【第25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大意:天地無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第26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德經》
大意: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
【第27句】: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
大意:天網廣大無邊,網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失漏。
【第28句】: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大意: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第29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逍遙游》
大意: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第30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養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第31句】: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大意: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第32句】: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大宗師》
大意:泉水干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各自暢游于江湖。
【第33句】: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莊子•駢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夠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第34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如死灰、精神毀滅,人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第35句】: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帝王》
大意:極致之人的內心就像一面明鏡,對于外物來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實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擺脫外物牽累而不損心勞神。
【第36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語,四時有分明的規律卻不議論,萬物有生成的條理卻不說話。
【第37句】: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后就忘掉了魚笱;兔網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網;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第38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大意: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也截不完。
【第39句】: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第40句】: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
大意: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叫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第41句】: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莊子·繕性》
大意:一個人如果迷失在物質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這個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第42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大意:知道是無可奈何的,就當作命運一樣去接受,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第43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莊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終會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第44句】: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間,就像白馬跳過一個很小的縫隙,忽然一下而已。
【第45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
大意: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搬弄是非,以與世俗相處。
【第46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逍遙游》
大意: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第47句】: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莊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隨外物變化而內心保持不變;現在的人,內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第48句】: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么自身的德行就會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會缺失。
【第49句】: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莊子•刻意》
大意:多數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第50句】: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藝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無能的人無所求,所以逍遙自在。
高考議論文必備素材:經典名言警句
我們的寫作過程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名人名言,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言,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句】: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羅蘭
【第2句】: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卡耐基
【第3句】: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泰戈爾
【第4句】: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張海迪
【第5句】:為別人盡最大的力量,最后就是為自己盡最大的力量。——(英)羅斯金
【第6句】: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金纓
【第7句】:美好的東西時常是由于它是真誠的。——羅蘭
【第8句】:青年戀愛不一定一帆風順,酸甜苦辣才有真情。
【第9句】: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第10句】: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第11句】: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米歇潘
【第12句】: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愛默生
【第13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
【第14句】: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第15句】: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第16句】: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刻鼓舞著你向事業的大路勇猛前進。——、大仲馬
【第17句】: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第18句】: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克思
【第19句】: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蓬勃、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為寶貴。——、林、肯
【第20句】: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游玩、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于這些事物。——、居里夫人
【第21句】: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只有勤奮不懈的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因此,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貝多芬
【第22句】: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變抹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第23句】:在我們所具有的一切缺點中,最為粗魯的乃是輕視我們的存在。
【第24句】:生命是真實的.,生命是誠摯的,墳墓并不是他的終結點。
【第25句】: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吳玉章
【第26句】: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
【第27句】: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毛澤東
【第28句】: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徐特立
【第29句】: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第30句】: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第31句】: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第32句】: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周恩來
【第33句】: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第34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陳、毅
【第35句】: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第36句】:一個永遠不欣賞別人的人,也就是一個永遠也不被別人欣賞的人。——汪國真
【第37句】: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三毛
【第38句】::人少言寡語不一定大智大勇,談笑風生不一定是不嚴肅。
【第39句】:無知識的人,其生命如同無葉子的樹,缺少勃勃生機。
【第40句】:囂張、冷酷、狂躁、冷漠,不是善良人用的字眼;堅強、充實、自由、奮斗進取與悲觀的人無緣。
【第41句】:身健如山,心靜似水,淡泊名利。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誰能活得如此境界,誰的一生就活得自在。
【第42句】:攀比名利只會增加人的煩惱,攀比事業的人定能增強人的意志和信心。
【第43句】:失戀是初秋的果實,不成熟就采摘,品嘗到得是酸楚和苦澀。
10則高考實用作文素材
導語:高考作文是高考試卷上的重頭戲,對于同學們來說,寫一篇好的作文似乎很難,其實不然,想要寫好一篇作文,關鍵是要有好的立意,新穎的題材,才能夠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給老師好的印象,從而獲得高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第1句】:一只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勇氣。牛說:為什么不吃一點我的牛糞呢,他們很有營養。火雞吃了一點牛糞,發現它確實給了它足夠的力量飛到第一根樹枝,第二天,火雞又吃了更多的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后,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從樹上射了下來。
生存之道1:牛屎運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留在那里。
【第2句】: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嗎?烏鴉說:當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只狐貍出現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2:如果你想站著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須站的很高,非常高。
【第3句】:一只小鳥飛到南方去過冬。天很冷,小鳥幾乎凍僵了。于是,飛到一大塊空地上,一頭牛經過那兒,拉了一堆牛糞在小鳥的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里,覺得很溫暖,漸漸蘇醒過來,它溫暖而舒服的躺著,不久唱起歌來,一只路過的野貓聽到聲音,走過去看個究竟,循著聲音,野貓很快發現了躺在糞堆里的小鳥,把它拽出來吃掉了。
生存之道3: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糞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里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還有,當你躺在糞堆里時,最好把你的嘴閉上。
【第4句】: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里。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么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生存之道4: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第5句】: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生存之道5: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只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基。
【第6句】: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后的機會了,我們可不愿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志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后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生存之道6: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于過度的固執與愚昧的無知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別忘了,惟有我們自己也愿意伸出手來,人家才能幫得上忙的!
【第7句】: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生存之道7:成功者自救。
【第8句】: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說。“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生存之道8: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第9句】:陳阿土是臺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于參加一個旅游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于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么,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于他忍不住去問導游,Goodmoringsir!是什么意思,導游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陳阿土反復練習Goodmorning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ingsir!與此同時,服務生叫道:我是陳阿土!
生存之道9: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第10句】: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只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只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只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板。
生存之道10: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認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