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中國古代名言
【第1句】:學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第2句】:故擇其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
【第3句】:立志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第4句】: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第5句】:天資美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能便無是心,須使思慮,但使常游心于義理之間。立本處以易簡為是,接物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時中則要博學素備。
【第6句】: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第7句】: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無焉,為眾人。學,行之乃見,至其疑處,始是實疑,于是有學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譬之行道者,將之南山,須問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則何嘗有疑。
【第8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第9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第10句】: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惰于進道,無自得達,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從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終學不成也。
【第11句】:自安于弱,而終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終于愚矣。
【第12句】: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故善養子者,當其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和氣,乃至長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惡有常。如養犬者,不欲其升堂,則時其升堂而撲之。若既撲其升堂,又復食之于堂,則使孰從。雖日撻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養異類且爾,況人乎。
【第13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14句】:或曰:“學無益也,如質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礱諸,有玉者錯諸,不礱不錯,焉攸用?礱而錯諸,質在其中矣。否則輟”。()
【第15句】: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侯。
【第16句】: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第17句】:丈夫所志在經國,期使四海皆衽席。
【第18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19句】: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中國古代教育的名言
【第1句】:學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第2句】:故擇其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
【第3句】:立志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第4句】: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第5句】:天資美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能便無是心,須使思慮,但使常游心于義理之間。立本處以易簡為是,接物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時中則要博學素備。
【第6句】: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第7句】: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無焉,為眾人。學,行之乃見,至其疑處,始是實疑,于是有學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譬之行道者,將之南山,須問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則何嘗有疑。
【第8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第9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第10句】: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惰于進道,無自得達,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從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終學不成也。
【第11句】:自安于弱,而終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終于愚矣。
【第12句】: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故善養子者,當其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和氣,乃至長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惡有常。如養犬者,不欲其升堂,則時其升堂而撲之。若既撲其升堂,又復食之于堂,則使孰從。雖日撻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養異類且爾,況人乎。
【第13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14句】:或曰:“學無益也,如質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礱諸,有玉者錯諸,不礱不錯,焉攸用?礱而錯諸,質在其中矣。否則輟”。
【第15句】: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侯。
【第16句】: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第17句】:丈夫所志在經國,期使四海皆衽席。
【第18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19句】: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關于教育的人生名言
【第1句】: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范圍。
【第2句】:志當存高遠。
【第3句】: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第4句】: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
【第5句】: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第6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第7句】:屋寬,不如心寬。
【第8句】: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第9句】: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
【第10句】:受教育懂得焚毀遺囑,做一個體面的人,為人所愛,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個屢犯的偷表賊,受到法律對五種情狀的加重處罰,解赴格雷伏刑場處死,受人憎恨和名譽掃地。作者:巴爾扎克
【第11句】:榮譽感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因而只有那些稟性高尚積極向上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備。
【第12句】: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獨。
【第13句】: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喜悅。
【第14句】: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
【第15句】: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第16句】: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擇師。
【第17句】: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第18句】: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第19句】: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
【第20句】: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21句】: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它的事業,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反,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之一。
【第22句】: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第23句】:表揚要對人不對事,批評要對事不對人;表揚要公開,批評要私下。配合、服從要公開,意見、建議要私下。
【第24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25句】: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關于教育的名言
【第1句】:“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第2句】:“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第3句】:“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第4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第5句】:“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第6句】:“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第7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第8句】:“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第9句】:“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第10句】:“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