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佛經哲理名言
【第1句】: 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
【第2句】: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3句】: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第4句】: 女色多迷人,人惑總不見,龍麝暗薰衣,脂粉厚涂面。人呼為牡丹,佛說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第5句】: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第6句】: 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本名!一切諸佛的名號是他的別號,阿彌陀佛是他的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
【第7句】: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第8句】: 是故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聞信其名號功德,即時入正定位,生清凈安樂佛國。是故有情之類,縱令在人中,以宿報故:或聾盲喑啞,愚癡狂惡,以其佛光明名號因緣,皆得解脫?;蛟谌厩诳嘀?,受苦無間。以其佛光明名號因緣,皆蒙解脫。聞其光明名號,若信受、若稱名,即時除無量無數劫生死之罪。-
【第9句】: 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第10句】: 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第11句】: 成功不是偶然的,失敗必有原因。
【第12句】: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13句】: 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第14句】: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第15句】: 哀哉三界,愛欲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蓮花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斯成。
【第16句】: 念阿彌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于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出處:《念佛鏡》
【第17句】: 于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第18句】: 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第19句】: 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若能如是解,斯人見如來。諸法無生故,自性無所有,如是分別知,此人達深義?!?br/>【第20句】: 隨緣開妙法,教眾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第21句】: 許多念佛同修問我:‘什么叫功夫成片?’這就叫功夫成片,真的成片了?!斏乘瘮[在面前,確實不動心,不被它所轉,不受它影響,功夫才叫得力。功夫得力,就肯定能往生,你往生就有把握。這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是念佛人起碼的功夫,最低的功夫。
【第22句】: 《楞伽經言》:切眾生從本已來,展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br/>【第23句】: 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第24句】: 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
【第25句】: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后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愿。
【第26句】: 釋迦所以興出世,惟說彌陀本愿海。
【第27句】: 佛告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唯然見之。佛告阿難。此屠家群牛。本有千頭。屠兒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養令肥長。擇取肥者日牽殺之。殺之死者過半而余者不覺。方相抵粗跳騰鳴吼。傷其無智故說偈耳。佛語阿難。何但此牛。世人亦爾。計于吾我不知非常。饕餮五欲養育其身。快心極意更相殘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何異于此也。(佛經哲理名言,青樹林文案館www.qingshulin.com)
【第28句】: 口稱彌陀,即彌陀佛再來。
【第29句】: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疾病以減食為藥湯。
【第30句】: 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第31句】: 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第32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33句】: 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第34句】: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第35句】: 若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第36句】: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37句】: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第38句】: 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第39句】: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愿海。
【第40句】: 所謂發菩提心者正是發愿作佛之心
【第41句】: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傻脴O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第42句】: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第43句】: 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癡。癡故生愛。愛故系縛。系縛故受生。受生故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癡。不生癡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系縛。無系縛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死。無有死故則名為常。以是義故涅盤名常。
【第44句】: 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萌诵淖R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第45句】: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第46句】: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第47句】: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第48句】: 觀法如化,三昧常寂。
【第49句】: 于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第50句】: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第51句】: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第52句】: 五念無慮福無邊,私心雜念是罪愆
【第53句】: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第54句】: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第55句】: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第56句】: 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是男子。
【第57句】: 且破心頭一點癡,十方何處不加持,圓明佛眼常相照,只是當人不自知。
【第58句】: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第59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第60句】: 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第61句】: 一切法從心想生。
【第62句】: 若轉輪王,十萬歲中滿四天下七寶,布施十方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一彈指頃座禪,以平等心憐憫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功德。
【第63句】: 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第64句】: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第65句】: 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第66句】: 被恨的人,是沒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卻是傷痕累累。
【第67句】: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第68句】: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第69句】: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70句】: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于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第71句】: 念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回向發愿心。(謂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第72句】: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73句】: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第74句】: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
【第75句】: 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于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第76句】: 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第77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第78句】: 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第79句】: 妄認四大假合以為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第80句】: 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
【第81句】: 由于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于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于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于無上道,終不退轉。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贊。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第82句】: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第83句】: 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第84句】: 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第85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86句】: 信愿念佛即是無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即菩提心。
【第87句】: 說盡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無文。一句圣號老實念,密中之密禪上禪。
【第88句】: 復次阿難:東方恒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諸佛稱贊亦復如是;四維上下恒沙世界,諸佛稱贊亦復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凈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國。隨愿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第89句】: 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動曰因緣,非也。業境相隨,互為流轉,夙生魔障未消,還來虧損其德爾。
【第90句】: 十方如來鄰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第91句】: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第92句】: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第93句】: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挂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凈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第94句】: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95句】: 具足信愿行,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第96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97句】: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第98句】: 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紅塵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凈無煩惱。
【第99句】: 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圣無差。
100. 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