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己的本色-哲理散文
經常聽到長輩們說:“年輕人不要意氣用事,而要保持自己的英雄本色才會彰顯奇風異格。”一個人要是沒有了自己的本色,那將會是一塌糊涂的,也很難有左右逢源的契機。
很欽佩小草那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韌勁,不管風吹還是雨打它都依然屹立在自己卑微的位置里,從不去畏縮人們的踐踏或者遭到鏟除,這就是它的生命最堅韌的本色。當然,小草的本色還體現在綠化環境美化家園的綠陰道上,總是向來來往往的人們“點頭哈腰”,永不覺得疲倦而放棄自己的本色。如果我們的人生象小草那樣自強不息,就會獲得一種默不作聲的瑰麗,就會獲得一種心比天高的亮麗,就會獲得一種高風亮節的奇麗。
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一種潔身自好的把持,這也是一種退避三舍的穎悟,這更是一種高尚品格的凸現。獨蓮不與污泥為伍,不與臟水同流,那是因為它天生就擁有一顆非常純潔的心靈,而且能夠坦然堅守自己的方寸之地,這無疑是彌足珍貴的精神。假如我們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也能夠象獨蓮一樣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有那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沖突,那么我們就永遠不會產生什么冤家路窄的局面了。能夠做正人君子的人是上品,誠如價值連城一般大貴;能夠做默默無聞的人是精品,誠如一諾千金似的寶貴;能夠做處之泰然的人是極品,誠如金銀財寶一樣昂貴。
常言道:“井水不犯河水。”道理簡單明了,要求我們做最好的自己。因此我們就不要經常去多管閑事而惹禍上身,其實有些事情是我們個人無法解決得了的,需要一些部門的人員同心協力來解決的。當我們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的時候,肯定是不會與不三不四的人勾結在一起的,而我們就會與那些德高望重、學富五車的'人結緣親近,且虛心向他們請教指導卻馬上博學好問。
俗話說:“腳正不怕鞋子歪,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實我們只要能夠時刻都腳踏實地,就永遠不怕別人的閑言碎語與熱嘲冷諷,也永遠不怕惡劣的環境困擾,就象腳正不怕鞋子是歪丑一樣而不敢再穿了,就象身正不怕影子的傾斜倒下一樣而不敢行走了。我們一定不要有那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迂腐思想,我們應當敢于在暴風驟雨來臨的時候仍然昂首挺胸;我們應當敢于在排山倒海來臨的時候依然紋絲不動;我們應當敢于在山崩地裂來臨的時候照樣勇往直前;我們應當敢于在風馳電掣來臨的時候依舊專心致志。
保持自己的本色,無論我們何時何地需要做什么樣的事情,都必須是行成于思、謹言慎行的。不能馬馬虎虎的為了挑肥撿瘦卻丟掉了我們做人的原則,不能隨波逐流的無所事事卻一無所有,保持我們“愛拼才會贏”的奮斗精神,那我們就一定會是功到自然成的,何樂而不為呢。一個勤學苦練的人,機會往往都特別喜歡垂青于他(她)的。這就是本色的巨大力量,無人可以阻擋得了;這就是本色的最好饋贈,無人不需厚愛有加;這就是本色的潛移默化,無人不被深深的烙印。
保持自己的本色,即是我們與眾不同的一種另類舞臺,可供我們人盡其才卻大顯身手;即是我們出類拔萃的一道特殊考題,可供我們鎮靜沉著卻快答如流;即是我們心靜如水的一座高屋建瓴,可供我們拾級而上卻展翅高飛。
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矯揉造作的媚態,而需要我們光明正大的姿態;不需要故弄玄虛的仲態,而需要我們一本正經的心態;不需要狐假虎威的丑態,而需要我們寬大為懷的時態;不需要招搖過市的勢態,而需要我們沉默是金的世態。
保持自己的本色,可以使得我們生活得更加滋潤心田卻揚眉吐氣,也可以使得我們生命里更能濃墨重彩卻輕舞飛揚,還可以使得我們人生中更是異彩紛呈卻旖旎動人!
本色詩歌
看見你升井后疲憊的模樣
雷聲就一次次從心上滾過
在你從容的雙眸里
回答了肝腸如火的理由與機緣
堅守著被囚禁的陽光
以一塊煤炭千萬年的修行
在早已習以為常的'黑暗里
收集常青藤芨芨草一樣華美的夢想
礦工兄弟,一如靜默的煤塊
馱著你我壓縮成幸福的春天
盡管你忽略了季節的流轉
盡管你忘卻了歌聲一直在微笑的前沿
盡管你把青春掘進一條難以打理的遺憾
盡管你把深埋的陽光慢慢揹成黑色的碎片
沿著你古銅色的脊梁
誰讀懂了生存之所以艱辛的姿勢
一顆飽蘸煤塵的汗滴
把活著的理由提升成黑色的驚嘆
淋濕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眼睛和語音
多少不甘在無言的堅守中燦爛
多少期盼在深深的井下輻射為柔軟的淺嘆
為何總有許許多多的牽牽扯扯
一步千年
也無法漂白你我相依為命的名字
在無盡的時光里
枯守等你的諾言
本色季羨林
季羨林,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我所認識的季羨林,執著于記憶中的每一樁珍貴往事。他曾對我講過魯迅,講過胡適,講過他的恩師陳寅恪,其神情謙恭無比,如師長猶在前。他說,他們都非常愛護年輕人。北大的郝斌曾跟我講過他陪季老去臺灣的事。他說,當時邀請一來,季老馬上就答應了。說明他心里有事,想去。到了臺灣,季老就提出要去謁胡適墓。那天,郝斌跟在他后面。季老上前就恭敬地朝著胡先生的墓三鞠躬,然后回頭對跟在后面的郝斌說:“鞠躬!”語氣很嚴厲,容不得半點商量。這在季老平時是很少有的。郝斌于是趕緊鞠躬。后來郝斌跟我說:“他不叫。我也是要鞠躬的。因為他在我前頭,我意思得等他行禮退下,我再上前行禮。不料季老那么性急。他怕我不行禮。”情之急切,可以想見。回來之后,季老寫了“在胡適墓前”的文字。這埋藏在他心中已久的感情終于宣泄。可見,季老是一個有心靈底線的人。面對多少年來對胡適的'謾罵,季老只能沉默不語,但該守望的東西,他沒有丟掉。
季羨林是認真的人。學者的嚴謹個性也體現于平素的處世中。我在拍攝《西南聯大啟示錄》時,提出要采訪他。季老先是拒絕,以為不合適。他還從來沒有拒絕過我什么事。但這一次,因為他本人不是西南聯大的,抗戰時期他正留學德國。我說,我采訪他是因為這部片子需要談談陳寅恪,而國內能夠談陳的人不多了,季老才答應了。他著重地給我講了陳寅恪一家“三世愛國”的傳統。他說:“愛國,也是遺傳。”他們是唯一的三代人進入《辭海》的世家。采訪時,也請他談西南聯大,他談得非常審慎,自己的身份也擺得很恰當。我當時曾暗想,今后我也要這樣,不能什么都插一杠子。季羨林不是圣人,作為一個從建國后各種“運動”中走出的知識分子,他的腳步不可能是筆直的。也有過若干的徘徊,而一旦猛醒,便不隨大流。鐵肩擔道義,衰軀護犢子。這是我由衷敬佩季老和愿意一生追隨他的原因。他愛引用的一句話是:“任重而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他一生致力于東方文化的研究。這在他的《學海泛槎》一書中一一作了交代,而近年來人們瞎給他稱號,其實有損他的學者風范。
“什么‘一代宗師’,好像聽著不入耳。”季羨林這樣反映。
再問他:“如果給您下一個定義,應該是什么?”
他說:“我是北大教授,東方學者,足夠了。”他還說:“對一個人,要給他名符其實的定義,他自己心安理得。如果不名符其實,他自己也吃睡不安。好多事情不是這么出來的。什么是‘國學大師’?先得把這概念搞清楚。”在他心中,王國維夠稱做“國學大師”。
最后一次到他家中,是在臥室中見他的。他于半坐臥中對我說:“夠本了,就這樣吧。”神情非常恬靜。季老很多方面不像他的先師陳寅恪。但有一點絕同,這就是九死而無悔,將生命和進了中國泥土,一輩子沒有離開中國的大學。(選自《都市文萃》)
品讀:
季羨林,堪稱一代“國學大師”,可是,他從不接受這樣一個稱號,其高風亮節的胸懷,虛懷若谷的人品,令人肅然起敬!文章緊緊圍繞季羨林的“本色”行文,他尊敬師長,神情謙恭;他處事嚴謹,不隨大流;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這就是曾經感動中國的北大教授——季羨林!
季羨林學術成就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第1句】: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第2句】: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借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第3句】: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并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
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第6句】: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余頌,譯成漢語有9萬余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于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第7句】: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8句】:東方文化研究:從80年代后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余,800余冊,預計15年完成。
【第9句】: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第10句】: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余萬字之多,鐘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改變自己的心態哲理散文
改變世界,就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就先改變自己的心態。
——題記
英國圣公會教主墓碑上的碑文從“我”年輕自由的夢想到逐漸成熟明智,再到遲暮之年,最后到臨終之際的這個過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去改變自己的家人,國家,世界。因此,在我們想要改變世界時,不妨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
改變自己的心態,擁有夢的希冀,世界也隨你改變。一個人若是不認清自己的現狀與目標,很難讓世界跟著你改變。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曾說:“我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他無法改變自己殘缺的雙臂,但他有良好的心態,他明白自己如果不改變自己,無法讓世界改變。有改變自己的心態,好比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
要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你想撬旗世界,你必須把指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假如你只是一味讓世界為你改變,你何不把支點選在改變自己的心態上呢?林則徐面對朝廷積弱的局面,他無法改變這種局面,他就改變自己的支點,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正是因為這種改變,林則徐獲得百姓的敬佩,他也實現了自身價值,民生的安定成了他的世界,把支點立足于心態上,改變不了現狀,就改變自己的心態,讓世界在你眼中改變。
改變世界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主要還是改變心態。改變自己就要提高自身素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認識自身的不足,解決自身的.問題,老師深得學生喜愛,學生成績有所提高,一個個的成就不正是一個班級的榮耀嗎?旭日陽剛改變不了自身的地位,但是歌聲卻給了他們許多歡樂,不斷創造新的心態,就會有不同的世界。
改變自己的人生往往是不會一帆風順的,有時候,只需要我們稍微改變下自己的心態,我們就可以改變世界。心態改變生活,它讓你創造一個華麗人生的階梯,所以說,心態很重要,心態改變,世界隨之改變。
改變心態,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越膚淺單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的人。耐心點,堅強點,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們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顧一切的闖勁。有時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預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象的優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陽光下也會有陰影,就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人生不過如此,要不你駕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牽著鼻子走,該怎么走還取決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記憶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記憶,歲月的河流太漫長,大部分的人與事都會被無情地沖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時間;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是災后無援;最拿手的不是專業,是旁觀;最可怕的不是失戀,是心身不全;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將永遠不會擁有。給時間一點時間,讓過去過去,讓開始開始。
生命短暫,就幾十年,活著是福,健康是福,既然活著,選擇快樂是一天,選擇痛苦也是一天,那為何不選擇快快樂樂,平平淡淡地過完我們的這一生呢?或許生活有些許不僅人意的地方,但還有什么不活著還重要?還有什么比健康重要呢?
如果你還是單身,就好好享受這一切。你單身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說明目前還沒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沒有發現眼前的(精彩美文)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進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還沒有來,而是這個人已從心里走了出去。人最無聊的,并不是隨便撥通一個電話號碼,而是別人撥錯時,他還一直地說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會別人的質疑,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你。
所謂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眼淚在眼睛里打轉,我們卻還能保持微笑;總會有一次流淚,讓我們瞬間長大。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珍惜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沒有哪件事,不動手就可以實現。世界雖然殘酷,但只要你愿意走,總會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為你沒有堅持走下去。前進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太陽并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團;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屬于自己!
人生在世,總要多個心眼保護自己,并不是心計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堅強的幸福。
信仰能給一個人的,是內心的平安與依靠,而不是與神明“談條件、換好處”——我信了你,我就可以發財;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從此心想事成。當信仰淪為利益的交換,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后的回憶。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這樣一個人:即使遠隔千里,數年沒有聯絡,見面時仍然輕松自然有說不完的話題;或者,相鄰而坐,各自忙著自己的活計,數小時只是恩啊小語,仍然溫暖充實;在這個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嘆,可以恣意張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點,這個人就是知己。
人生沒有絕望的路,只有絕望的心。絕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機的盡頭就是轉機。
有些東西,注定與你無緣,你再強求,最終都會離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你再留戀,到頭來所有的期望終究成空。不屬于你的,那就放棄吧,大千世界,莽莽蒼蒼,我們能夠擁有的畢竟有限,不要讓無止盡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樂與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終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
當一個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煩,身不疲,無所求,心能安的時候,快樂就在其中。當一個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動,睡得好,沒牽掛,很滿足的時候,幸福就在其中。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上一篇:安全小報的名人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