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釋義:太陽落山時,天空如有三條箭形云,第二天就會下雨。例句:麥子收到第四天,競賽正搞得熱火朝天,我們發現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發現天空上有三條箭形云,按照農諺說:“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
【第2句】:【土地不負勤勞人】(諺)指土地不會辜負勤勞耕作的人,只要下工夫,就會有好的收成。
【第3句】:【五花八門】“五花八門”一語,多用來比喻花樣繁多,變化多端。它源出兩說。一說“五花八門”是古代戰術中變幻多端的陣勢:“五花”即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五行陣是古代根據五行排布的戰陣。八門陣也稱八卦陣。這個陣勢,原來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但是,八八可變為六十四卦,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辨之中。相傳春秋時期的孫武、孫臏最早運用八卦陣。后來,三國時的諸葛亮又將八卦陣改變成八陣圖。二說認為“五花八門”指從事十三種行業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賣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人;牽牛花——挑夫。八門是:一門巾——算命占卦者;二門皮——賣草藥者;三門彩——變戲法者;四門掛——江湖賣藝者;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者;七門調——搭篷扎紙者;八門聊——高臺唱戲者。這時的“五花八門”已經包含了社會上的許多行業,泛指各行各業的繁雜和眾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五花八門”擴展到其他各種事物。
【第4句】:【一口唾沫一個釘】見“吐口唾沫是個釘兒”。
【第5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6句】:【好狗不擋道】釋義:罵人不要擋住道路。妨礙通行。“不擋道”又作“不擋路”。例句:那個不知好歹的年輕纖夫,是個生楞兒,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說:“好狗不擋道!”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
【第7句】:媽媽炒了一盤兔肉,我邊嘗邊問媽媽:“怎么這樣香啊?”媽媽說:“常言說得好,‘天上飛禽——鴿子鵪鶉;地上走獸——兔子狗肉’。”(河南·鄧縣)
【第8句】:麻雀走路——蹦三跳
【第9句】:【只當給大風刮跑了】指說的話作廢。李準《大河奔流》: “有些言和語不和的話,就只當大風刮跑了。”
【第10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罵意。
【第11句】:狗尾巴續貂——頭尾不相稱
【第12句】:【嘴上有門,肚里有牙】(慣)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點兒也不露出來。
【第13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它為什么叫“榜眼”,又產生于何時? “榜眼”的稱呼在北宋才開始出現。北宋年間的殿試規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為榜眼,是因為填進士榜時,第一名狀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參見皇帝時,第一名狀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狀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體的兩只眼睛,故以榜眼稱呼第二,三名進士。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之為“探花”。“榜眼”則成為第二名進士的專稱。
【第14句】:【人靠衣服馬靠鞍】(諺)人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備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指衣服對人體的形象美有極大的影響。 也作人的衣裳馬的鞍。 人是衣裝,馬是鞍裝。
【第15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16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17句】:【上山容易下山難】釋義:下山比上山難走。也比喻事情一經著手干就難停下來。例句:黃為民特別向眾人交代,要打起精神,當心掉進山坑里去,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第18句】:【拉大旗作虎皮】以莊嚴的名目嚇人。魯迅《且介亭雜文 末編》:“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 去嚇唬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 橫暴者。”
【第19句】:【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見“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第20句】:核桃仁蒸蜂蜜——又香又甜
【第21句】:【沒本錢買賣——賺起賠不起】(歇)比喻事情不能失敗,只有努力取得成功。
【第22句】:【打蛇先打頭】釋義:比喻打擊敵人或壞人要擊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頭。”這是一句俗話。跟敵人斗爭,要打就打在敵人的太陽穴上,陶家媽媽上午還說了的。
【第23句】:【賊風透骨】(諺)賊風:從小洞或小縫隙中吹進的風。指賊風可穿透骨關節,使人患風濕癥或感冒。
【第24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25句】:【一箭射兩只老鴰】一舉辦成兩件事。成語:一舉兩得、一 箭雙雕、一石二鳥。徐光耀《平原烈火》:“把車子扣下,叫他 光桿兒回去。他賠幾回本,以后就不出來了,我們也有車子 騎了。這叫什么?一箭射兩個老鴰。”
【第26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諺)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擔責任。 也作天塌下來有地頂。 天塌了,自有地接。
【第27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第28句】:木頭戳心窩——不流血也痛
【第29句】:【貂惜皮毛象護牙】釋義:貂:一種動物,皮毛珍貴。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例句:他略頓了頓,又進一步開導說:“貂惜皮毛象護牙。咱們呢,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站穩腳跟,不被沖垮,保住烏紗帽。”
【第30句】:【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釋義:眼力不同,有的識貨,有的不識貨。例句:“嘿嘿,龍跟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我金某人在這方圓幾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幾年的風水,像這樣好的山形地勢見著的還不多。”
【第31句】:不到西天不識佛——非去西天不可
【第32句】:姥姥死去幾年了。一天,舅姥爺到我家來,媽媽上前拉住舅姥爺的手親熱地說:“拉著舅的手,聞到娘的香。”(四川·南江)
【第33句】:【一年二年,與佛齊肩;三年四年,佛在一邊】(諺)敬佛的人,開始對佛尊敬,一兩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拋到一邊了。指人的立志很難持久,時間越長越懈怠。
【第34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第35句】:【往上爬】(慣)比喻以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提升官職、地位。
【第36句】:【嫩竹子做扁擔——挑不了重擔】(歇)指缺乏鍛煉的年輕人,擔當不起重任。
【第37句】:【守身如執玉】釋義:愛自身的名譽如愛護璧玉一樣。例句:試看古圣先賢,守身如執玉,到臨死時候,還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光景。
【第38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慣橫著爬行,轉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39句】:閻王殿里玩戲法——鬼花招
【第40句】:彩電演節目——有聲有色
【第41句】:無二爺(無常鬼)賣布——鬼扯
【第42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1形容人處世圓滑。2形容人能隨機應變。 也作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見一種人說一種話。
【第43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44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鳳儀《千堆雪》:“我們只是老同學,好朋友,感情 與關系永遠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第45句】:弟弟放學回家,高興地對媽媽說他當上班長了。媽媽笑著說:“就你頭上長牛角——比別人出格。”姥姥聽見了說:“不能這么說孩子,你沒聽見人家說過刀削鉛筆——要的就是尖?”(河南·武陟)
【第46句】:【吃掛面不調鹽——有鹽在先】(歇)鹽:諧“言”。指把話說在前頭。
【第47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對方勢強,只能以計謀取勝,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說》:“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敵,宜出奇兵應之。”
【第48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提高警惕,小心預防。明代《水滸》: “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49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說話時走漏消息。或說:只知路上 說話,不知草里有人。類似的:燈光里說話,暗里有人聽。 香港宋喬《侍衛官雜記》:“你說話可得留神些,從前不是有 句老話: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50句】:【鴉窩里出鳳凰】(慣)比喻貧寒人家或條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51句】:【 沒犯罪充了一軍】無緣無故受苦受累。李準《老兵新 傳》:“我還沒見過這種房子,學校里邊那個雞舍牛圈也比這 個強,這可算來到地方了,沒犯罪充了一軍。”
【第52句】:我拿著單元測驗的成績單,請爸爸簽字。爸爸看了看我的成績,第一單元100分,第二單元94分,第三單元89分……他不由得皺起眉頭,不滿意地說:“你這成績,就好像股市行情一樣,高開低走。”(四川·自貢)
【第53句】:紅布包柑橘——里外都紅
【第54句】:【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干脆利索,言簡意賅。
【第55句】:麻雀的內臟——小心肝
【第56句】:【最親不過父母,最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57句】:【有本不愁利】(諺)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錢,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謀取到利,本錢是基礎。
【第58句】:【河水不礙船】(諺)河水寬廣,船只往來互相并不妨礙。比喻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的,人們盡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沒有妨礙。 也作“河廣不礙船,路寬不礙車”。
【第59句】:【輸棋不輸品,贏棋不贏人】(諺)輸了棋,人品卻不可輸;贏了棋,要保持虛心,不可顯得傲氣凌人。指下棋既要講究棋藝,更要講究棋德。
【第60句】:【馬有轉綆之病,人有旦夕禍福】(諺)轉綆(geng):騾馬拴在樁上的韁繩纏繞住脖子,造成呼吸道阻塞。禍福:偏指災禍。指健壯的馬會轉綆得病,好好的人會大禍臨頭。 也作馬有轉韁之病,人有當時之災。 人有駕日之災,馬有轉韁之癥。
【第61句】:【人過三十不學藝】人應在年輕時學習,三十歲以后不容 易專心。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人過三十不學藝,老了, 手腳也不靈便了,叫人家年輕人們鬧吧。”
【第62句】:【烈火煉真金】(諺)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煉,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識別出真金來。比喻經受嚴峻的斗爭考驗,才能見出意志堅強的人。 也作“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
【第63句】:【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方言,游泳時頭朝下鉆到水里。本指不知水深淺的程度,轉喻人說話、做事不知輕重,沒有分寸。
【第64句】:【拜錯了廟門】(慣)比喻求錯了人。
【第65句】:奶奶問我們誰偷吃了葡萄,我們都說自己沒吃,只有表弟一個人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來。奶奶風趣地問表弟:“不吃魚,口不腥;不做賊,心不驚。是不是你?”(湖南·來陽)
【第66句】:老鼠爬香爐——碰了一鼻子灰
【第67句】:和尚摸頭——沒發(法)
【第68句】:【使喚什么馬,用什么鞭子】采取相應的方法。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我暴,是對你,啥馬,用啥鞭子!”
【第69句】:人生舞臺上扮演搖籃角色的人——老師
【第70句】:水中撈月——場空
【第71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諺)比喻好吃懶做、揮霍成性的人,不會有積蓄。
【第72句】:【不到火候不揭鍋】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73句】:【 十個便宜九個愛】愛占便宜是普遍情況。李六如《六十 年的變遷》:“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戰勝那兩家,所以贈東西更多些。十個便宜九個愛,所 以大家就喜歡坐東洋船。”
【第74句】:【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形容人慢性子。張賢亮《靈與 肉》:“我們清清她爹可是個老實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腳踢不出一個屁來,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
【第75句】:【起了風,少不得要下點雨】(諺)風是雨頭,既然風起了,跟著或大或小總要下點雨。借指對方既然已經提出了條件,總得多少有點表示。
【第76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諺)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沒有忘卻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視,但他并沒有忘卻睜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生命的本能。
【第77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78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語比喻人與周圍事物、人與人之間習性的關系,常因環境等改變自己。此典出自《北堂書鈔》六十五卷引《晉傅玄少傅箴》:“夫金木無常,方圓應形,亦有隱括,習與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朝的大臣傅玄是個品學兼優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為太子的首席教師——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屬員很多,有宮女、太監以及一大批為太子辦事的官吏。這些人為討太子歡喜,阿諛逢迎,在這樣的環境里,要想學好是很難的。為此,傅玄非常憂慮。有一次,他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講道:“想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會被它染紅;多接近墨水,就會被它染黑。對自己則一定要嚴格要求,行為端正,做到這些,周圍的人才會跟你學,正派的人才會圍繞到你身邊來。譬如:聲音清亮,回聲就一定和諧;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會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義的話就會聽得多,自己的行為就會逐漸符合規范準則。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進入賣鮑魚的店一樣,時間久了,你就聞不到蘭花的芳香了。”后來皇帝聽到了傅玄的這番話,覺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讓他每天讀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從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銘。
【第79句】:【千朵桃花一樹生】(諺)盛開的眾多桃花,都是一棵樹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總是親如骨肉。也比喻兒女雖強,總離不開生身的娘親。 也作干朵桃花,一樹所生。 干朵鮮花一樹開。
【第80句】:【腳下自有千條道,何必要走獨木橋】表示有很多辦法、道路 可供選擇。電影《紅色娘子軍》:“看來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業,腳下自有千條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這獨木橋。”
【第81句】:【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諺)執法的嚴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82句】:口咬鐵釘——講硬話
【第83句】:【要知心腹事,但昕口中言】(諺)要想知道一個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事,只要聽他嘴里說些什么就明白了。指言為心聲,嘴里說出的往往就是心里所想的。
【第84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部分,看不到全體,看法片 面。相關的:只見其小,不見其大。張潔《沉重的翅膀》:“只 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只計一點,不計其余。”
【第85句】:【哪個人前不說人】謂議論人是普遍情況,不必介意。或 說:誰人背后沒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茹志鵑《她從那條 路上來》:“你肚里有小毛毛,不好哭的,想開一點,哪一個沒 有過錯。古話說: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不要 在意。”
【第86句】:鬧區做買賣——生意興隆
【第87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88句】:【好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偏伴拙夫眠】見“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第89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90句】:高山頂上敲鼓——晌徹四方
【第91句】:【土里刨食吃】(慣)比喻以種田為生。 也作“土里刨食兒”。
【第92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93句】:【不見魚出水,不下釣魚竿】(諺)比喻辦事情不見端倪,沒有把握,就不貿然采取行動。
【第94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95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96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釋義:馮唐:西漢人,頭發都斑白了還只做郎官,一次文帝過郎署,跟他談論任用將帥的事,談得很投機,拜他為車騎都尉。景帝時,被貶,出為楚相。武帝時,廣求賢才,有人推薦他,可他已經九十多歲,不能任職了。“馮唐易老”是說在能發揮聰明才智時不去發現使用,當要使用時,人已經老了。李廣:西漢人,文帝時因征討匈奴有功,封為武騎常侍,景帝時擢為將軍,在同匈奴作戰中屢建戰功,匈奴畏懼他,稱為“飛將軍”。到武帝時,李廣手下的人因戰功封侯的已達數十人,而李廣卻未能得封。現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種牢騷,批評人用人不當。例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歷史上早就有這樣的教訓。如果發現了確實是人才,就要果斷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97句】:人字雙著寫——不從也得從
【第98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99句】:【三年護林人管樹,五年護林樹養人】(諺)栽樹育林,三年之內人要費神打理,五年之后,樹木長大成林,就能給人帶來利益。指栽樹育林初時辛苦,往后受益無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