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冬至餛飩夏至面】釋義:冬至日吃餛飩,夏至日吃面。是民間一種風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師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
【第2句】:鼠肚雞腸——心胸狹窄
【第3句】:【不蒸包子蒸(爭)口氣】(慣)蒸口氣:諧“爭口氣”。爭氣:要強,
【第4句】:【安逸出懶漢,逆境出人才】(諺)安逸的生活會養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進,逆境卻能激勵人奮發成才。
【第5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6句】:【 路是人走出來的】謂道路方法,靠人去創造。臺灣陳映 真《將軍族》:“老馬,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我們肯干,機會 總是在那兒。”
【第7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8句】:【戴綠頭巾】(慣)綠頭巾:元明兩代,娼家、樂人家男子用綠頭巾裹頭。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綠帽子”。
【第9句】:【 千揀萬揀,揀個破燈】盞過于挑剔,最后挑選了一個最差 的。或說:東揀西揀,揀了個漏油燈盞。陳殘云《香飄四 季》:“好好一門親事,棄了不要,卻自家把頭撞到南墻上。 正是千揀萬揀,揀來個破燈盞。”
【第10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俗語是指陰謀家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已為人們所共知。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職位,從此,魏國大權旁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會將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對司馬師兄弟的霸道行徑極為不滿,一直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但還沒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逼著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繼承了皇位。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便做了大將軍,他比司馬師更為專橫霸道。魏帝曹髦實在忍無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等三個大臣召進宮里,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著等死,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誅殺他。”雖然沒有殺死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所殺,但比當傀儡受氣有志氣得多。
【第11句】:【平地起風波】(慣)比喻無端生出是非。
【第12句】:【狗逼急了跳墻,馬逼急了趵蹄】(諺)趵:踢。比喻人逼到急處,就會失去理性控制,什么事也能干得出。 也作“狗急了跳墻,兔子急了咬人”。
【第13句】:【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14句】:麥克風前吹喇叭——里外響(想)
【第15句】:老鼠吃漿子——只夠糊口
【第16句】:【機不密,禍先招】保密不慎,容易招禍。明代《醒世恒 言》:“常言道:機不密,禍先招。這樣事體,只宜悄然商議。”
【第17句】:【大腕】“大腕”是近幾年才流行的,原來詞書中設有,新出版發行的《當代漢語新詞詞典》解釋為:大腕又稱大牌,指名氣大,實力強的明星巨匠。“大腕”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腕”,據詞典解釋即臂下端與手掌根相連可以活動的部分。說白了就是手腕。顯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應來自“大萬”或“大蔓”,因為音諧意同。 “大萬”或“大蔓”本來是江湖藝人們的專用語言,或者說是江湖隱語。按照舊時走江湖的規矩,“蔓”和“萬”是對“姓”的代稱。比如,通報姓名來歷為“報萬(蔓)兒”,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長莖,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細長短之分。粗長強壯的自然是“大蔓兒”。而社會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強弱之別,所以將。“蔓”移用過來,強大有名望者就稱“大蔓兒”了。但是,傳到后來“大萬(蔓)”作為名人代稱,常常使人摸不著頭腦,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輸出的“腕”借來,因“蔓”“腕”諧音,牽強附會地演變成“大腕”。這樣傳來傳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兒”或“大腕兒”了。如當今社會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視大腕兒”、“足球大腕兒”、“房地產大腕兒”、“汽車大腕兒”等等。
【第18句】:【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廣闊無邊的世界,包羅萬象的事物。“大干世界”是怎么來的呢? “大干世界”是佛教語。據《華嚴經》卷四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個世界。累計一千個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為以‘千’為單位,經過三次累計,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無數大干世界。后來,用“大干世界”形容廣大而豐富多彩的世界。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學、天文學的漫無邊際的宇宙相似。
【第19句】:【 不知者不為罪】不是故意違反,可以原諒。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說,不知者不怪罪,我那會兒真是為兩邊好的,沒 想惹下這么大的禍。”
【第20句】:【 矮子里拔將軍/矮子里挑大個】原本不夠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選稍微好一點的。成語:降格以求。諶容 《減去十歲》:“班子問題需要重新考慮。現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將軍。”
【第21句】:【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諺)將相:將帥、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職。指將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兒應自強不息,奮力進取。
【第22句】:【凡藥三分毒】(諺)凡是藥物,總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指藥能治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服用時必須慎重。 也作“是藥三分毒”。
【第23句】:【娘家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諺)閨女不能總住在娘家不出嫁;靠親戚家接濟,難以養活自己。指生活必須自立。
【第24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25句】:【求出來的雨點是不大的】(諺)向神靈求雨,降下的雨點不會大。 比喻向別人求助,是不能徹底解決自己的困難的。
【第26句】:【推開天窗說亮話】見“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27句】:【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諺)指凡在危及生命的緊要關頭,只有親如父子兄弟的人,才會舍生忘死地相互救助,拼命去干。 也作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第28句】:【打前站】(慣)指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即將停留或到達的地點聯系食宿。
【第29句】:【寧可折本,不可餓損】(諺)折(she)本:虧損本錢。本指做生意寧可虧損本錢,也不能餓傷身體。 泛指錢財上受損不要緊,只要把身體保護好。 也作“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第30句】:飛機上扔石頭——落千丈
【第31句】:吃著黃連長大的——苦人兒
【第32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33句】:鵝毛落水——漂浮
【第34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原為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一句話, 今多指另有用意,別有企圖。茅盾《虹》:“但是來聽講的,只 有幾個學生,而且他們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還不是借此出 來看看夜市罷了。”
【第35句】:【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沒有行家,事情辦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對人說的,自從他死了,好應心的菜也沒一碟 兒。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36句】:【一句好話三分暖】見“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出唇六月寒”。
【第37句】:【散步】飯后散步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有諺贊日: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這種習慣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這個詞的產生與古人食藥風氣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壽,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風氣。所謂“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硫黃五種礦物質,這是主要成分,此外還包括萎根、防風、桔梗、海蛤、白術、人參等藥材搭配。服藥后,不能靜臥休息,必須行走,以刺激藥性發作。原因是藥物中某些成分含較大的毒性,會對人體構成傷害。服藥后,若能使藥性發作,身體發熱,就能減輕毒性對身體的傷害。藥性的呈現,被稱為“散發”,散發說明藥已得力。如果藥性不顯,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服藥后行走,目的是藥性顯現,這叫做“行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到,服用“五石散”,不僅不能延年益壽,反而對身體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風趨于衰落,而“行散”這種漫步的方式卻對身體有益,被人們保留下來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現在意義上的“散步”已與服藥行散脫了鉤,變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38句】:【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諺)度:計算,估量。 山上有樹木,工匠就會去估量如何采用它;賓客有禮儀,主人就會擇優錄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選用。
【第39句】:撥好的鬧鐘——不到時候不打點
【第40句】:【驢唇不對馬嘴】釋義:比喻答非所問。說話離題或事物兩方面不符合。例句:“咱兩人是驢唇不對馬嘴,你說了半天把我也說糊涂了,……”
【第41句】:【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善良容易被人看成軟弱,受欺 侮。浩然《艷陽天》:“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不給他們一 點厲害,總覺著我們光寬大,不嚴懲!”
【第42句】:【見一半兒不見一半兒】(慣)指看見的事裝作沒看見。
【第43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釋義: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滿不在乎。例句:黃金湖一看,來者不善,又是老對頭。心里一橫,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話:“打破腦袋用扇子扇,上肖縣長、常專員那打官司去!”
【第44句】:【煽陰風,點鬼火】(慣)比喻暗中挑動,散布謠言。
【第45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46句】:【一斤肉包的餃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餃子的面片兒,轉指外表、架勢。指人派頭、架子大。含譏諷意味。
【第47句】:【深不對,淺不是】(慣)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滿意。
【第48句】:麥忙假里的一天,我幫媽媽去收割小麥。媽媽對我和姐姐說:“快點干啊,緊收的莊稼,水中的買賣。”(注:怕陰雨天麥子發霉生芽。)(河南·商丘)
【第49句】:孫臏走路——快不了
【第50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這一俗語多用于批評那些悲觀失望、消極沉淪的處世哲學。人們譏諷某些醉生夢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說他們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沒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俗語源自唐詩。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的《自遣》,全詩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意思不難理解,是說世間事如果得到了,就應該高歌歡慶;沒得到而失去了則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順其自然。今日能醉就醉,能歡樂就歡樂,明天有憂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總把不開心的煩惱掛在心頭。顯然,既然詩人鄭重其事題名《自遣》,那么,此詩是自我發泄、消遣之作。作者羅隱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發呢?他當年曾十次考進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揮筆自我發泄寫出了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詩篇。羅隱的自遣,還包含規勸他人之意,從這一點出發,不能說此詩完全消極,若人們能不被煩事壓得痛不欲生,以及時行樂排解一下情緒,這不失為一個曠達灑脫的積極處事之法。只要不墮入酗酒深淵,以樂觀豁達態度面對暫時失落,這會減去不少自甘墮落或輕生個案呢?效果也許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第51句】:旱苗得甘露——及時雨
【第52句】:【江深還有個底,海大還有個邊】釋義:比喻總有盡頭。例句:她也不敢再問,自己坐在一邊直打唉聲:“江深還有個底,海大還有個邊,唉,這可得什么年月才是個頭啊!”
【第53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慣)指不顧路途遙遠,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54句】:【吃飯先唱湯,不用請藥方】釋義:未吃飯先喝湯,就用不著看病。今有些地方習慣吃飯先喝湯。例句:醫:村謠日:“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蘿卜上了街,藥專把嘴撅。”
【第55句】:【耗子舔貓鼻梁骨】釋義: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膽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媽是耗子舔貓鼻梁骨,我張作霖從前清打到民國,多大的陣勢沒見過!
【第56句】:【冷手抓不住熱饅頭】冷手,又指生手、空手。謂不熟悉情 況,不在行,為難,做不好事情。西戎《蓋馬棚》:“主觀辦事,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問題來了!”
【第57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驚嚇、恐嚇后難看的樣子。3形容人行為不端,不務正業。4形容處在困境中或過著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第58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諺)黃鱔(shan):魚類,形狀像蛇。被蛇咬過的人,見到和蛇相像的黃鱔也會害怕。指人受過大的傷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第59句】:望遠鏡照太平洋——望無涯
【第60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61句】:【牛蹄子——兩半兒】(歇)半:諧“瓣”。牛的蹄形為兩瓣兒。指彼此分開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兩瓣。 牛蹄子——兩掰。
【第62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63句】:鄰村的一個惡人在外面挨打了。張老師說:“在家不打人,出門人不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他這也是要飯的拿塊饃,自尋的。”(河南·郟縣)
【第64句】:【如墜五里霧中】辨不清方向,迷迷糊糊。臺灣林語堂《京 華煙云》:“不過她覺得自己如墮入五里霧中,莫名究竟,她 想事情確是蹊蹺,無法相信。”
【第65句】:【不到火候不揭鍋】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66句】:【瞎貓碰死耗子】(慣)1比喻偶然獲得或事有湊巧。2比喻碰運氣。 也作瞎貓撞著死老鼠。 瞎貓碰到死老鼠。 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67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68句】:【推磨繞圈子】指不直截了當。成語:轉彎抹角。柳青《種 谷記》:“他們頂你,驢推磨似地和你繞圈子,拉談半天還停 留在原處。”
【第69句】:【痢痢頭上拍蒼蠅——來一個著一個】(歇)著:打中。指來一個就勾搭或籠絡住一個。也指來者不拒,統統接納。
【第70句】:叔叔對爸爸說他打算販賣雞蛋。爺爺說:“你賣雞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兒,崩箍都沒響。”(內蒙古·赤峰)
【第71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釋義:比喻身強力壯,勇猛無敵。例句:羅英道:“這就怪了。我好端端的,無災無病,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第72句】:板凳上打麻將——抓不開
【第73句】:“船沉一個洞,缸裂一條縫,許多大錯誤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錯誤引起的。”聽了媽媽的告誡,我再也不敢對自己常犯的小錯誤“睜只眼閉只眼”了。(廣西·扶綏)
【第74句】:【饑時得一口,強似飽時得一斗】(諺)指人在饑餓時得到一口飯,比吃飽時得到一斗糧食珍貴得多。 也借指在最困難時得到小的資助,比平時得到大的資助有用得多。 也作饑時一粒,勝似飽時一斗。 饑時一口,飽時一斗。
【第75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個打擊另一個。成語:借刀殺人。 張賢亮《男人的風格》:“西北人有句土話: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這根棍子打我這只老狼。”
【第76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風雨無阻,堅持工作,長期辛 勞。老鬼《血色黃昏》:“冬天凍死,夏天曬死,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沒人樂意干。”
【第77句】:一口棺材睡兩人——死對頭
【第78句】:【撈外快】(慣)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分外的好處。 也作“撈油水”。
【第79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80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81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釋義:事情總有個邊兒,有個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世事沒有絕對秘密,何況沙木龍兄弟還提示過我。現在看來,茶三錢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脫了。
【第82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83句】:每當我幫爺爺倒完茶,捶完背,端來洗腳水,爺爺便笑著對我說:“娃娃勤,愛死人;娃娃懶,狼啃脖子沒人管。”(甘肅·敦煌)
【第84句】:【千朵桃花一樹生】釋義: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樹兒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黃金入柜,五娘也沒個貼皮貼肉的親戚,就如死了親娘樣兒。
【第85句】:【海底撈月,水中求酥】釋義:酥:酥油,是從牛奶或羊奶中提出來的脂肪。到海里去撈月亮,在水中尋求酥油。比喻白費力氣,根本辦不到。例句:他們要同陳鯇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撈月,水中求酥,會有什么結果?
【第86句】:【哄堂大笑】“哄堂大笑”源自唐代。據唐代趙磷《因話錄》所載,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其中由臺院一位御史專管雜事,稱作“雜端”。凡是公堂食飯,大家都不準談笑,猶如僧人齋飯一樣,是為有修養。但有時雜端實在憋不住而大笑,這在當時稱之為“烘(哄)堂”。由此可見,此記載“烘(哄)堂”只限于官吏食飯的公堂。到了宋代,烘(哄)堂的場合擴大。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載:“馮陽、和相同在中書,一日,和問馮:‘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偏急,遽回顧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自此,凡人多的地方有人發端引起眾人大笑,皆可日哄堂大笑。
【第87句】:沙鍋挑子掉到山溝里——個也不剩
【第88句】:【惡龍不斗地頭蛇】(諺)地頭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比喻外來的勢力再兇惡,也惹不起當地成氣候的惡勢力。 也作惡龍不斗當方蛇。當方蛇:當地蛇。 惡龍不敵地頭蛇。
【第89句】:媽媽工作忙,總沒空去看望姥姥。姥姥嘆息道:“唉,娘疼孩兒沒縫兒,孩兒疼娘沒空兒。指望不得呀!”(河北·黃驊)
【第90句】:茶杯里放塊糖——壽命不長
【第91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92句】:【搔不著癢處】(慣)比喻沒有觸及要害。 也作“搔頭不知癢處”。
【第93句】:【丈夫非無淚,不灑別離間】(諺)有志氣的男子漢也是感情豐富的人,但他決不會在離別時流淚。指真正的男子漢善于用理性控制感情。
【第94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哪 兒投宿。借指無目標,無計劃,做到哪兒算哪兒。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親家》:“抱了個主意隨大流,走著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餓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第95句】:狗急了——要跳墻
【第96句】:【大鍋飯,小鍋菜】(諺)指做飯要用大鍋,飯不會夾生;炒菜或燜菜要用小鍋,菜出爐快,又能保持鮮嫩不走味。
【第97句】:【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
【第98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釋義:誰敢干誰就得利。多指壞人得便宜,好人吃虧。例句:懶蟲說:“你用不著害怕。這年頭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99句】:【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諺)指人離開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闖蕩,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寬。 也作人挪活,樹挪死。挪:挪動,離開原地。 樹挪死,人挪活。
上一篇:朋友圈最走心的座右銘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