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出生時,是一塊質樸的石塊,有棱有角,生氣勃勃。但是,在生活無情的打磨中,人慢慢被磨去棱角,變得圓滑而世故。人生如夢,得失從容。讓我們真正感到疲憊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得與失,卻是我們自己那顆患得患失的心。
【第2句】:【洗滌心靈的禪語】我們都在時光里跌跌撞撞地成長,然后一點點離開最初的模樣。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人生,沒有永遠的愛情,沒有結局的感情,總要結束;不能擁有的人,總會忘記。
【第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愛萬物,萬物也必將愛你,這就是魅力。【第2句】:如果你不傷害萬物,萬物也必將不傷害你,這就是平安。【第3句】:如果你珍惜萬物,萬物也必將珍惜你,這就是長壽。【第4句】:如果你心懷萬物,萬物必將歸屬于你,這就是財富。【第5句】:如果你施恩萬物,萬物也必將施恩你,這就是幸福。
【第4句】:【禪心佛語】從佛法角度看,逆境是增上的助緣,是成長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時應以歡喜心來積極面對處理,對給我們阻礙、打擊的人,應心存感激與感恩。
【第5句】:一般民間信仰的宗教,似乎有“素食”的傾向,但其意義各有不同。若執著“素食”即能得道升天,而不培養“素(凈)心”,此為偏見;只是講求外在形式,并非實際透徹道理。
【第6句】: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一、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人生看不慣的東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給生活罩上一層薄霧,不是自欺,而是對自我的保護。
【第8句】:【佛家禪語人生】原來,成熟最后的舉動就是沉默。接受不了的事,就悄悄承受;看不慣的人,就默默轉身;就算頭上有烏云飄過,腳下也是波瀾不驚;即使心上有萬千疼痛,臉上也是云淡風輕。最成熟的表情:不是撕裂的哭聲,而是淡定的笑容。
【第9句】:【佛善良禪語】每個人的似水年華都是帶著等待與回憶前行的,只是走過的路就不能回頭。人生是一個過于多變的面具,每張面具都有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朋友說沒有經歷何來成長,成長帶著一種慘痛的經歷前行著。童年、少年、中年、老年、或許走到生命枯竭之時,我們都會發現,再絢爛多彩的人生到最后也只剩平平淡淡。
【第10句】:【言不可不慎】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君子一句話可以表現出他的智慧,也可以一句話表現出他的愚蠢,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啊!
【第11句】:學佛若要學得平常心與平等心,必先斷除私我愛欲,守持心性,培養正念,即得超然智慧。因此唯有守根門慧性、學佛心佛行,方能去除染污與無明煩惱,證得無上菩提。
【第12句】:生氣,在佛法中被稱作“嗔”。佛家言:“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佛家言:“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可見,無法控制嗔怒,就很可能招來彌天大禍。
【第13句】:生命與身體,苦受與樂受,只是一心相應,剎那迅速而滅。縱使存續了八萬四千小劫的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南傳(錫蘭)覺音《清凈道論·說道非道智見品》
【第14句】:【禪語人生】疑心生暗鬼。凡是對自已有懷疑時,要培養自我的信心;別人懷疑你時,你要給別人足夠的誠信之心,只有誠信之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第15句】:手,放開了才明白擁有時的珍貴;淚,落下了才知道心真的會很痛;愛,走了才清楚被愛拋棄的痛楚。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永遠的愛情,沒有結局的感情,總要結束;慢慢地,你不會再流淚;慢慢地,一切都過去了。適當的放棄,是人生優雅的轉身。
【第16句】: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那時若不登樓望,誰信東流海洋深。在官三日人問我,離官三日我問人。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生父母不孝順,死后何勞敬鬼神。有錢買得千般物,難買爹娘回凡塵。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又無錢。不求金玉重重寶,但愿兒孫個個賢。
【第17句】:我們經常在富貴的誘惑中迷失自我,忘記了生活的本意,結果得到的財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容易使人的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寧靜的心靈面對無窮無盡的誘惑,我們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動,我們的內心也會被外物所遮蔽。
【第18句】:【禪語人生】眾所周知,他是個舉足輕重的歷史名人。虔誠信佛,幾次出家,六藝備閑,基登逸品。雖登大位,萬機多務,猶手不釋卷,燃燭測光,常至戊夜,親注《大品》,造《斷酒肉文》及《凈業疏》,于同泰寺剃度而升座講《涅槃經》。又撰寫《通史》六百卷,《經海》三十卷,《五經義疏》、《講疏》等合二百余卷。
【第19句】:【禪心佛語】凡事不要過于挑剔,完美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東西,你應該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美好。放棄無謂的挑剔、指責和抱怨,你便會變得快樂而積極,成為自己人生真正的主人。
【第20句】:立一念,信足法,隨所聞,念其方。宜一念,斷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進行,勿懈怠。勿起想,有與無。。勿歲計,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常獨處,勿聚會。。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般舟三昧經》
【第21句】:【禪心佛語】情愛的曼妙在于不受控制,不可預知。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在什么時候愛上一個人,又在什么時候,你發現即使眉目相映,也再不能夠千山萬水。
【第22句】:【禪語人生】消滅煩惱最好的辦法并不是找到煩惱的來處,而是相信生活還有更多可能的創新和余地,幸福是什么?既然能愛生活,那就讓心醒過來。
【第23句】:我依然在等,等你為我盤起長發,一生匆匆,寵辱不驚,倉促的相遇,卻撞進心城幻夢,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恰到好處。曾幾何時,在佛前虔誠祈禱,以我半世繁華換你余生長安,用愛修禪境步步生蓮,許是佛祖憐我太癡,才將你送至身旁,呵護半生周全。
【第24句】:調和: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和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和而融合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和而成。同樣的道理,由于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j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和諧相處、充滿和平。
【第25句】:人性本善,找回一顆向善的心劉善人說:人一生的壽命是有數的,福分也是有數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數量。我們不能被這個數拘住,我們得奪數、挪數。怎么挪?
【第26句】:【禪語人生】在世間,我們難免會被怨敵傷害,也難免會嗔恨他們。其實,“人有業力,身不由己”,他們不是有意想傷害我們,但是在業力的牽引下,他們也無法控制自心,可憐而無助。這樣反復思維,就能夠息止嗔恨之火,生起慈悲之心。
【第27句】: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壇經·付囑第十》
【第28句】:【禪心佛語】臨終時的善念若變成引業,就很有可能投生到人或天人當中,但平時不修心的人,則很難在臨終時產生善念,生起的多數是惡念或不善不惡的念頭,因此,當下的修心特別重要。
【第29句】:【禪心佛語】過去是生命的銀行,是人生的倉庫,是心靈藝術的展廳,我們都將由它來體現自身的價值,我們的一切都將儲存在這里,它就是我們的天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過去就是我們路過的旅亭和住過的客店。
【第30句】: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而是用來愉快地生活。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潔;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麗。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要得到快樂的生命,就先要有快樂的思想。快樂其實很簡單,無爭、無欲、無求,一切隨緣。
【第31句】:【心靈禪語】別把無聊當孤獨,別把矯情當文藝,別把倔犟當堅強。人生多一些豁達,就多一些幸福,多一些包容,就多一些快樂。生活中多一些幽默,多一些看開看淡,適時的糊涂一些,幸福和快樂將無處不在。
【第32句】:順情說好話,耿直惹人嫌。說謊不要錢,講究說得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歲去人頭白,秋來樹葉黃。損人不利己,騙人騙自己。他急我不急,人閑心不閑。他有關門計,我有攀墻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第33句】:【禪語人生】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雖疼。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時的成敗得失對于一生來說,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第34句】:【禪語人生】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誰的自相續中具備大乘的思想和精神,誰就是偉大的。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純粹是為了愛護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悲之心。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是對眾生生命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而吃素,也是對眾生生命極其高度尊重而吃素。
【第35句】:【一日一禪語】有苦不需向人訴,人間道路無坦途。即便有苦,那些能說出來的也不是苦,那些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苦。其實,所謂的苦也只是心里的感受,世界本如是,你感到苦了它才苦,你感受不到,哪來的苦?生活本身本沒有什么苦,而是你心里有了障礙。
【第36句】:【佛心禪語】寬容是一種雅量,是文明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你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寬容還是制止報復的良方,善于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擺弄,即使受了他人的傷害,也絕不去冤冤相報,而是時時提醒自己:“邪惡到我為止。”
【第37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覺得自己快樂的時候,內心則充滿光明,只覺得無限的歡喜、愉悅、輕快、自在,看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對一切充滿欣賞和感恩,愿意把自己的幸福與身邊所有人一起分享,只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運的那一個,充滿成就感。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要看見自心是為了要看到(明了)我們的心有時被念頭抓住(即心陷入念頭之中無法自拔)。一旦卷入念頭之中,就會不停地增生擴散。
【第39句】: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貴一物,即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則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謗。(唐)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禪師文案》
【第40句】: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故、人際網絡,處理問題的核心不外是運用佛法時要能調和清理,以免落入重情者的鄉愿,或偏理者的剛愎。在我們漫長路程中,當大家都還是凡夫,尚一路跌跌撞撞來互相體諒,并不斷提醒自己,回到人的本位來看事情,在慈悲柔軟的身心狀態下,時時安定自我的身心,事事以開闊的心量來對待。
【第41句】:生命中所有的挫折與傷痛、所有的經歷,都是為了造就你鍛煉你。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心靜,才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心清,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死死守護的,不一定是自身擁有的。
【第42句】:【禪語人生】與人、事、現象產生互動時,清楚哪些是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該說的、不該說的,如此就不易受外境影響,而時時保持平常心,心就能寧靜。寧靜的心并非沒有分別或沒有作用,而是少一些情緒,不會因此受影響而動搖心情。
【第43句】:每個人處境遭遇不同,從事的職業不同,追尋的理想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不一樣,時間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于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于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于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于學生來說,時間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雖疼。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時的成敗得失對于一生來說,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第45句】:【道家禪語】生活是前行中的現實,現實是變幻后的魔方,總在定型之時才露出廬山真相,總會或左或右偏離我們曾經的臆想。人生的魅力,不在于每天都沉浸于美好,踱步于艷陽,而在于前方總會有意外和驚喜,讓我們滿懷希望,不知疲倦地走。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墻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占據你的視野。同樣的道理,如果總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第47句】:總有個角落屬于我們,用來安放疲憊忙碌的心靈;總有些時刻屬于自己,用來換算觸手可及的幸福。那么,時間的生命里,哪些可以煥發著光澤,又有哪些會時刻常伴你左右。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單的生活就是快樂的生活。
【第48句】:【禪心佛語】經典說,佛陀以他的禪定力到一個貪欲聚集的市集,所有人的煩惱都會止息,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我們可做的是,一早起來,就對世界投射一個心念,希望每個人都不生煩惱。有人喜打扮,如為了吸引別人、引別人的貪欲而打扮那就不好,應以慈悲和善為莊嚴而打扮,我們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
【第49句】:【道家禪語】生活中,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什么都可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不只是你,大家都一樣。知道時間不可能停留,就沒有必要傷春悲秋。人生是路上需要用真誠的心靈去欣賞,而不是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