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活得累,一是太認真,二是太想要。欲望和誘惑,迷亂了你我的心,掙扎在追求與放棄之間,糾結在取舍與得失之間。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只有到最后一刻,才會真正的明白。
【第2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落花隨水去。”日:“意旨如何?”師日:“修竹引風來。”——《石霜慶諸禪師》
【第3句】: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輪轢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為,受其善報,如影隨形。《增一阿含經》卷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4句】: 其實,凡事盡心就好,問心無愧就好。太執著了,會令自己受累,可 能還會極大地傷害到自己。太執著的人,只會一味地想去得到,想去擁 有,卻不明白,有時放棄,卻是對自己的一種寬容,對生活的一種頓悟。
【第5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楞伽師資記》
【第6句】:失眠的晚上,看見月光濕淋淋地澆在枕側,真是極有情味的事。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夜色是清涼的,夾雜著各種植物的清香,于悠閑之中抬頭撞上月亮寂靜的眼,身心俱空,卻不僅有情味,還有禪意了。可惜的是有時候小路上的蚊蟲十分厲害,走一會了難免要在身上亂抓,真是掃興煞風景之事。
【第7句】:歸命彌陀,凡夫的生命與彌陀的生命融為一體,難分你我。若說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彌陀做主,我已經放棄了我,不再做主;若說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態,未離貪嗔煩惱。
【第8句】:一個人在人生的奮斗歷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和失敗,而 面對各種局面和問題時的心態則是成功者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任何成功者 的早期經歷都能夠印證溫德爾·菲利普新的那句至理名言:“失敗是成功之 母。”許多人最終邁向成功,都是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后才得以實現的。
【第9句】:而把握空閑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當未來年紀大了,不管是體力還 是智力都比不過年輕人了,還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第10句】: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佛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業報受盡,業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第11句】:【天天禪語】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藥自己好。同樣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離輪回;自己的罪業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煩惱要自己斷,才能獲得解脫;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第12句】:不喜繁華喧囂,喜歡安安靜靜的一個人,守著那一份僅屬于自己的恬靜。放上一段清純的輕音樂,沏上一杯香茗,寫幾行自己喜歡的文字。許是禪林遺落的一顆種子,生就一副多情的柔腸。
【第13句】:【禪意人生】1,愛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懂得;2,有的人的愛情像指甲,剪了還能再生,有的人的愛情像牙齒,拔了就不能再生;3,錢這個東西雖然很俗,但用來衡量愛情上是個很硬的指標;4,愛情是最平凡世界中最平凡的英雄夢想。
【第14句】:古德諄諄之言只為眾生指月,若順指而極目上視,明月即現于目前,然 而卻有執著于手指,思慮不已,不肯向上而望之輩,于方法論上作目的論, 于是葛藤縛身,寸步難行。有心、無心、言語、寂默,你不于此四句上審思, 即無見性之方向,你若一念審思才起,金剛王寶劍即要砍來,請珍重。
【第15句】: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也不必苦口。在入際交往中,要學會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你的人際關系才會更加和諧。
【第16句】:愛上自己,就是要修煉一顆積極、平和的心。刺耳的話不過是陽光里的塵埃,下一秒就被風吹走。難受的時候可以哭得很狼狽,但是淚干后,記得笑得仍然燦爛。
【第17句】:事懺誦經持密咒,觀像禮拜供養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稱贊佛僧名號等。若能了達真空理,名為理懺滅罪根。(明)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18句】:如果我們緊緊抓住此生的名利不放,表明我們還根本談不上是修行者;如果我們深深地被輪回所誘惑,表明我們仍未踏入解脫之道;如果我們不能舍棄對自我的珍愛,表明我們還未生起菩提心;如果我們不徹底斷掉對生命與宇宙所起的假相之見,表明我們心中并沒有樹立正知正見——緣起性空。
【第19句】:佛言:吾無數劫時,本為凡人,初求佛道以來,受形五道,生死無量。計吾故身,不能以數。《太子瑞應本起經》
【第20句】: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法句經》卷上,述千品
【第21句】:曲人中行于直心,敗壞人中行真正心,諛諂人中行無諂心,不知恩中行于知恩,不知作中而行知作,無利益中能行利益,邪眾生中行于正行,僑慢人中行無慢行,不隨教中而不慍恚,罪眾生中常作守護,眾生所有過,不見其失。(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入初地品
【第22句】: 人的情緒,有兩個極端:自卑與自傲。自卑與自傲是一體的兩面,一 個人狂妄與自負的表現,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空虛與自卑。
【第23句】:戒德重于地,慢高于虛空,憶念疾于風,思想多于草。《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98經
【第24句】:世未足稱累也。世間法,如為子而事親以孝,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倫庶物,一一與道非礙。所貴者,任理隨緣,無心順應而已。……務了明此一大事因緣,是謂出世。如是,則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參禪,不離俗而人道也。(明)蓮池《云棲遺稿》卷一
【第25句】:佛言:彌勒菩薩經三十劫應當作佛、至真、等正覺,我以精進力、勇猛之心,使彌勒在后。過去恒沙多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善知識品
【第26句】: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石屋禪師)
【第27句】:人的煩惱多源于自我,為了維護“我”以及“我”的所屬物,陷入無窮無盡的糾纏中,既和外界爭執,也和自己較量,心中太多牽絆,無從解脫。其實,世間本無“我”,又何苦執著?放下、忘記、拋卻,才是悟到空的途徑。
【第28句】:追求精神良藥的智者就像獅子一樣偉大,追逐物質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當一塊石頭丟過來時,獅子根本不理會石頭,但會觀察石頭是誰丟的;狗根本不會觀察石頭的來源,卻盲目地去追石頭。心,是諸法之根,萬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諸法;通達了心,等于通達了萬物;降伏了心,等于戰勝了一切。
【第29句】:生活即修禪。定力不堅,心隨神移的人,被花紅柳綠、光怪陸離的塵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為米飯,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夾生飯。而只有那些超凡之人,立定心意,心無旁騖,物我兩忘,才能將自己釀成一瓶芳香的美酒。禪,定也。靜心修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才是生活的本真。
【第30句】:窮人可能沒有錢,沒有優裕的生活,沒有足以稱道的事業,然而只要擁有健康的體魄、聰慧的頭腦以及明確的志向,擁有寧靜的內心,擁有不斷攀巖、永遠向上的斗志,那么,窮困便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做一個自信、樂觀、勤奮的人,財富就能積少成多,慢慢地會聚到我們手中。
【第31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六祖壇經·定慧品》
【第32句】: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丁夫,常一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大慧禪師)
【第33句】: 有一些人我們不喜歡,卻無法不與之相處;有些事我們很反 感,卻不得不認真去做。世界很廣袤,但極少有你獨處的地方;事情 千萬件,但極少能夠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擴展自己的心,讓所 有不能包容的都全部包容,再將心的領地一分為二,一半留給快樂, 一半留給自己在不快樂中尋找快樂。
【第34句】:(一)觀心為修證樞機善自觀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中阿含經》卷二十七,自觀心經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梵行品汝等當自觀內,莫外馳騁。《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35句】: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誠之心,應當念誦百字明咒來懺悔業障;學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離之心,應當觀修四共加行來斷除貪欲;認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應當修持自他交換來降伏自私;禪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見,應當持誦心經和金剛經,并實修大手印的殊勝智慧來摧毀無明執著。
【第36句】: 經過數千年的醞釀,酒糟是酒糟,美酒是 美酒。伏爾加有勁,那是俄羅斯民族的最 愛,威士忌浪漫,那是西方人的知音。我 們更習慣杜康,可以偶爾嘗一嘗伏爾加和 威士忌,但杜康注定是我們的最愛。任何 一棵樹被斷了根須便注定枯萎。
【第37句】: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志求救于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印光法師)
【第38句】:面對貪婪,奉獻是一種信仰貪婪的本質是不安定,它像是長在人內心深處的一棵毒草,不斷地腐蝕著本來清凈的心靈。它時而蟄伏、時而膨脹,人若不能擺脫就只能受制,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過于貪婪而沒有節制只能招致生活的懲罰。
【第39句】: 我的[微筆記]等博文歡迎大家轉發,但我不喜歡個別微博 在轉發時無意或有意地漏掉了原創作者的名字,我覺得這是對原創作 者的不尊重。我說過,一個微博賬號都對應一個靈魂,無論是實名還 是“馬甲”,人在做,天在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疏忽 傷害他人,糟蹋自己。
【第40句】:一個人能夠放下對虛幻美好的執著,不因失意而忘形,便能看淡因緣無常,得失無常。
【第41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要不離覺悟來講奉獻,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會偏于一面。
【第42句】:若初發心時,誓愿當作佛,已過諸世間,應受世供養。(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
【第43句】: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立場一定要相互交換,投桃報李,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會有成交的可能。這就是易經中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玄機。你如果不能設身處地站到對方的環境場態,對方的信息你就帶不回來。信息都過不來,你又如何和他交流?
【第44句】:“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物欲橫流”這個詞會成為后世的現實。物質崇拜或物質信仰,確實讓很多現代人迷失了方向。
【第45句】: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初一念、金剛終一念,于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仁王般若經》卷上
【第46句】:【禪語悟道】不殺害生命,不欺蒙眾生,只愿利益有情。輪回中的一切蕓蕓眾生,皆是往昔曾做過我們的大恩父母。
【第47句】:無風的空曠,靜靜地飄下零星的雪花,一片白茫茫的空曠,悄然的凈白,你還需要什么呢,這種禪境的心思先覺來得這樣隨意而安好,一種滿足的感覺落上心梢。
【第48句】:汝等苾芻由二行相,應當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應善作意;善作意已,應善觀察;善觀察已,應善安住;善安住已,應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應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本事經》卷五
【第49句】:我們必須知道“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若要免于毀滅,就必須遠離罪惡;要想免于煩惱,就要擺脫錯誤。——耕云先生
【第50句】: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們竭盡全力游向岸邊,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么也游不快。岸邊的同伴問他怎么啦?那人說:“我腰上纏著千金,太重了!”同伴著急道:“命都快沒了,扔掉吧!”但這人堅持不扔,結果被淹死了。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第51句】:世間熙攘喧囂,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囂處為自己留一份清靜,不時從熱鬧的俗世中退回來,調和內心,就能在紛擾中安頓自己。
【第52句】:有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能自尊、自重、自愛。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只能自暴自棄,自絕滅亡。
【第53句】:學會欣賞,它會讓你的生活更有詩意,讓你在獲得精神享受的同時,進 而獲得身心的健康。
【第54句】:【天天禪語】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55句】:人生要解決的問題,都取決于我們每一個心念,如何來確定我們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選擇對了,就是順善法的,生命的發展就會沿著善業的軌道升華。
【第56句】: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宋)五祖法演禪師(《禪林寶訓》卷四)
【第57句】:(三)心性本凈,即心即佛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無垢名清凈。五道鮮潔不受色,有解此者成大道。《般舟三昧經》
【第58句】:人生短暫,難得相聚,全家人能夠一起度過春節是很幸運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輕人應該給老年人好好拜個年,讓老年人心中充滿歡喜,祈愿他們長壽健康,幸福平安!這不僅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更是一種基本的修行。
【第59句】: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就是為封閉的心胸打開了一扇門,忘卻那些煩惱才會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第60句】: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事當是非。前者能將種種不順心的行為轉化為重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會讓你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每天的瑣碎事務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
【第61句】:當做一件事遇到極大的困難時,斷絕自己的后路,把自己置于一種無法回頭的境地,讓自己只能執著、義無反顧地向前》中。就如當年佛陀苦行,立下“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的宏愿一樣,心靈的力量就在我們樂享困難之時產生。
【第62句】:所謂淫欲及飲酒,是謂二法無厭足,若有人習此二法,終無厭足。緣此行果,亦不能得無為之處。《增一阿含經》卷九,慚愧品
【第63句】: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么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第64句】: 靈魂決不可放縱,肉體卻可以放逐。欲望是火,這種火若將 靈魂燃成灰燼,那是萬萬要不得的邪火;若能夠使靈魂涅槃,那它就 是熊熊烈焰。這是個度的問題,需用心把握。
【第65句】: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畏懼。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讓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第66句】: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第67句】:一個大富翁,死時竟和乞丐一樣,想一想,心中如何都不能滿足。不論如何清高,在死亡面前,人人都要低頭。
【第68句】:眾生皆苦,世界便苦難重重;眾生皆樂,世界也會福樂常安。安身立命需要居所,居無定所的人,又何以去談幸福呢?警醒吧,不要再沉迷于個人的欲望之中,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愛護這片大地,守護我們的家園,這才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69句】:一切諸法由因緣生故,不由自能生,自他并不成就故,名無生性。(古印度)世親《佛性論》卷二
【第70句】:給事留一個機會,給人留一個空間,給己留一份尊嚴。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漂泊于俗世,忙碌于紅塵,人生,最難得的,是好心態;最難放的,是真感情;最難忘的,是人心人;最難求的,是被人懂。
【第71句】:人一旦陷入這種明明不“知”卻自以為“知道”的誤區,就很難對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
【第72句】:譬如有人咽喉閉塞,則能斷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諸見,唯有我見斯能斷于智慧命根。《大乘寶云經》卷九
【第73句】:落花,在荒草的心城,在那塵世水墨禪心,在那盛世繁華孤寂,在那瀟瀟輪廓的飄零。
【第74句】:人生如夢,這場夢不論是美夢、噩夢,我們都是這場夢的主人,可以選擇在美夢里不迷失,陷入噩夢時保有醒覺的能力。一海濤法師
【第75句】:俗話說,“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外部條件并非一成不變,通過自身努力,可能得到天助、人助,使外部條件由不利變成有利,原本不可能成就的事也可能大功告成。
【第76句】:當我們處于不可改變的境遇時,不妨安然面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進。能忍受命運不公之人,有隨遇而安的心,有隨心自在的境界,有隨喜而作的智慧,身心自然無牽無絆,因而就能在任何境遇下領悟幸福。
【第77句】:愿做一株小草,長在山崖,長在地角,默默守著一份純情。沒有百花開放的驚艷,沒有一樹擎天的挺拔,卻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隨風塵起落、卻不驚擾繁華,隨季節流、卻不論悲歡。守一方凈土,感激每一份溫潤,與陽光對望。風起隨風,云落淡然,趟過高山流水的緩急,吟一曲云水禪心的清透,靜默一份安逸。
【第78句】:【佛心禪語】 有磨難才會有痛苦,才會使人思索。一個人只有痛苦地思索,才會頓 悟人生的真諦,才會明智練達。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才會卓越,才會不 同凡響。這就是逆境,一種造就強者的人生境遇。
【第79句】:只要覺呼吸,你就在修行。禪定無他,警醒與覺察而已。由觀察呼吸,觀生命無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會生起。它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呼吸。當你躺下時,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著。這真的很簡單,它會讓心平靜下來,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
【第80句】: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六祖壇經一阡悔品》
【第81句】:學習是一生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永續學習。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奉獻,學習利人,學習尊重異己,學習共生和諧。(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82句】:善良絕非軟弱可欺,恰恰相反,善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看見光明、戰勝陰暗、喚醒美好的力量。當想放棄善良時,正說明自己內心的軟弱無力。人生來雖然白紙一張,但是就應該心向善良。失去了善良的心,即使得到了一時的成功,又有何真正長久的快樂可言呢?
【第83句】:【幸福小語】有這樣一幅楹聯:滿腔歡喜,笑看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沒錯,它說的就是彌勒佛,見過彌勒佛的人,往往都會陶醉于彌勒菩薩無與倫比的朗笑,更羨慕他的超級大肚子,但又有幾人能夠參透其中的禪意呢?
【第84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第85句】: 虛心傾聽批評,坦然接受批評,真心悅納批評,并能從批評中獲益, 是一種大智慧。
【第86句】:對朋友,應不念舊惡;對自己,要不忘初心。(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87句】: 我們都希望自己健康,卻又常常成為自己健康的殺手。這個 殺手非常懶惰,總是用久坐不動的方式阻滯身體的血液循環;這個殺 手沒有生活規律,作息時間從不固定,也不記得吃早餐,而且一直有 不良的飲食習慣;這個殺手非常憂郁,人生里幾乎沒有晴空,生命中 充滿陰霾,胸懷非常狹窄,并且脾氣粗暴。
【第88句】:【四大原則】 無論做什么,都要學會運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 然這四大原則,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89句】: 與噩夢糾纏的人,最希望有個聲音來打破 死寂的靜謐,幫助脫離迷海。佛家所言,當頭棒 喝、醍醐灌頂實際上也有這個意思。有些人在夢 中被噩夢纏繞,有些人是醒著被迷障遮眼。叫醒 夢中的人容易,叫醒醒著的人則困難重重。醒著 的人若迷,是迷于心智,心智的問題要靠心去解 決。悟而后方能覺。
【第90句】:在人生的跑道上,今天不成功,就比別人落后許多,要想追上他人,后天需付出百倍的努力。何況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對許多人來說,今天不能成功就意味著永遠不能成功,因為青春和機遇不能再來。所以,要抱著及時成功的信念去行動,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第91句】:責己要嚴,待人要寬。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當要責備人的時候,先要檢討自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92句】:悟了還同未悟人,無心勝負自安神。從前古德稱貧道,向此門中有幾人?——《龍牙和尚頌》
【第93句】:一個人,你看他好、說他好,他就好,不好也會慢慢變好;看他壞、說他壞,他就壞,好的也會變壞。心念、語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
【第94句】:十二惡律儀者:一者屠兒,二者魁膾,三者養豬,四者養雞,五者捕魚,六者獵師,七者網鳥,八者捕蟒,九者咒龍,十者獄吏,十一者作賊,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賊。《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七
【第95句】:隨意而為才是最好的,簡單明了,不會有太多的糾葛和牽絆。停下腳步欣賞路旁的無名野花,在感受到一份閑適之后再次起程,不為生活而去,不為生活而留,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第96句】:【成功人士的表現】 成功人士大多表現是:謙虛謹慎、居功不傲、不亂評說、忙而不亂、 氣度寬宏。
【第97句】:也許一生,就是一句話,也許一段經歷,就是一個章節,也許的也許,就是一次嘆息一種結局。這本書,其實只有自己能讀懂!
【第98句】:古人心利,才聞一言,便乃絕學,所以喚作絕學無為閑道人。今時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廣求文義,喚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與兒酥乳吃,消與不消都總不知。——《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99句】:【學禪小故事】一行路人走得太疲憊,躺在路邊睡著了。一條毒蛇從草叢里鉆了出來,爬向那個沉睡的路人,昂頭吐著紅色的毒信子。就在這時,另一個過路人經過這里,他趕走了那條毒蛇,卻沒有驚醒行路人的好夢,就悄悄走開了。人一生很多時候都生活在別人的恩澤之中,但很多時候他可能永遠都不知道。
上一篇:人生哲理語句文案配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