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感悟】 舍利弗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稱贊為“智慧第一”。麝因香 重身先死,蠶為多絲命早亡,人為多能必受苦。嘴巴是別人的,可生活卻 是自己的,我們為什么要當別人嘴巴的“奴隸”呢?
【第2句】:人生的歷程,需要抱一份平淡的態度,而不是一場疲憊與勞累,所經過的那些痛苦與煩惱,不過是一種風雨陰晴的更替,生活的禪法,就在于悲觀者能夠看到信心,人活著就是一種升華,好好的活著,活得自然,不必更多解釋。
【第3句】:因此,人們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第4句】:結婚后,他會變得更嘮叨,時常會提醒你在工作時要多看別人臉色,不要強出頭。
【第5句】:俗話說:“一個人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如果整天糾結在日?,嵤轮?,只能聽到三姑六婆的閑言碎語,只能看到井底一片藍天,是無法有大作為的。而一個具備大格局的人,必然心懷天下,心系蒼生,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不為一己的私利而鉆營茍活。
【第6句】:賭書潑茶,倚樓聽雨,日子清簡如水。禪的時光,總是寂靜無聲。窗外風云交替,車水馬龍,內心安然平與,潔凈無物。如此清淡,不是疏離塵世,而是讓自己在塵世中修煉得更加質樸。
【第7句】: 你有意見,提了不一定有用,不提就肯定無用,兩者相權, 提還是比不提好。微博上聚集了一批意見領袖,他們提出的意見是否 正確,能否產生作用姑且不論,單就敢于提出自己意見的勇氣而言, 他們還是很值得大家敬重!
【第8句】:【佛學智慧經典文案】《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介紹了多方面的“善知識”:在做人態度方面,有四種善知識:“一者外如怨家,內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諫,于外說人善;三者病瘦縣官為其征松憂解之;四者見人貪賤不棄捐,當念求方便欲富之。”
【第9句】:必常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以邪聲一無視聽。精勤思議,溫故知新?!峨沸薨僬汕逡帯?/p>
【第10句】:成功并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許多時候,是太大的目標、太長的路途讓我們倦怠和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努力達到小目標,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第11句】: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督浖返诙?,第九章《戒行經》
【第12句】:修行,就是要讓修行與生活保持零距離、沒有距離,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禪,禪生活”。
【第13句】:為什么有的人運氣很好,而自己凡事總是不順利?佛日:云何小因而生大果?從小種子而生大果,是故從于小因而生大果。——《佛說大乘稻稈經》
【第14句】:若見眾生受諸苦惱,當作是念:我長夜輪轉生死以來,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數無量,當勤方便,斷除諸有,莫令增長?!峨s阿含經》卷三十四,第943經
【第15句】: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對佛法有真實感悟,說出來自然能感動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僅是知識,聽的人只會覺得累,不會有感動。
【第16句】:正如一位著名人士所說:“財富不是指人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賺的錢能夠讓你過得有多好?!边^得好并不意味著銀行存款多幾個零,也不是生活多么奢侈,而是要過得安寧和滿足。
【第17句】:不為世俗的眼光所動,注重心靈的交會,這樣的婚姻才是最美好、最堅固的,才能經受得住歲月的洗禮。為愛堅守,忠貞不渝,任風吹雨打也不動搖,縱時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愛也能保持恒久。
【第18句】:常習慚愧心,此人實希有,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峨s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78經
【第19句】:自己的行為就為他人樹立了榜樣,以身作則者的行為必須是內心的自然 外現而非故意。這第二點最是其中本質!
【第20句】: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若涅槃體本無今有者,則非無漏常住之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以諸眾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便謂為無;菩薩摩訶薩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斷煩惱已,便得見之。當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無今有,是故為常?!洞蟀隳鶚劷洝肪矶唬哔F德王品
【第21句】:我們到哪里都應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爬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第22句】: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云半問;昨夜云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禪師)
【第23句】: 我直抒胸臆,將自己全部坦露給所有人看,其實也有自己小小的企 圖,就是希望看的人不要白看,每看一次都能有所體悟。
【第24句】: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緊越是會陷進難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開悟的過程本身就是目標。開悟不是有形的財富珍寶,不是將手掌攥緊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個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頓悟的機會。頓悟雖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但這之前長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25句】: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龍樹《十二門論》
【第26句】:用慚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無邊佛法、無邊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第2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于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于對他人放縱。
【第28句】:設滿世間一切眾生,悉不知恩,菩薩于彼,初無嫌恨,不生一念求反報心,但欲滅其無量苦惱?!度A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29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的本身,倒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為消除眾生煩惱而忙碌卻不認為這是煩惱;為開悟而修行卻忘記本在修行中。
【第30句】:我們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時刻要想著丟掉什么——丟掉無明、煩惱、貪嗔癡。我們無所求,最后會得到一切——得到我們本有的清凈光明、自在安樂。
【第31句】:當恪守凈宗列祖成規,持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庶不虛此一生,及親為如來弟子耳。(印光法師)
【第32句】: 微博中什么人都有,面對微博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擊,我們 該怎么辦?以牙還牙只會讓戰爭升級,這正是戰爭的挑起者期盼的結 果。我以為,表明反對的態度非常必要,關鍵是我們怎樣表達反對, 我傾向將這種反對變成一種教化。
【第33句】:自己的失誤,往往就是對手擊敗自己的機遇。許多時候,我們并不是失 敗于自己的弱小,而僅僅是失敗于自己的失誤。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每 個人也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這些就是你的破綻和失誤,不被“敵人”抓 住才是你成功的基礎。
【第34句】:住三解脫不入正位,隨眾生欲嚴凈佛土,于剎那頃,速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洞髮毞e經》卷八十三,無盡藏菩薩會
【第35句】:對大家都認為很時尚、很開心的事,淡然處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沒必要看見別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永遠是最時尚的。
【第36句】:人生的道路,有時候要直行才能到達目標,有時候要轉彎才能達到目的。應該直行的時候不直行,是錯失良機;遇到轉彎的時候不轉彎,是不懂得回頭是岸。
【第37句】:不浮不燥,不爭不搶,不去計較浮華之事,不去在意卑劣之人!永遠不要讓自己迷失在別人的紛言紛語中,因為沒有誰可以擁有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無敵魅力,所以沒必要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就輕易改變自己,堅持做自己,才是獨一無二!
【第38句】: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壇經·付囑第十》
【第39句】:不要用至親至愛來要求親人,親人之間也會萌生世俗塵埃;不要用至純至沽來要求朋友,朋友之間也會有功利色彩;不要用真情真愛來要求伴侶,伴侶之間也會有磕磕碰碰;不要用最甜最美來要求生活,酸甜苦辣才能組合人生百味。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雜質,才構成五彩繽紛的世界,組成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40句】: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則,即使透徹千經萬論,亦如空花水月,一事無成。
【第41句】:人生也是這樣,人在一生中積累了許多人生經驗,可正是這些經驗也成 為各種觀念的“鎖”,有些人可能會被這些無形之“鎖”鎖一輩子,拒絕跳 出原來的觀念看問題。制度、機制、感情、固有觀念、缺乏激情……這些都 會把我們的心鎖住,久而久之,我們就跟魔術師一樣,只會按照被禁錮的思 維走下去。
【第42句】:長江澄澈印蟾華,滿目清光未是家。借問漁舟何處去?夜深依舊宿蘆花?!稄娜蒌洝?/p>
【第43句】:緣起緣滅,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對待人生就可以了。
【第44句】:你因而也無須擔心失去什么!你無法失去,即使是你的生命也是如此!因為,它與你同在。
【第45句】:問:“如何保任?”師日:“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龍潭崇信禪師》
【第46句】:多服毒藥能令人死,少服毒藥亦令人死,菇芻當知:若多犯罪,即生惡趣,若少犯罪,亦生惡趣。菩薩如是思惟時,驚怖違犯?!洞蟪藢氂杲洝肪砣?/p>
【第47句】:一言截斷千圣消聲,一劍當前橫尸萬里。所以道:有時句到意不到,有時意到句不到。句能鏟意,意能鏟句。意句交馳,衲僧巴鼻?!秷A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48句】:【天天禪語】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與、毅力、勇氣、利生與平等。
【第49句】:施有三種:一以法施,二無畏施,三財物施?!斒陀形宸N:一者至心施,二者信心施,三者隨時施,四者自手施,五者如法施。(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下,檀波羅蜜品
【第50句】:命運給每個人同等的安排,而選擇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釀造自己的情感,則在于自己的心性。你越是煩惱什么,越容易失去它。
【第51句】:外在的和平要以內在心靈的和平為前提,而內在的和平要從把握好我們的當下一念開始。
【第52句】:一時的成敗得失對于一生來說,不過來了一場小感冒。心若累了,讓它休息,靈魂的修復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第53句】: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尸波羅蜜?!赌υX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54句】:如幻亦如夢,如乾闥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古印度)龍樹《中論》卷二,觀三相品
【第55句】: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求禪,要學活禪。平日生活里,舉止動作無不是在禪中,這才是真正的活禪。一證嚴法師
【第56句】:禪有如黑夜里點燃的一盞燈,有如風雪之地生起的一盆爐火,有如漫漫沙漠里出現的一方水域。它像是一艘在紅塵中平靜航行的法船,載著需要拯救的蕓蕓眾生,一路普度向前。禪可以教會一個人如何回到自己心靈的居處,在那里聽聞鳥語花香,沐浴陽光雨露。
【第57句】:回憶中那條鄉路,那間老屋,曾經稚嫩從那里走出,而今回歸,只是因為那里有我們血脈相依,那里珍藏著漸行漸遠失去的安寧與閑適,那份安靜足以超脫生活細碎。閑逸樸拙,個中禪意,似乎更易讓人體悟生活本真。
【第58句】:如果你告訴他和哪位同事發生矛盾,他還會莫明其妙找對方談話,讓你尷尬不已。
【第59句】:只要心是堅強的,外在的優勢和劣勢便不足畏懼,因為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勢變成優勢。
【第60句】: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心的執著和習氣比沒有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于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第61句】: 有些奇跡會不期而遇地發生在你身上,你或許感到意外,甚 至覺得悴不及防。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倘若世上真有奇跡,奇跡就注 定要發生,發生在你身上也是一種注定。造化早已安排的事情,不會 事先告訴你,要不然,奇跡就變得稀松平常了。
【第62句】:(四)大乘因道果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洞笕战洝肪硪唬⌒钠?/p>
【第63句】:禪的最高境界,緣于“放下”?!胺畔隆钡亩U理類同于“得與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種痛苦,也是幸福。因為只有失去,空下的雙手,才能拾起新來的幸福。
【第64句】:【佛心禪語】 愛別人就等于是愛自己,施恩于別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給了自己。古代 哲人曾經說:“喜愛人們的人,人們也常常喜愛他。恭敬人們的人,人們 也始終恭敬他?!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65句】: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都會發生。
【第66句】: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蘊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第67句】: 與他人爭執,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心氣不順,故意為難別人。對別人施加 的辱罵不能忍,也多是由于自己遭遇的境況不順遂,不能大肚容之。我們 每個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沒有其他方法可通過的人生階段,為了 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忍耐。
【第68句】:做人當有溫,溫非天上來。古人云:“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薄皽刂本褪茄a養,補養不僅在物質上,更在精神上。沒有精神的鈣質,人身上的鈣質也難有熱量發出,更難有暖風習習,吹得百花競芳菲,以至“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第69句】:不為自身求快樂,但欲救護諸眾生。如是發起大悲心,疾得人于無礙地?!度A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70句】: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貴重的財富,是因為生命不能重來。浪費一天或一小時,一分一秒,都是浪費了最寶貴的“當下”的生命。
【第71句】:世間的好與壞原本就是一體,如果我們能夠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厭惡逃避壞,就不會被外境左右而忽喜忽悲,就能在患得患失的浮躁中讓心沉靜下來。世界喧囂,人生寂寞,我們應保持一顆淡定之心,摒棄喧囂,享受寂寞,如此方能從容觀望每一道路過的風景。
【第72句】: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要想讓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憤怒就像決堤 的洪水那樣淹沒人的理智,讓人做出不可思議的蠢事。歷史上,怒火燒掉 了不少輝煌燦爛的一代王朝。不管是君王一怒沙場見,還是沖冠一怒為紅 顏,多少人為此死無葬身之地,大批珍貴的物質財富化為灰燼。
【第73句】: 世界上如果有一種念想值得你為它活,你就沒有白活?;钪?意義就是為自己的一縷念想而活,如果連這縷你值得為它活的念想都沒 有,那么活也是白活,而且會活得糾結,活得支離破碎。
【第74句】:做一個好人,當真是不容易:一個好人,在家里不僅要扮演仁孝的兒女角色,還要扮演慈祥的父母角色。
【第75句】:心生毒害化為畜生,心生慈悲化為菩薩,心生智慧化為上界樂土,心生愚癡化為下方苦海。心中善念集在一起,就會產生智慧。——《宗教箴言錄》
【第76句】:凝眸,含語,細品時光如琉璃,一葉蔥蘢的綠意,是永駐于春日里的欣喜。心,行于詩意里的芳草萋萋,一眸碧清,漣滟著心的澄凈,采一縷荷風,淺然入墨,無需著色,那禪的溫熱,已然是明媚的素潔。
【第77句】:問:“聞一切舛動咸寧皆有佛性,譬我人身中蟲類,若皆有佛性,豈非一身全佛?不解請指教!”答:“只可云一身全是佛子,因尚欠修,現不是佛,如金在礦,須待冶提。”——李炳南居士
【第78句】:成為家人的榜樣之后,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最終才能做到利益眾生。
【第79句】:世間的盜賊偷竊東西,不一定會把東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嗔心起,心中的“嗔賊”就會把一切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第80句】:順應習氣,承受命運的人一輩子只能庸庸碌碌,成為凡夫俗子。而改變習氣,勇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為人中龍鳳。當我們了解這其中的因緣之后,我們就會明白所謂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系的,而命運的吉兇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第81句】:如是我聞,一笑紅塵遠一懷溫柔,我不知安放在哪里,一臉甜蜜,我不知讓誰來品嘗,我收拾起這段被月光漂洗過的舊事,沿著古韻跌宕的禪道,向一座檀香繚繞的古剎走去,我心皈依。
【第82句】:保持一種令人歡喜的語言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際關系穩定和諧的重要方法。
【第83句】: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即使是再多的苦難,也能夠承受;不知道 自己本性的人,只不過是行尸走肉而已!事情是做出來的,即使是遇到巨大 的困難與困境,只要做事的人在,只要愿意努力去做,困難一樣可以克服, 困境中依然也可以走出一條活路來。做事的人在,努力的心在,困難就不在 話下!
【第84句】:疑佛疑祖,即是不能確信自心是佛。疑生疑死,遂溺于生死流轉。眾生 難以對自己的命運做主,反而迷信外在之神佛主宰,若以為這就是學佛, 實可痛心。你能與諸佛、祖師心境無別嗎?你能在生死流變中做的了主 嗎?若不能,且立下志向,如身上著火一般,剎那不敢疏忽。
【第85句】: 隨緣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種境界,它不是消極的承受,也絕非放棄人生 應有的追求。隨緣是無為而有為,是無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種標志,是 成功者的一種素養。
【第86句】:為大導師,引諸眾生人佛法門;為大法將,善能守護一切智城?!度A嚴經》卷六十八,入法界品
【第87句】: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適宜針鋒相對,鏗鏘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
【第88句】:譬如兩木相磨,便有火生,還燒是木;如是迦葉,真實觀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還燒實觀。實智慧生,無智便滅,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取。《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89句】:許多人總是忙于在外部世界里去追尋,要么在人間,要么在天上尋找一 個暫時的或長遠的依靠,而不知去開發內在的生命資源,不知去建立自己的 真正主體性,因而只是潛在的自由人,而不是現實的自由人。許多人只能被 外境所決定,而不能決定外境,只能轉于物而不能轉物,沒有自己的表現、 自己的方向。
【第90句】:越親近自然,焦慮越易消失大自然具有無窮無盡的美,能給人們疲憊的心靈帶來撫慰。王維詩云: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嗚春澗中。
【第91句】: 在人生的長河中,有時會突然遭遇不幸,諸如親人死亡、家庭破裂、 傷病纏身、事業受挫等,命運之神在賜予你掌聲和鮮花的同時,也會夾雜 些凄風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這樣!
【第92句】:見他受苦心戰動,處在地獄不覺痛。為諸眾生受大苦,是故無勝無有量。《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獅子吼菩薩品
【第93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別有用功,別有修行。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禪師們所說的不修之修。
【第94句】:【佛心佛語】處順境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惡念與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于是消極與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第95句】: 面對不幸還有悲憫,面對幸福還有憧憬;面對丑惡還有憤 怒,面對善良還有感動;面對白云還有暢想,面對流水還有柔情,面 對綠葉還能懷春,面對花朵還會沖動……朋友,哪怕你已經年華逝 去,哪怕你已經白發叢生,但你依然不老,你的人生之樹仍舊青蔥, 你還有理由仰望星空放飛豪情。
【第96句】:未經詢問便向別人贊揚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認為這種滋味吹噓的人不高尚。平靜沉著,不稱道自己的品行如何如何,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智者認為這樣的比丘高尚?!督浖返谒钠?,第三章《邪惡八頌經》
【第97句】: 中國幾千年的基因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傳遞,時至今日,實 際上并沒有發生變異,也沒有產生斷裂,它依然存活在我們每個人的 心靈深處,只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暫時沉睡 了,一旦被召喚就會醒來。重要的是,誰去召喚?是否有人愿意自覺 承擔起召喚的責任。
【第98句】:無論是苦是福,我們都應該本著“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的態度去看待。從人生的苦難中看到未來的美好,從眼前的福樂中感念他日的苦禍,以一顆淡定的心去看待福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獲得真幸福。
【第99句】:于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宅想。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妙葉禪師)
上一篇:荔枝FM超贊的座右銘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