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務名不務實】追求外表,不務實際,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這樣務名而不務實,那正務自然荒廢,都是些粗 心浮氣的說話,看不得了。”
【第2句】:【林子大了,什么鳥兒沒有】情況復雜,什么人都有。浩然 《艷陽天》:“十個指頭伸出來還不能一般齊哪,林子大了,什 么鳥兒沒有?這種人總歸是一個半個,成不了大氣候,您別 往心上放就是了。”
【第3句】:媽媽一讓我學習我就犯困,媽媽無可奈何地笑著說:“你真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什么時候你也精神一次?”(河北·行唐)
【第4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穩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源于戲曲中的音樂節拍。明王驥德《曲辭》中說:“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戲曲唱腔音樂中的板式結構,可分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兩大類。在板式變化體的結構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類。在各類板式中,強拍為“板”,弱拍為“眼”,板式的強弱關系就是“板眼”。其中,節拍為2/4的叫“一板一眼”,節拍為3/4的叫“一板兩眼”,節拍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節奏感差,強弱不分明,不是搶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將“有板有眼”一詞指的唱腔合乎節拍,引申為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合規矩。
【第5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6句】:【車到山前必有路】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7句】:割麥刮大風——亂了鋪(譜)
【第8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釋義:山區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別對待。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9句】:狐貍給兔子吊孝——兔死狐悲
【第10句】:火箭上天——不翼而飛
【第11句】:牛耕田狗看門——各守本分
【第12句】:【爆冷門】(慣)冷門:原指賭博時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門。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13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慣)指沒人疼愛或喜歡。
【第14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諺)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錢。指在經濟開支方面,不怕有計劃的整堆開支,就怕無節制的零星花錢。
【第15句】:【貨比三家不吃虧】(諺)買貨物時,多跑幾家作個比較,就能比出貨物的優劣與價格的高低。指買貨多問多比,自不會上當吃虧。 也作“貨買三家不上當”。
【第16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成良好的關系。
【第17句】:我放學回家后,媽媽讓我去寫作業。爸爸說:“是蟈蟈也得歇歇鞍,是老虎也得打個盹兒。”媽媽說:“累不著!”(河南·平頂山)
【第18句】:【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釋義:比喻人多,必然有智慧出眾的人才。例句:李江國喊:“老虎,說話呀!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大伙一討論,就把這理弄明白了,說話呀,老虎!”
【第19句】:【爛套子也能塞窟窿】(諺)爛套子:使用過多年的舊棉絮。指爛套子再陳舊無用,還可以拿來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總有用得上的地方。
【第20句】:【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諺)任憑狗在路旁怎樣狂吠,也阻擋不住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壞人如何滋事破壞,也阻擋不了正義的事業向前發展。
【第21句】:南瓜花炒雞蛋——對色的貨(即“一路貨色”)
【第22句】:【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諺)指貪吃腥物的貓,一聞到腥味就會跑過去偷吃。比喻貪婪的人,總經不住物欲的誘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習性難改。 也作“饞貓改不了吃腥”。
【第23句】:【 不知者不為罪】不是故意違反,可以原諒。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說,不知者不怪罪,我那會兒真是為兩邊好的,沒 想惹下這么大的禍。”
【第24句】:【捂著耳朵捅鈴鐺】見“堵著耳朵搖鈴鐺”。
【第25句】:【講排場】(慣)指追求外表的豪華、氣派。
【第26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27句】:旱了很長時間,終于下雨了。爺爺說:“這下該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樣,連井里的塵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風屙沫不可。”(河北·邢臺)
【第28句】:小王撿了點柴準備帶回家,一位搬運工看見說:“這點兒柴你也值得要啊?干脆給我得了。”旁邊一個工人聽了插嘴道:“我說你呀,怎么光撈進不撈出呢?下次碰見挑大糞的,也要嘗嘗咸噦!”(安徽·銅陵)
【第29句】:逼著烏龜伸腦袋——越逼越不行
【第30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惱】(諺)比喻人多物少,供不應求,事情很難辦。
【第31句】:弟弟放學回來后哇哇大哭,說在路上被小同學欺負了。哥哥一聽,火冒三丈,馬上就要去尋那個小同學。媽媽讓他回來,并說:“干什么去?沒聽說過‘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幫小呱呱叫’?”(山西·平陸)
【第32句】:【唱空城計】(慣)空城計: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亭,魏將司馬懿率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戰,故意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彈琴;司馬懿懷疑有詐,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來指掩飾自己一方力量空虛以騙過對方的計策。1指用“空城計”。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沒有實力。 也作“演空城計”。
【第33句】:病重不吃藥——等死
【第34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諺)指舊時窮人家要靠借債來娶媳婦。
【第35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36句】:佛爺放的屁兒——神氣十足
【第37句】:【九娘娘的天書——誰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話中的九天玄女娘娘,傳說是黃帝的老師,曾降臨人問,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形容文字難以辨認,或文章難以讀懂。
【第38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釋義:比喻青春一去不復返。例句:咱島里部知道,你是個英雄有為的少年,古人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少年時代真是黃金難買哪。
【第39句】:【寧吃天上二兩,不吃地上一斤】見“能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
【第40句】:【看哈哈笑】(慣)比喻見別人出了事而幸災樂禍。 也作看哈哈。 看笑話。
【第41句】:【叫花子】乞丐俗稱“叫花子”,那么乞丐為什么被稱為“叫花子”呢?有兩個出處。一是古時候天津的職業乞丐上街討飯時,手中都拿著一根花棍,一路乞討,一路舞動,碰上惡狗當道,乞丐就用它來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纏著花紙條,系著小鈴鐺,耍起來會“叮當”作響,所以俗稱打花棍,是天津職業乞丐行乞的象征。這乞丐是夠花哨的,故稱“叫花子”。二是如同化齋一樣,“叫化”也是一個動詞,叫化剩湯殘飯的人被稱為“叫化子”。這在元代的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比如元代戲劇家張國賓的《合汗衫》:“我繞著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湯和這殘菜。”因為“化”同“花”諧音,后來,人們就將“叫化子”俗稱“叫花子”。這就是“謂乞兒為花子”的由來。
【第42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43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諺)人決意要去時,你能留住他的身,卻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難留。
【第44句】:眼鏡蛇打噴嚏——滿嘴放毒
【第45句】:【前輩子作了孽這輩子落報應,受罪】前輩子,也說:哪 輩子、前世。王安憶《文革軼事》:“他這一席話其實是他多 日郁悶的發泄,他坐在房間里常常想,是不是他前世作過什 么孽。”
【第46句】:【人怕出名豬怕壯】(諺)豬肥壯了,就要上屠場被宰殺;人出了名,就會招來嫉妒,惹來麻煩甚至不測。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處處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豬怕肥。 人怕出名,樹怕冒尖。
【第47句】:【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指互相需要,正合適。電視黃 梅戲《天仙配》:“正好,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爹爹正要 雇一個長工。”
【第48句】:蠶寶寶的肚皮——凈是絲(私)
【第49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說話時走漏消息。或說:只知路上 說話,不知草里有人。類似的:燈光里說話,暗里有人聽。 香港宋喬《侍衛官雜記》:“你說話可得留神些,從前不是有 句老話: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50句】:【漏眼不藏絲】有目共睹,沒有營私舞弊。明代《金瓶梅》: “你兩親家都在此,漏眼不藏絲,有話當面說,省得俺媒人們 架謊。”
【第51句】:山谷里敲鑼——處處有回音
【第52句】:【事后諸葛亮】諸葛亮能預見。事后情況已明,利弊已看 出,這時說得再好,也不能算預見。借指事后批評指責。 《劉澍德小說選》:“你也是事后諸葛亮,為啥不先提醒我?”
【第53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沒有空
【第54句】:【 大石頭壓死蟹】受制于位高勢大者。《小說月報》(1980, 4):“劉茂良氣得說不出話來,但大石頭壓死蟹,又能奈他 何!”
【第55句】:挨了刀的皮球——沒氣了
【第56句】:【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慣)比喻耍兩面手法,表面裝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57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58句】:蟲兒鉆進核桃——混充好仁(人)
【第59句】:【往臉上貼金】(慣)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給臉上貼金”。
【第60句】:【白事】為什么在我國把埋葬過世的人稱為“白事”,孝衣為什么只能是白色,這與古代人們信奉“五行理論”有關。白色,五行理論認為是西方之色,西方的對應物質是金屬,對應季節是秋季,秋季是收獲季節,農民用金屬工具收割莊稼時發出白光,所以,秋季是殺伐季節,甚至古代刑殺犯人也在秋季。又認為太白金星位于西方,傳說太白神的坐騎為白虎。白色有不吉之意,傳說黃昏時出現在西方天空的太白星主殺伐,所以,白色又象征殺伐,被看做與死亡相聯系的兇喪之色。辦喪事家人要穿戴白色衣帽和鞋,所以孝衣為白色。除此之外,喪家的挽聯、帳幔、登記親友捐送的份子錢上墻的紙張等都是白色的,切忌紅色和其他艷色,因此,稱埋人為“白事”。
【第61句】:【吃飽了撐的】釋義:謂吃飽了飯不干正經事,愛管閑事。例句:小曼聽了也生氣地哼了一聲說:“說這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閑著沒有事放屁辣臊。人們愿意好,誰也管不著,偏要好!一塊活一塊死,非好一輩子不行呢!”
【第62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63句】:【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見“交游滿天下,知交有幾人”。
【第64句】:【桃李滿天下】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的學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的人哪。
【第65句】:【斷了線的風箏——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斷了線的風箏——不知去向”。
【第66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諺)酒本身并無醉人之意,是人貪杯自醉;女子本身并無迷人之意,是人貪色自迷。指貪酒貪色,縱欲傷身,責任全在人不能自控,而不在酒色本身。 也作“酒不醉人人醉酒”。
【第67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諺)荒蕪:荒廢。本指朝廷大事一天不記錄,以后很多事就無法考證。也泛指凡緊要的事都必須筆記下來,不可中斷。
【第68句】:【對著真人,不說假話】見“當著真人,不說假話”。
【第69句】:【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謂新陳代謝是普遍規律,無須留戀 舊的。類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長。臺灣梁實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導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第70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71句】:【水蘿卜,皮紅肚里白】釋義:比喻表面積極進步,思想不好。例句:李之壽又補充著:“他是腳踏兩只船,別看他兒當八路,水蘿卜,皮紅肚里白。”
【第72句】:【不愿文章高天下,只要文章中試官】(諺)試官:科舉時代評閱試卷的考官。指舊時科舉考試沒有真正標準,只要文章合考官的眼光,就可被錄取;否則文章再好,也要落選。
【第73句】:三人喝一杯酒——輪流來
【第74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諺)人跌進屎尿坑里,也就顧不得屎尿的臭氣了。比喻人既然已經陷入險惡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第75句】:【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見“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
【第76句】:【 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動物的生存都有所憑 借,強調人要有智慧。智慧決定了人的差別。劉彥林《春風 得意》:“烏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干四化要憑真 才實學,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
【第77句】:毛毛的自行車還沒騎多久,就又要買新的。他老爹說:“你都二十多了,還不知道鍋是鐵打的?”(河南·郟縣)
【第78句】:佛爺的眼珠——動不得
【第79句】:【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諺)走紅運的事不會同時到來,遭厄運的事卻往往是接二連三。多指人往往會連續發生不幸的事。 也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第80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慣)指人雖有本領,卻無處施展。
【第81句】:媽媽給我買的零食我總是一氣兒吃完,爸爸說我是狗窩里放不住剩饃。媽媽說:“那還是買得太少,要是給他一卡車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說:“那叫杠頭。”(河南·鄭州)
【第82句】:爸爸的一位朋友終年在家養雞,搞科學種田,幾位親戚勸他進城去做生意,說那比養雞、種田要合算多了。可那位叔叔卻不這樣想,他說:“打魚的不離船邊,找柴的不離山邊,我這個莊稼漢怎能離開田邊?”(江蘇·海安)
【第83句】:【軍令重如山/軍令如山倒】軍事命令必須嚴格執行。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軍令重如山啊!不聽指揮,還能打 仗?”
【第84句】:【起腳餃子落腳面】(諺)起腳:人出遠門,離家時稱“起腳”。落腳:從遠方歸來,腳進家門稱“落腳”。 指民俗講究遠出離家前吃餃子,歸來時吃面條。
【第85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86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87句】:【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慣)形容人貪得無厭。 也作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吃著碗里,盯著鍋里。 吃著碗里的,占著盆里的。
【第88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慣)比喻看見不合理的現象裝聾作啞,容忍遷就,敷衍了事。 也作睜只眼,閉只眼。 睜一眼,閉一眼。
【第89句】:【千文許要,一文許還】(諺)做買賣,賣主允許要價千文,買主可以還價一文。指買賣場中,漫天要價和就地還錢是平常事。
【第90句】:【費唇舌】(慣)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 也作費口舌。 費唾沫。
【第91句】: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92句】:【依葫蘆畫瓢】“依葫蘆畫瓢”比喻一意模仿,沒有創新,不求上進。它源于宋太祖趙匡胤。《東軒筆錄》記載了一個宋太祖與文人的故事:五代時有個人叫陶轂,自幼喜好學習,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文翰為一時之冠”。宋太祖時,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學士。當時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這些人的文采聲望都不及陶轂。陶轂心中不平,指使黨羽向太祖上疏,說其久在翰林,出力實多。他自己也上書表示不滿。宋太祖笑日:“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何宣力之有?”太祖認為翰林學士只是玩弄文字,不會創新,因此沒有功勞可言。陶轂對這個評價很不服氣,乃作詩,書于玉堂之壁:“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見其刻薄怨望,更是決意不用他了。后來人們就用“依樣畫葫蘆”比喻刻意模仿,沒有創新,今口語變作“照葫蘆畫瓢”。這個故事表面看來是宋太祖出身軍人,對文人有所鄙視,其實,宋太祖追求的是實際有用,反對墨守成規。宋太祖對文人治國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樹立者,宋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
【第93句】:【三十晚上咽了氣——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長久,即將死亡。
【第94句】:【兒大不由爺】(諺)爺:父親。兒子大了,凡事自作主張,不由父親作主。指兒女長大成人后自立自主,父母不必再干預。 也作兒大不由娘。 兒大母難專。專:專斷。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
【第95句】:老貓教虎——留一手
【第96句】:【抱佛腳】“抱佛腳”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抱佛腳”是佛教禮拜的一種形式。佛教徒禮拜時,雙膝、雙肘和頭部都著地,叫五體投地;雙膝、雙肘著地而頭頂尊者之足叫頂禮;雙膝著地而舉手加額叫膜拜;雙膝著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腳。然而,“抱佛腳”的源頭還有一個故事。明代張誼的《宦游聞》記載了一個故事:云南之南有個國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個罪犯應判處死刑,當局追捕的急,他驚慌地逃到佛寺內,抱住佛腳痛哭,表示愿意出家當和尚,痛改前非,悔過自新,終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改還不晚,后來演變為“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語義變為臨時應急是來不及的。
【第97句】:【名字后頭帶個長,說話放屁】比人響指當了官就盛氣凌人, 有人奉承。戴厚英《人啊人》:“自打他名字后頭帶個長,說 話放屁比人響,那些拍馬屁的就圍住了他。”
【第98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諺)尸體發臭,只能臭一里遠;名聲臭了,卻能傳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聲敗壞,就不可收拾。
【第99句】:【騎驢的不知趕腳苦】謂體會不到別人的困難。類似的:坐 轎的不知抬轎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騎 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
上一篇:座右銘文案夜深了睡不著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