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名言
《史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被譽為中國歷史文獻中的“百科全書”,其中不乏許多經典名言。這些名言在當時不僅激勵了人民,而且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下面我們來看看《史記》中那些經典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段話,原文如下:“夫天者,行也;地者,載也;日月星辰者,象也;四時者,序也;鬼神者,神也。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段話說的是天行有常、萬物皆有規律,在這個大自然秩序中唯有自強不息才能得到成功。這句話至今仍被廣泛引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是《史記·管晏列傳》中的一段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段話告訴我們,認識別人需要智慧,而了解自己則需要清醒的頭腦。只有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和能力,才能做到更好地利用自身優勢和彌補劣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是《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的一段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必先苦其心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讀書破萬卷而后下筆如有神。’”這段話告訴我們要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并且要刻苦學習、勤奮鉆研。
“兵者,詭道也”
這是《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段話:“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以其所不利,亂而取之以其所不備。”這段話告訴我們,戰爭是一個充滿詭譎和巧妙的領域,在戰爭中必須善于使用各種手段進行欺騙、迷惑、偷襲等行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段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跌跌撞撞;事前定,則不慌張失措。梁惠王曰:‘善!’於是以為常語。”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提前考慮周全、有計劃地去行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一段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桓公問陳軫曰:‘天下為我,誰當之?’對曰:‘當公族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國家和民族的興旺貢獻自己的力量。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段話:“世有英名,而益增其勛;身無立錐,而尤甚其譽。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留下卓越的業績必須全心投入、不留遺憾地去做事。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這是《史記·管晏列傳》中的一段話:“管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行之以規矩矣。’……‘君子之道四焉:政、教、刑、法。凡此四者所以成方圓者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做事情時需要標準高明地去規劃和執行。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這是《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話:“子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在學習中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教育中才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百年之后,雖乘黃車,亦非漢子”
這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段話:“吾聞之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鄉愿得見,無疑勿言。——百年之后,雖乘黃車,亦非漢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短暫、富貴在天、做人要以謙恭有禮為本,并且要珍視朋友間的情誼。
總之,《史記》中那些經典名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對于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我們應該認真讀書、勤于思考,從中汲取精華,為我們的人生之路注入更多的力量和動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