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高山頭上點(diǎn)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zhuǎn)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2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諺)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歡女愛的夜晚。 指男女歡會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寶貴,不可虛度。
【第3句】:【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學(xué)作品,形容某人武藝高強(qiáng)。最早見于南宋永嘉戲文《張協(xié)狀元》:“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有白廝打。”元代關(guān)漢卿雜劇《五侯宴》:“孩兒十八歲也,學(xué)成十八般武藝。”可見最遲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但其包括的內(nèi)容有各種說法。《水滸傳》稱十八般兵器是:矛、錘、棒、弓、努、銃、鞭、簡、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槍、權(quán)。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說是:弓、弩、槍、刃、劍、矛、盾、斧、鉞、戟、鞭、簡、撾、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說為矛、錘、弓、銃、弩、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一說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锏、錘、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 還有九長九短的說法。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鉤、槊、環(huán);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 皆因出自小說家之口,可謂五花八門,沒有定說,以上諸說,可互相參照。也可理解為武藝精通,樣樣皆能。
【第4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 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lǐng)。 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nèi)黃歲武考,獨(dú)占鰲頭。
【第5句】:【錢財通性命】見“財連于命”。
【第6句】:【割頭不過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7句】:【磨了半截舌頭】(慣)比喻費(fèi)了許
【第8句】:【刨樹要刨根】 釋義:比喻解決問題要尋根究底,要徹底。“刨根”又作“尋根”。 例句:刨樹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樹,樹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傷人。所以不殺便罷,一殺就來個斬草除根,以免后患。
【第9句】:【訂婚戒指】世界上第一個把戒指用作訂婚信物的人是奧地利王麥?zhǔn)棵啄帷?1477年,麥?zhǔn)棵啄嵩谝淮喂_場合認(rèn)識了一位叫做瑪麗的公主。她的美麗容貌和優(yōu)雅的舉止使麥?zhǔn)棵啄釣橹畠A倒。麥?zhǔn)棵啄犭m然知道瑪麗早已許婚當(dāng)時的法國王儲,但是為了贏得她的愛情,他命人專門打造了一枚珍貴的鉆石戒指,送給瑪麗。面對這只精雕細(xì)刻、閃閃發(fā)光的鉆戒和麥?zhǔn)棵啄岬臒崃易非螅旣惤K于改變了初衷,與麥?zhǔn)棵啄嵝腋5亟Y(jié)合了。從此,以鉆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種傳統(tǒng)。西風(fēng)東漸,我國小青年訂婚也是必送戒指。
【第10句】:【一個單子吃藥】(慣)單子:指藥方。按照同一個藥方吃藥,患的是一樣的病。比喻處境相同。
【第11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諺)等閑:不當(dāng)回事。如果讓人非常容易地把所求東西得到手,就不會珍惜。指人情重難輕易,只有讓他得來艱難,才會重視。
【第12句】:【世博會】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世博會,創(chuàng)下了世博會參展國家最多、參觀人數(shù)最多等多項(xiàng)第一,七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中國人民百年來的心愿終于實(shí)現(xiàn)了,證明了中國經(jīng)濟(jì)的快速發(fā)展。那么,世博會是怎么起源的呢? 世博會的起源,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也有一個明顯的標(biāo)志,即正式舉辦的開端。 世博會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農(nóng)耕社會,人們往住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jié)日里開展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mào)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到了1851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屆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展期是1851年5月舊至10月1舊,主要內(nèi)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yè)科技。借此博覽會,英國也展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自此,世博會在世界范圍內(nèi)申請舉辦。先后在紐約、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幾十個國家的城市舉辦,主要是在發(fā)達(dá)的資本主義國家輪流舉辦。一百年后,中國終于申辦成功,這也是在發(fā)展中國家首次舉辦,受到世人矚目。
【第13句】:【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慣)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氣。
【第14句】:【摘桃子】(慣)比喻攫取別人的成果。
【第15句】:【高山點(diǎn)燈名頭大】 釋義:比喻有名氣。 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diǎn)燈名頭大。當(dāng)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fēng),今天我請“老北風(fēng)”商量大事。
【第16句】:【小品】在報紙雜志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知識小品”、“科技小品”等欄目,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相聲、小品等曲藝類節(jié)目。小品并不是一種新的文學(xué)體裁,在我國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們很早就成為文學(xué)家族的一員。因?yàn)樾∑酚须h永而精辟的特點(diǎn),文章短小,寫來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發(fā)展。魯迅先生的小品文達(dá)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經(jīng)典。因?yàn)樵诜鸾?jīng)中,有全本和節(jié)本之分,全本稱為“大品”,節(jié)本稱之為“小品”。如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呵般若波羅蜜經(jīng)》,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兩種。二十七卷本稱為《大品般若經(jīng)》,十卷本稱為《小品般若經(jīng)》。文學(xué)中的“小品”便由此而來。 小品又向文藝領(lǐng)域發(fā)展,并且異軍突起,一枝獨(dú)秀,是當(dāng)前民眾離不開的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上的小品節(jié)目,更是受到億萬觀眾的青睞。
【第17句】:【有風(fēng)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 例句:有風(fēng)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18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yán)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19句】:【苦日難熬,歡時易過】(諺)偏指人在貪歡娛樂之中常會感到時光過得太快。 也作“苦日難挨,樂時易過”。
【第20句】:【出門人,三輩小】(諺)指出門在外的人,對人要謙虛恭謹(jǐn),言談舉止要放低身份,切切不可妄自托大。 也作“出門人,三輩小,不叫哥,便叫嫂”。
【第21句】:【拉偏架】(慣)指勸架或解決鬧矛盾時偏袒一方。
【第22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 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jīng)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23句】:【士可殺不可辱】 釋義:意謂可以去死,但不能受污辱。 例句:“……士可殺不可辱,這條老命可以不要,不能忍受……”
【第24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25句】:【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諺)駟馬:四匹馬所拉的車。說出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指話一說出口,就難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駟馬追不到。
【第26句】:【要取驪龍項(xiàng)下珠,先須打點(diǎn)降龍手】(諺)驪龍:黑色的龍。打點(diǎn):準(zhǔn)備。想要得到驪龍的項(xiàng)珠,先得備好降龍的人才。比喻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找準(zhǔn)這方面的人才。
【第27句】:【大腕】“大腕”是近幾年才流行的,原來詞書中設(shè)有,新出版發(fā)行的《當(dāng)代漢語新詞詞典》解釋為:大腕又稱大牌,指名氣大,實(shí)力強(qiáng)的明星巨匠。“大腕”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腕”,據(jù)詞典解釋即臂下端與手掌根相連可以活動的部分。說白了就是手腕。顯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應(yīng)來自“大萬”或“大蔓”,因?yàn)橐糁C意同。 “大萬”或“大蔓”本來是江湖藝人們的專用語言,或者說是江湖隱語。 按照舊時走江湖的規(guī)矩,“蔓”和“萬”是對“姓”的代稱。比如,通報姓名來歷為“報萬(蔓)兒”,稱成名或顯揚(yáng)名聲為“揚(yáng)名立萬(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長莖,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細(xì)長短之分。 粗長強(qiáng)壯的自然是“大蔓兒”。而社會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強(qiáng)弱之別,所以將。“蔓”移用過來,強(qiáng)大有名望者就稱“大蔓兒”了。 但是,傳到后來“大萬(蔓)”作為名人代稱,常常使人摸不著頭腦,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輸出的“腕”借來,因“蔓”“腕”諧音,牽強(qiáng)附會地演變成“大腕”。這樣傳來傳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兒”或“大腕兒”了。 如當(dāng)今社會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視大腕兒”、“足球大腕兒”、“房地產(chǎn)大腕兒”、“汽車大腕兒”等等。
【第28句】:【程咬金,三板斧頭】 釋義:程咬金:唐初大將,《說唐》中說他與人交戰(zhàn),就是開頭三板斧厲害,以后就沒勁兒了。比喻做事莽撞、毛躁,虎頭蛇尾。 例句:小其皺了皺眉,對達(dá)南做這事不假思索有點(diǎn)意見,他說:“你老是這樣,程咬金,三板斧頭,不前思后想。”
【第29句】:【光吃炒豆不炸鍋】(慣)比喻光得好處,不付出代價。
【第30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個醫(yī)】(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指醫(yī)生的妻子經(jīng)常見識醫(yī)生治病用藥,自然就懂得些藥性和醫(yī)理。也泛指長期經(jīng)見事物,就會熟悉懂行。
【第31句】:【砍的比旋的圓】(慣)旋:旋轉(zhuǎn)著切削。一般砍的不會比旋的圓。 比喻事情違背常理。
【第32句】:【忍個肚子疼】(慣)指自認(rèn)倒霉,受了氣只能忍著。 也作忍個肚里疼。 忍著肚子疼。 忍著肚子痛。
【第33句】:【一日三頓的炸醬面——一點(diǎn)不新鮮】(歇)指沒有一點(diǎn)新東西,都是老一套。
【第34句】:【豐年珠玉,儉年谷粟】(諺)儉年:五谷歉收的年景。豐收年里,人們珍愛的是珠寶玉石;遭災(zāi)年景,人們關(guān)心的是口糧。指供玩賞的是珠寶,關(guān)民命的是糧食。
【第35句】:【交杯酒】這是現(xiàn)代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必備的程序,即新郎新娘舉杯交臂互請對方飲酒。其實(shí)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tǒng)儀式,在古代稱為“合巹”(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dá)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zhí)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jié)婚的意思。 據(jù)傳,這一習(xí)俗源于先秦時期。《禮記·昏義》載:新郎、新娘各執(zhí)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征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經(jīng)普及,延續(xù)至今。“交杯酒”為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第36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37句】:【多一位菩薩多一爐香】(諺)多供奉一位菩薩,就得多燒一爐香火。比喻多設(shè)立一個部門,就得多增加一層開支。也比喻多添一位領(lǐng)導(dǎo),辦事就多一道手續(xù)。
【第38句】:有話說在當(dāng)面,有事擺在眼前.
【第39句】:【跛子走路——一腳高一腳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動缺少一定準(zhǔn)則或掌握不住分寸。
【第40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諺)比喻經(jīng)常處在某種環(huán)境中,難免會受到影響或某種麻煩。 也作“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
【第41句】:【春蟹夏鱟秋翅冬參】(諺)鱟:節(jié)肢動物,有甲殼,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鱟肉,秋季吃魚翅,冬季吃海參。一年四季,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美食各有側(cè)重。
【第42句】:【高鳥盡,良弓藏】(諺)指高飛的鳥射盡,良弓就收藏起來不用了。 比喻功臣良將出生入死打天下,及至政權(quán)穩(wěn)固,最高統(tǒng)治者便會排斥殘殺他們。 也作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43句】:不擔(dān)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第44句】:【有男不娶老生囡】(諺)老生囡:父母年老時生下的女兒;老生女兒容易被溺愛、嬌慣,養(yǎng)成任性、懶惰等不良習(xí)性。指有兒子的話,不可讓他娶老生女兒。
【第45句】:【有錢的王八大三輩】(諺)王八:烏龜,罵人語。舊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錢,在鄉(xiāng)鄰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輩,受世俗的恭維。
【第46句】:【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諺)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第47句】:【和尚置梳篦】(慣)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稱。和尚是光頭,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無用處的事情。
【第48句】:【秋風(fēng)過耳——早休休】(歇)指早就完了。
【第49句】:【主多高,奴多大】(諺)指舊時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勢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第50句】:【伏天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諺)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jié)。熱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51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 釋義:比喻遲早要?dú)w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 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52句】:【人生一世,草長一秋】見“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第53句】:【班房】現(xiàn)在人們稱被司法部門拘留或坐監(jiān)獄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 考其源,是來自明清兩代的“三班八房”。所謂“三班”是指皂班、隸班、快班,屬于差役組織,分掌維系治安、偵察、捕緝、提刑、解押、傳呼訴訟等事務(wù)。“八房”是指吏房、禮房、兵房、工房、刑房、倉房和承發(fā)房,屬于封建國家地方政權(quán)中的胥吏機(jī)構(gòu),分掌地方民政、財政、教育、水利、建設(shè)等事務(wù)。古代衙門不僅管行政事務(wù),還管審判。故此,根據(jù)“三班八房”的性質(zhì)和職能,人們就把封建衙門、監(jiān)獄簡稱為“班房”。
【第54句】:【水清見底,明鏡照心】 釋義:比喻以誠相見。 例句:嘿!頭回李書記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話說的:水清見底,明鏡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覺悟。
【第55句】:【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wěn)】(諺)指方木頭放置時穩(wěn)實(shí),可有不便滾動的缺點(diǎn);圓木頭容易滾動,但放置起來不穩(wěn)當(dāng)。比喻世間人和事,有優(yōu)點(diǎn)就有缺點(diǎn),不會完美無缺。
【第56句】:【驢糞球兒——面前光】(歇)驢糞球兒:驢子的糞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經(jīng)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實(shí)際不行或很壞。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驢糞球兒——外面光。 驢糞蛋子——外面光。 驢糞蛋——皮兒光。
【第57句】:【真理越辯越明】(諺)指真理不怕辯論,越辯論越明白清楚。
【第58句】:【牛頭不爛,多費(fèi)柴炭】(諺)牛頭沒煮爛,是因?yàn)榛鹆Σ粔颍嗉有┎裉烤褪橇恕1扔鬓k事遇到難題,多下點(diǎn)工夫就成了。 也作“牛頭不爛多加火”。
【第59句】:枕頭不選對, 越睡人越累。
【第60句】:【欲多傷神,財多累身】(諺)貪欲多損傷精神,財物多累壞身心。誡人清心寡欲。
【第61句】:【塘怕滲漏,人怕引誘】(諺)池塘要是滲水漏水,就會干涸;人要是被引向邪路,就會毀了一生前程。 指年輕人最怕受到邪惡的誘惑。
【第62句】:【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釋義:金錢能使人壞掉良心。 例句:原來人心本好,見財即變。自古道得好:“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丁戍見盧疆傾心付托時,也自實(shí)心應(yīng)承,無有虛謬。及依他到所說的某處取得干金在手,卻就轉(zhuǎn)了念頭。
【第63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見“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
【第64句】:【前有車,后有轍】 釋義:借指前人做過的事,后人可以學(xué)著做。 例句:“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們的榜樣!”
【第65句】:【隱疾難為醫(yī)】(諺)指生于幽隱處的疾病難以治療。也指隱瞞真實(shí)病情就難以下藥。
【第66句】:【張?zhí)鞄煴还砻浴浚☉T)張?zhí)鞄煟簴|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派,認(rèn)為符水咒法能驅(qū)鬼治病,被盾世尊為“天師”,其后裔繼承道法,受封號為“張?zhí)鞄煛保幻耖g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領(lǐng)的人被入迷惑,頭腦不清醒。 也作張?zhí)鞄煶怨砻粤恕?張?zhí)鞄熤砻浴?張?zhí)鞄熃坦斫o迷住了。
【第67句】:【能當(dāng)天上一只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小:小妾,小老婆。寧愿做只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
【第68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tài)度不積極。
【第69句】:【吃豆腐】(慣)指占便宜,多指不正派的人占女人的便宜。
【第70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諺)空話:不實(shí)的話。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話多了誰也不會相信。指說話要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必須實(shí)話實(shí)說,有根有據(jù)。
【第71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第72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huán)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73句】:【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 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不順利。 例句:我比他們誰矮一點(diǎn)兒?為什么我這么不吃香?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毛病挑不完,出氣都不勻?qū)崳€不就是因?yàn)樵蹅兪莻€解放軍戰(zhàn)士嗎?
【第74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shù)。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jìn)籃子里就是菜。
【第75句】:【吃大鍋飯】(慣)比喻實(shí)行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管干得如何,報酬、待遇都一樣。
【第76句】:【貨賣識家】(諺)識家:識貨的人。 指真正的好貨,要賣給有眼力能識貨的買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賞識。
【第77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78句】:【得了便宜還賣乖】 釋義:乖:乖巧,討人喜歡。既得了好處,又討人喜歡。 例句:“行啦,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保險三分利!孫掌柜!” ……一
【第79句】:【心病還從心上醫(yī)】(諺)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還得從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調(diào)理。 也作心病還須心上醫(yī)。 心病終須心藥治。 心病要用心藥醫(yī)。
【第80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81句】:【錯公穿了錯婆鞋——錯上加錯】(歇)指原有的錯誤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錯誤。
【第82句】:【開大口,說大話】(慣)指夸口,言過其實(shí)。 也作“開大口,講大話”。
【第83句】:【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第84句】:【燒酒(白酒)】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相傳,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時的酒與現(xiàn)在的酒一樣嗎?比比飲酒的器皿和飲量就知道了。古時飲酒用爵(有三條腿)、樽或碗,都比現(xiàn)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驚人,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連喝十八碗。顯然,那時的酒與現(xiàn)在的燒酒不同。那么,燒酒源自何時呢?有唐說,有宋說,有元說。 目前,學(xué)術(shù)界認(rèn)為“蒙元”說比較可信。李時珍《本草綱目》云:“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凡釀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這些敘述已頗準(zhǔn)確可靠。同時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燒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遺跡發(fā)現(xiàn),爐灶、晾堂以及蒸餾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可見,這一時期有燒酒生產(chǎn)確鑿無疑。 其實(shí),一種東西的傳播不見得一蹴而就,我們不能武斷否定經(jīng)過蒸餾的燒酒在唐代就確實(shí)沒有,因?yàn)楹芸赡苓@時燒酒只是初期,還沒有獲得人們適應(yīng)和較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即使到了宋、元時期,有了這種釀造技術(shù),但也是逐步推廣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時發(fā)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沒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陜西、浙江等許多地方照舊流行著。
【第85句】:【結(jié)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觀大方,且顯示富貴。然而,戴戒指是有講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隨意戴上,很可能會鬧出笑話。 戒指自古以來具有很強(qiáng)的象征意義,因此它的戴法頗有講究。一般而言,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順序,戴戒指的意義分別是:生、死、定、嫁、離。 按照我國的習(xí)慣,訂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jié)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yīng)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離異單身女人會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為什么結(jié)婚戒指必須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呢?相傳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fā)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愛的人的無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按西方的傳統(tǒng)習(xí)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yùn)氣,它是與心相連的,因此,將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yàn)橐话爿^少的勞作,不會碰壞戒指。
【第86句】:【人叫人千聲不應(yīng),貨叫人點(diǎn)首而來】(諺)點(diǎn)首:點(diǎn)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yù)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shí)有信譽(yù)。
【第87句】:【內(nèi)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88句】:【鐵身上的蚊子——無著嘴處】(歇)嘴:本指嘴巴,轉(zhuǎn)指說話。指插不上嘴,無話可說。
【第89句】:【驢唇不對馬嘴】見“牛頭不對馬嘴”。
【第90句】:【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鐵杵:短而粗的鐵棒。拼著下大功夫,即使是粗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指人只要肯下苦功,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也作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鋼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第91句】:【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 釋義:比喻偏僻的地方或群眾之中隱藏著人才。 例句:古云: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鹽車?yán)Я俭K,田野埋麒麟:高山藏虎豹,深澤掩蛟龍。余仲雄一介寒儒,得中文武進(jìn)士之職。
【第92句】:【喝粥要等豆兒熟】(諺)要喝粥,必須等到粥里的豆子煮熟方可。 比喻做事不能性急,必須耐心等到條件具備、時機(jī)成熟。
【第93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94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fēng)險,就不會取得好結(jié)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扶風(fēng))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xué)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yè)。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dāng)時的西域各國多數(shù)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qū),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fù)u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yuǎn),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xiāng)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wù),建功立業(yè),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jīng)對我們疏遠(yuǎn)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jié),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fù),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于是,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第95句】:【兔子急了敢咬人】(諺)兔子是弱勢動物,但逼到窘急時,也敢咬人。 比喻善良溫順的人到了忍無可忍時,也敢于拼命反抗。 也作“兔子急了也咬人”。
【第96句】:老馬識路數(shù),老人通世故.
【第97句】:多鳴之貓,捕鼠必少。
【第98句】:【家有一老,黃金活寶】(諺)家里有一位老人坐陣,抵得許多金銀財寶。指老人生活經(jīng)驗(yàn)豐富,是家庭極為寶貴的財富。 也作家里有一老,炕頭坐活寶。 家有老,是個寶。
【第99句】:【不會做官看前樣】(諺)指不熟悉當(dāng)官的事,只要看看以前的種種事例,也就知道該怎么做了。也泛指多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就可知道如何從政。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看了一半忍不住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