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彩球就會出現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2句】:【 一條藤上的瓜】比喻處境相同,關系密切j多指有血緣 關系或為同一社會階層的人。成語:休戚與共、休戚相關。 劉紹棠《芳年》:“不要罵她,她跟我們都是一條藤上的瓜。”
【第3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釋義: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自”又作“更”、“會”。 “人”叉作“爺”、“依”。儂:我;你。例句:希真對女兒道:“我兒,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執著,去休,去休!”
【第4句】:鵝卵石下油鍋——炸石(扎實)
【第5句】:【蒸不熟,煮不爛】(慣)形容人頑強,不馴服。
【第6句】:三張紙畫個鼻子——面子大
【第7句】:飛機艙里伸出個巴掌來——高手
【第8句】:斑鳩吃小豆——心中有數
【第9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10句】:磨道驢子斷了套——空轉一圈
【第11句】:在一次聊天中,父親說現在只要有錢,啥事都好辦。接著還舉了一個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窮,三十歲了還沒人提親;后來有錢了,登門說媒求親的,拿著小鞭打成群。媽媽說:“這是高人一頭.得到萬人之敬。”(河南·平輿)
【第12句】:【和尚無兒孝子多】(諺)指和尚雖然無兒無女,但受著眾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樣的供奉。
【第13句】:隔山打斑鳩——亂放一通
【第14句】:【不見真佛不燒香】(諺)真佛:佛祖真身。不見到佛祖真身,絕不輕易燒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實真相,絕不輕易表態或貿然行動。 也作不見真佛不下拜。 不見真佛,不念真經。
【第15句】:【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出了事情總有原因。成語: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記》:“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尋你?只因你狐群狗黨,結為一伙,算計吃我師 父,所以來此施為。”
【第16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業沒寫完又去玩兒,就生氣地說:“小孩子,不用心,不知書上有黃金;但知書上黃金貴,高照明燈下苦心。去呀,好好學呀!”(河南·孟州)
【第17句】:【吃了豹子膽】(慣)形容人膽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責人膽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膽。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膽。
【第18句】:【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諺)博士:古時指茶坊、酒坊的侍應,此處指從中介紹的角色。花、色:喻女性、女色。舊指男女同桌品茶飲酒,往往容易撮合成色情的勾當。 也作“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風流:此指男女間的色情。
【第19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諺)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了荊棘一樣生澀。指技藝要想精熟,必須常習常練。 也作三日不練不順手,兩天不念不順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20句】:好心遭雷打——蠆桿
【第21句】:【擠油水】(慣)比喻靠施加壓力來得到好處或得到所需要的東西。
【第22句】:【如入無人之境】(慣)形容就像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毫無阻擋。 也作如踐無人之境。 如入無人之地。
【第23句】:【是癤子就得流膿】借指壞事總要暴露。類似的:膿包早 晚要破。浩然《艷陽天》:“他甚至于感到,只要政局不發生 一點兒變化,自己身上這個膿包早晚要破。”
【第24句】:【千金之軀,不死于盜賊之手】(諺)寶貴的生命,絕不肯輕易喪失在盜賊之流的手里。指有作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無謂的犧牲。
【第25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第26句】:夢中游蘇杭——好景不長
【第27句】:機關槍打鴨子一呱呱叫
【第28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謂看情況如何,以后再看結果。馬 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打量你們這些毛賊也成不了器!二 老爺沒有工夫和你們磨牙。騎驢看唱本,咱走著瞧!”
【第29句】:【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諺)沒志氣的人,經常立志,卻不能實行;有志氣的人,一次立志,終身實行。指立志不在次數多,在于堅定不移。
【第30句】:背靠背走路——各奔東西
【第31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穩,也指不能持久。或說:屬 猴子的,坐不住。《短暫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頂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32句】:【春鰱夏鯉,吃了不悔】(諺)指春天的鰱魚,夏天的鯉魚,正是肥美鮮嫩的時候,應時品嘗,是極好的享受。
【第33句】:【插杠子】(慣)比喻局外人插進來干擾。 也作插一杠子。 橫插一杠子。
【第34句】:【 巧者多勞拙者閑能】干的人做得多,辛苦;笨拙者做不 了yipinjuzi.com,反而清閑。成語:能者多勞。明代《西游記》:“那呆子 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勞拙者閑,老孫這般舞弄,他倒自 在。”
【第35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賊船】(慣)黑店:壞人開的殺人劫貨的客店。比喻逃脫了一個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個災難。
【第36句】:水泥電桿——鐵石心腸
【第37句】:傍晚,我在放學路上聽兩位叔叔邊走邊談。其中一人說道:“你是唱紅臉的,可不能走啊!你走了,剩下我們幾個光屁股猴就沒戲唱了。”(河南·泌陽)
【第38句】:【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合不到一起,不能協作。成語:格 格不入。劉江《太行風云》:“當下就把互助組挑拆了個七叮 八當,五零四散。真是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兒。”
【第39句】:鄰居小紅愛使小性子,動不動就生起氣來。媽媽逗她:“看小紅,嘴噘得能掛個油葫蘆了。”說得小紅哧地笑了。(河南·鎮平)
【第40句】:【老天不負苦心人】做事肯下功夫,總會有收獲。老天,也 說:皇天、上天。香港梁鳳儀《千堆雪》:“老以為皇天不負有 心人,自然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誰料得到 又是另一個峰回路轉,山外有山?”
【第41句】:【一個朋友一條路,一個冤家一堵山】(諺)多交一個朋友,就等于給自己多修了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人,就等于給自己多設了一重阻礙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結。
【第42句】:媽媽給我們姐弟倆買了很多好吃的,姐姐堅持先讓媽媽嘗一嘗,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說:“要吃還是麻葉(一種油炸食品)
【第43句】:【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現在指情愿將自己心愛之物或關系密切之人轉讓他人。體現此人高風亮節以大局為重。這里“割愛”是本詞的中心。然而,它的原意并非心愛之物,也非關系密切之人,而是“貪欲”之可憎之事。它源自佛教。在佛教中,“愛”是貪欲的別名,“愛”位列“貪、嗔、癡”三毒之首。愛可生愛,也可生憎,愛的欲深,則憎怨也可能愈大。有“愛”便有“嗔”愛嗔相激,增長惑亂,生諸煩惱,因此,必欲割之而后快。《楞伽經》指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愛實為生死輪回中的“惑因”。《大智度論》卷二八說:“斷諸愛系,直趨涅槃。”《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五有“上為俗人不嘆出家割愛難”,所以說,佛教所說的“割愛”是指棄絕紅塵俗念,斷念出家的意思。后演變成“忍痛割愛”之今義。
【第44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45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46句】:【下夾子】(慣)比喻設下埋伏抓人。
【第47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釋義:話說清楚別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爺三嫂都是勞苦人民,一說就通!就是可惜呀,咱們說的還不夠;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啊!”
【第48句】:【地上跑的數狗,天上飛的數斑鳩】(諺)斑鳩:鳥名,身體灰褐色,頸后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故名。指狗肉和斑鳩肉最細嫩美味。
【第49句】:【打破悶葫蘆】(慣)指猜中極難猜透的話或解開事情的秘密。 也作“解開悶葫蘆”。
【第50句】:【捉賊見贓,捉奸見雙】謂給人定罪,須有證據。明代《古今 小說》:“捉賊見贓,捉奸見雙,又無證見,如何斷得他罪?”
【第51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52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53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54句】:【夏雨隔田晴】(諺)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壟的這邊下,田壟的那邊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區域性很強。
【第55句】:【三春不趕一秋忙】(諺)三春:農歷正月、二月、三月的總稱。不趕:比不上。春季的春耕春播,比不上秋收忙碌。指農家在一年四季中,數秋收時節最忙。
【第56句】:【餃子】“餃子”,在我國是流行最廣頗受歡迎的一種食品,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餃子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來自民間傳說,一是來自文字記載,各自成趣。先說民間傳說。古時候,一位叫蘇巧生的御廚技藝高超,一年臘月二十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樣菜,即可回去與家人團聚了。翌日,蘇巧生正為如何做好最后一樣菜發愁時,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將其混合剁碎,擱上調料,用白面包了許多小角角,置于鍋里煮熟,奉給皇上。誰知皇上食后龍顏大悅,忙問:“此乃何菜?”蘇巧生脫口而出:“角食也。”是他發明了水餃。之后,民間便流傳過年包角食吃的習俗,這就是過年包餃子的由來。再說文字記載。餃子始于先秦,源于餛飩。據《通雅·飲食》記載,餛飩因渾氏、屯氏兩人發明而得名。當時的餛飩,“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彎彎的月亮。這種餛飩就是原始的餃子。現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里新疆吐魯番唐墓中出土的幾只古代餃子,形狀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實物水餃,證明水餃歷史比較悠久。宋代開始有“賀歲吃角子”的風俗。北方人稱“角”為“交”,故而叫餃子。賀歲吃餃子取意“更歲角子”。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餃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餃子初二面”。明代餃子別稱“餃餌”、“粉角”、“扁食”等。張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 可見,當時的餃子同現在的制法和品種已很相似。
【第57句】:破船過江——人人自危
【第58句】:【拉住黃牛當馬騎】(慣)比喻讓能力差的人擔當重任。
【第59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60句】:【王顧左右而言他】釋義:王:指梁惠王。顧:看。他:其他的,別的。指回避正面提問而扯其他的。例句:羅汝明總是笑而不答,或者是來一個“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61句】:媽媽經常勸我要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她說:“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三里半。”(河南·許昌)
【第62句】:【狗熊掰棒頭,掰一個丟一個】狗熊掰棒頭,不知道收藏,謂 得而復失,一無所獲。狗熊,也說:猴子。古華《芙蓉鎮》: “民政干事隱約聽人說過,區長的外甥女在縣里搞戀愛像猴 子扳苞谷,扳一個丟一個,生活太不嚴肅。”
【第63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層皮】見“不死也得脫層皮”。
【第64句】:【有明白兒子,不如有明白媳婦】(諺)有個明理孝順的兒子,不如有個賢惠的兒媳婦。舊指男主外,女主內,在料理家務、照顧老人生活方面,兒好不如媳婦好更實際。
【第65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66句】:【一根線上拴的螞蚱】釋義:互有聯系,誰也跑不脫。例句:“咱倆是一根線上拴的螞蚱,到時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67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諺)舊時封建禮教認為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
【第68句】:【高山點燈名頭大】釋義:比喻有名氣。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燈名頭大。當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今天我請“老北風”商量大事。
【第69句】:【螞蟻啃骨頭】(慣)比喻靠一點一點不斷苦干來完成大的任務。
【第70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71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72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73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74句】:【官向官,民向民,窮人向的是窮人】(諺)向:偏向。指各個群體的切身利益不同,辦起事來,總是偏向著自己的群體。
【第75句】:干池里的泥鰍——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76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陽)
【第77句】:【好借債,窮得快】(諺)喜歡借債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變窮。指生活中寧可艱苦度日,不可輕易借債。
【第78句】:【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釋義:不是我降伏你,就是你降伏我。例句: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第79句】:【阿爺的衣服輩輩穿】釋義:比喻世代貧寒。阿爺:(方言)父親或祖父。例句:他們一直過著衣不果體,食不飽肚的生活。九兒的衣服是祖上留下來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爺的衣服輩輩穿啊。
【第80句】:【說嘴打嘴】見“才說了嘴就打了嘴”。
【第81句】:鄰居家的皮皮看見我和姐姐都在認真寫作業,就也拿來作業寫。媽媽說:“真是三勤夾懶懶也勤,三懶夾勤勤也懶。”(湖南·瀏陽)
【第82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83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84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85句】:【頭頂上打炸雷】指受到意外的嚴重打擊。姚雪垠《李自 成》:“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報,簡直像在他的頭頂上 打炸雷。”
【第86句】:鯉魚跳龍門——碰時運,身價百倍
【第87句】:廟里的觀音——站得住腳
【第88句】:我學習總是心猿意馬,精力不集中。爸爸說:“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淺灘者撈魚蝦。你呀,今后可得用心點。”(廣西·都安)
【第89句】: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濫竽充數
【第90句】:【賊偷易家】(諺)易:容易到手。 指賊偷東西,總揀易于上手的人家。 也作“賊偷方便”。
【第91句】:【千年紙墨會說話】紙墨,多指契約文書檔案。這些紙墨 可以作為憑證。劉江《太行風云》:“空口無憑,有字據為證, 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
【第92句】:【千里雷聲萬里閃】形容聲勢浩大。李季《王貴與李香 香》:“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陜北紅了半個天。”
【第93句】:【誰家鍋底沒有黑】釋義:誰家都有不光彩的事。例句:唉!這也是劫數啊!其實這也沒有關系,誰家鍋底沒有黑?
【第94句】:拿著門扇當窗戶——門戶不對
【第95句】:對牛彈琴——白費氣力;白費心;不
【第96句】:【名師出高徒】(諺)名師:德藝深孚眾望的師傅。指高明的師傅培養出來的,一定是才藝出眾的弟子。 也作名師手下出高徒。 名師自有高徒。
【第97句】:【進了廟門會燒香,見了婆婆會叫娘】指會見機行事。成語: 隨風轉舵。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我的特長,就是進 了廟,會燒香,見了丈母會叫娘。別的,沒了!”
【第98句】:兔子雖多——駕不了轅
【第99句】:【趁水和泥】釋義:利用時機,利用條件。例句:“節目一演,馬上會把基層干部的思想搞亂,這時咱們趁水和泥,聯系實際,大揭大批,甚至當場可以把趙越揪出來……”
上一篇:快手民間俗語經典俗話,充滿智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