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驢唇不對馬嘴】見“牛頭不對馬嘴”。
【第2句】:長江里的浪頭——后浪推前浪
【第3句】:【魚大現(xiàn)形,樹大招風(fēng)】(諺)魚的形體大了,容易顯現(xiàn);樹的形體大了,容易招風(fēng)。比喻目標(biāo)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4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據(jù)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guān)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fā)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dāng)心。”意思是說,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fā)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發(fā)現(xiàn),韓憑自縊身亡。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dāng)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意思是說,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wǎng),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fēng),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創(chuàng)作靈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何氏當(dāng)場摔死,衣袋內(nèi)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zāi)股隙奸L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5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6句】:這天上午,我把自己寫的一幅很好的毛筆字拿給爸爸看,爸爸說:“學(xué)得多,知識增多;寫得多,筆下生花。”(安徽·長豐)
【第7句】:【別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別人六月霜】求人難,要看人家臉 色。明代《警世通言》:“吃飯已畢,并不提起昔日交往,亦不 問及家常之事。施還忍不住了,只得微露其意。桂遷低眉 搖手,嘿然不答。正是:別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別人六月 霜。”
【第8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釋義:姜太公:即呂尚,字子牙,八十歲遇周文王,文王拜他為相,后助武王伐紂,有功,封于齊。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第9句】:爸爸性格倔強,做事說一不二;媽媽是火爆子脾氣,得理不讓。倆人常常“舌戰(zhàn)”不止。奶奶說:“這過日子比樹葉還稠,你倆天天石板上摔烏龜,硬碰硬,哪能行?”(河南·新安)
【第10句】:裹腳老太婆的腳趾頭——窩囊一輩子
【第11句】:貍貓換太子——以假充真
【第12句】:亂麻一團——解不開
【第13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兇惡。2指被折磨得不成樣子。3形容人形象太差。 也作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 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三分人,七分鬼。
【第14句】:【人合心,馬合套】(慣)合套:同拉一輛車的兩匹馬,力能使到一起,有很好的配合。指人心想到一起,勁兒使到一處。
【第15句】:【佛面上刮金】連佛像臉上的金粉都要刮下,指千方百計 搜刮財物。類似的:針尖上削鐵/黑豆皮上刮漆。明代《水 滸全傳》:“皇帝賜俺一瓶酒,一廳肉,你都克減了。不是我 爭嘴,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第16句】:【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諺)三寸氣:呼吸。無常:死去。人活著時靠一口氣,可以有種種作為;一旦停止呼吸斷了氣,那就一切全完。指人要想有作為,首要的條件是保有生命。 也作三寸氣在干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干般用,一遇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氣萬事休。
【第17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諺)山上長著各式各樣的花草,人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志趣與個性,不可強求一致。
【第18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諺)荒年:饑荒年景。手藝人:憑手工技術(shù)謀生的人。指手藝人憑手工技術(shù)謀生,人們處處離不了他們,故謀生容易。 也作“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19句】:【木不鉆不透,人不激不發(fā)】(諺)木材不鉆就穿不透孔,人不經(jīng)受激勵就難以奮發(fā)圖強。指人的奮發(fā)向上,往往需要客觀上的激勵。
【第20句】:集體的力量如鋼鐵,眾人的智慧如日月。
【第21句】:羊腸小道——彎彎曲曲;繞來繞去
【第22句】:【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沒有學(xué)習(xí)過,不知道情況。李 準(zhǔn)《李雙雙》:“這里面有個原因,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 現(xiàn)在興的這號洋碼字,我就不會寫。”
【第23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zhèn),據(jù)《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由于出兵進(jìn)攻曹操,荊州沒有嚴(yán)密設(shè)防,上了東吳的當(dāng),孫權(quán)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24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25句】:【扁擔(dān)長的“一”字都認(rèn)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26句】:【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諺)惡:惡劣,不肖。碩:碩大,豐盛。人們總是不認(rèn)為自己的兒子不肖,不認(rèn)為自己的田禾比別人的長得好。指人情一貫是:看兒子是自家的好,看莊稼是人家的好。
【第27句】:【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隨機應(yīng) 變,分別對待。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見人說人話,見 鬼說鬼話,她是多么不容易喲!”
【第28句】:星期天,爸爸邀了幾個朋友在家里打麻將,我在一旁看。奶奶走過來趕我走,我不愿意走。奶奶嚷道:“跟著啥人學(xué)啥人!老子整天浮水,兒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山西·平陸)
【第29句】:【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yīng),呼地地?zé)o門”。
【第30句】:【龍王】“龍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話人物。俗語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還是淵潭泉井,都住有龍王。那么,龍王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在民間,還有一個關(guān)于龍王爺來歷的傳說:唐朝初年,在安徽省潁上縣百社村,有一個名叫張路新的人,娶妻張氏生了九個兒子。傳說他曾在河南南陽做過照靈侯,后來丟官回鄉(xiāng),經(jīng)常去“焦氏臺”河邊垂釣。有一天,就在他釣魚的地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座宮殿。他好奇地走進(jìn)宮殿,竟成了龍王。后來,他每天一早就到龍宮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發(fā)現(xiàn)他每次回來,身體總是涼冰冰的,衣服也是濕漉漉的,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張路斯回答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龍王了。外地有一個叫鄭祥的人,也說他是龍王,要和我爭奪地盤,我們約好明天進(jìn)行決戰(zhàn),誰要是勝了,這地盤就歸誰管,誰就是龍王。你今晚就告訴九個兒子,叫他們明天去為我助戰(zhàn)。一定要記住,頭上扎紅巾的是我,頭上扎青巾的那個是鄭祥,千萬不要認(rèn)錯了標(biāo)記。”張路新的九個兒子按照父親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帶上弓箭為父助戰(zhàn)。他們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鄭祥中箭負(fù)傷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張路斯從此就成為真正的龍王。這是民間傳說,寓意神通廣大的龍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第31句】:籬笆上曬菜——掛心
【第32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33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34句】:【亂王年年改號,窮士日日更名】(諺)亂王:亂世的國君。號:年號。亂王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年號,不走運的讀書人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名字。諷嘲人不從根本上下功夫,總喜歡在表面上做文章。
【第35句】:【補漏趁天睛,練功趁年輕】(諺)屋頂漏雨,要趁天晴時修補;練習(xí)功夫,要趁年輕時花力氣。指凡做事貴在抓緊時機早辦,錯過時機就難以補救。
【第36句】:【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釋義: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例句:“現(xiàn)在谷存夫還剩了二三十個人,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我們可以高枕而睡了。”
【第3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語比喻人與周圍事物、人與人之間習(xí)性的關(guān)系,常因環(huán)境等改變自己。此典出自《北堂書鈔》六十五卷引《晉傅玄少傅箴》:“夫金木無常,方圓應(yīng)形,亦有隱括,習(xí)與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朝的大臣傅玄是個品學(xué)兼優(yōu)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為太子的首席教師——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屬員很多,有宮女、太監(jiān)以及一大批為太子辦事的官吏。這些人為討太子歡喜,阿諛逢迎,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想學(xué)好是很難的。為此,傅玄非常憂慮。有一次,他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講道:“想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會被它染紅;多接近墨水,就會被它染黑。對自己則一定要嚴(yán)格要求,行為端正,做到這些,周圍的人才會跟你學(xué),正派的人才會圍繞到你身邊來。譬如:聲音清亮,回聲就一定和諧;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會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義的話就會聽得多,自己的行為就會逐漸符合規(guī)范準(zhǔn)則。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進(jìn)入賣鮑魚的店一樣,時間久了,你就聞不到蘭花的芳香了。”后來皇帝聽到了傅玄的這番話,覺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fēng)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讓他每天讀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從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銘。
【第38句】:【前車覆,后車誡】(諺)覆:翻倒,傾覆。指前邊的車翻倒了,后邊的車就要引以為戒。比喻前人失敗了,后人就要吸取教訓(xùn),以免重蹈覆轍。 也作前車既覆,后車當(dāng)戒。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第39句】:【好漢護(hù)三村,好狗護(hù)三鄰】(諺)英雄好漢能保住周圍村莊的安定,一條好狗會護(hù)住周圍鄰居不遭偷盜。指是好男兒就要做好一方的保護(hù)神。 也作“好狗護(hù)三鄰,好漢護(hù)三村”。
【第40句】:一天,我正在做作業(yè),爸爸在看電視,我說:“把電視關(guān)了吧。”爸爸說:“不行。”這話被正在做飯的媽媽聽到了,她說:“做大不正,教壞子孫。”(江西·上饒)
【第41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業(yè)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夸獎?wù)f:“豇豆莢子下面條——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蘇·泰興)
【第42句】:秫秸稈兒當(dāng)大梁——頂不住
【第43句】:狗尾巴放三年——變不了水貂皮
【第44句】:【褒彈是買主,喝彩是閑人】(諺)褒:稱贊。彈:彈嫌。指品評貨物好壞的才是真買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幫閑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優(yōu)點也指出缺點才是對人真正的關(guān)愛。 也作“褒貶是買主,叫好是閑人”。
【第45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46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諺)身居高位,自己的行為端正,不發(fā)令下屬也會跟著你行事;自己的行為不正,縱然發(fā)令也沒人聽你的。指待人處事,關(guān)鍵是要以身作則。
【第47句】:【杏林】在醫(yī)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給醫(yī)生的錦旗或匾額上,除了“妙手回春”一類題詞外,還有“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贊語。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處?據(jù)說,董奉是三國東吳的名醫(yī),他與北方魏國的華佗幾乎齊名。董奉醫(yī)術(shù)精湛,行善樂施,治愈無數(shù)疑難病癥,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廬山。他身處山林,卻心系患者,仍舊熱心為百姓看病。遠(yuǎn)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求醫(yī),他看到求醫(yī)者大多是貧苦的鄉(xiāng)民,決定不收任何報酬,甚至連藥費也由自己倒貼。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復(fù)痊愈,要種植杏樹,小病種一棵,大病種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爭相種樹。數(shù)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圍杏林疊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載了董奉行醫(yī)的佳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他不僅是醫(yī)術(shù)醫(yī)德的楷模,也是植樹造林保護(hù)環(huán)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贊醫(yī)生的美稱了,醫(yī)藥行業(yè)也稱為“杏壇”。
【第48句】:舞臺上的二人轉(zhuǎn)——唱一和
【第49句】:【老房子著火——燒起來沒有救】(歇)比喻老年人感情沖動起來難以控制。
【第50句】:老虎的崽兒———個
【第51句】:人打江山狗坐殿——畜生升天;翻了個個兒
【第52句】:【話是開心的鑰匙】釋義:說話能打開人的心扉。例句:“人常說:話是開心的鑰匙,只要打通大家的思想,事情就會好辦得多。”
【第53句】:【 禿子當(dāng)和尚,將就材料】勉強可以,湊合能行。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經(jīng)不能跑跳了,禿子當(dāng)和 尚,正好將就材料。”
【第54句】:【螞蟻戴籠頭】(慣)籠頭:套在騾馬等大牲畜頭上系韁繩的用具。 比喻擔(dān)不起來,頂不了事。
【第55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56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guān)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jì)》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fù)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57句】:【站著說話不腰疼】(諺)沒事人站著閑談,當(dāng)然不覺腰酸腿疼。指事情與自己無關(guān),站在一邊閑評說是很容易的。
【第58句】:鵝卵石掉醬缸——糊涂蛋
【第59句】:拿著門扇當(dāng)窗戶——門戶不對
【第60句】:鋼珠落玉盤——當(dāng)當(dāng)晌;響當(dāng)當(dāng)
【第61句】:【饅頭】“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特別是中原地區(qū)和北方。現(xiàn)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饅頭,北方人照吃大米。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zhàn)國,《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記載,朝廷規(guī)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見“發(fā)面”古已有之。有了發(fā)酵的面起餅,不愁沒有饅頭。但饅頭的來歷卻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平蠻回到瀘水,忽然陰云布合,狂風(fēng)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孔明問孟獲,獲日:“瀘水原有猖神為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fēng)平浪靜,境內(nèi)豐熟。”孔明日:“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有主意。”遂命行廚宰殺牛羊,和面為劑,塑成人頭,眉目皆具,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云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至清代,饅頭的叫法發(fā)生了變化。北方把沒有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則把有餡的稱為饅頭,無餡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日饅首,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現(xiàn)在,饅頭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叫法。在北方,對沒有餡的饅頭,有稱作“饃”、“卷子”的。在南方,對有餡的饅頭,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但,“饅頭”之稱南北皆通,而“饃”、“卷子”、“面兜子”、“湯包”都是地方性稱謂。
【第62句】:【 鹽罐不生蛆】鹽能殺菌,鹽罐自然不會生蛆。鹽罐,諧音 嚴(yán)管;不生蛆,即不變質(zhì),意為嚴(yán)格要求就不致腐化變質(zhì)。 《人民日報》( 1986,2,25):“打鐵先得自己身子硬。領(lǐng)導(dǎo)不 受下級的禮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級送禮也很重要。讓他 人‘鹽罐不生蛆’好,讓自己的‘鹽罐不生蛆’更好。”
【第63句】:【朋友莫交財,交財仁義絕】(諺)朋友之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一旦成了金錢朋友,就沒有仁義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義,切忌錢財交往。
【第64句】:【路上行人口似碑】(諺)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們對人對事的評論與傳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樣,無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論,不需自己辯解。也指事情一旦發(fā)生,也就無從隱瞞。 也作路上行人口勝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第65句】:【棋力酒量】(諺)指下棋比的是智力,智力不高,棋就下不贏;飲酒比的是酒量,酒量欠缺的人,多飲一杯就會醉倒。
【第66句】:【不躓于山,而躓于垤】(諺)躓(zhi):被絆倒。垤:小土堆。 人不會被山絆倒,卻往往會被小土堆絆倒。指出錯失誤,總是由于人在小問題上不經(jīng)心。
【第67句】:【不敢說半個不字】絕對不敢反對,不敢違拗。《臺灣鄉(xiāng)土 作家選集》:“這樣干,無論是怎樣壞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說一個不字。”
【第68句】:【學(xué)得薄技在手,勝似腰纏萬貫】(諺)薄技:小的技藝。貫:古時錢制,一貫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門薄技,也比擁有萬貫錢財強。指維持家計,靠積存的錢財,不如靠技藝的收入。
【第69句】:【鬼迷心竅】(慣)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驅(qū)使,頭腦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第70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第71句】:【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釋義:比喻無能為力,白著急,沒有辦法。例句;到時候棉花種瞎了,錢花了,人工白貼了不用說,別的莊稼也誤了種,打不下糧,賠了錢,社員們鬧意見,誰負(fù)責(zé)?還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第72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73句】:跛腳青蛙碰上瞎田雞——難兄難弟
【第74句】:【爬格子】(慣)指在有格子的稿紙上寫作。
【第75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76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慣)既能在宴席上做賓客,又能到深山里當(dāng)樵夫。指人既能過富日子,也耐得了貧苦。
【第77句】:二姐外表穿戴整潔,但臥室卻臟亂不堪,大姨說她是“馬屎外表光,里面全是糠”。(貴州·貴定)
【第78句】:【家窮有口鍋,人窮不離窩】(諺)家里窮到只有一口做飯的鍋,也還是不肯離開自己的家。指人總是留戀故土,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肯遠(yuǎn)走他鄉(xiāng)。
【第79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鳥中之王。不用金彈子作代價,就打不到鳳凰鳥。 指所付的代價不大,所取得的收獲也不會大。 也作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 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鴛鴦鳥。
【第80句】:【羊毛搓的繩子,又抽在羊身上】(慣)比喻自作自受。
【第81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jìn)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82句】:我放學(xué)回來特別餓,抱起飯碗狼吞虎咽,吃了三碗還要吃。奶奶勸阻我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別把肚子撐壞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83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釋義:冬至未到不要說天冷。指嚴(yán)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這東北的大冷天,還在后頭呢!
【第84句】:最崇高的愛情是愛祖國。
【第85句】:【怪由心作】(諺)怪異妖魔的景象,都是由人的主觀幻覺產(chǎn)生的。 指人只要心懷坦蕩,光明正大,就不會見神見鬼。
【第86句】:腳踩西瓜皮,手抓兩把泥——能滑就滑,能溜就溜
【第87句】:【煮熟了飯連鍋端】成果被搶奪。明代《金瓶梅》:“把個現(xiàn) 現(xiàn)成成做熟了飯的親事兒,吃人掇了鍋兒去了。”
【第88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實
【第89句】:夢中游蘇杭——好景不長
【第90句】:【一力降十會】(諺)十:多的約數(shù)。會:會武藝的人。一個人只要力氣大,就可降伏多個會武功的人。指武功較量,體力大是基本條件。
【第91句】:【長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諺)就像長江的水后浪催促著前浪不斷向前一樣,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壯成長,接替著上一代人向前發(fā)展。指歷史就在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進(jìn)。 也作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92句】:放學(xué)回家,我只顧玩耍,很晚了作業(yè)還沒做,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爸爸在一旁說:“趕前不趕后,趕后有氣受。”(河南·孟津)
【第93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諺)小節(jié):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細(xì)枝末節(jié)。
【第94句】:田埂上修豬廄——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95句】:【鞍不離馬,甲不離身】(慣)馬不卸鞍,人不卸甲,隨時準(zhǔn)備打仗。 形容軍旅生活的艱辛。 也作鞍不離馬,甲不離軀。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第96句】:【癡心女子負(fù)心漢】(諺)癡心:愛戀忠誠不變。負(fù)心漢:見新忘舊的男子。指在男女婚戀問題上,往往女子堅貞不移,男子違盟背約。 也作癡心女子,反面男兒。 癡心女子薄情郎。 癡心女兒負(fù)義郎。
【第97句】:賈寶玉和史湘三哭賈母——各有各的心思
【第98句】:狗打哈欠——不喘人氣;出出臭氣;妄張臭嘴;一張臭口
【第99句】:【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諺)指求助于別人,必須求那以濟人為樂、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濟別人,必須是在他處境窘困、急需救助的關(guān)鍵時刻。 也作求人須求大丈夫,救人須救急時無。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