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不愿意在有權者的刀下,頌揚他的威權,并奚落其敵人來取媚,可以說,也是“語絲派”一種幾乎共同的態度。一一《我和(語絲)的始終》,《三閑集》,《全集4》
【第2句】: 說起民元的事來,那時確是光明得多,……一到二年二次革命失敗之后,即漸漸壞下去,壞而又壞,遂成了現在的情形。其實這也不是新添的壞,乃是涂飾的新漆剝落已盡,于是舊相又顯了出來。……無論是專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雖換,貨色照舊,全不行的。《兩地書》(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魯迅全集》第九卷
【第3句】: 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間,使青年不知不覺的吞下去,例如似是而非的所謂“革命文學”,故作激烈的所謂“唯物史觀的批判”,就是這一類。這倒是應該防備的。《準風月談·關于翻譯(上)》(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一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4句】: 無論是學文學的,學科學的,他應該先看一部關于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
【第5句】: 清朝的開國之君是十分聰明的,他們雖然打定了這樣的主意,嘴里卻并不照樣說,用的是中國的古訓“愛民如子”,“一視同仁”。一部分的大臣,士大夫,是明白這奧妙的,并不敢相信。但有一些簡單愚蠢的人們卻上了當,真以為“陛下”是自己的老子,親親熱熱的撒嬌討好去了。他那里要這被征服者做兒子呢?于是乎殺掉。《且介亭雜文·隔膜》(一九三四年六月十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6句】: 我來廈門,雖是為了暫避軍閥官僚“正人君子”們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幾時,及有些準備,不料有些人遂以為我被奪掉筆墨了,不再有開口的可能,便即翻臉攻擊,想踏著死尸站上來,以顯他的英雄,并報他自己心造的仇恨。……但無論如何,用這樣的手段,想來征服我,是不行的,一《兩地書》(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魯迅全集》第九卷
【第7句】: 目下的壓制和黑暗還要增加,但因此也許可以發生較激烈的反抗與不平的新分子,為將來的新的變動的萌蘗。《兩地書》(一九二五年四月八日)。《魯迅全集》第九卷
【第8句】: 幫閑文學實在是一種緊要的研究,……——《致揚霽K/1934年12月16日》,‘全集12》
【第9句】: 種牡丹者得花,種蒺藜者得刺,這是應該的,我毫無怨恨。一一《答有恒先生》,《而已集》,《全集3》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第10句】: 預言總是詩,而詩人大半是預言家。然而預言不過詩而已,詩卻往往比預言還靈。
【第11句】: 口中國人的脊梁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這便是文化競爭失敗之后,不能再見振拔改進的原因。——《隨感錄-三八》,《熱風》,《全集1》
【第12句】: 中國學問,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書信》(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魯迅全集》第十卷
【第13句】: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第14句】: 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熱風-隨感錄六十六生命的路》(一九一九年)。《魯迅全集》第一卷
【第15句】: 我想,中國最不值錢的是工人的體力了,其次是咱們的所謂文章,只有伶俐最值錢。——《并非閑話(三)》,《華蓋集》,《全集3》
【第16句】: 用玩笑來應付敵人,自然也是一種好戰法,但觸著之處,須是對手的致命傷,否則,玩笑終不過是一種單單的玩笑而已。
【第17句】: 來信說技巧修養是最大的問題,這是不正確的,現在的許多青年藝術家,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他的作品,表現不出所要表現的內容來。正如作文的人,因為不能修辭,于是也就不能達意。但是,如果內容的充實,不與技巧并進,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書信》(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魯迅全集》第十卷
【第18句】: 近來還有一種說法,是思想革新緊要,文字改革倒在其次,所以不如用淺顯的文言來作新思想的文章,可以少抬一重反對。這話似乎也有理。然而我們知道,連他長指甲都不肯剪去的人,是決不肯剪去他的辮子的。《三閑集·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19句】: 我其實還敢站在前線上,但發見當面稱為“同道”的暗中將我作傀儡或從背后槍擊我,卻比被敵人所傷更其悲哀。——《兩地書·七一》,《全集11》
【第20句】: 用秕谷來養青年,是決不會壯大的,將來的成就,且要更渺小,五相書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我看這并不是妄語。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機靈,南人北相者,不消說是機靈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謂“貴”,不過是當時的成功,在現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業了。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小小的自新之路。
【第21句】: 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經濟權,我以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話。必須地位同等之后,才會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會消失了嘆息和苦痛。
【第22句】: 中國的人民是多疑的。無論那一國人,都指這為可笑的缺點。然而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我要騙人》,《且介亭雜文末編》,《全集6》
【第23句】: 我對于文藝界統一戰線的態度。我贊成一切文學家,任何派別的文學家在抗日的口號之下統一起來的主張。我也曾經提出過我對于組織這種統一的團體的意見過,那些意見,自然是被一些所謂“指導家”格殺了,反而即刻從天外飛來似地加我以“破壞統一戰線”的罪名。這首先就使我暫不加入“文藝家協會”了,因為我要等一等,看一看,他們(指周揚一伙——編者)究竟干的什么勾當;我那時夾在有點懷疑那些自稱“指導家”以及徐懋庸式的青年,……《且介亭雜文末蝙·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一九三六年八月三一六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24句】: 中國的舊學說舊手段,實在從古以來,并無良效,無非使壞人增長些虛偽,好人無端的鄉受些人我都無利益的苦痛罷了。《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九一九年十月)。《魯迅全集》第一卷
【第25句】: 現代評論派,他們反對罵人,但有人罵他們,他們也是要罵的。他們罵罵人的人,正如殺殺人的一樣——他們是劊子手。《集外集拾遺·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魯迅全集》第七卷
【第26句】: 對于謠言.我是不會懊惱的,如果懊惱,每月就得懊惱幾回,也未必活到現在了。大約這種境遇,是可以練習慣的,后來就毫不要緊。倘有謠言,自己就懊惱,那就中了造謠者的計了。——《致蕭軍/1935年7月29日》,《全集13》
【第27句】: 看生物,是一到專化,往往要滅亡的。未有人類以前的許多動植物,就因為太專化了,失其可變性,環境一改,無法應付,只好滅亡。
【第28句】: 現在,在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文藝運動,其實就是惟一的文藝運動。因為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之外,中國已經毫無其他文藝。屬于統治階級的所謂“文藝家”,早已腐爛到連所謂“為藝術的藝術”以至“頹廢”的作品也不能生產,現在來抵制左翼文藝的,只有誣蔑,壓迫,囚禁和殺戮;來和左翼作家對立的,也只有流氓,偵探,走狗,劊子手了。《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一九三一年)。《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29句】: 今之袞袞諸公及其叭兒,蓋亦深知中國已將賣絕,故在竭力別求賣國者以便歸罪,……然而變遷至速,不必一二年,則誰為漢奸,便可一目了然矣。《書信》(一九三四年六月二日)。《魯迅全集》第十卷
【第30句】: 太偉大的變動,我們會無力表現的,不過這也無須悲觀,我們即使不能表現他的全盤,我們可以表現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致賴少麒/1935年6月29日》,《全集13》
【第31句】: 死于敵手的鋒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來的暗器,卻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愛人誤進的毒藥,戰友亂發的流彈,病菌的并無惡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雜感》,《華蓋集》,《全集3》
【第32句】: 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近來這樣的黑暗。網密犬多,獎勵人們去當惡人,真是無法忍受。非反抗不可。遺憾的是,我已年過五十。——《致山本初枝/1934年7月30日》,《全集13》
【第33句】: 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守常全集)題記》,《南腔北調集》,《全集4》
【第34句】: 我恐怕是以不好見客出名的。但也不盡然,我所怕見的是談不來的生客,熟識的不在內,因為我可以不必裝出陪客的態度。我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歡寂寞,又憎惡寂寞,……——《致李秉中/1924年9月24日》,《全集11》
【第35句】: 要進步或不:退步;總須時時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異域,倘若各種顧忌,各種小心,各種嘮叨,這么做即違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終生惴惴如在薄冰上,發抖尚且來不及,怎么會做出好東西來。
【第36句】: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病后雜談之余》,《且介亭雜文》,《全集6》
【第37句】: 古之小說,主角是勇將策士,俠盜贓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卻大抵是新的智識者登了場,因為他們是首先覺到了在“歐風美雨”中的飄搖的,然而總還不脫古之英雄和才子氣。《南腔北調集.(總退召)序》(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38句】: 在現今的世界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后的公評,酒后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華蓋集續縞·送灶日漫筆》(一九二六年二月五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39句】: 現在是多么切迫的時候,作者的任務,是在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潛心于他的鴻篇巨制,為未來的文化設想,固然是很好的,但為現在抗爭,卻也正是為現在和未來的戰斗的作者,因為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且介亭雜文·序言》(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第40句】: 查舊賬,翻開賬簿,打起算盤,給一個精算,問一問前后不符,是怎么的,確也是一種切實分明,最今人騰挪不得的辦法。《準風月談·查舊賬》(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五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41句】: 嗜好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后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贏錢,而在有趣。牌有怎樣的有趣呢,它妙在一張一張的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我想,凡嗜好的讀書,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也就是這樣。他在每一葉每一葉里,都得著深厚的趣味。
【第42句】: 將先前一切自欺欺人的希望之談全都掃除,將無論是誰的自欺欺人的假面全都撕掉,將無論是誰的自欺欺人的手段全都排斥,….《華蓋集·忽然想到(十一)》(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八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43句】: 【梁實秋在梁先生】,也許以為給主子嗅出匪類(“學匪”),也就是一種“批評”,然而這職業,比起“劊子手”來,也就更加下賤了。——《“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二心集》,《全集4》
【第44句】: 若文藝設法俯就,就很容易流為迎合大眾,媚悅大眾。迎合和媚悅,是不會于大眾有益的。——《文藝的大眾化》,《集外集拾遺》,《全集7》
【第45句】: 中國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這“面子”是“圓機活法”,善于變化,于是就和“不要臉”混起來了。——《說“面子”》,《且介亭雜文》,《全集6》
【第46句】: 多作或一程度的大眾化的文藝,也固然是現今的急務。若是大規模的設施,就必須政治之力的幫助,一條腿是走不成路的,許多動聽的話,不過文人的聊以自慰罷了。《集外集拾遺·文藝的大眾化》(一九三。年三月一日)。《魯迅全集》第七卷
【第47句】: 高等人向來就善于躲在厚厚的東西后面來殺人的。古時候有厚厚的城墻,為的要防備盜匪和流寇。現在就有綱馬甲,鐵甲車,坦克車。就是保障“民國”的私產的法律,也總是厚厚的一大本。《偽自由書·不負責任的坦克車》(一九三三年五月六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48句】: 一夜已盡,人們又小心翼翼的起來,出來了;……從此就是熱鬧,喧囂。而高墻后面,大廈中間,深閨里,黑獄里,客室里,秘密機關里,卻依然彌漫著驚人的真的大黑暗。現在的光天化曰,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準風月談·夜頌》(一九三三年六月八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49句】: 世界的進步,當然大抵是從流血得來。《華蓋集續編.“死地”》(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50句】: 想從一個題目限制了作家,其實是不能夠的。《準風月談·前記》(一九三四年二月十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51句】: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南腔北調集·作文秘訣》(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52句】: 舊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須說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須藝術學徒的努力的實踐,但理論家或批評家是同有指導,評論,商量的責任的,一《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一九三四年五月二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53句】: 中國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婦女用的“烏雞白鳳丸,’,也將全雞連毛血都收在丸藥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卻是不正確的。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第54句】: 青年兩字,是不能包括一類人的,好的有,壞的也有,但我覺得雖是青年,稚氣和不安定的并不多,我所遇見的倒十之七八是少年老成的,城府也深,我大抵不和這種人來往。
【第55句】: 萬勿貪一種虛名,……《書信》(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日)。《魯迅全集》第十卷
【第56句】: 文言的保護者,現在也有打了大眾語的旗子的了,他一方面,是立論極高,使大眾語懸空,做不得;別一方面,借此攻擊他當面之大敵——白話。這一點也須注意的。要不然,我們就會自己繳了自己的械。《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一九三四年八月二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57句】: 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隨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面清結舊賬,一面開辟新路。就是開首所說的“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九一九年十月)。《魯迅全集》第一卷
【第58句】: 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且介亭雜文末編·白莽作(孩兒塔)序》(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59句】: 目前的造物主,還是一個怯弱者。他暗暗地使天變地異,卻不敢毀滅一個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卻不敢長存一切尸體;暗暗地使人類流血,卻不敢使血色永遠鮮秾;暗暗地使人類受苦,卻不敢使人類永遠記得。
【第60句】: 向舊堡壘進攻時各自扭打起來,只能有利于敵人這些團體,都說是志在改革,向舊的堡壘取攻勢的,然而還在中途,就在舊的堡壘之下紛紛自己扭打起來,扭得大家乏力了,這才放開了手,因為不過是“扭”而已矣,所以大創是沒有的,僅僅喘著氣。一面喘著氣,一面各自以為勝利,唱著凱歌。舊堡壘上簡直無須守兵,只要袖手俯首,看這些新的敵人自己所唱的喜劇就夠。他無聲,但他勝利了。《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一九三。年四月一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61句】: 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還沒有農工出身的作家。《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一九三一年)。《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62句】: 孫行者神通廣大,不單會變烏獸蟲魚,也會變廟宇,眼睛變窗戶,嘴巴變廟門.只有尾巴沒處安放,就變了一校旗桿,堅在廟后面。但哪有只豎一校旗桿的廟宇的呢?它的被二郎神看出來的破綻就在此。《花邊文學·化名新法》(一九三四年五月十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63句】: 幼稚對于老成,有如孩子對于老人,決沒有什么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墳·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魯迅全集》第一卷
【第64句】: 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而已集·讀書雜談》(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65句】: 蓋中國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歐洲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于胡為,于是畸形怪相,遂彌漫于畫苑。而別一派,則以為凡革命藝術,都應該大刀闊斧,亂砍亂劈,兇眼睛,大拳頭,不然,即是貴族。我這回之印《引玉集》,大半是在供此派諸公之參考的,其中多少認真,精密,那有仗著“天才”,一揮而就的作品,倘有影響,則幸也。《書信》(一九三四年六月二日)。《魯迅全集》第十卷
【第66句】: 中國確也還盛行著《三國志演義》和《水滸傳》,但這是為了社會還有三國氣和水滸氣的緣故。——《葉紫作(豐收)序》,《且介亭雜文二集》,《全集6》
【第67句】: 到現在,到處還有民謠,山歌,漁歌等,這就是不識字的詩人的作品:也傳述著童話的故事,這就是不識字的小說家的作品;他們,就都是不識字的作家。……不識字的作家雖然不及文人的細膩,但他卻剛健,清新。《且介亭雜交·門外文談》(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68句】: 天下本無所謂閑事,只因為沒有這許多遍管的精神和力量,于是便只好抓—點來管。為什么獨抓這一點呢?自然是最和自己相關的,大則因為同是人類,或是同類,同志;小則,因為是同學,親戚,同鄉,——至少,也大概叨光過什么,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實了然,而故意裝癡作傻。
【第69句】: 弄藝的人們大抵敏感,時時也感到,而且防著自己的沒落,如漂浮在大海里一般,拼命向各處抓攫。=十世紀以來的表現主義,踏踏主義,什么什么主義的此興彼衰,便是這透露的消息。《三閑集-“醉眼”中的朦朧》(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一】
【第70句】: 因為在我們還算是新的嘗試,自然不免幼稚,但恐怕也可以看見它恰如壓在大石下面的植物一般,雖然并不繁榮,它卻在曲曲折折地生長。《且介亭雜文.(草鞋腳)(英譯中國短篇小說集)小引》(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71句】: 反對奴才走狗幫兇自己明知道是奴隸,打熬著,并且不平著,掙扎著,一面“意圖”掙脫以致實行掙脫的,即使暫時失敗,還是套上了鐐銬罷,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于這生活。就因為奴隸中有這一點差別,所以使社會有平安和不安的差別,而在文學上,就分明的顯現了麻醉的和戰斗的不同。《南腔北調集·漫與》(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72句】: 我的確常常感到焦煩,但力所能做的,就做,而又常常有“獨戰”的悲哀。——《致蕭軍、蕭紅/1934年12月6日》,《全集12》
【第73句】: 七日一報,十日一談,收羅廢料,裝進讀者的腦子里去,看過一年半載,就滿腦都是某闊人如何摸牌,某明星如何打嚏的典故。開心是自然也開心的。但是,人世卻也要完結在這些歡迎開心的開心的人們之中的罷。《準風月談·幫閑法發隱》(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74句】: 各種刊物,無論措辭怎樣不同,都有一個共通之點,就是:有些朦朧。這朦朧的發祥地,由我看來……也還在那有人愛,也有人憎的官僚和軍閽。和他們已有瓜葛,或想有瓜葛的,筆下便往往笑迷迷,向大家表示和氣,然而有遠見,夢中又害怕鐵錘和鐮刀,因此也不敢分明恭維現在的主子,于是在這里留下一點朦朧。和他們瓜葛已斷,或者并無瓜葛,走向大眾去的,本可以毫無顧忌的說話了,但筆下即使雄赳赳,對大家顯英雄,會忘卻了他們的指揮刀的傻子是究竟不多的,這里也就留著一點朦朧。于是想要朦朧而終于透漏色彩的,想顯色彩而終于不免朦朧的,便都在同地同時出現了。《三閑集·醉眼中的朦朧》(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75句】: 凡中國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倘與傳來的積習有若干抵觸,須一個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處所;而且被恭維得烙鐵一般熱。否則便免不了標新立異的罪名,不許說話;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為天地所不容。
【第76句】: 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人人所共的問題,是民族生存的問題。……中國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國一致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懂得這一點,劇作家觀察生活,處理材料,就如理絲有緒;…一《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一九三六年六月七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77句】: 倘只看書,便變成書廚,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而已集·讀書雜談》(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78句】: 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
【第79句】: 人不能不吃飯,因此即不能不做事。但居今之世,事與愿違者往往而有,所以也只能做一件事算是活命之手段,倘有余暇,可研究自己所愿意之東西耳。自然,強所不欲,亦一苦事。然而飯碗一失,其苦更大。
【第80句】: 自己就至今未能犧牲小我,怎能大言不慚。但總之,即使未能徑上戰線,一切稍為大家著想,為將來著想,這大約總不會是錯了路的。——《致楊霽云/1934年4月24日》,《全集12》
【第81句】: 我時時覺得自己很渺小;但看他們的著作,竟沒有一個如我,敢自說是戴著假面和承認“黨同伐異”的,他們說到底總必以“公平”或“中立”自居。因此,我又覺得我或者并不渺小。現在拼命要蔑視我和罵倒我的人們的眼前,終于黑的惡鬼似的站著“魯迅”這兩個字者,恐怕就為此。《兩地書》(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魯迅全集》第九卷
【第82句】: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生命的根基。因為將來的運命,早在現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
【第83句】: 獨有靠了一兩本“西方”的舊批評論,或則撈一點頭腦板滯的先生們的唾余,或則仗著中國固有的什么天經地義之類的,也到文壇上來踐踏,則我以為委實太濫用了批評的權威。試將粗淺的事實來比罷: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癡之癖”,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熱風·對于批評家的希望》(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九日)。《魯迅全集》第一卷
【第84句】: “民族主義文學”無須有那些嗚呼阿呀死死活活的調子嗎?謹對日:要有的,他們也一定有的。否則不抵抗主義,城下之盟,斷送土地這些勾當,在沈靜中就顯得更加露骨。《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一九三一年)。《魯迅全集》第四卷
【第85句】: 我看中國有許多智識分子,嘴里用各種學說和道理,來粉飾自己的行為,其實卻只顧自己一個的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見的,都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過去,像白蟻一樣,而遺留下來的,卻只是一條排泄的糞。
【第86句】: 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
【第87句】: 前清末年,滿人出死力以鎮壓革命,有“寧贈友邦,不給家奴”的口號,漢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齒。其實漢人何嘗不如此?吳三桂之請清兵入關,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實例了。《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88句】: 實地經驗總比看,聽,空想確鑿。《而已集·讀書雜談》(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六日)。《魯迅全集》第三卷
【第89句】: “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這名詞,在本身上,比“國防文學”這名詞,意義更明確,更深刻,更有內容。《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一九三六年八月三一六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90句】: 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
【第91句】: 現在的許多論客,多說我會發脾氣,其實我覺得自己倒是從來沒有因為—點小事情,就成友或成仇的人。我還不少幾十年的老朋友,要點就在彼此略小節而取其大。
【第92句】: 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日)。《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93句】: 中國一切舊物,無論如何,必定崩潰,……《書信》(一九二。年五月四日)。《魯迅全集》第九卷
【第94句】: 【瞿秋白】中國人先在自己把好人殺完,秋即其一。……中文俄文都好,像他那樣的,我看中國現在少有。——《致蕭軍/1935年6月27日》,《全集13》
【第95句】: 我在中國,看不見資本主義各國之所謂“文化”;我單知道他們和他們的奴才們,在中國正在用力學和化學的方法,還有電氣機械,以拷問革命者,并且用飛機和炸彈以屠殺革命群眾。《且介亭雜文·答國際文學社問》(一九三四年)。《魯迅全集》第六卷
【第96句】: 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定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古語,希望總有人會懂,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第97句】: “雜文”很短,……不過也要有一點常識,用一點苦工,要不然,就是“雜文”,也不免更進一步的“粗制濫造”,只剩下笑柄。《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五日)。《魯迅全集》第五卷
【第98句】: 今日文學最巧妙的有所謂為藝術而藝術派。這一派在五四運動時代,確是革命的,因為當時是向“文藝載道”說進攻的,你是現在卻連反抗性都沒有了。不但沒有反抗性,而且壓制新文藝的產生。對社會不敢批評,也不能反抗,若反抗,便說對不起藝術。故也變成幫忙加幫閑。《集外集拾遺·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魯迅全集》第七卷
【第99句】: “革命”和“文學”,若斷若續,好像兩只靠近的船,一只是“革命”,一只是“文學”,而作者的每一只腳就站在每一只船上面。當環境較好的時候,作者就在革命這一只船上踏得重一點,分明是革命者,待到革命一被壓迫,則在文學的船上踏得重一點,他變了不過是文學家了。——《上海文藝之一瞥》,《二心集》,《全集4)
100、 章士釗將我免職,我倒并沒有你似的覺得詫異,他那對于學校的手段,我也并沒有你似的覺得詫異,因為我本就沒有預期章士釗能做出比現在更好的事情來。……你先有了一種無端的迷信,將章士釗當作學者或智識階級的領袖看,于是從他的行為上感到失望,發生不平,其實是作繭自縛;他這人本來就只能這樣,有著更好的期望倒是你自己的誤謬。——《答KS君》,《華蓋集》,《全集3》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