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為君消得人憔悴”相關詩句,憔悴作文內容: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一段名言: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26)
(王國維像)
王大師這段話經常被引用,因為它將人生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實際上指一切事)的過程用三句宋詞描述下來,準確而生動。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定高遠的目標,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鍥而不舍的追求,再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時享受成功的喜悅。
實際上,任何人想做成一番事業(yè),都必須經歷這三層境界,古往今來,概莫能外!但用“文人詞”描述,要比“志當存高遠”,“執(zhí)著不懈”,“成功(或覺悟)”等詞匯來得更形象,更打動人。
但這三句詞有兩句明顯有問題,就是后面這兩句,原詞的詞中主題,描寫的多是對“情人或愛人”的情緒,并不是針對“事業(yè)”或“學問”。“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眾里尋他千百度”的“他”指的多半是詞人的相思之人,王大師只是借用的巧妙罷了,或許正因如此,才彰顯語言大師的遣詞功力。
(武夷山柳永像)
這幾天我們讀柳永,“為伊消得人憔悴”正出自柳永的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詞,全詞如下: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當然是一首懷人之作,但柳永直至終篇,才最終揭開話題,原來,他在思念自己的那個“伊”,前面的一大串連續(xù)的鋪陳,只不過是情緒的醞釀。
這首詞,真正敘事的,只有一句,就是開篇的這一句“佇倚危樓風細細”,一個人登上高樓(危樓嗎)遠眺,佇:指長時間的站立,沒有動作。一個人靜靜站立,伴著春風細細,像一幅剪影,很美,可是,他為什么要“佇倚”呢?他在樓上又看到了些什么呢?似乎有很多要講的話……
這是一個絕好的開篇,因為余味綿長!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秋恨”,春天是一個愁緒萌生的季節(jié),當詞人登高遠望,望著天邊一望無際的春色,一脈春樹綠草“更行更遠還生”,在天際盡頭,一股莫名的愁緒,黯黯滋生。春草連綿遠道,“春愁”刬盡還生。愁緒雖因春草春樹而生,其根源,當然還在詞人的心底,但詞人依舊沒有說明,這份“愁”,愁的是什么?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詞人接著抒情:連綿的草色似煙似霧,在斜陽殘照里不言不語,又有誰知道我登高懷遠的心情,詞人繼續(xù)賣關子,我為什么一腔愁緒呢,請猜!這一段,徐志摩模仿得最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再別康橋》),愁緒,就在風景里,是什么,就是不說,唯其不說,才耐讀……
(草色煙光殘照里)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但無論如何,這份愁緒是濃重的,累積到極限,就需要排解,于是,詞人想借酒疏狂,放浪形骸,但“借酒銷愁愁更愁”,勉強的歡樂終歸不是真正的快樂,疏狂之后,頓時便覺無味。為什么呢?愁緒并沒有得到排解。至此,詞人還是沒有說,為什么愁,愁什么?
(擬把疏狂圖一醉)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當然是人越來越瘦了,我的人越來越瘦了,但是我癡心不悔,這種不悔,是堅持,是長情,是執(zhí)著,也是無法解脫,正說明“春愁”之綿綿無盡,但請注意,這份愁是什么,詞人仍未講明——直到最后一句——詞人才道明緣由:我的消瘦與憔悴,都是為了“伊”,原來,這濃重的“春愁”,就只是“相思”,前面的這許多鋪墊,都只不過是為了她。
(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人是深情、志誠、執(zhí)著的男子,他心甘情愿為“伊”這份“春愁”所折磨,甚至憔悴到瘦骨伶仃,依然堅貞不渝。
這首詞的妙處在于,詞人從開篇就寫愁緒,然后迤邐寫來,卻始終不揭開懸念,直到詞的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揭開他愁緒的由來,“春愁”實際就是為“伊人”所起,極具“曲徑通幽”之趣。
上一篇:早晨的話語-早安心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