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受一口氣,佛受一爐香】(諺)人活著求的是氣順,就像佛要的是人們給它上香、對它敬重一樣。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對自己的無禮和壓制。 也作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 人爭一口氣,神爭一爐香。 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
【第2句】:【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指保守,沒有長進。或說:閨 女不出門,到老不成人。成語:因循守舊。柳青《種谷記》: “你不練習,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
【第3句】:【大紅袍】“大紅袍”是一種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貴珍品,產于福建崇安東南的武夷山。這里方圓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大紅袍和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名品合稱“四大名樅”。說起“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生了一種怪病,整天沒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聽說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來秀才考中了狀元,被御賜一件大紅袍,招為東床駙馬,專程來到武夷山謝恩。狀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著他從天心巖南下,來到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棵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當年你犯厭食癥,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狀元聽了,先在石壁前擺下香燭貢品,對著三株樹行了三叩九拜大禮。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御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三株樹產的茶葉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上“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第4句】:【 烏云遮不住太陽】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葉辛 《蹉跎歲月》:“還是想開點,走著瞧吧,連天陰雨有個睛,烏 云還能永遠遮住太陽?”
【第5句】:【愛在心里,狠在面皮】(諺)長輩對子孫只可心里慈愛,管教起來要嚴格。
【第6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7句】:蝸牛背“房子”——只顧自己
【第8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謂采取相應的斗爭方式、報復行動。 成語:針鋒相對。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讓她跑掉。 對她,就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第9句】:【跟在人家屁股后頭轉】沒有主見,或不能自主,隨大流。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現在咱們什么事就得跟著人家 的屁股后頭轉。人家說一,咱們就不能說是二。”
【第10句】:驢騎后,馬騎前,騾子騎在正中間。
【第11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預防意外事件發生。諶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是可 能發生的。”
【第12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部分,看不到全體,看法片 面。相關的:只見其小,不見其大。張潔《沉重的翅膀》:“只 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只計一點,不計其余。”
【第13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釋義:比喻敵人或困難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內部不團結,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農會分大組召開的雇貧中農團結辟謠會上的熱烈情緒,一直保持著:“嗨,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第14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煩
【第15句】:【馬好還得鞍子配】見“好馬須得配好鞍”。
【第16句】:九條江河流兩處——五湖四海
【第17句】:【撞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18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19句】:離開祖國的人,像離開花園的布谷鳥。
【第20句】:電話里談戀愛——兩不見面
【第21句】:【掀被頭討屁臭】(慣)比喻自找倒霉,自討沒趣。
【第22句】:【新葫蘆裝舊酒】釋義:比喻只改變形式,不改變內容,表面變了,實質未變。例句:舊支部也沒撇開.中農也參加運動;支部書記王二合當上了貧農團的主任,村長劉老迫和個浪蕩寡婦也選進主席團,換湯不換藥,新葫蘆裝舊酒。
【第23句】:【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諺)指談論別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的制造者。也指提出問題的人,往往就是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也作來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來說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第24句】:【驕子不孝】(諺)指在驕奢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子弟,不會孝敬父母。
【第25句】:【睜著眼做,合著眼受】(慣)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罰。 也作“開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26句】:【烏鴉嘴】“烏鴉嘴”指那些說話不吉利、討人嫌的人。那么,烏鴉是一種什么鳥呢?早先,烏鴉不僅不是不吉利的鳥,還是一種神鳥。烏鴉在古代也被稱作“烏”,《尚書·大傳》曾記錄說:“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諸大夫皆喜。”這是把烏鴉當做瑞兆的例子。古代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所以把太陽稱作“金烏”。古人還相傳烏鴉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贊頌烏鴉,用“烏鴉反哺”來比喻孝敬父母。甚至用慈烏來代指母親。晉代王嘉《拾遺記·魯僖公》說:“仁鳥,俗亦謂烏……。”烏鴉變成不祥之鳥,大概是從它能預示吉兇開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就記載:“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可見到了后來,把烏鴉報吉兇變成了報兇不報吉。民間開始越來越排斥烏鴉,認為烏鴉會帶來晦氣,專主報兇。宋代梅堯臣還曾寫文為烏鴉辯解,認為烏鴉為表忠心才預示吉兇,卻為人們誤解以為它專報兇信。可見,烏鴉由吉祥鳥轉變為不祥之物,當在唐宋時期。 “烏鴉嘴”一詞意思的演變,和民間的世俗觀點有關。在民間,人們總把烏鴉和霉運相連,于是賦予“烏鴉嘴”另一種意思,即稱喜歡說話又出言不吉的人,這種人好事說不靈,壞事一說就靈。
【第27句】:【價一不擇主】(諺)商家一旦就某一商品與買家議定了價格,就不應該為了圖利而棄信,將此商品賣與其他出價更高的買家。指買賣要講信譽。
【第28句】:【樹枝交叉才有蔭涼,人有交情才會順當】釋義:要注重人情交往,與人互相幫助。例句:凡事都從長遠著想,樹枝交叉才有蔭涼,人有交情才會順當……我問你,家里是不是還缺糧?有什么為難的事,你盡管跟我來商量。
【第29句】:【大腕】“大腕”是近幾年才流行的,原來詞書中設有,新出版發行的《當代漢語新詞詞典》解釋為:大腕又稱大牌,指名氣大,實力強的明星巨匠。“大腕”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腕”,據詞典解釋即臂下端與手掌根相連可以活動的部分。說白了就是手腕。顯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應來自“大萬”或“大蔓”,因為音諧意同。 “大萬”或“大蔓”本來是江湖藝人們的專用語言,或者說是江湖隱語。按照舊時走江湖的規矩,“蔓”和“萬”是對“姓”的代稱。比如,通報姓名來歷為“報萬(蔓)兒”,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長莖,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細長短之分。粗長強壯的自然是“大蔓兒”。而社會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強弱之別,所以將。“蔓”移用過來,強大有名望者就稱“大蔓兒”了。但是,傳到后來“大萬(蔓)”作為名人代稱,常常使人摸不著頭腦,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輸出的“腕”借來,因“蔓”“腕”諧音,牽強附會地演變成“大腕”。這樣傳來傳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兒”或“大腕兒”了。如當今社會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視大腕兒”、“足球大腕兒”、“房地產大腕兒”、“汽車大腕兒”等等。
【第30句】:【一個蘿卜一個坑】實實在在,沒有空缺。多指每人有一 個崗位。類似的:一個鉆眼一個釘。諶容《關于豬仔過冬問 題》:“現在人浮于事_哪個局不局不是七八個局長?群眾說,不 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是八個蘿卜擠一個坑兒!”
【第31句】:【兩股道上跑車——走的不是一條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類人。
【第32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諺)百足之蟲:一種多足的爬蟲,即馬陸,軀干多節。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實力的權勢門第,雖然衰敗,還不至徹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腳之蟲,至死不僵。
【第33句】:【糊涂一時,不能糊涂一世】應吸取教訓,不能永遠糊涂。 柳青《種谷記》:“像他那樣的人,沒有自愿往絕路上走的,糊 涂一時,不能糊涂一輩子。”
【第34句】:口吃蜜糖——心里甜
【第35句】:【可望而不可及】看得見,得不到。及,也說:即。成語:望 洋興嘆。劉云若《紅杏出墻記》:“但她已像美人如花隔云 端,在當時是可望而不可即,到如今更落得相思不相見。”
【第36句】:船上人上岸——不(步)行
【第37句】:我一邊寫作業,一邊聽收音機。媽媽看見了,笑著說:“你真是吃著烤鴨還要摸烤鵝。”(河北·滄州)
【第38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華)
【第39句】:【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打算,不聽別人擺布。例句:人常說,葫蘆黃瓜要上架,窮人不聽富人話。現在紅軍開到了陜西,李寶泰是在心里發慌。
【第40句】:【驢皮影子,由人耍】驢皮影子,指皮影戲中的人物,由演員 在幕后操縱。比喻傀儡。浩然《艷陽天》:“你哩,主任,主任 還是副的,屁味兒,掛牌子的,跑龍套的,驢皮影子,由著人 家耍。”
【第41句】:【家和萬事興】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例句:六叔兩邊勸解地說:“好了,好了,家和萬事興。睡覺去吧,有話明天再說!”
【第42句】:【背靠背】(慣)指不當著有關人員的面檢舉揭發問題或提出批評意見。
【第43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44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45句】:【打談的掉眼淚——替古人擔憂】(歇)打談的:宋元時稱在街市上演唱或說書的人。本指替古時候的人憂傷,轉指作虛假的或多余的擔憂。
【第46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47句】:灶門前干活——煽風點火
【第48句】:【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歇)滾:本指西瓜滾動,轉指人翻滾。爬:本指王八爬行,轉指人亂爬。形容狼狽敗退,抱頭鼠竄的樣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連滾帶爬”。
【第49句】:近視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第50句】:【用時不當】當時不用該用時沒有,有了又不一定用得上。 言外之意:還是有準備的好。成語:備而不用。孫犁《風云 初記》:“用時不當,當時不用,多學一樁本領,又不擔什么沉 重。”
【第51句】:【 心里邊打鼓】心里直嘀咕,擔心。成語: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臺灣林海音《曉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門外,假 裝著在找什么,心里打著鼓問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第52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53句】:【水中月,鏡中花】指虛幻。成語:鏡花水月。《傅雷家 書》:“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第54句】: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
【第55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諺)指面對面的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處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陰一套陽一套,搞陰謀詭計,使人難以防范。
【第56句】:【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認真理,不管人的身份地位。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什么來頭不來頭,不用管,只問 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57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58句】:【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諺)田奴:耕田的男奴。織婢:織絹的婢女。指要學耕田,就向田奴請教;要學織絹,就向織婢請教。泛指做事必須虛心向內行學習。 也作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耕問奴,織問婢。 耕問仆,織問婢。
【第59句】:【神不知,鬼不覺】沒有動靜,沒有人發覺。神,也說:人。 成語:不知不覺、悄無聲息。馮德英《苦菜花》:“悄悄從山上 小路走,人不知,鬼不覺,去來一點事也沒有。”
【第60句】:【灶王爺的橫批——一家之主】(歇)橫批:與對聯相配,貼在對聯上面的橫幅。舊時供奉灶王爺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為“一家之主”。指一個家庭當家做主的人。
【第61句】:【 扁擔橫在地上,不知道念個一】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相關 的: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一個大字不識。成語:目不識丁。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一個莊稼人,扁擔橫在地上 都不知念個一,還添了個知識分子的毛病。”
【第62句】:【 刀不離手,弓不離身】處于戒備狀態。成語:枕戈待旦。 姚雪垠《李自成》:“盡管這群人隊伍不整齊,有的站著,有的 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第63句】:橄欖核卡喉嚨——上不得,下不得
【第64句】:三賴的兒子和他一樣不安分,村里人說真應了“腥鍋里煮不出素豆腐”這句老話。(河南·新野)
【第65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66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67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者責任重大。張賢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對書記不愿意在這兒長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說咱們農工就仗著一個好領導。火車跑得快,就靠 車頭帶。”
【第68句】:每天早晨梳頭發的時候,我總是這兒跑跑那兒遛遛,全家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我脫落下來的頭發。媽媽拖地的時候,見地上都是頭發,就說:“你看,你的足跡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第69句】:【好漢餓不得三日】(諺)再壯實的漢子,也經受不住連餓三天。指饑餓對人的威脅極大,在饑餓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漢經不起三天餓”。
【第70句】:背后掛鏡子——照見別人照不見自己
【第71句】:弟弟的成績剛剛好了一些,便有些驕傲,媽媽生氣地說:“你太驕傲了,得了些顏色,就開起染房來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還差得遠呢!”(安徽·阜南)
【第72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諺)迷信說走黑路容易碰見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無所畏懼。
【第73句】:【 伸出橄欖枝】橄欖枝象征和平,謂作出和平姿態。《北京 晨報》( 2002,7,30):“還稅款,松禁令,以(以色列)為何伸出 橄欖枝?”
【第74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諺)指舊時讀書人大多窮困,與人交往,只能用書畫作饋贈。后用作以薄禮相酬的常語。
【第75句】:【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堯:傳說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養的狗向著堯狂叫是為了衛護它的主子,轉指各人都為其主子效勞。
【第76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77句】:【拳頭硬的是大哥】(諺)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比喻在競爭中,誰的實力最雄厚,誰就是強者,誰就是霸主。 也作拳頭大,做大哥。 拳頭大是大哥,個頭壯是強梁。
【第78句】:【知子莫若父】(諺)莫若:沒有比得上。指父親對兒子是最了解的。
【第79句】:【沒事人一大堆遇事沒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沒發生。成 語:若無其事。清代《紅樓夢》:“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來拿 我們小軟兒出氣呢?正經的,奶奶又裝聽不見,沒事人一大 堆了。”
【第80句】:鄰居大嫂和二嫂因一些小事鬧矛盾。過了幾天,爺爺從外地回來,勸她們說:“以前的事,來個‘長草短草,一把剜倒’,誰也不要斤斤計較了。”(重慶·奉節)
【第81句】:老牛頭進湯鍋——難熬
【第82句】:有一道數學題,爸爸給我講了四五遍,我還是不會。爸爸生氣地說:“木頭鉆個眼能透氣,你卻是塊鉆不透眼的木頭。”(江蘇·連云港)
【第83句】:【話傳三遍假變真,藥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諺)傳言流傳多遍,假的也能傳成真的;藥方抄來寫去,容易把藥名弄錯,吃死病人。指謬誤流傳,害人不淺。
【第84句】:色盲學畫——不分青紅皂白
【第85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86句】:孔雀開屏——尾巴翹得高;喜氣洋洋
【第87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能夠解決問題,有效果,才算好。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 ‘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 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88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第89句】:雀兒的肚子——心眼兒小
【第90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利行走。
【第91句】:牛角尖對牛角尖——尖對尖(奸對奸)
【第92句】:檢驗員量車件——卡得緊
【第93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磣】(歇)砂:同“沙”。口磣:即牙磣,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時硌牙。 指說話不知羞恥。含責罵意。
【第94句】:毒蛇爬竹竿——絞(狡)滑(猾)
【第95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才能奏效。
【第96句】:【送順水人情】(慣)指不用費勁,順便送出的好處、人情。
【第97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98句】:【 雙拳難敵四手】兩只手打不過四只手。成語:寡不敵眾。 明代《西游記》:“行者見兩個兄弟遭擒,他自家獨立難撐,正 是好手不敵雙拳,雙拳難敵四手。”
【第99句】:【吊膀子】(慣)指男女輕薄調情。
上一篇:微商晚安心語正能量-晚安心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