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鳳儀《千堆雪》:“我們只是老同學(xué),好朋友,感情 與關(guān)系永遠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第2句】:疤子上生瘡——壞到一塊去了
【第3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4句】:鸚鵡唱大曲——巧上加巧;賣弄自己
【第5句】:【福從此起,禍從此起】(諺)福是從這兒起的,禍也是從這兒起。指福與禍從來都是相倚相伏的。
【第6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zhì)的享用應(yīng)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7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jīng)歷某事。
【第8句】:媽媽讓爸爸去附近的商店買酒,爸爸去了很久才回來。媽媽說:“你真是菩薩心腸愛生靈,害怕踩死螞蟻啊?”(四川·資陽)
【第9句】:【佛口說善言,毒蛇在心田】(慣)心田: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口頭上慈悲,心里卻很歹毒。
【第10句】:【不怕紅臉關(guān)爺,就怕抿嘴菩薩】釋義:關(guān)爺:關(guān)羽,三國時蜀國的名將,性格耿直。性格爽直的人容易相處,表面和善的人難以對付。例句:“我們的對手是這樣一只九尾狐。常言道:‘不怕紅臉關(guān)爺,就怕抿嘴菩薩。’我們對付這樣的敵人,可要動動腦子才行啊!”
【第11句】:【葫蘆牽到扁豆藤】釋義:比喻東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12句】:鞭子敲耳朵——打聽
【第13句】:【外廚房里的灶王爺——獨座兒】(歇)灶王爺:灶神,也叫灶君爺,舊時迷信的人在鍋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個。指只有一個座位。
【第14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15句】:老母豬吃碗渣——滿嘴是瓷(詞)
【第16句】:【蕎麥皮里榨油】(慣)比喻對窮人殘酷地剝削或搜刮。 也作“蕎麥皮里擠油”。
【第17句】: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車撞倒了,路旁一個青年急忙過去扶她,沒想到這位老太太硬說是這青年撞她的。知情的人說:“真是好心無好報,點佛燈被佛告。”(四川·姿陽)
【第18句】:一大早,張嬸就來還昨天借的十個雞蛋,奶奶不肯要。她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我一看,怎么是十一個雞蛋,張嬸又笑笑說:“借一驢,還一馬,再借不設(shè)卡。”(河南·新野)
【第19句】:扳不倒兒的屁股——坐不穩(wěn)當(扳不倒兒:不倒翁)
【第20句】:考試成績出來了,我拿著滿分的卷子到處炫耀。爸爸見了對我說:“自滿、輕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環(huán)上必須用謙虛來鑲邊啊!”(廣東·龍門)
【第21句】: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第22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23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yè)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24句】:—吊錢放在門檻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第25句】:人上一百,五顏六色;人上一千,樣樣都全。
【第26句】:【雪獅子向火——酥了半邊】(歇)酥:本指融化,轉(zhuǎn)形容肢體軟弱無力。多形容感情沖動,不能自持。 也作雪獅子向火——軟癱了半邊。 雪獅子向火——酥了一半。
【第27句】:夜貓子借雞——有去無回
【第28句】:【黃泉路上沒老少】(諺)黃泉:黃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黃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歲數(shù),年輕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頭。 也作“生死路上沒老少”。
【第29句】:【面朝黃土背朝天】見“臉朝黃土背朝天”。
【第30句】:姥姥搟面皮,媽媽包餃子。我說:“媽媽,您包的餃子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豬。”姥姥說:“餃子看餡兒,看戲看旦兒。”(河南·長葛)
【第31句】:渾水池子——看不透
【第32句】:【功到自然成】下夠了功夫,就會有成果。歇后語形式為: 鐵打的房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明代《西游記》:“師父不 必掛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
【第33句】:【平地起風(fēng)波】(慣)比喻無端生出是非。
【第34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35句】:【想當然】“想當然”指做事沒有根據(jù),不加考證,只憑主觀想象。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當然”源自《后漢書·孔融傳》。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共爭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勝仗,長子曹丕私自將袁紹的兒媳甄氏納為妾。孔融聽說后寫信給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紂王的妃子賜給弟弟周公旦。曹操沒有領(lǐng)會到孔融是在諷刺自己,便問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隨口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當年。名人一句話,形成一個詞。楷模“楷模”指榜樣、模范。“楷模”一詞源于兩種樹木,據(jù)《資治通鑒》卷五十五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xué)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北宋人陳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
【第36句】:【手比腳丫子還笨】(慣)形容人的手非常笨拙,干不了細活。 也作“手都比腳丫子笨”。
【第37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諺)十日:泛指多日。只要進了衙門打官司,就不會干干脆脆結(jié)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時間的事。
【第38句】:【干柴遇烈火——一點就著】(歇)點:本指點燃,轉(zhuǎn)指指點。指稍一指點,情緒就高漲起來。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發(fā)脾氣。
【第39句】:【豆芽哪怕長得天那樣高,總是一棵小菜】釋義:豆芽長得再高,仍舊不過是小菜。表示蔑觀、看不起人。例句:“我偏要管!你不要兇,豆芽哪怕長得天那樣高,總是一棵小菜!”王氏頓著腳回罵道。
【第40句】:【對著鏡子作揖】恭維自己。或說:對著穿衣鏡作揖.自己 恭維自己。類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維自己。成語:自我吹 噓。《小說月報》(1980,4):“大家對韓老頭的印象不錯: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醫(yī)蛇傷的高藝絕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愛他特別有趣的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 己的精神嗜好。”
【第41句】:【少叫一聲哥,多爬十里坡】(諺)指出門上路不以禮待人,就得多跑許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態(tài)度粗野,就得不到人們的幫助和照應(yīng)。
【第42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43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44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第45句】:【 有文事,有武備】做事要有文武兩種準備。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何況今日是前去平亂,并 非文事。以你闖王的聲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萬一。”
【第46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fēng)】(諺)指人的面色發(fā)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fā)黃,是起風(fēng)的預(yù)兆。
【第47句】:月月紅裹在綢緞里——錦上添花
【第48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nóng)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zhuǎn)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49句】:【艄公多了打爛船】(諺)艄公多了,沒了專一的航行方向,船就會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亂指揮,就無法辦好事情。
【第50句】: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第51句】:【母豬賽貂蟬,駱駝容長臉兒】釋義:貂蟬:《三國演義》中人物,司徒王允的歌女,貌美出眾。比喻貪戀女、色,再丑的女人也覺得美麗可愛。例句:“沖她那走路的神氣,就不像個大家閨秀。”說著,指著奎老爺?shù)哪X門子,“你看哪個女人都是好的,真是母豬賽貂嬋(蟬),駱駝容長臉兒。”
【第52句】:昨天語文測試,我的成績不夠理想,媽媽要我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她說:“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為什么)。”(山西·稷山)
【第53句】:風(fēng)吹云霧散——自然見青天
【第54句】:【牽動荷花帶動藕】事物有聯(lián)系。類似的:索著藤瓜要動。 《人民日報》(1982,8,10):“牽動荷花帶動藕,生動地說明了 事物的有機聯(lián)系。”
【第55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穩(wěn),也指不能持久。或說:屬 猴子的,坐不住。《短暫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頂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56句】:媽媽特意為我做了紅燒魚,可我又想吃清蒸的了。媽媽笑著說:“你不是神仙想成仙,成了神仙又想人間。為時已晚,就吃這吧!”(四川·榮昌)
【第57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不能做賊,冤屈也不告狀,勸人忍受。例句:“從小時,俺爹就教導(dǎo)我:‘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衙門口是好進的嗎?”
【第58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表示友好,對方不領(lǐng)情。《姑蘇煙水 集》:“就像幾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鎮(zhèn)上‘漂脫’一樣, 饒你頭等技藝,也只是‘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第59句】:【當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去當兵送死。
【第60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諺)能早領(lǐng)悟到油燈點燃的也是火種,也可生火做飯,飯早熟了。指人對問題如果領(lǐng)悟得快,事情早就辦成了。
【第61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62句】:【一輩人不管兩輩人的事】(諺)指兒女輩的事讓兒女自己去料理,當父母的不必包辦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63句】:布娃娃——缺乏生氣
【第64句】:死人托夢——陰魂不散
【第65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矮檐下直不起腰,謂屈服于環(huán) 鏡。在人,也說:人到。成語: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滸》:“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第66句】:【樹倒猢猻散】“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力(利)相聚合的人,為首者一倒,跟從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貶義。它源自南宋。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記載:“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新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新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新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猴散賦》一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當了侍郎。曹詠當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來巴結(jié)他,獨有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厲德新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xué),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整整厲德新。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寄給曹詠。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喜可賀。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這篇賦很快便在臨安傳開,遂成俗語。
【第67句】:代別人寫情書——不是心里話
【第68句】:黃河管不著長江——各顧各
【第69句】:爺爺要澆花時,一會兒叫奶奶去幫忙拿水壺,一會兒又吩咐奶奶去放水。奶奶不耐煩地說:“你呀,吹簫還讓別人幫你捺眼,自己凈圖省事!”(安徽·宣州)
【第70句】:【南方人會吃,北方人會住】(諺)南方人講究飲食,北方人講究住處。指北方地處平原,多注重宅院建筑;南方魚米之鄉(xiāng),多注重美食營養(yǎng)。
【第71句】:【七大姑,八大姨】(慣)指眾多的女性眷屬。
【第72句】:大伯和大嬸吵架后,大嬸委屈得在屋里直哭。媽媽勸她說:“大妹子,兩口子家,哪有筷子不碰著碗的啊?想開一點兒吧!”(山東·臨的)
【第73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74句】:【拿銀子當銅錢花】(慣)銅錢:古代銅質(zhì)輔幣,圓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錢沒有節(jié)制,任意揮霍。
【第75句】:【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嘴里】釋義:比喻好東西被糟蹋了,或好姑娘嫁給一個不好的丈夫,太可惜了。例句:那武大是個懦弱本分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燒餅。
【第76句】:山里的石頭——雷打不動
【第77句】:鍋蓋做風(fēng)箱——受了熱氣受冷氣
【第78句】:【打柴總得先探路】(諺)比喻做事總得要先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第79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賊不生】(諺)奸宄(guv):犯法作惡的人。指執(zhí)法嚴明,犯法作惡的現(xiàn)象自然就少;政令威嚴,偷盜搶劫的事情就不易發(fā)生。指要使社會穩(wěn)定,必須嚴法清政。
【第80句】:鄰居們有了矛盾,爸爸總是說了東家又來勸西家。媽媽說:“你可真是刀打豆腐兩面光,做思想工作還有一套哩!”(廣西·全州)
【第81句】:【老鴰別嫌豬黑】(諺)老鴰(gua):烏鴉。烏鴉是黑的,黑豬也是黑的,誰也別嫌誰。借指人不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也作“烏鴉別笑豬兒黑”。
【第82句】:【 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勉強可以,湊合能行。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經(jīng)不能跑跳了,禿子當和 尚,正好將就材料。”
【第83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84句】:【真窮好過,假富難當】(諺)指真正的窮日子還容易度過,咬緊牙關(guān)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卻很難做到,因為富家的高檔次生活離開錢財是無法安排的。
【第85句】:【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諺)指輕慢別人、非議別人的人到頭來總要自食其果。
【第86句】:國際商船——外行(航)
【第87句】:隔墻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第88句】:武大郎玩鴨子——不知是什么烏
【第89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zhuǎn)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第90句】:【防人之心不可無】(諺)防范別人傷害自己的心不可沒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總要經(jīng)常保持。 也作防賊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91句】:【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fēng)】(諺)離開家門,哪怕只有三里遠的地方,也會是另外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指各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不盡相同。 也作“離家三步遠,別是一家風(fēng)”。
【第92句】:【骨頭沒有四兩重】謂人沒有多大分量,沒有多大本領(lǐng)。 清代《品花寶鑒》:“幾句話說得潘其觀骨頭沒有四兩重了。”
【第93句】:指到黃牛便是馬——信口雌黃;自欺欺人
【第94句】:【長命債,長命還】(諺)指長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歸還,不能立馬還清。
【第95句】:【話想三道,穩(wěn);繩捆三道,緊】(諺)三:多的約數(shù)。說話反復(fù)思考才能穩(wěn)妥;捆東西多束幾匝才能緊牢。指說話貴在多想少說。
【第96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慣)比喻說話做事不選擇合適的對象,再好也不會受賞識。
【第97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98句】:媽媽出差回家,看到了雜亂的廚房,埋怨我們說:“衛(wèi)生好,病人少;鍋灶凈,少生病。這幾天我不在家,你們怎么也不收拾收拾廚房啊?”(廣東·龍門)
【第99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zhuǎn)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