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惡狼生了賊狐貍——不是好種
【第2句】:【是親三分向,是火熱如炭】(諺)舊指人情從來就是有親必顧的。 也作是親三分向,是火就熱炕。 是親三分向,是灰熱過土。 是親三分向,不親不一樣。
【第3句】:【 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油鹽為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可能沒 人買。借指事情不會發(fā)生什么困難,不必擔心。鹽、言諧 音,又指總會開口說話?!侗本┩韴蟆?1984,7,6):“有句俗 話說得好: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當天下午五時許,他就死 魚張口了?!?/p>
【第4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5句】:【挖墻腳】(慣)墻腳:墻根。比喻拆集體或他人的臺,使其利益受損或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6句】:王嬸家的兒子因扒竊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說:“都是幾個慣偷把他帶壞了。”媽媽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湖北·鐘祥)
【第7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yè)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娊?jīng)》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币馑际蔷拖耥絺€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氣,這應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jīng)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關(guān)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然更談不上結(jié)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jié)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jīng)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庇谑欠蚱迋z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fā)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雙方(人或事)發(fā)生關(guān)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xié)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shù)的緣故。
【第8句】:我愛笑,按媽媽的說法是“癡笑、傻笑、苦笑,樣樣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樣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東·招遠)
【第9句】:【來無跡,去無蹤】(慣)來去沒有蹤影。形容行動詭秘或神速、隱秘。 也作來無蹤跡去無影。 來無影,去無蹤。 來無蹤,去無影。
【第10句】:【兵對兵,將對將】(慣)指較量的雙方勢均力敵。
【第11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它為什么叫“榜眼”,又產(chǎn)生于何時? “榜眼”的稱呼在北宋才開始出現(xiàn)。北宋年間的殿試規(guī)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guī)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為榜眼,是因為填進士榜時,第一名狀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參見皇帝時,第一名狀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狀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體的兩只眼睛,故以榜眼稱呼第二,三名進士。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qū)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之為“探花”?!鞍裱邸眲t成為第二名進士的專稱。
【第12句】:【門縫里看人】小看人,看不起人。海外張愛鈴《心經(jīng)》: “有時候我也疑心。過后總怪自己小心眼兒,門縫里看人, 把人看扁了?!?/p>
【第13句】:【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歇)嘴:本指嘴巴,轉(zhuǎn)指說話。指人全靠嘴巴能說會道。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掀門簾——光拿嘴對付。 狗掀門簾——全仗著嘴。
【第14句】:放秋假的時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我問爸爸能不能讓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卻說:“搶秋搶秋,不收就丟。秋天地里彎彎腰,抵上冬天跑三遭。這會兒可不是偷懶的時候啊!”(河北·行唐)
【第15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zhèn)廟還嚇人哪】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shù)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quán)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zhèn)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zhèn)廟,還嚇人哪。
【第16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17句】:【說一千,道一萬】(慣)指不管說多少都是一個結(jié)論。 也作“說千言,道萬語”。
【第18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19句】:木頭腦瓜挨了刀——不記疼
【第20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諺)寧可迎娶大戶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戶人家的女兒。指大戶人家的婢女往往知書識禮,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養(yǎng)。
【第21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釋義:滄海:大海。比喻人們各自回到有所作為的地方去。例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義。
【第22句】:【聾子的耳朵,樣子貨】聽不見。謂徒具形式,不起作用。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我沒個講的,人家兩口子啥也鬧 好了,才拉了我;咱這是聾子的耳朵,樣子貨。我只管吃油 糕!”
【第23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24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xiàn)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25句】:【千年文字會說話】(諺)文字:文據(jù)、契約。年代久遠的文字,像活人一樣能發(fā)言作證。指文據(jù)、契約作為證據(jù),是非常有力的。 也作千年文約會說話。 千年紙墨會說話。
【第26句】:弟弟一本正經(jīng)地要去給鄰居勸架,奶奶笑著說:“你倒真是吹糖人兒的出身,口氣怪大。小小年紀的,螞蟻戴眼鏡——自覺臉面不小??!”(江蘇·鹽城)
【第27句】:【日飼貓,夜飼狗】(諺)飼:喂。 貓要白天喂,夜里不喂,貓會捕食老鼠;狗要晚上喂,喂飽了,才能巡夜防守。指喂貓喂狗,要在時間上注重功效。 也作“朝喂貓,夜喂狗”。
【第28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釋義:年紀大,有經(jīng)驗,辦事得力,起作用大。例句:“那一定。咱們身板硬朗的老頭也算數(shù)?!辟n福老頭吐了一口濃煙,拍著胸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第29句】:【操心不怕白了頭】操心過分,沒有必要操心。浩然《艷陽 天》:“你別勞心費力了,也不怕多長幾根白頭發(fā)!”
【第30句】:【猴子裝人,忘了自己長尾巴】釋義:比喻偽裝有破綻,露了馬腳。例句:“茶三錢,他猴子裝入,忘了自己長尾巴!”沙木龍機敏地斷定:“前次化裝成山野傈僳漢子,這回又打扮得像個城里的闊佬,可那刀削臉,深眼窩,鷹鉤鼻子,他永遠也改不了!”
【第31句】: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
【第32句】:我家的小鬧鐘不走了,媽媽在它的背面擰了幾下,笑著對我說:“你呀,和它一樣,每天都需要上發(fā)條?!保ê幽稀?nèi)鄉(xiāng))
【第33句】:【靠著大樹好乘涼】(諺)指有了大樹遮蔭,乘涼就很方便。比喻晚輩在長輩的庇護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著某種權(quán)勢,做事就有靠山。
【第34句】:【七個窟窿倒有八個眼兒等著】(慣)形容入不敷出,錢不夠花。
【第35句】: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第36句】:【寒貓不捕鼠】(諺)指受餓受凍的貓無力捕捉老鼠。比喻饑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難以承擔正常人的勞動任務。
【第37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慣)1比喻做事沒有條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也作胡須眉毛一齊來。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38句】:【拉大旗作虎皮】(慣)比喻用名人的威望或他人的名義來抬高或保護自己。
【第39句】:【逼著姑娘上轎】(慣)比喻硬逼別人做不愿做的事。
【第40句】:針鼻不叫針鼻——線(顯)眼
【第41句】:【民不舉,官不究】(諺)舉:告發(fā)。 指舊時的訴訟案件,受害人如果不提出訴訟,官府絕不主動審理。 也作民不告,官不究。 民不催,官不理。 民不告狀,官難過問。
【第42句】:【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財物做人情,自己并無愧色,卻顯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滿生總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p>
【第43句】:鴨背上潑水——勞而無功;有勞無功;不沾(粘)
【第44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45句】:《百家姓》少了第二姓——缺錢
【第46句】:【是親必顧】(諺)指只要沾親帶故、關(guān)系親近,總不免要徇情顧面。 也作“是親都有一顧”。
【第47句】:【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諺)比喻每個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難處。 也作各人都有難唱的曲兒。 每家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家家有本觀音經(jīng)。
【第48句】:【鳥無頭不飛】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領頭的人。參見“蛇無頭而不行”、“人無頭不行,烏無翅不騰”。例句:“鳥無頭不飛,你這扶梢的不在,他們都不敢當家。”
【第49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扒堋坝肿鳌澳谩?。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p>
【第50句】:【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歇)指有苦楚,說不出來。 也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口里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第51句】:【班房】現(xiàn)在人們稱被司法部門拘留或坐監(jiān)獄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來自明清兩代的“三班八房”。所謂“三班”是指皂班、隸班、快班,屬于差役組織,分掌維系治安、偵察、捕緝、提刑、解押、傳呼訴訟等事務?!鞍朔俊笔侵咐舴?、禮房、兵房、工房、刑房、倉房和承發(fā)房,屬于封建國家地方政權(quán)中的胥吏機構(gòu),分掌地方民政、財政、教育、水利、建設等事務。古代衙門不僅管行政事務,還管審判。故此,根據(jù)“三班八房”的性質(zhì)和職能,人們就把封建衙門、監(jiān)獄簡稱為“班房”。
【第52句】:【黃連】“黃連”是味名貴的中藥材。這草藥的名字還有什么說道嗎? “黃連”這味中藥是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據(jù)傳,三國時期,名醫(yī)華佗被曹操殺后,他的兒孫怕株連,逃到一個山村隱居,改姓陶(逃),世代為醫(yī)。有一代陶醫(yī)生辟了百草園,請了姓黃的孤兒幫助管理。一天,陶醫(yī)生之女陶連妹,在陰濕的山路邊,挖了一株開淡黃白花的小草回來,種在百草園里。經(jīng)過小黃精心侍理,后來繁殖成一片花圃。這年秋天,連妹病了,口燥發(fā)燒,又吐又瀉,恰巧他父親又遠行給人醫(yī)病,全家急得團團轉(zhuǎn)。這天,小黃給百草園除草,誤將一株小花拔了,無意送到嘴里嚼了幾下,苦得要命,他眼睛一亮:苦口良藥呀!我已嘗過,如無毒,就不妨煎給連妹試服,也許病能治好。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拔了一把煎成汁,給連妹服下,結(jié)果,竟把連妹的病醫(yī)好了。陶醫(yī)生回家知道后,經(jīng)過仔細考察分析,又核對了連妹病情乃腸胃熱重,此藥對癥,便確定這種性寒味苦、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特效的小花草,是一味良藥。因為它是連妹挖來家種,又由小黃先嘗,并第一個用來治病,遂將這種中藥取名為“黃連”。后來,小黃與連妹結(jié)為夫婦,繼承祖業(yè),為民行醫(yī)治病。
【第53句】:【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善良容易被人看成軟弱,受欺 侮。浩然《艷陽天》:“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不給他們一 點厲害,總覺著我們光寬大,不嚴懲!”
【第54句】:拔節(jié)的高粱——步步高
【第55句】:【寧拆七座廟,不破一樁婚】(諺)寧肯拆毀七座神廟,也不破壞一家婚事。指婚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也作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對婚。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家人。
【第56句】:【爛船拾起有三斤釘】見“船爛還有三千釘”。
【第57句】:七分鑼鼓三分唱。
【第58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慣)任何時候都不改變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光明磊落,無所畏懼,對事情敢于負責任。 也作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行不更名,住不改姓。 行不改姓,坐不改名。
【第59句】:【 文來文對,武來武擋】做好文武兩種準備,應付挑釁。明 代《水滸》:“不怕!隨他怎么奈何我,文來文對,武來武對!”
【第60句】:白開水畫畫——清(輕)描淡寫
【第61句】:【賒三不敵見二】(諺)賒:賒欠,未當場結(jié)清貨款。見:同“現(xiàn)”。賒賣三文,不如現(xiàn)得二文。指寧可少得現(xiàn)錢,也不要不牢靠的欠賬。 也作賒得不如現(xiàn)得。 賒三千不如現(xiàn)八百。
【第62句】:狂風中的海浪——不敢擋(當)
【第63句】:近視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第64句】:【 藝多不壓身壓身】指成為負擔。技能多沒有壞處。壓, 也說:礙。姚雪垠《李自成》:“藝多不壓身。日后你們要是 不愿跟著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馬賣解,餓不了肚 皮?!?/p>
【第65句】:【滿飯好吃,滿話難說】(諺)滿話:說話過頭,不留余地。指人說話要謙虛謹慎,留有余地。 也作“滿飯好吃,滿話說不得”。
【第66句】:【黃柏汁里泡過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轉(zhuǎn)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語形容。
【第67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閻羅王:也稱閻王、閻羅,佛教指掌管地獄的神。比喻貪婪之人,絕不會放走到手的錢財。
【第68句】:【遇事慢開口,矛盾繞著走】指回避困難,怕負責任。或說: 說話慢開口,遇事繞著走。圖書:“遇事慢開口,矛盾繞著 走。攔權(quán)推事,敷衍塞責,隨波逐流,八面玲瓏,耽誤不耽誤 工作無所謂,不威脅烏紗帽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原則?!?/p>
【第69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諺)男子到三十歲時,風華正茂,像花一樣開得正盛;女子到三十歲時,已經(jīng)過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樣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暫的。 也作男過三十一枝花,女過三十爛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個疤。
【第70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71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堅牢】(歇)形容對方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根本無法動搖。 也作蜻蜒撼石柱——動也不動。 蜻蜒搖石柱——休想動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動分毫。
【第72句】:走路軋斷腿——半途而廢
【第73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諺)天空要是沒云,雨就下不成;人群中要是沒有做媒的,男女就配不成婚。指男女婚配總得要有人從中介紹。 也作“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第74句】:掃帚寫生——大畫(話)
【第75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釋義:比喻膽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鄉(xiāng)長那陣子倒頂威風,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p>
【第76句】:【古箏】箏是我國古老的撥彈樂器之一,相傳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傳到全國、亞洲不少地區(qū),史稱秦箏。相傳,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彈瑟的技藝非常高,他的兩個女兒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里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愛撒嬌的妹妹哪里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兩個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讓。忽然,“咔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宛無義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義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唉聲嘆氣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撥,讓他吃驚的是,半邊瑟竟發(fā)出更好聽的聲音。宛無義早忘了責怪女兒們,他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jié)果這半邊瑟比原來好彈,聲音也更好聽了!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為二”的瑟,叫做“箏”。從此以后,箏就在秦國流傳開來。
【第77句】:奶奶總愛在私人小店里給我買衣服。每次買回來沒幾天,不是這兒綻線了,就是那兒拉鏈壞了,修補不停。再不,就重買新的。媽媽說:“圖便宜,買老牛,三年買兩頭?!保ńK·南京)
【第78句】:【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這一俗語,意思是說不做則已,既然已經(jīng)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它源自唐代人張光晟的臨終遺言。張光晟在新舊《唐書》中都有傳。根據(jù)史書記載,他從少年開始從軍,安史之亂爆發(fā)時,他還是一名騎兵。在潼關(guān)之戰(zhàn)中,張光晟把自己的戰(zhàn)馬送給戰(zhàn)馬被打死的大將王思禮,從而得到王思禮的賞識,把他作為自己的心腹,不斷加以提拔。唐代宗大歷年間,張光晟被任命為單于都護,兼做御史中丞、振武軍使,帶兵抵御吐蕃。張光晟因為貪圖邊功,設計誘殺了多名吐蕃貴族,但唐代宗害怕得罪吐蕃,不但不獎賞,反而任了他個閑職,剝奪了他的兵權(quán)。從這時開始,張光晟就一直郁郁不得志,對朝廷的不滿逐漸積累,以至萌生了叛意。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原本奉命防秋的涇原藩鎮(zhèn)軍隊發(fā)生嘩變,擁立在長安閑居的原盧龍節(jié)度使朱批為帝,賦閑在家的張光晟參與其中,被任命為偽節(jié)度使。唐德宗委派神策行營都知兵馬使李晟帶兵討伐。張光晟看到李晟大軍氣勢浩大,知道朱洮大勢已去,便歸降李晟。李晟替他向唐德宗上書求情,但沒有得到允許,唐德宗下旨認定張光晟罪不可赦,理應處死。張光晟臨死前對自己反叛朝廷的行為以及反叛之后又投降朝廷的舉動都很后悔,囑咐行刑的人說:“傳話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本褪钦f不該做的事情就不要做,既然做了,就不要停止,一直堅持到底?!耙徊蛔?,二不休”來的不義,但后來成了中性詞,什么人都可以用。
【第79句】:【山多高,水多高】釋義:地下水和山一樣高。例句: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洞頂?shù)氖p里有泉水滴下來,不快不慢,約摸半分鐘就有一大滴,洞底下有個小盆口大的水灣,承接著上邊滴下來的水。
【第80句】:哥哥考上大學后,媽媽準備拼死拼活地也讓我考學。鄰居二伯勸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銅,你還是讓他下地干活吧!”(甘肅·鎮(zhèn)原)
【第81句】:戴鈴鐺的駱駝——后面跟著
【第82句】:【應人事小,誤人事大】(諺)答不答應替人辦事倒無關(guān)緊要,答應卻不辦,從而耽誤人家的事,這就麻煩了。指應諾的事必須實踐。
【第83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蹦棠陶f:“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84句】:兩口子吵嘴——講不清的理
【第85句】:【泥菩薩落水——自身難?!浚ㄐ┠嗥兴_一到水里就溶化了。 比喻自己保不住自己。 也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第86句】:在異國做皇帝,不如在家鄉(xiāng)耕地。
【第87句】:【典田賣地——兩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雙方自愿。
【第88句】:【不怕肚不飽,就怕氣不平】(諺)不怕受餓,就怕受氣。指受人凌辱比挨餓更難忍受。
【第89句】:【學到老不會到老】(諺)指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學習中,直到老還是學不完。
【第90句】:【能忍者自安】能夠忍耐、容忍,便會減少麻煩,生活與心 理都能夠平靜?!恶R烽小說選》:“看到就當沒看到,忍一忍 就過去了。自古道,能忍者自安?!?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借指自己心中有數(shù)。池莉《來來往 往》:‘!一切只有當事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第91句】:【早不忙,晚發(fā)慌】不及早抓緊時間,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早不忙晚發(fā)慌,晚上熬油補 褲襠,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p>
【第92句】:【秋風過耳——早休休】(歇)指早就完了。
【第93句】:【人來投主,鳥來投林】見“鳥來投林,人來投主”。
【第94句】:【人在曹營心在漢】見“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95句】:海綿打鐘——不響(想)
【第96句】:【男大當婚,女大須嫁】(諺)婚:婚配,娶妻。嫁:出嫁。指到了婚嫁年齡,就必須男婚女嫁。 也作男大當娶,女大當聘。 女大當嫁,男大當婚。
【第97句】:星期天上午,爺爺帶我去街上玩。半路上,我對爺爺說肚子餓,爺爺便給我買了一個冰棒。他一邊遞給我,一邊對我說別把這事跟爸爸媽媽講。我點了點頭。但是,有一天我無意中把這事對爸爸說了。爺爺知道后,自言自語地說:“小孩的嘴里存不住話呀!”(安徽·安慶)
【第98句】:【有志者事競成】指有堅強意志的人事業(yè)終究能夠成功。典出《后漢書·耿弁傳》。東漢初年,山東豪強張步占據(jù)青州十二郡,勢力強大而且氣焰十分囂張,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弁前去討伐。耿弁頑強作戰(zhàn),接連獲勝。在戰(zhàn)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強忍劇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斷后繼續(xù)戰(zhàn)斗,耿終擊潰張步。劉秀大喜,親自到臨淄慰勞軍隊,并夸贊耿弁說:“將軍從前在南陽時曾主動請戰(zhàn),當時我擔心難以成功,便沒答應?,F(xiàn)在看來,將軍是有志者事競成?。 睆拇肆粝逻@句BBB。
【第99句】:【 一竿子插到底】一次徹底完成,或堅持到底。插,也說: 扎、捅。成語:一勞永逸。浩然《艷陽天》:“什么事情只要讓 他想通了,他就熱起來,一竿子扎到底兒,不干好了不罷 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