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匯編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
課文內容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經典散文,是一篇懷舊之作,不僅敘舊事,還述舊情,文章通過“雨”串聯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寫昆明的雨來表達對過往歲月的想念,對人世間平淡生活的珍愛,著愛自然、愛生活、愛平民百姓的人文內涵。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生已接觸了幾篇經典的散文,對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建立學生已有的經驗與“這一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的經驗的鏈接。散文作為一種文學性體裁,學生要真正深入領悟散文的魅力還任重道遠,這篇自讀課文,教師重在引導其學習的過程,力求體現以課文為載體,以方法為引領,以訓練為主線,實現由教讀到真正自讀的轉變。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了解昆明雨的特點,體會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點。
3.感受作者的詩意情懷,學會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與美。
教學重點: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
教學創意:學習一篇散文,運用一種方法,品味一種風格,獲得一些啟發。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發思考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做個飛花令游戲好不好?我們今天飛花令比拼的主題字是“雨”。
過渡:同樣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設計意圖:詩詞導入法營造一種美的的氛圍,激起學生走進昆明的雨、走進文章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帶著閱讀期待走進文本,與昆明的雨來一場完美的邂逅。)
二、初讀課文,體會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請同學們用“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閱讀課文。
1.圈畫關鍵句,感受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確: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畫出作者圍繞“昆明的雨”,主要回憶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確:雨中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味道鮮美種類繁多的菌子:一點都不酸的楊梅:嬌嬌的吆喝聲:帶著雨珠芬芳馥郁的緬桂花:和德熙喝著酒賞著花的舊時光……
3.思考質疑:作者不是要寫昆明的雨嗎?可雨在哪里?
明確:①都是發生在雨中的景象 ②在雨的滋潤下得以生長。
(設計意圖: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聲: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寫雨,其實描繪的是一幅畫中的故事,一段懷戀的時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鄉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閑適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別善于捕捉細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懷昆明的雨,筆下的人事景物無不籠罩在溫柔細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載體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寫出了雨中的點點滴滴,看似散亂,東一筆西一筆,但無一不滲透著作者對往事的思念和懷戀。初步感知全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會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鏡頭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點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呢?試著用文中一兩個詞語概括。
明確:空氣濕潤、雨季相當長,但并不使人厭煩、氣壓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
2.選擇文中的一種景物,具體感受昆明雨季的特點。
教師配上圖片,給出示例:“你看,倒掛在門頭的仙人掌“濃綠、很多、極肥大”,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潤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豐滿的。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美點尋蹤、詩意再現等,引導學生在對文字的默讀品味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傳達給我們的美感和詩意,深沉的情思。這一環節實現學習目標“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
四、品讀文本,體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畫面很讓人動情?品讀語句,小組交流討論情味內容。教師示例分析:賣楊梅的小姑娘:(1)朗讀:“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聲音嬌嬌的。”(2)品析:寥寥幾筆,繪出一幅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刻畫了一個嬌俏、文靜、可愛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紀就要靠賣楊梅貼補家用,生活應該是艱辛的,可她仍戴著小花帽子,穿著繡了滿幫花的鞋,說明了她有愛美之心,對生活充滿希望。
小組合作品悟:預設《送緬桂花的母女》《雨中與友人小酌》等
品析: 貧窮卻愛美的小姑娘,分享緬桂花的房東母女,她們面對艱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從容的。他們和那些生命力頑強、長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樣,活得明亮、豐滿而使人動情。
(設計意圖:汪曾祺的散文如詩如畫,寧靜美好,需要不斷地朗讀、玩味,充分利用閱讀提示及旁批,在課堂上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于課本好好“讀”,個性地“讀”,又要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這一環節意在抓重點、尋美點、品難點,從而引導學生深入到字里行間,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蘊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語言的淡而有味。
師:王安憶評汪曾祺:當你讀他的散文時,就好像在聽一位老人嘮著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僅是這樣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膚淺了……他文章全篇的謀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標點的鍛煉都是蘊含深情的。
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活動一:【我是朗讀者】
請以朗讀者的身份,讀出你喜歡的語句,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通過朗讀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圍的美,圈點勾畫,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語言,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汪曾祺對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內在的意韻。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滑,嫩,鮮,香。”能不能將逗號改成頓號?
明確:不能,體現原句作者的陶醉、贊美之意),師生一起總結: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筆,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幅畫面,有時用傳神的比喻,有時連比喻也不用,僅僅幾個小小的標點,卻總能讓我們有看見當時情形的感覺。
②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明確:通過比喻寫出干巴菌外形的難看,這與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鮮美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寫出作者對干巴菌美味的驚嘆與喜愛。“?”“!”的使用不僅語言簡潔,讀來親切、口語化,也凸顯出作者的驚嘆與喜愛。追問:要是在這兩句話前各添加一個感嘆號表達作者的感情,你會加什么?
預設:(咦)這種東西也能吃?! (哇/啊)這東西這么好吃?!
師生對讀,再次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對雨季菌子美味的喜愛與懷念,提示學生注意句末的標點符號。
適時點評:菌子是屬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屬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這樣如話家常,平淡自然卻饒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條偏僻的小街道,一個安靜的小酒店,一張桌子,兩條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膩的豬頭肉,半市斤酒,與好友相對而坐,店外嘀嗒雨聲,淡淡花香彌漫,時間仿佛靜止在了此刻。這閑適、平淡的氛圍,多美!
(設計意圖: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斷地朗讀、玩味,充分利用閱讀提示及旁批,在課堂上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于課本好好“讀”,個性地“讀”,又要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這一環節意在抓重點、尋美點、品難點,從而引導學生深入到字里行間,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蘊含其中的情。為了引導學生動情地品味語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設計一些活動,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真正走進文本,并聯系生活運用。在小組討論階段,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調控。)
活動二:【視頻欣賞:過橋米線—汽鍋雞】
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湯好,湯面一層油,看似毫無熱氣,而湯溫在一百度以上。據說有一個“下江人”司機不懂吃過橋米線的規矩,湯上來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燙死了。二是片料講究,雞片、魚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極薄,而又完成無殘缺,推人湯碗,即時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處。
設計意圖:本課屬于自讀課,重點在于學生要學會自讀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夠自主運用這份能力去自主學習,在遷讀悟美的環節,讓學生閱讀汪曾祺《過橋米線—汽鍋雞》,感受一碗普通的過橋米線作者將其寫得有滋有味,語言也像雨一樣雖平凡卻讓人覺得豐滿、明亮、動情。
活動三:【小試牛刀:舌尖上的中國】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想念過去的味道。那你的家鄉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語言風格,選取自己家鄉的特色食物,寫幾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設計意圖:散文教學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實踐方式就是品讀語言、抒寫心聲。語言教學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我們要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核心,來探討語言教學的創新設計。在多樣的讀寫創造活動中,豐富情感,增強描繪生活的能力。活學活用,既訓練了學生對語言的把握,又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六、遷讀悟美,感受作者詩意審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詩意的,思考為何作者會將昆明描繪的這么美好?
【背景資料】原來汪曾祺的一生極為艱難,他經歷了中國社會脫胎換骨的時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聯大,在那里他結識了像沈從文、聞一多等文壇名人,這段時間,雖生活艱苦,但精神得到極大的滿足,在昆明汪曾祺也進入了一個創作的高峰期,同時他也在此收獲了他人生中的愛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無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為熱愛,所以他筆下的景、物、人、事才顯得格外動情,因為熱愛,情感像雨一樣綿長:因為熱愛,文字語言風格像雨一樣。
【品讀共分享】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以“我發現,______原來也是一種美”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設計意圖:汪老總用最動情的文字記錄平常生活里的詩意,記錄普通人身上的美與善,雖然他也歷經坎坷,畢業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殺,文革中更是飽受摧殘,但他始終以達觀從容、詩意審美的態度去發現生活的美與趣味,他曾說:“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喪失對于生活帶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喪失對于生活的愛。”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詩意情懷,學會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詩意與美。)
七、課堂總結:
昆明的雨,明亮、豐滿、使人動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隨意,又別具匠心,這“苦心經營的隨便”背后,是對生活細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師運筆的從容灑脫,如果你對汪老的散文意猶未盡,想對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讀他的作品《人間草木》《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學習目標的確立上,我一方面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內容、反復品味欣賞語言、領會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價值,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感悟作者蘊含其間的情感、體會汪曾祺散文語言“淡而有味”作為三大重點。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突出自讀課課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文章、自主研究、自主發現、自主構建: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確立學習方向,在關鍵處加以點撥。課堂通過情境創設、對比閱讀、情感誦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貼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一篇到一類”,理性發現,學會一種讀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轉、“言”“意”融合,力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基本上把文本盤活了,實現了編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學者文本的四維互動,實現了文本的價值,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升。
昆明的雨教案篇2
1.默讀課文,積累鮮腴、方比、密匝匝等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圈點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語句,通過品味簡潔平淡的語言,發現文章的妙處,體會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點。
3.感受作者對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熱烈的喜愛、思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導入
有一個地方,它的雨季是這樣的: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當長的。但是并不使人厭煩。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反倒很舒服。
這是哪里?(昆明)
這是本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節課,你們將和老師一起完成二個學習任務。一:我們將復習鞏固一種閱讀學習方法——圈點批注,大家在七年級時就已經學過,相信能出色完成;二: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汪曾祺對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先請大家默讀課文和課后閱讀提示,思考:
圍繞“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憶了哪些景、物和事?
請學生依次開火車回答文中寫到的景、物和事。(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類菌子、楊梅、賣楊梅的苗族女孩、緬桂花……)
2、自讀課文,圈點勾畫
接下來大家自讀課文,圈點勾畫并在書上相關語句旁做好批注。
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圈畫并在相應語句旁做好批注,師巡視并做相關指導。(8分鐘)
小編:“自讀”課文如何教?陳老師給我們提供一個好的范例:
1.充分利用課后的閱讀提示及課文旁的批注(本文沒有)
2.在課堂上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于課本好好“讀”、個性地“讀”,又要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
3.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已掌握的學習方法的鞏固與運用。
三、語言品析(小組合作單)
下面請大家帶著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完成合作單上的兩項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
1:交流批注,選擇最有味道的一處進行討論并修改完善。
2:探究思考,回復讀者提問
小組合作,組內交流,準備匯報。
【品讀1:昆明雨季的菌子】
①通過比喻寫出干巴菌外形的難看,這與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鮮美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寫出作者對干巴菌美味的驚嘆與喜愛。
②一個“?”、“!”語言簡潔,讀來親切口語化,凸顯出作者的驚嘆與喜愛。
要是老師想在這兩句話前各添一個感嘆詞表達作者的情感,你會加什么?
(咦)這種東西也能吃?!(哇/啊)這東西這么好吃?!
師生對讀,再次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對雨季菌子美味的喜愛與懷念,提示學生注意句末的標點。
【品讀2:昆明雨季的果子】
作者筆下的楊梅個頭大味道甜,但有一個細節還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聲吆喝。請大家聽老師也來吆喝一番,邊聽邊想,這句吆喝為什么不能少?
(富有生活氣息、女孩坐在人家階石一角就會不時吆喝,很有畫面感,也寫出當地人情之美。)
那么,除了富有生活氣息,有情境畫面感外,這句吆喝中還包含了什么?讓我們讀一讀下面的文字:
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柔和)
【品讀3:昆明雨季的花】
①“時常”、“滿滿”看出房東的熱情淳樸。
②帶著雨珠的緬桂花會更顯美麗滋潤,再加上房東的熱情與關懷更讓我感動,因此心感到軟軟的。
思考:僅僅是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讓我感到心軟軟的嗎?
【品讀4:昆明雨季的氛圍】
①意境景色美。雞與平時在農村里見到的不一樣,一動不動,好像雞也沉浸在悠閑的氣氛中,木香花很多,花朵飽漲、綠葉濃密。
②“爬”、“遮”、“密匝匝”、“細碎”、“半開”、“飽漲”等多個動詞、形容詞,簡潔凝練地描繪出昆明雨后美麗、寧靜的氛圍。
【回復讀者】
不是,微小的載體更好。這些平凡事物時我們生活中能經常接觸的,是我們所能體會。感受到的。用微小的事物來抒發更能體現作者深刻的情感與回憶。
微小的事物有時可能不會被人發現,但汪老先生發現了,體現出他是真的很喜歡昆明。
小編:品析精準的言語表達、體悟作者的所思所感是散文教學的要領,尤其像汪曾祺這樣的散文大家,更要通過體味語言來感受作者的情調。陳老師抓住了這一要領,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運用師生對讀、演讀、抓關鍵詞等多種方法,使得語言賞析的過程深入而有趣,令人回味無窮。“回復讀者”環節富有創意,既抓住了這篇散文中微小而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又具有開放性,喚起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
四、體悟升華
欣賞到這兒,我們有兩段文字一直忽略了,汪曾祺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這樣說道:“我想念昆明的雨”,這是否重復,可否刪去一處?
(不可,結構上收尾呼應;反復強調,更突出作者對昆明雨的喜愛和懷念)
老師將汪曾祺筆下的昆明雨季融進了一首小詩中,讓我們一起在這首小詩中體會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齊讀小詩)
讀到這兒,如果你還想念他淡而有味的文字,課后老師推薦大家閱讀這兩本書。《人間草木》《故鄉的食物》
小編: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斷地朗讀、玩味。在陳老師的課堂中,無論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小組合讀、男女分角色朗讀,朗讀環節一以貫之,且巧妙地運用背景音樂營造氛圍。最后的朗讀環節是驚喜的,既是對課文內容的詩意總結,又是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升華!相信經過這樣的朗讀體悟,學生對于汪老的文字一定有了深刻的印象,隨后的書目推薦又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使得這場雨真正浸潤在學生的心里!
一場雨,把我留在這里~
昆明的雨教案篇3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往昔的一種懷念之情。
1.把握昆明雨的特點。(重點)
2.感悟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難點)
一、導入新課
展示描寫雨的古詩文名句,說說詩句中的雨具有怎樣的特點,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讓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昆明的雨》。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本文題目是《昆明的雨》,請問本文寫的僅僅是雨嗎?
明確:還寫了仙人掌、各種菌子、楊梅、緬桂花等景物。寫了為寧坤作畫、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提問2:上述這些與雨有關系嗎?任選其中的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都與雨有著聯系。
示例:楊梅是雨季的一種果子,在雨的滋潤下,楊梅是黑紅黑紅的,在雨季的氛圍中,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的聲音是嬌嬌的。
提問3:請用幾個詞語描繪你對昆明雨的感覺。
明確:豐滿、飽和、旺盛、柔軟……
目標導學二:深情品讀,體會情感
提問4:體會了昆明雨的特點,誰愿意把這篇文章中你最喜歡的段落深情地讀一遍?抽生朗讀。
提問5: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說說他們讀得怎么樣?
學生各抒己見。
提問6:結合其他同學的意見,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篇文章再深情地,自由地讀一遍。
學生讀課文。
提問7:在朗讀中,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樣的嗎?
明確:喜愛、留戀、懷念等。
請同學們帶著喜愛、留戀、懷念的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讀給好友聽。甚至讀給更多人聽。
目標導學三: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閃電,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這些閃電的影子,活像一條條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動,一晃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節選)
提問8:同樣寫雨,大屏幕上的與課文中的給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確:氛圍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問9:如果用“豪放”與“婉約”來形容雨的話,《昆明的雨》應該屬于哪一種?作者是怎樣表現出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婉約。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具有一種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沒有寫作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寫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轟轟烈烈的事情才具有價值,有時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動別人的心。
小練筆: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給自己留下美好記憶的某個雨季。
三、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的特點長
不氣悶
明亮
豐滿
使人動情
濃綠想念
喜愛
贊美
下一篇:2024年張小嫻經典愛情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