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獎杯的句子有哪些
獲獎感言十大攻略-這年頭,無論是電影電視歌曲大賽還是優秀員工五好家庭三好學生評比,都要搞個頒獎儀式,上臺領獎者或心潮起伏、洶涌澎湃,或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仿佛早在預料之中,但誰都不會拿了獎扭頭就走,都會或多或少說一些獲獎感言,本人經研究,將其盤點如下: 1.啰哩巴嗦型 感謝××組委會、感謝××傳媒、感謝喜愛支持我的觀眾(奔兒,一個飛吻);感謝制片人,投資了這么一部好片子;感謝導演,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感謝劇組的所有演員,是你們給我力量創造好這樣一個角色;感謝幕后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攝像,沒有你,就沒有我的熒屏形象;我要感謝燈光、化妝、音響、道具、剪輯、劇務……門口看車的、早上開燈的,晚上鎖門的。
我要感謝我的妻子(現任),是你的理解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績;感謝我的大兒子、二女兒、小兒子、小女兒……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小學的、中學的、幼兒園的,大學就免了,因為我還沒上過。
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生了我、養育了我;我還要感謝——啊,算了,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就不在這里一一說了。
(就差沒感謝他們家的大狗小狗了,大狗看家護院,小狗給他帶來無盡的歡樂) 點評:想的很、很、很周全,被念到的人很、很、很感動,但是——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金錢、圖財害命
喂——觀眾都快睡著了
2.全面概括型 (深情地、含情脈脈地)感謝在我的一生中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雙眼不停地放電)。
點評:爽,全面,不會有漏項,估計連賣菜的都算上了,但——不分主次,等于沒說。
3.內斂型 要感謝的人很多,我就不在這里說了,所有感謝都在心中 點評:節約時間,不會遺漏誰,因為根本就沒說誰,觀眾不知道要感謝誰,恐怕只有自己和對方心知肚明。
4.樸實型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大家會對我那么厚愛……這個獎項我拿了是很開心。
點評:沒有直接感謝任何人,卻表示了對大家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實在
5.最節約型 手拿獎杯后,面對話筒(不是觀眾):“謝謝。
”然后一臉的惆悵,無語。
點評:酷就一個字
6.幽默型 謝謝媽媽,也謝謝外祖母,生了我媽媽。
點評:沒有誠意,耍寶才是目的
7.現實型 感謝頒獎的嘉賓,感謝在場的朋友。
點評:與其感謝一些場外人士,不如直接讓眼前的人聽了高興。
8.忘乎所以型 拿到獎杯,高喊“我是世界之王
”(說完,臺下一通瓶子亂扔,知道了什么叫眾矢之的) 點評:謙虛有時還是必要的。
9.激動型 非常高興得了這么重的一個獎。
(哭了) 點評:獎杯太重了,后悔沒找搬運工。
10.動作型 手舉獎杯,面向觀眾,雙膝下跪,喜極而泣。
點評:此時無聲勝有聲……不過,一個銅獎沒這個必要吧,這不是給獲金獎的出難題嗎
描述獎杯的句子
手捧獎杯的我,感覺好像收獲了辛勤勞動之后長出的果實。
手捧獎杯的我,感覺好像全世界都在為我喝彩。
下賽季斯特恩給我頒發MVP獎杯的時候我該怎么說獲獎感言
去你妹的,下次是我的。
。
。
問一下,剛看到一個圖片很好奇,就是張藝興好像在發表獲獎感言,穿白色,拿著個獎杯,然后突然有個人從后
PS:2009賽季第五場總決賽打完后手拿獎杯時說的感言 此時此刻,我站在這NBA總冠軍領獎臺上,我的心中涌起了許多感慨,我---洛杉幾湖人隊一個平平凡凡的NBA球員,卻能如此幸運、成為本賽季總冠軍一員,我感到十分榮幸,也十分的光榮,這對我來說,即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動力。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NBA聯盟,我首先要感謝NBA聯盟總裁大衛·斯特恩總書記,同時也要感謝聯盟的各級領導對我們的指導、關心和愛護,沒有您們英明正確的領導和支持,我們是不可能獲得這樣偉大的成績的。
同時,我要感謝NBA聯盟宣傳部、聯合會給了我這個殊榮;NBA的每一支球隊都是優秀,我們只是更幸運一些。
在今后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與時俱進,以實際行動來報答一切關心和支持我的領導、親人和球迷朋友們,謝謝
答題不易,望采納
求07綠色中國獲獎人物每個人的經典語句和詳細事例
清華大學教授張曉健的感言: 很高興獲得這個獎,但污染事件后的應急總是被動的,更重要的是從源頭上抓起,保護環境,防止污染事件的發生。
我希望,今后需要進行應急處理的任務越來越少
站在領獎臺上,這個身患癌癥的人仍像往常一樣,心里沒有自己,只想著污染能不能少些發生,再少些。
他是因處理污染突發事件而被人稱為救急英雄的,可他淡漠自己的位置和榮譽,從而彰顯出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
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記者柴靜的感言: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片中這個6歲的小女孩,將來有一天,她會知道,她聞到的無色無味的氣體當中有一種叫苯并芘的強致癌物。
她會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抗議和捍衛自己的生活;她會知道該怎么樣向這個世界去要求原本就應該屬于她的星光、白云和河流。
聽央視記者柴靜的感言,仿佛讓人觸摸到了一顆媒體人的良心。
為了一個沒有見過星星的女孩,為了一個陷入污染深淵的省份,她是如此地痛心疾首,以致讓自己瘦弱的肩上承擔了太多的責任。
她對人民和大自然的那份深情,以及對揭露污染實情的勇敢,無愧于她今天得到的這座獎杯。
河南省周口市“淮河衛士”會長霍岱珊的感言: 獲獎更覺責任重,讓我們遵照憲法所賦予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公眾深度參與的力量,給淮河的水環境筑起一道防火墻,使我們的母親河早日重現碧水藍天。
一個社會的普通公民,把保護環境當作自己的使命10余年奔走在淮河沿岸,他活出了人的精彩和價值。
他百折不撓、矢志不渝地保護環境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今社會環保英雄輩出的寫照。
如今的人民群眾已經懂得用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來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那么中國綠色春天的到來還會遠嗎
“綠家園志愿者”負責人汪永晨的感言: 水不僅屬于人類,也屬于江河。
今天的江河文明是自然與文化共同創造的。
我們這代人有責任傳承。
生態文明的提出表明我們終于認識到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在中國近代發展的長河中,曾有過這樣口號的記憶:人定勝天。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被視為懦夫和無為。
然而對自然的無度開發和破壞,使我們今天的生態環境遭受了難以恢復的重創。
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是對過往發展史的修正,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延伸和發展,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奠基石。
吉林省紅石林業局退休工人趙希海的感言: 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支持。
我今年70了,身體還可以,只要我能動彈,還要繼續植樹育苗。
這位70高齡的老人,用濃重的東北口音發表了自己最簡短最有力的感言。
寥寥數語,情真意切。
植樹育苗并非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但可貴的是18年如一日,植樹10萬余株,育苗20萬余株。
他說,只要活一天就要干一天,這種豪言壯語不是誰都敢說的。
前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的感言: 中國設立這個獎,是中國對環境的重視。
把獎頒給我,是肯定中國和香港在環境上的共同關切及努力。
我接受這榮譽,是今后繼續貢獻的承諾。
一個香港成功女人的代表,沒有矯情和浮夸,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香港和內地的工作中。
環保無界,祖國在她心中。
當接受這份榮譽時,她把它看作是承諾更多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人格的魅力,受到的是精神的洗禮。
我們的官員不該向她多學一點職業的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嗎
江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的感言: 新能源產業是跨越中國制造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是中國實現綠色和平崛起的一個戰略機遇;我將用畢生的精力,圓綠色地球之夢,圓和諧發展之夢。
施正榮的創業史代表了一個財富神話,而這個神話的締造者正是目前備受世界關注的新能源產業,施正榮的成功并非偶然,“新能源”已經逐漸開始釋放它的能量。
之于中國,新能源產業是一種決心,也是一個機遇;之于世界,新能源產業則是一個趨勢,一個人類發展的重大抉擇。
著名導演馮小寧的感言: 拍電影是自身學習的過程。
20年前拍攝《大氣層消失》使我感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7年前拍《嘎達梅林》,使我深入草原沙化的歷史真實;1年前拍攝《青藏線》使我看到環保的典范和希望。
3部影片組成了馮小寧的“生命與環境三部曲”,承載了一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
影視行業一直就存在盲目追求大制作大場景,并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取景的不良風氣,而馮小寧多年來以自己的行動和影片踐行著環保,為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貢獻一份獨特的力量。
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感言: 我和馮小寧有一個想法,想在最近兩年,啟動一個綠色電影計劃,號召有想法的導演,每人拍攝一段環保公益短片,合成一部中國環保大片,希望中國的電影人都來參加。
導演這個職業雖然離環保很遠,但作為中國影視界的“腕兒級”人物,張藝謀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
他們的反思和行動將為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示范作用。
正如評委會的評語所說:“這是一個特殊的獎,不是頒給完美的環保典范,而是頒給一個正在轉變的群體。
他們在爭議聲中進行的轉變,是影視界主流環境意識真正覺醒的標志。
”社會正期待他們驗證自己樹立綠色社會風尚的決心。
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的感言: 這是我們的職責,今后我們將更加忠誠地履行這個公眾的職責和大家一起走下去。
為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落實而奮斗。
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被稱為“風暴背后的人”。
2005年以來,他們發動的4次“環評風暴”,不僅使環境問題首次從邊緣進入宏觀經濟和公共生活的核心,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環保思潮的興起。
尤其是2007年實施的“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更是有力地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
如果我們的各級政府部門,都能像他們一樣忠于職守,敢于對人民和環保事業高度負責,那么中國的環境保護就會成為世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