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心得體會
環保心得體會不知你們是否知道“低活”這詞的意思?我然知道.“生活”不就是在我們等的日常生活中要降低碳排放量嗎?是啊,的確簡單.我們經常把它們掛在嘴邊.可是,你真的理解它們嗎?它們真的深深扎根在你的心底了嗎?曾經,地球母親留給我們豐富的能源使我們興高采烈,感嘆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最新統計表明,石油將在60年后枯竭,煤還可以供人類使用250年;曾經,物資、能源的浪費多么猖獗,現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了新一代的口頭禪;曾經,“發展第一”,環境問題被忽視的情況時常發生,現在,可持續發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成了最大的課題.不難看出,環境問題在不斷被人們引起重視.盡管如此,環境問題仍然嚴峻,節能減排、低碳生活迫在眉睫.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這一影響人類命運的問題卻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在生活中,開著大排量汽車,購買含氟空調、冰箱,含磷洗衣粉,夏天把空調開著低溫還一邊裹著被子,日光燈徹夜長明,水龍頭滴水聲日夜不息.,這些影響環境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與我們的主張所悖逆的.再過幾天,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要開幕了.“低碳世博”是本屆世博會的重要理念之一.上海將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實現上海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由上海世博局、《新民晚報》和利樂公司共同發起的“綠色世博‘椅’我為榮”牛奶飲料紙包裝回收大行動中,截至2010年1月底,據統計,回收活動覆蓋了上海12個城區,共吸引約728,400人參與;總回收量達113噸,相當于1000多萬個250毫升容量的牛奶飲料紙包裝得到回收再利用.1000條由回收牛奶飲料紙包裝制成的座椅正式入駐世博園,準備迎接中外賓朋.這次活動緊扣“低碳世博”主題,不僅搭建了“以環保助世博”的民眾參與平臺,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回收牛奶飲料紙包裝這個小動作,潛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市民親身參與環保行動的積極性,以此增強市民的整體素質,提升上海城市形象,更好地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大海的污染,影響著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幫助凈化污染.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參與,包括你和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創造低碳生活!其實做到節能,創造低碳生活很簡單.例如打印雙面用紙,淘米水澆花,隨手關燈,夏天空調溫度調高一度,冬天調低一度,多騎自行車,像城市的無車日一樣,少開一天車,等等等等.這些行為旨在培養一種習慣,一種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樹立起節約的意識,才能使節能低碳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的行為.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更應該踴躍加入環保行列,號召更多的人們行動起來.每一個人的一小步,將是社會向前邁進的一大步.為了那一片藍天永遠保持蔚藍,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遠郁郁蔥蔥,為了碧波蕩漾的河水永遠明凈,為了下一代擁有的地球永遠美麗,我們一起行動吧!“低碳生活,有你有我”!為了我們的地球和我們的家園!
小學生環保少年自薦理由(環保方面事跡簡介)
楊曉暉,女,臨沂一小五年級14班。
在家里,她乖巧聽話,孝敬長輩,總是積極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個好孩子;在學校,她勤奮好學,心系集體,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且成績顯著,是個好學生;在社會,她樂于助人,熱心為他人服務,是個小小好公民。
因為有她,家庭充滿歡笑,班級更加團結! 一、心懷夢想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楊曉暉同學熱愛祖國,看到身邊的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傷害,立志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這是一個動力,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上進。
她從小就遵守紀律,講文明,助人為樂。
興趣廣泛,多才多藝。
從六歲開始學習古箏舞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關心集體,熱心為同學、為班級服務,熱愛勞動,積極帶頭參加學校少先隊開展的各項有益活動。
在班級開展的環保主題班會上,她把自己了解到的環保知識和小竅門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讓同學們了解如何在生活小事中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通過舉辦環保知識競賽,開展節約用水、回收廢舊物品等環保實踐活動,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節能環保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同學們都養成了隨手撿紙屑、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勤儉節約 在家里,楊曉暉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經常做一些拖地,送垃圾等力能所及的家務事。
家中常有客人來,她都能主動端茶倒水,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好孩子。
她從來不罵臟話、粗話,是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
生活中,她特別注意勤儉節約,家里的洗手池,廚房都被她貼上了“請節約用水!”,而且自己也想了很多辦法來節約水,如:淘菜水可以沖廁所、洗手水儲存起來洗拖把、沒喝完的礦泉水收集起來澆花等。
她還津津有味給大家講怎樣保護水資源。
三、宣傳環保 她越來越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且積極投身到身邊開展的各項環保活動中去。
她懂得小區的衛生不僅靠小區的保潔阿姨還要靠小區居民。
她經常在周末和樓下的小伙伴一起撿拾垃圾。
在暑假期間,她積極投身到村級的環保活動中,她針對村級的一些問題,以倡議書的形式為我們的村主人獻上環保計策,并且將環保計策張貼在小區的大門口,讓更多的人知道怎樣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在假期外出旅游時,她也很注意保護環境。
那是在她三年級時到北京去旅游時,因為找不到垃圾桶,她將一個糖果袋在手中捏了大約一里路,導游阿姨直夸獎她是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就算一點垃圾也不隨手亂扔。
楊曉暉同學是優秀少先隊員的代表,是文明的宣傳員,是一位美德好少年。
我們相信,楊曉暉同學秉感恩之心,以愛心待人,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演繹更多的精彩。
雖然我現在做的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我堅信,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美麗純凈。
我要一個關于綠色環保的總結與感悟
1樹立節約意識,發揚勤儉美德。
節約能源,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從點滴做起。
自覺地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米,養成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關閉電腦和電器,紙張雙面打印,抵制商品過度包裝的習慣。
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在全縣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風尚。
?2踐行低碳理念,倡導綠色生活。
6月13日是全國低碳日,為了積極響應“低碳體驗日”活動,倡議大家采取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踐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辦公區域的照明、空調停開一天,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耗品,自覺使用節能環保文具、再生紙等辦公用品;購物自帶布袋子,自覺選購節能低碳家電、節水器具和高效照明產品,以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節能環保。
?3宣傳節能知識,營造文化氛圍。
通過電視、網絡、書籍等平臺,主動學習了解節能知識,掌握生活工作節能小竅門;積極開展以節能低碳、循環經濟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采取宣傳冊、板報等方式大力宣傳節能減排知識,增強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養成良好的節能意識和行為習慣,全民應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為節能減排做好表率。
節能、低碳、環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讓我們萬眾一心,做節能減排的實踐者、示范者、傳播者
以實際行動為“美麗鉛山”建設做貢獻
談談你對節能重要性的認識
節能環保并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做起。
作為每一個家庭,我們更應該提高家庭的綜合素質,切實了解節能環保的現實意義和重大作用,將每個家庭成員組織起來,牢牢抱成一團,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認識,去改進,將節能環保的主題落到實處。
在能源浪費方面,家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多臺電視機同時開;多個電腦同時用;電視沒看時不切斷電源,長期處于待機狀態;幾十上百瓦的白熾燈同時開好幾個;聲控燈感應器壞了,燈就沒日沒夜地亮著;飲水機24小時運作;有的電熱戶冬天用幾個上千瓦的大電爐眼睛眨也不眨;打開水龍頭嘩嘩一放就是好幾分鐘,等到熱水出來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點點滴滴,看來是微不足道的。
但正是這樣的點點滴滴,使居民區能源浪費現象顯得相當突出。
檢查我們的行為,司空見慣的“無意識浪費”,在家庭生活中浪費掉的寶貴能源實在太多了。
習慣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費現象是人們長期養成的習慣,又習以為常,因此在節約家庭能源方面考慮得不多。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改掉那些不經意的浪費“習慣”,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舉手之勞。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資源日益短缺的現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拯救地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家庭節能環保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很容易進行,做好家庭的節能環保工作,不僅節約了資源,也為家庭節約了一定開支,一舉兩得。
綠色環保的小故事,大概50字左右
急急急
《千年井,不反 》 古時候,在江南某地有一個吏。
一天,他接到一個出差的任務到當時的京城去送文件。
他騎著一匹馬匆匆上了路,傍晚,他歇宿在一個旅館里。
旅館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涼,還有一絲淡淡的甘甜。
小官吏喝著井水,感到旅途的辛勞減輕了不少。
這口井為南來北往的人增添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但這個小官吏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他離開旅館時,順手便把馬吃剩下的殘草敗根倒在了水井里。
過了一個月左右,小官吏從京城辦完事回來,又來到這家旅館。
他趕到這里時,天已完全黑了,經過一天的長途奔波,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便從水井里打水上來喝。
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得夠嗆,喝起水來如同牛飲一樣,結果喝進去一根草桿。
草桿卡在小官吏的喉嚨里,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不一會兒,小官吏就一命嗚呼了。
而這草桿正是他前次來的時候,倒在水井里的。
古人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訓,便告誡后人說:“千年井,不反唾。
”這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弄臟水源的意思。
急用啊
有關綠色環保的心得體會
冰川消融 與我們息息相關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科學家們曾警告說喜馬拉雅冰川正以每年大約 33 至 49 英尺的驚人速度后退,已經成為全球消融最快的冰川。
而支撐著印度最大的河谷盤地的甘戈特里冰川也正在以每年超過 100 英尺 的速度后退。
喜馬拉雅地區是除了北極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該地區冰川的迅速消融會使中國、印度和尼泊爾數億民眾直接面臨缺水的威脅。
2007 年 6 月 5 日 是第 36 個世界環境日。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冰川消融:后果堪憂。
水資源短缺、農作物減產、海平面上升、大量物種滅絕 …… 這并非荒誕虛幻,也非危言聳聽,全球氣候變化將使中國遭受越來越嚴重的損失,蘭核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 IPCC )發布的最新報告警告,未來幾十年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將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災難性后果。
全球變暖 危及人類生存 2007 年 3 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PICC )發表了有關氣候變化問題的報告。
該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一個主要原因。
2007 年 4 月, PICC 發布的第四次報告顯示,地球氣候的溫度在過去 100 年中變暖了 0.74 攝氏度,主要的變暖階段是最近 50 年;而未來 20 年每十年地球的氣候還會變暖 0.2 攝氏度。
近 70 年以來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 70 %,如果再不采取遏制措施,到 2030 年, 6 種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陸氟化硫)的排放量還要在 2000 年的基礎上上升 25-90 %,預計在本世紀末,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還將再上升 2 到 4 攝氏度。
該報告的核心結論是:氣候系統變暖,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地球表面溫度上升。
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在于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等),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燃燒化石燃料和土地的使用,而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增加主要源于農業。
在北極,泥炭沼解凍時會釋放出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強的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排放,引起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
在 1960-2002 年間,全球每年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 3 倍。
僅 1987 年以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加了 33 %。
IPCC 在今年的前兩份報告的描述并非聳人聽聞:全球氣候變暖,這一趨勢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未能削減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 2100 年使全球溫度上升達 6 攝氏度。
即使全球溫度只上升 2 攝氏度(
【第3句】:6 華氏度),到 2050 年也會使 2 億人群受到缺水的威脅, 20-30 %的全球物種滅絕。
英國《自然》雜志曾發表研究報告稱,全球變暖將導致世界上 1\\\/4 的陸地動植物在未來 50 年內滅絕,也就是說, 100 多萬個物種將在半個世紀后從地球上消失。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僅在 2005 年,自然災害就給我們帶來了近 4000 億美元的損失。
海水上漲淹沒了小島和沿海,使無數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環境難民。
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警告,亞洲將成為繼極地、非洲次撒哈拉地區、小島嶼之后全球變暖最大受害者之一。
多個亞洲國家將面臨水災、水源嚴重短缺、傳染病等重大危機,海面氣溫上升和冰蓋融化,將影響到亞洲人口集中的超級三角洲地區,包括中國的長江、黃河及珠江三角洲,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以及孟加拉的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
模擬結構預測,如果海平面上升 1 米 ,亞洲將失去 2500 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大約 1000 平方公里的耕地和水產地將可能變成鹽沼澤 …… 專家們通過從世界各地收集了近 3 萬種實際數據來說明一些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值得關注的是,人類生態腳印(又譯生態足跡)——人類消耗資源的速度,比大自然再生資源的速度快了 25 %。
從 1961 年到現在,“人類生態腳印”比從前擴大了 3 倍,而在過去 20 年的時間里,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一直超過自然界再生資源的速度。
據計算,到 2003 年,平均每個人的“生態腳印”是 202 公頃 ,而大自然只能再生相當于
【第1句】:8 公頃 的人類生存資源。
在“人類生態腳印”的各組成因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它占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全部影響的 48 %。
發展中國家對森林的無限度砍伐,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排放量 20 %- 25 %;而地球上有 8 億量左右的機動車,各國使用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輪船等)所排放的廢氣則占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14 %。
人類活動造成了氣候變暖,給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脅,需要人類采取行動解救自己。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指出,第四次報告的發布不僅是一個里程碑,而且是人類為了子孫后代采取行動的時刻。
我們需要采取雙重措施:一是要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二是要采取相應措施,調整我們的策略,努力改變現有的發展模式。
當務之急是要遏制全球變暖趨勢。
各國達成共識 遏制氣候變化 通過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世界就能夠減緩并扭轉排放趨勢,世界各國已達成此共識。
上世紀九十年代,各國圍繞溫室氣體減排問題,共同擬定了《京都議定書》、《生物多樣性公約》、《臭氧層保護公約》等國際公約,對遏制全球變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92 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
1997 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要求 38 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要在 2008 年到 2024 年期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1990 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
【第5句】:2 %,發展中國家不承擔減排義務。
美國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第一大排放國,曾于 1998 年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而在 2001 年卻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理由是議定書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過重的負擔。
退出《京都議定書》后,截至 2004 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1990 年上升了
【第15句】:8 %。
十年經歷說明,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如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和印度的政府須加入《京都議定書》,以保障全球減排實施。
今年 1 月歐盟通過了能源和氣候變化的綜合性計劃,聯合國積極推動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立法,在可再生資源和生物能源方面都設立了目標,計劃到 2024 年,使歐盟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20 %。
清潔發展機制是根據《京都議定書》設定的一種減排機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目前尚未承擔溫室氣體減排指標。
但中國已開展了 279 個清潔發展機制( CDM )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全部實施,相當于全球 CDM 減排量的 50 %。
中國的積極行動得到世界的贊賞。
節能降耗 減緩全球變暖 2007 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各級領導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
胡錦濤主席強調,全黨全社會都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認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最大決心、花最大氣力抓好節約能源資源工作。
我國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我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到 2010 年實現單位 GDP 能耗降低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 %。
綠色廣東 ——廣東也在發展循環經濟、節能降耗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措施。
2004 年 12 月,省委書記張德江提出建設“綠色廣東”; 2005 年 3 月,完成《珠三角環境保護規劃》和《廣東省環境保護規劃》; 2006 年 2 月,開展“綠色 GDP ”試點工作;并建立 GDP 能耗指標公報制度,把節能降耗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
廣東是 GDP 總量排全國第一的經濟大省,能耗卻創出了全國最低水平: 2006 年上半年廣東每萬元 GDP 消耗 0.79 噸標準煤,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 65 %,成為“能效冠軍”。
針對我國的公共建筑耗能嚴重,在我國南方設計全玻璃的建筑,使其能耗要比一般箭竹高出 5 倍,成了浪費能源的“樣板”。
從今年 4 月 15 日起,廣東省將全面實施《(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新建酒店、寫字樓一律不建超大玻璃幕墻;公共建筑的照明亮度為,一間 10 平方米 的普通辦公室 110 瓦,高檔商業營業廳可以大道 19 瓦 \\\/ 平方米,旅館客房應為 15 瓦 \\\/ 平方米。
在個人使用的辦公室內,建議采用人體感應或動靜感應自動開關燈。
我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 1989 年新疆建設了中國首家風力發電廠,新疆目前已建成五座風力發電場,風電裝機容量達 18 萬千瓦; 2005 年中國風機總裝機容量達到 18 萬千瓦; 2005 年中國風機總裝機容量達到 127 萬千瓦,占世界第七位。
2006 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后,風能規劃 2010 年風機裝機容量達到 500 萬千瓦; 2024 年達到 1000 萬千瓦; 2024 年達到 3000 萬千瓦。
我國農業部報道,農村廣泛推行綠色能源——沼氣。
全國現有 1800 萬戶用沼氣,相當于替代 1090 萬噸標準煤的能耗和 5940 萬畝林地的年蓄積量。
騎車減排 ——法國推行“自行車城市”,節能效果顯著。
自 2005 年 5 月以來,里昂市投入的 3000 輛租袵自行車已經行駛了 1000 萬英里(約合 1609 萬公里)。
僅這數據就相當于減少了汽車行駛所需的 3000 噸二氧化碳氣體,里昂市的機動車流量也下降了 4 %,自行車使用量已是原來的 3 倍。
植樹造林 ——森林對于遏制氣候變化和保持生物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
森林,特別是熱帶森林可以大量捕捉二氧化碳,起到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
2007 年 5 月 22 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環境署宣布推動“承諾種植十億棵樹”活動已提前 7 個月達到目標。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稱,自從 2000 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森林面積減少了大約 5 萬平方英里,亞洲反而新增了大約 4000 平方英里的身臨資源,這主要歸功于中國政府積極推行保護森林政策。
中國三北防護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樹造林工程和最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涵蓋了 500 多個縣,占國土面積的
【第42句】:4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節能可能是一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途徑。
大幅減排就是要進一步提升能效,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采用更好的絕緣、照明和其他節能措施,改變使用煤到天然氣的能源模式,多使用核能和諸如風能、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的可在生能源。
2002 年倫敦南部建成了首個零能耗生態村,“ BedZED ”是“零能源發展居住區”的字母縮寫;英國部分鄉村民眾已開始“從我做起”,自發安裝家用太陽能和風能裝置,關閉電暖爐、電咖啡壺等,為遏制全球變暖出自己的一份力。
做好身邊事 為地球降溫 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每個人都能做好身邊小事為溫室氣體的減排出力,諸如: 1 、最大限度提高家庭中的能源使用率,最大限度的節能。
選擇把空調室外機裝在陰涼處或配以遮陽棚,運轉效率就可以提升 10 %,夏天把空調溫度調到不超過 26 攝氏度,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及時關掉電器,因為處于待機狀態的家用電器好電量可達該種家用電器總耗電量的 10 %- 60 %;使用節能燈,節能熒光燈比白熾燈省電 75 %至 80 %,加入全球都換掉老式白熾燈泡,就可以通過節能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7 億噸。
讓節約成為一種品質、精神和時尚。
2 、植樹和綠化周邊環境和你家屋頂、陽臺,一小塊空中花園就可以防止 50 %的雨水流失。
3 、使用較少產生二氧化碳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盡量使用再循環的材料和節能的材料,盡量買再生的合成的物品,用手帕代替紙巾,拒絕使用如“方便筷”等一次性日用品。
據調查,一次性筷子壹年“吃”掉的木材,相當于我國全年林木消耗總量的 18 %。
蘭州每天消耗 150 萬雙一次性筷子,相當耗費木材 54 立方米,減少森林面積 66 平方米。
4 、參與綠色社區創建活動。
積極參與、宣傳環境保護,倡導生態文明和綠色生活方式,推行綠色消費,增強環保意識,形成關愛環境、參與環保的社會新風。
5 、不遠的路程都走路少乘車或騎自行車,路程遠的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駕駛節能性汽車。
小手拉大手,全家講文明(我家是怎么做好節能環保的)
你好,小手拉大手,全家講文明,平時帶小孩子去游玩在許可的環境讓他帶上一次性手套學會愛護環境收撿些垃圾,增長環保意識。
小學生 節能環保 共建文明 閱讀心得
在當今世界飛速發展之際,人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保護環境的確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環境污染成為了全世界以及全寧波市共同面臨的重點問題。
寧波作為一座國際花園城市,卻出現了另一番不協調的景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使原來美麗的小河,碧綠的草地變得為世人所討厭.我們仿佛聽到它們在哭泣著我們原本是美麗的,現在大家為什么那樣厭惡我們呢 為此,有關部門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馬路上放了一只只垃圾桶,可有些人家因為嫌遠,覺得麻煩,仍就隨手亂扔.而且垃圾也是有毒的,特別是塑料,人們聞久了就會得癌癥;一節廢電池能讓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在看看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中經常發生的洪水,沙塵暴,它們給地球上居住的人們帶來多少災難啊,;汽車尾氣彌漫著整個城市的上空,變的灰蒙蒙的;到處都有牛皮癬小廣告……這都是那些不愛保護環境,隨意砍伐樹木的人們造成的結果。
善待城市環境,對于每一個家庭都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痛快給自己帶來災難。
為了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我們的寧波更加清潔美麗,所以,我建議大家:一、愛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的用水,不要讓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
二、垃圾分類,廢物利用,保護再生資源,要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三、少用一次性物品與筷子,多多種樹,讓樹更好的美化寧波。
四、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噪音,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第5句】:愛花鳥類,保護鳥類,保護動物. 我們只有一條寧波河,她如果被污染了就不再清澈;我們只有一個寧波,她如果被破壞了就不再美麗……。
保護環境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行動,取決于你、我、他。
為了綠色,為了這美麗的寧波,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