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在哪一篇文章中說過保險的意義
請參考: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通過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了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學會要有意識的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學校發展相結合。
一、科學發展觀與教師發展相結合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教師對于學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科學發展觀也精辟闡述了一個重大思想:既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科學發展。
這更讓我堅信,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學生是學校的生命,教師發展是學校發展的前提。
學校管理要以學生為本,但首先要以教師為本,尊重信任教師,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發展,讓管理充滿人性。
。
在這種理念支撐下,我們對老師的管理更人性化,沒有指責與挑剔,有得是指導與引領。
我們采取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了解社會發展趨勢,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師能站在學科教學的前沿,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人們把教師當成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甚至還嫌不夠,要求教師兩頭燃燒,加快成灰的步伐,把學生發展的前提建立在犧牲教師的基礎之上。
我認為,這是對教師生命的一種不尊重,是對教育資源的掠奪性砍伐,是對教育事業的摧殘。
為此,在我們學校更提倡的不是教師的加班加點,而是教師的學習提高,是教師的樂教會教。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盡力做著我們能做的一切。
為教師選購他們自己想看的教育理論書籍,豐富教師的藏書,是我們做的眾多事情中的一種。
我覺得讓老師與書為伍,與書為伴,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最佳途徑。
為了激發教師的讀書熱情,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與欣賞活動。
每周一的教師例會,我們都有一名教師談自己的讀書體會或向大家介紹自己讀過的、喜歡的書籍與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除了每周一的讀書交流外,老師們還在隨時填寫著《讀書交流表》,這種文字性的交流讓人讀來更覺得回味無窮。
邵琳琳老師所讀《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一書,讀后感悟這樣寫道:“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價值,在閱讀中,我體會到老師的辛苦與不易,也感受到老師的幸福與希望。
當一名教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業中,這個生命本身的內涵將會因為這項事業而升華,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又一次學習的經歷,體味著一個個學生和‘我’的‘故事’,我對生命對教育都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能對書的體會到如此境界,那讀書的人還會是一個平庸的教書匠嗎
為了教師更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對教師工作情況的評價也有所改變。
改他評為自評,改扣分為加分,改有等級為無等級,重點是引導老師去反思自己的工作,幫助老師去尋找自己的閃光點,與老師一道去體驗成長的快樂。
老師每學期的工作總結也不再是長篇大論空話套話地敘述,而是填寫學校統一印發的《教師專業成長狀況表》,此表含概了師德建設狀況、工作狀況、學習狀況、工作反思。
教師填寫表格的過程也是一次對自己各方面情況重新認識得過程,特別是設計的工作感悟欄,意在提升老師對教師職業深層次的認識,也讓我對老師的工作狀況、精神境界有所了解,以便及時調整我得工作思路。
每當老師交上來《教師專業成長狀況表》后,我都迫不及待地一份份去品讀,讀時的那份喜悅、那種激動無以言表。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付出就會有回報,工作著、快樂著、成長著。
”這是趙佩英老師寫得工作感悟。
“一路前行,時刻在被磨礪著,對我而言缺點和缺陷,失敗和失落,都是個人成長反思不可或缺的精神養分;逆境也好順境也罷,在我這里都將轉化為力量,推進我、鞭策我、修煉我,使我和我愛得學校、學生——前行復前行。
”這是汪紅利老師寫得。
一段段發自肺腑的感言,能不讓讀它的人感動、欣喜、深思嗎
身為校長最應該關注的就是老師的發展,但老師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沒有涓涓溪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
關注老師的每一天,哪怕節假日;關注老師的每一件事,哪怕一舉手一投足,讓老師時刻感到有一只手在推其前進,有一種力量在促其成長,誰都沒有理由退縮,誰都不能停止不前,有了老師的成長與發展就能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科學發展觀提倡的低投入高產出,收到“名師出高徒”效果。
二、科學發展觀與學生發展相結合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社會的建設者,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以學生為中心,走向“學生本位”的教育實踐,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學生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膽子大、逆反心理強,做出了許多我們成人無法理解的事,大學生硫酸“潑熊”事件,馬加爵、薛榮華殺人案件,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自殺事件,以及不滿家長與老師的管教而出走事件,均作為極端案例而引起媒體輿論的普遍關注。
在這些極端案件背后,是日益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隱患。
在研究者的統計數據中,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高達20%以上,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美國教育家、素質教育倡導者詹姆斯·多姆生認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真理,誠實正直的學生同僅僅是學業突出的百分學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會”。
為此,針對學校教育存在“注重科學知識教育,而忽視系統的人文教育;注重學生學知識做學問,而忽視引導學生做人。
”兩大弊端。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同樣也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在教會學生如何做事,如何掌握科學知識,如何為進一步深造和日后工作做準備的同時,不忘滲透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教育,使他們成長為有“人性”的人才。
不僅具備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還擁有善良、美好的心靈和富有遠見、敏銳的雙眼,能對民族、對國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策略,從抓學生的文明衛生習慣入手,不斷探索和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方法,積極構建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我們研究出臺了紅廟街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以求通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這一方案的實施促使老師和家長必須: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評價時注重的是學生發展的進程,強調的是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使學生的發展也融入到了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
三、科學發展觀與學校發展相結合在教育界“口號”與“標簽”盛行的今天,學校的管理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用科學的發展觀來統領學校管理,對學校的學方向做出理性的思考,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力戒管理上的短期效應。
我校在學校管理上從抓領導班子建設入手,明確分工、明確責任,調動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工作能力。
進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并深入思考制定了學校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學校的學理念、學特色、學目標,用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去確立全新的教育觀、育人觀,并以此來統一教師的思想和行動。
有人曾這樣說過:學校可以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沒有校長,但決不能沒有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校長只有充分利用學校的優勢,發展自己的獨特見解,形成自己正確獨特的教育理念,并以此影響教師和學生,才能使學校得以發展。
還必須認識到,學校發展尤以校園文化發展為先,校園先進文化對內能增強師生的歸屬感、使命感,形成凝聚力、內聚力和共同的價值觀。
對外能增強學校的社會認同感,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和學品味。
校園先進文化反映了學校的學理念、學傳統、學思路、學特色。
因此,建設校園先進文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紅廟街小學始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園精神與文化,并通過校歌、校報、和校風、校訓、教風、學風、宣傳欄等物質載體表現出來,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園精神與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激勵。
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學校已基本形成了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健康、和諧、務實、創新的校園風貌。
讓我們時刻牢記,沒有什么比育人更重要了,讓我們以更高的標準、更寬的視野、更新的理念,努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營造更具競爭力的學校育人環境,不斷增強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促進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上一篇:驚喜田園撲倒克妻夫君完結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