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讓我們銘記,勿忘國恥,勿忘心安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
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而散,歷史仿佛已經遠去。
但是,從盧溝橋頭卷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
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恥,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
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愿。
落后就要挨打血色黃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
68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
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后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
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
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
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
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與澎湖列島;10年后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
“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上世紀30年代初,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變”,占領我國東北地區,挑起侵華序幕,隨后將槍口瞄向內蒙古、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占熱河省。
回顧近代中日關系史,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具體戰斗在某一地點發生可能有偶然性的,但同日本進行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大戰卻是必然的
中日兩國之間為什么會開戰
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
一個島國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國土面積數十倍于它的大國
原因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其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
戰爭是兩國實力的對抗戰爭是精神的較量,更是物質的對抗。
“七七事變”之后,中華民族奮起抗戰。
然而,虛弱的國力,有國無防的現實,沒有做好開戰準備的民心士氣,讓西方的人們在驚訝于中國人頑強戰斗意志的同時,也預言中國人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廝殺中前景十分黯淡。
讓我們來看一看開戰之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6億美元。
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50萬噸,舊中國沒有重工業基礎,年產鋼不過4萬噸,年產彈藥幾千噸,武器主要靠進口。
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讓歐美列強也不敢輕視,而中國只有一個虛弱的中央政府和數十個各自為政的地方政府,經濟結構、組織形態和技術水平都還停留在“前現代”的狀態。
誰都知道,一個軟弱乏力的國度與一支如狼似虎的現代化軍隊開戰意味著什么。
在淞滬戰場長達3個月的戰斗中,中國方面共投入70多萬兵力,傷亡20余萬人。
史料記載,當時的正面戰場整營整連陣亡不是罕見之事,每日經由兵站送往后方的傷員常在萬人以上。
從西部內地行軍趕到東南、華北前線的川軍官兵們沒有見過坦克,一些戰士所擁有的武器還是大刀、長矛。
他們上戰場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還沒見到敵人就已經戰死疆場。
回顧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歷史,我們除了對血肉拼搏的感動,更有對實力不濟的無奈。
在強大的物質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貴,但總呈現出一種蒼白無力的悲壯。
周總理曾對那場戰爭感慨: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對付帝國主義卻不能不講實力。
只有在國家總體實力包括軍事實力方面能追趕上世界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
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銘記歷史有哪些主要意義
銘記歷史圓中國夢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條孕育著56個民族的巨龍――中國。
如今,巨龍已經騰空而飛了。
但是,在60多年前,它卻蒙受著巨大的屈辱,這是我們永遠也不能淡忘的。
親愛的朋友,你們可曾記否,1937年7月7日夜間,日本軍隊在北平南面的盧溝橋地區進行挑畔性的軍事演習。
他們謊稱有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但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
于是,日本政府就以此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槍聲、炮彈聲剎時間敲破了往日的寧靜,千億多的中國同胞被處身于水深火熱之中。
殘酷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實施了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
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他們把人當作刀靶練習刺殺;他們用鐵絲將我們的中國同胞捆綁,然后進行密集的機槍掃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者,均被用刺刀殺戮。
殘暴的日本侵略者還將大批的中國人當作是細菌和毒氣的實驗品,殘害致死……流離失所的中國子民在淪陷的國土上苦苦掙扎,一片片沃土被染成了鮮紅的血色。
聽見了嗎
黃河在悲鳴,長江在嗚咽
1937年12月13日,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充滿血腥的一天。
因為日本侵略者就是在這一天攻打南京,開始對我國同胞進行長達6個星期慘不忍睹的殘殺。
被槍殺、活埋的人竟多達30多萬,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這就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南京大屠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外婆就曾經對我說過,我們所在的三坑也曾遭受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
那時,敵機經常在天空中轟轟地轉,偶爾還投下幾枚炸彈,人們都趕緊帶著自己的親人逃亡。
當然,也有人被那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殘害了。
可見日本侵略者是多么的殘暴,就連三坑這樣的小地方他們也不愿意放過。
正由于侵略者的暴行,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英明的共產黨顧全大局,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都為自己偉大的勝利而歡呼、自豪。
然而,也許有人還沒有想,為什么一個國土只有37萬多平方千米的島國竟敢如此猖狂地侵略一個國土達960萬平方千米、有4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
那是因為日本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中國在當時卻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
那時候很多的西方國家甚至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
“東亞病夫”
這是一個多么諷刺的字眼。
這樣不但使中華兒女蒙受了巨大的屈辱,還使日本侵略者更加囂張了。
我曾經聽別人說:“跪著的德國人遠比站著的日本人要高大
”“難道德國人的身材真的那樣高大嗎
”我不禁想道。
原來,并不是這樣的。
那是因為德國也曾經侵略過別的國家,但是德國人肯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跪下向全世界表示真誠的歉意。
這個舉動使世人為之欣慰。
相比之下,至到今天,日本政府不但沒有承認錯誤,還不顧亞洲各國的強烈遣責,三番四次地到靖國神社拜“鬼”。
除此之外,日本還千方百計地改編教科書,意圖篡改歷史,但是歷史是永遠也不能改變的,日本政府這樣做只會再一次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他們可知道,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遺留著日本侵略中國的鐵證
朋友們,讓我們銘記中國所蒙受的屈辱,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然而,我們牢記歷史并不是為了向日本發動“復仇”戰爭,而是為了讓歷史沉痛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
”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我們更應該好好報效祖國。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建設祖國的重任就落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一起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關于“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作文500字快點
銘記歷史創造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人們常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屈辱,不能忘記我們的前輩們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戰爭,不能忘記那些為了祖國的強盛,努力奮斗的仁人志士,我們不能忘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屈辱,也有過英勇的反抗。
回顧過去,我們的國土有的被列國列強行租借,有的被他們強取豪奪,四散飄零。
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都曾經脫離了母親的懷抱。
1984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被迫簽下了一千多條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飽受了外國侵略者的欺辱……隨著列強鐵蹄的踐踏,中國許多名勝古跡頃間變為廢墟。
成千上萬的珍貴文物被他們瘋狂掠奪,流散他鄉。
1960年10月,圓明園就是在侵略者的瘋狂掠奪下,成為一片廢墟……這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也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
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的骨氣,保護著中華民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劉胡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趙一曼——甘將熱血沃中華、狼牙上五壯士——視死如歸的抗日英雄……現在,我們的祖國日益強盛,不斷崛起。
世博會的盛況、奧運會的精彩、神州五、六、七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南極考察站的建立……一切都在說明:我們是不屈的中國人
經歷了那么多苦難,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
同學們,我們永遠是自豪堅強的中國人,讓我們共同建設更美好、更強大的中國,銘記歷史,創造未來
老師讓我們寫銘記981劰歷史作文
918吧。
。
。
歷史作文的話,最關鍵的是以史為鏡、借鑒于今日。
估計大多數學生都會寫成要自強不息、落后就要挨打之類的。
。
。
你如果想寫得新穎一些的話,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中日在918之前,曾圍繞朝鮮進行過四次戰爭。
分別是:唐代的白江村之戰、元朝的遠征日本、以及明朝的萬歷朝鮮之戰和清代的甲午海戰,全部和緊鄰東北的朝鮮有關。
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歷史經驗:唇亡齒寒。
一旦失去了朝鮮,中國東北、乃至中原地區就直接暴露在敵人的鐵蹄面前。
所以,維系中朝、中韓關系,才是避免918事變重演的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整日呼喊口號,空談愛國。
918事變前后,呼喊愛國口號的腦殘也不少,但是最后都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然并卵。
順便推薦一本歷史小說吧,寫的是明朝萬歷年間,大明遠征軍在朝鮮激戰日軍,并成功暴揍了日本一頓地歷史小說,寫得也很嚴謹,不是意淫類型的,可以看一看,了解些真正的歷史。
小說名《大明征伐錄:壬辰風云》,百度一下就有。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作文
管仲、蒙恬、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陳湯、馬援、班超、冉閔、祖逖、謝玄、檀道濟、陳慶之、李靖、薛禮、蘇烈、徐世勣、高仙芝、郭子儀、楊業、狄青、曹瑋、李繼隆、種師道、宗澤、岳飛、韓世忠、吳階、劉锜、李顯忠、虞允文、辛棄疾、畢再遇、孟珙、余玠、王堅、張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于謙、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孫承宗、袁可立、沈有容、鄧子龍、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煥、盧象升、史可法、閻應元、何騰蛟、夏完淳、張煌言、李定國、鄭成功。
長征讓我們銘記什么樣的歷史
俄羅斯侵占中國領土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屈辱史
上一篇:理論業務知識培訓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