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教學論讀書筆記參考
【第1句】:蘇霍姆林斯基及其教學論
【第1句】:人物簡介: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1枚紅星勛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等教育專著。
【第2句】: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論:論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于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
關于智育。他認為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說,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傳授,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并發展他們的智力。
關于體育。他說:“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觀、智力發展、知識的鞏固和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們是否樂觀愉快,朝氣蓬勃。”并響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個還是健康”的口號。
關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抓緊美育的實施。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們美的心靈,并提出了進行美育的多種多樣的途徑和手段,如通過觀賞大自然感受美,通過文學藝術作品鑒賞美,通過
動手勞動創造美等,甚至要求兒童重視衣著美和儀表美。總之,在整個美育過程中,美育應隨時、隨處進行。
關于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出:“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進行十年制教育,僅僅教給他科學基礎知識,從不讓他接受勞動訓練,而在他畢業時把一把鏟子交給他開始勞動,那么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悲劇”。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五育任務。在論述五育時,既強調了各育的“相對獨立職能”,又闡明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論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關于教學基本理論的論述,又有各個教學環節的體經驗介紹和建議,基本上構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教學論。他從智育的基本任務出發,要求正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兩對矛盾,即教學——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在促進矛盾的辯證統一過程中,完成目的,實現和諧發展的總任務。
關于教學—發展的統一。首先他強調師生通過教學有效地傳授和獲取知識認為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堅決反對那種只給知識,不重視發展智力的教學。因此,他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講課力求生動、形象、有趣、反對“滿堂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的學校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并用分數去鼓勵他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取得成績的快樂。
關于“兩套教學大綱”的論述。在他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忠實執行國家制訂的教學大綱,但不能過于機械,心目中同時裝有“第二大
綱”,借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開闊視野,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他還闡述了諸如教學任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問題。
論學校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自1948年至1970年一直擔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積累了豐富的學校管理工作經驗,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他認為校長不能陷入事務的漩渦,也不能官腔官調的行政命令來領導。他說:“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他指出,一個好校長必先是一個好教師。
對學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這個“主要杠桿”,認為這是一非常實際又迫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他和他的同事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結合語文教學,模索出一套符合教學過程邏輯的,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的“基本技能體系”聽、說、讀、寫12項基本功。
關于教師管理。他認為,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不行的。作為學校領導,應該關心愛護教師,盡量減輕教師的負擔。
關于學年總結。他把總結工作這件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當作把握教育規律的一個要環節。提倡校長親自動手,每天每周都要記事,及時整理,不斷分析研究,并征求大家的建議或意見。他認為,總結不應刻板公式化,年復一年一個模式,好的總結應該既是全體教師一年創造性勞動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鑒。
【第3句】:簡要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經驗與理論著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他一生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當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做具體工作,又搞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勤奮務實,筆耕不輟的杰出人物。這就使得他能從學校工作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觀察、了解研究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片面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的著作是近幾十年來罕見的先進教育經驗寶庫。
蘇霍姆林斯是具有執著的教育信念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自從1948年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后,他的教育才華就愈益明顯地展示出來。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躍在原蘇聯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革新精神,從不拘泥于傳統的陋習,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如他敢公開指出:20世紀30年代蘇共中央發動的對“兒童學的批判有過火之處,批判的結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了”,從而導致原蘇聯20世紀30至40年代直至凱洛夫教育學的嚴重錯誤;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時間內,原蘇聯普通學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勞動課,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學卻從未間斷過。不僅如此,學生畢業時,既領取畢業證書,還領取職業證書。
蘇霍姆林斯基偉大、光輝的一生給后人的最大啟示是,教育理論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論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論家與教育實踐家的完美結合。
【第2句】:維果茨基及其“最近發展區理論”
【第1句】:人物簡介:維果斯基(LevVygotsky,1896-1934),前蘇聯心理學家,“文化-歷史”理論的創始人。1917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和沙尼亞夫斯基大學歷史哲學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維果斯基對人的高級心理機能進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發表了《意識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問題》,明確提出研究意識問題對科學心理學的重大意義。1934年維果斯基因患肺結核逝世,年僅38歲。維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種著作,其心理學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響。1931年撰寫重要代表作《思維和言語》,詳細論述了他對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起源與中介結構的理論觀點,同時還對皮亞杰關于兒童自我中心言語的觀點做了詳細評述。此外,還寫有多篇論文闡述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教學必須走在發展的前面”等觀點。
【第2句】:“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困難發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維果茨基依據一系列實驗的結果,指出了學齡期的教學與發展問題具有重要價值的觀念——“最近發展區”。研究這一思想對于如何進行新課程改革是非常有益的,也利于我們的教學面對全體,使學生各有所得。他指出,兒童發展任何時候不是僅僅由成熟的部分決定的。他說,至少可以確定兒童有兩個發展的水平,第一個是現有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師提出的智力任務。第二個是潛在的發展水平。即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而必須在教師的幫助下,在任何活動中,通過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務。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幅度則為“最近發展區”。
在維果茨基看來,“最近發展區”對智力發展和成功的進程,比現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義。他強調,教學不應該指望于兒童的昨天,而應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因為它使兒童的潛在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依據“最近發展區”的思想,“最近發展區”是教學發展的“最佳期限”,即“發展教學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內進行的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最佳的教學。教學應根據“最近發展”。“如果只根據兒童智力發展的現有水平來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組織教學,就是指望于兒童發展的
昨天,面向已經完成的發展程”。這樣的教學,從發展意義上說是消極的。它不會促進兒童發展。教學過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上,才能產生潛在水平和現有水平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又可引起兒童心理機能間的矛盾,從而推動了兒童的發展。例如,初中一年級負數的教學,學生過去未認識負數。教師可以舉一些具體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如,可用溫度計測溫度的例子,在零攝氏度以上與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時候的溫度怎樣表示,以吸引學生,使他們渴望找到表示這些量的數。從而解決他們想解決未能解決的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的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機能的矛盾,使學生很快掌握了負數的概念,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依據“最近發展區”教學也應采取適應的手段。教師借助教學方法、手段,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形成技能、技巧。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在“最近發展”區域,因此,教學方法、手段應考慮“最近發展區”。如,在初中二年級相似三角形教學,可先帶學生做教學實驗,讓學生應用已有知識測量學校校園內國旗旗桿的高,這樣學生感到興趣,旗桿不能爬,怎樣測量呢?心里感到納悶,這時教師可以充分學校的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實地測量,得到一些數據。怎樣處理這些數據,當然學生未學相似三角形知識是不懂的。這樣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心理機能的矛盾,再順水推舟,然后回到課堂。這樣比單一的教學方法效果好,從而達到培養他們注意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
根據“最近發展區”教學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整體而言,比如一個班,教學應面向大多數學生,使教學的深度為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所能接受。這就得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他們整體的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正確處理教學中的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系,使教學內容和進度符合學生整體的“最近發展區”。如遇到較難的章節時,教師可以添加一些為大多數學生所能接受的例題,不一定全部按照課本的照搬,防止“本本主義”,以便各有所獲。對于個體學生來說,有的學生認識能力強,興趣廣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他們不滿足按部就班的學習,迫切希望教師傳授給他們未知的知識,要求更有深度的廣延。教師應根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的特點,實施針對性教學。例如,有的學校辦“提高班”,給他們開“小灶”是較好的做法。而有的學生成為學困生,是因為教學不符合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這一批學生。例如,講,求證: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這一例題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理論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絕對聽不懂,為了使學生各有所得,教師可以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比如;對部分學生只要求能按照題目要求畫出等腰梯形的圖形就可以了,進而降低了要求。也充分顧及個體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學有所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收獲,調動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要作多層次的要求,避免個別學生交不上作業的局面,使得學生在作業中各有所為。
優秀的小紅帽讀書筆記參考
今天,我和媽媽重讀了一遍格林兄弟的經典童話《小紅帽》。其中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
小紅帽是個善良孝順的孩子,她祖母病了,媽媽讓她送些吃的給祖母去。不巧的是小紅帽在樹林里遇見了大灰狼,她聽了大灰狼的話,結果害的祖母被大灰狼吃了,甚至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多虧有獵人搭救,才保住了性命,并一起教訓了大灰狼。
小紅帽因為沒有認識到大灰狼的狡猾和殘忍的本性,所以才會被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和陌生人交往時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講自己的情況,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孩子。
優秀的鑄劍讀書筆記參考
《鑄劍》是一個復仇故事。
故事上寫了主人公眉間尺與鬧夜的`老鼠折騰了一番。然后他的母親跟他講述了父親當年幫助國王用神鐵鑄造了兩把舉世無雙的神劍,一把是雄劍,另一把則是雌劍,他(父親)怕國王會將自己置于死地,所以把雄劍放在家里,自己把雌劍獻給國王。眉間尺聽了之后憤怒極了,立刻叫母親找出雄劍,發誓明天一早就去替父報仇。
眉間尺在復仇的路上遇到了“黑衣人”,“黑衣人”說幫他報仇,只要眉間尺頭顱和雄劍就可以了。眉間尺很干脆的把這兩把兩樣“寶物”給了“黑衣人”。
國王在王宮里無聊,就把官員叫來,叫他們找一個會變戲法的人來,給他(國王)解解悶。然后,官員們就把黑衣人叫來。然后將國王的頭砍入水中,仇人相對,本來就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由于王頭特別狡猾,讓眉間尺的頭受傷多處,黑衣人有些焦急,便把自己的頭也給砍入水中??最后王頭大敗,二人報酬成功。
讀了這篇短文,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惡是永遠不可能戰勝正義的!
優秀的曾國藩讀書筆記參考
【第1句】:人物簡介
老話說的好:"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曾國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軍創建者,洋務派領袖。他幫清朝鎮壓了太平天國。他一生不愛財,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個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個榜樣。曾國藩德行高尚、志趣高遠,不僅僅是近代以來,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不多見的。他始終能夠立德、立功、立言,達到古人“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鑠今,沒有一個人能與之相比,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立志一定要超出普通庸碌之輩,他不斷克服困難,從中求得知識,不斷親身踐行知識,不遺余力,即使經歷重重艱辛阻礙也無法令他失去斗志;不求成效很快顯現,謙虛地接受,勤勉地奉行,以剛直自立于世,堅定而有節操,以誠意為前導,勇猛精進,堅苦卓絕。《中華文化大講堂書系:曾國藩傳》作者用現代的目光和系統的方法,為讀者展現了曾國藩不凡的一生,揭示了他能從進士一直做到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的人生之路。為什么他一介書生,卻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戰斗力的湘軍;從一個鄉下秀才,卻成為毛澤東、蔣介石都學習的蓋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修身之道、為官之道、創業之道、治軍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都可在閱讀《曾國藩傳》中有所領悟。
【第2句】:人物事跡
曾國藩生于嘉慶16年十月十一,父親曾麟書是塾師。他自科舉出身,是道光18年(1838年)進士,曾敘任各部侍郎。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作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裝,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后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現在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發生的一場震驚中外的教案。清末自從天津條約開放傳教以來,傳教士開始在各地進行教傳工作,但由於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差異很大,因此傳教士、教民(即中國的基督徒,其中不少地方上不法的無賴地痞)常與民眾產生各種誤會和沖突,各種反教揭帖、檄文流傳,群眾信以為真,導致群情激昂,聚眾問罪。也有混入教會的吃教者,素質低下,借勢欺人,傳教士受其蒙蔽,干涉訴訟,引起事端。有時形成大規模的抗爭沖突,亦即教案。當時外國傳教士常以辦理慈善活動的方式來吸引中國人入教,而育嬰堂是傳教士經常舉辦的慈善機構,用以收容大批無家可歸的孤兒,但這樣的舉動卻常引起民間的懷疑,如1868年發生的'揚州教案也是因育嬰堂而起。1862年,法國天主教神父衛儒梅通過法國駐津領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獲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樓(1773年天津鹽商集資修建的3層樓閣,有房152間,天津著名建筑,又稱海河或河樓,當時已經荒廢)舊其西側崇禧觀15畝土地。但最初幾年只能隱蔽在東門附近的深宅大院中,開辦仁慈堂養病院。當然,曾國藩的個人事跡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了解的不在于其事跡的多少,而是我們能真正從其身上所學到的多少。
【第3句】:個人評價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
瓴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
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上一篇:崗位練兵口號及隊名匯聚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