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翻譯賞析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作者為宋朝詩人柳永。其古詩全文如下: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閑垂飛絮。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終日扃朱戶。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深院無人,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
【前言】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是北宋詞人柳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寫一年輕女子嫁給了一個如意郎君,但婚后此郎君卻渾然沒把她當(dāng)作一回事,經(jīng)常把她丟棄在家中,自己出去眠花宿柳。在春日萬物萌發(fā),景色宜人的美好時光,她孤寂地獨守空帷,對此美景春色卻沒有一點好的心緒。此詞主旨在寫由于男子的用情不專,因而導(dǎo)致女子的幽怨。
【注釋】
【第1句】:斗百花:詞牌名,又名《夏州》。格律以“雙調(diào)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七句三仄韻”為正體。
【第2句】:煦色:美好的春色,春天陽光和煦,因此稱煦色。
【第3句】:韶光:本指美好的陽光,這里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
【第4句】:輕靄:薄霧。
【第5句】:淺蘸(zhàn):輕輕地挨碰。
【第6句】:煙蕪(wú):如煙的霧氣混合顯得凌亂而荒蕪。
【第7句】:閑垂:沒有必要的垂掛,簾幕本是用來遮掩夫妻親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簾幕也成為了一種沒有必要的擺設(shè)。
【第8句】: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
【第9句】:斗草:古代民間習(xí)俗,農(nóng)歷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戲,唐宋時稱為“斗百草”。
【第10句】: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第11句】:扃(jiōng):門窗的插條,此處是關(guān)閉之意。
【第12句】:遠(yuǎn)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處眠花宿柳,恨又沒有具體對象,因此稱遠(yuǎn)恨。
【第13句】:綿綿:連續(xù)不斷,此處又有情意纏綿之意。
【第14句】:淑景(yǐng):日影。景,通“影”。此處指美好的光陰。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香飄合殿春風(fēng)轉(zhuǎn),花覆千官淑景移。”
【第15句】:遲遲:遲緩。
【第16句】:年少傅粉:喻年輕貌美的少年男子,此處指此年輕女子的丈夫。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第17句】:依前:和從前一樣。
【第18句】:醉眠:酒醉之后的睡眠,此處指眠花宿柳。
【第19句】:乍:剛剛。
【第20句】:空鎖:白白的鎖住
【第21句】:花雨:落花如雨。
【翻譯】
春光明媚,陽光和煦,薄霧低低的籠罩著芳香的樹叢。池塘上飄著如煙的霧氣,凌亂而荒蕪,簾幕無聊的垂著,像風(fēng)中的柳絮一般飄蕩。春困的日子讓人想睡覺,把斗草的游戲拋開了,踏青的心情也沒有了。整天關(guān)著房門。
綿綿的思念,幽幽的愁緒,何時才能得到丈夫的愛憐。年輕的郎君,你和從前一樣嗎?在哪兒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無一人,黃昏時剛剛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鎖住了一院子落花。
【賞析】
此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暫不可考。因此詞為代春閨怨體,而柳永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多為早年游歷江南的時候,故此詞也應(yīng)該是作于這個時候。
這是柳永早年寫的一首中調(diào)詞,描寫一名被拋棄的年輕女子思念她的情人而不得見的悵怨心情。上片寫她面對大好春色而深感寂寞的情景;下片寫她想念情人而百無聊賴的心境。
上篇開頭四句,猶如一組連續(xù)不斷、由遠(yuǎn)而近、由大到小的靜景鏡頭,把大好春景寫得如詩如畫:先展示出和暖美好的春光是那么明麗嫵媚,渲染出一個迷人的全景;然后拉近鏡頭,現(xiàn)出輕淡的云氣低低籠罩著花開樹木的景象;再把鏡頭推進(jìn),照著芳樹旁的一個池塘,那池塘中有一片好似輕淺地沾著水而生長的水氣朦朧的青草;最后把鏡頭對著池塘邊的小樓,只見遮蔽門窗的簾布靜靜地垂著,任憑楊花柳絮在簾外春風(fēng)中飄舞。從結(jié)構(gòu)上看,第一句是總寫,下面三句是分寫;分寫的三句又句句相加,步步逼。這就使春光明媚的靜景不斷變化,最后使讀者的眼光集中到閑垂簾幕的地方來了。
詞人為什么要著力描繪這大好春景呢?這幅春景又是從什么角度來看的呢?這在“春困厭厭”以下四句中才點出了答案。原來這都是春困者眼中之所見;而她面對如此迷人景色,并未引起歡樂的.快感,反倒越加困惱起來,久久不能消除。“厭厭”,好久。這種久久困惱的心情,使得她連賽百草的游戲也丟開了,使得她連到郊外散步游玩的情緒也冷淡下來了,一天到晚把朱紅的大門緊閉。“斗草”,據(jù)《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有斗百草之戲。”踏青指在清明節(jié)前后郊游,“青”即青草。“工夫”,時間;“扃”關(guān)門。看來春光越美,春意越濃,越使她感到孤寂,心緒冷落,這種反常的情緒原因何在呢?從而勾起讀者的懸念,詞意也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這個換頭,承上啟下,解開懸念。原來是她由于有著綿綿不斷的悠長怨悔的心情,所以面對如此美好春景反倒感到時間緩慢,難以熬過。“遠(yuǎn)恨”,即長恨,長久的怨悔。“淑”,美好。意思雖然十分醒豁,而用詞卻頗為含蓄。它既揭示了大好春光反而使她困惱無緒的秘密,又賣了一個何為“遠(yuǎn)恨”的關(guān)子。這確如周濟所說:“以【第1句】:二語勾勒提掇,有千鈞之力。”
“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緊接上句,點明“遠(yuǎn)恨”的內(nèi)容。說她想念的那個年輕人搽著脂粉,又像以前在她這兒喝醉共眠一樣地到別處去尋歡作樂了吧?這里面包含了對“年少”的往日恩愛的回顧,更蘊藏著對“年少”的今日薄情的怨恨,而全由她想像的口吻出之,即使“遠(yuǎn)恨”的內(nèi)容深化了一層,又照應(yīng)了上片“終日扃朱戶”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把一個被拋棄的女子的一腔纏綿悱惻而又怨悔交集的心境描摹得淋漓盡致。
在這萬般愁緒無可解脫的情況下,她只好想借著打打秋千來排遣愁緒。“深院無人”,是寫她實際還在盼望“年少”能來,可幽深的院子里并沒有人來,其間寂寞失望的心情可以想見。“黃昏乍拆秋千”,則把她對景難排、出于無奈的神態(tài)刻畫出來。“黃昏”,與上片的“終日”遙相呼應(yīng),顯見她在朱戶獨思之久;“乍拆”,暫忽打開,描摹出迷離恍惚、無可奈何之態(tài)。“空鎖滿庭花雨”之句,用在這兒正與她的被棄飄零的不幸遭遇相互映襯。其間一個“空”字,更把她蕩秋千而不再有“年少”欣賞、只有滿院落花與她一起空自關(guān)在這深院中冷落心境渲染出來,景中有情,意在言外,成為情景交融、詞意含蓄的結(jié)筆。
此詞首尾兩處寫景,起首以大好春色反襯內(nèi)心的困擾寂寞;末尾以深院花雨映襯內(nèi)心的遠(yuǎn)恨難排。在寫法上,有如夏敬觀所說:“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其中詞意之曲折含蓄,敘事之委婉有序,章法之綿密謹(jǐn)嚴(yán),音律之和諧悅耳,也都顯示了柳詞的特色。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賞析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是北宋詞人柳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主旨在寫由于男子的用情不專,因而導(dǎo)致女子的幽怨。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閑垂飛絮。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終日扃朱戶。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深院無人,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譯文
春光明媚,陽光和煦,薄霧低低的籠罩著芳香的樹叢。池塘上飄著如煙的霧氣,凌亂而荒蕪,簾幕無聊的垂著,像風(fēng)中的柳絮一般飄蕩。春困的日子讓人想睡覺,把斗草的游戲拋開了,踏青的心情也沒有了。整天關(guān)著房門。
綿綿的思念,幽幽的愁緒,何時才能得到丈夫的愛憐。年輕的郎君,你和從前一樣嗎?在哪兒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無一人,黃昏時剛剛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鎖住了一院子落花。
注釋
【第1句】:斗百花:詞牌名,又名《夏州》。格律以“雙調(diào)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七句三仄韻”為正體。
【第2句】:煦色:美好的春色,春天陽光和煦,因此稱煦色。
【第3句】:韶光:本指美好的陽光,這里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
【第4句】:輕靄:薄霧。
【第5句】:淺蘸(zhàn):輕輕地挨碰。
【第6句】:煙蕪(wú):如煙的霧氣混合顯得凌亂而荒蕪。
【第7句】:閑垂:沒有必要的垂掛,簾幕本是用來遮掩夫妻親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簾幕也成為了一種沒有必要的擺設(shè)。
【第8句】: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
【第9句】:斗草:古代民間習(xí)俗,農(nóng)歷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戲,唐宋時稱為“斗百草”。
【第10句】: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第11句】:扃(jiōng):門窗的插條,此處是關(guān)閉之意。
【第12句】:遠(yuǎn)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處眠花宿柳,恨又沒有具體對象,因此稱遠(yuǎn)恨。
【第13句】:綿綿:連續(xù)不斷,此處又有情意纏綿之意。
【第14句】:淑景(yǐng):日影。景,通“影”。此處指美好的光陰。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香飄合殿春風(fēng)轉(zhuǎn),花覆千官淑景移。”
【第15句】:遲遲:遲緩。
【第16句】:年少傅粉:喻年輕貌美的少年男子,此處指此年輕女子的丈夫。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第17句】:依前:和從前一樣。
【第18句】:醉眠:酒醉之后的睡眠,此處指眠花宿柳。
【第19句】:乍:剛剛。
【第20句】:空鎖:白白的.鎖住
【第21句】:花雨:落花如雨。
賞析
這是柳永早年寫的一首中調(diào)詞,描寫一名被拋棄的年輕女子思念她的情人而不得見的悵怨心情。上片寫她面對大好春色而深感寂寞的情景;下片寫她想念情人而百無聊賴的心境。
上篇開頭四句,猶如一組連續(xù)不斷、由遠(yuǎn)而近、由大到小的靜景鏡頭,把大好春景寫得如詩如畫:先展示出和暖美好的春光是那么明麗嫵媚,渲染出一個迷人的全景;然后拉近鏡頭,現(xiàn)出輕淡的云氣低低籠罩著花開樹木的景象;再把鏡頭推進(jìn),照著芳樹旁的一個池塘,那池塘中有一片好似輕淺地沾著水而生長的水氣朦朧的青草;最后把鏡頭對著池塘邊的小樓,只見遮蔽門窗的簾布靜靜地垂著,任憑楊花柳絮在簾外春風(fēng)中飄舞。從結(jié)構(gòu)上看,第一句是總寫,下面三句是分寫;分寫的三句又句句相加,步步逼。這就使春光明媚的靜景不斷變化,最后使讀者的眼光集中到閑垂簾幕的地方來了。
詞人為什么要著力描繪這大好春景呢?這幅春景又是從什么角度來看的呢?這在“春困厭厭”以下四句中才點出了答案。原來這都是春困者眼中之所見;而她面對如此迷人景色,并未引起歡樂的快感,反倒越加困惱起來,久久不能消除。“厭厭”,好久。這種久久困惱的心情,使得她連賽百草的游戲也丟開了,使得她連到郊外散步游玩的情緒也冷淡下來了,一天到晚把朱紅的大門緊閉。“斗草”,據(jù)《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有斗百草之戲。”踏青指在清明節(jié)前后郊游,“青”即青草。“工夫”,時間;“扃”關(guān)門。看來春光越美,春意越濃,越使她感到孤寂,心緒冷落,這種反常的情緒原因何在呢?從而勾起讀者的懸念,詞意也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這個換頭,承上啟下,解開懸念。原來是她由于有著綿綿不斷的悠長怨悔的心情,所以面對如此美好春景反倒感到時間緩慢,難以熬過。“遠(yuǎn)恨”,即長恨,長久的怨悔。“淑”,美好。意思雖然十分醒豁,而用詞卻頗為含蓄。它既揭示了大好春光反而使她困惱無緒的秘密,又賣了一個何為“遠(yuǎn)恨”的關(guān)子。這確如周濟所說:“以【第1句】:二語勾勒提掇,有千鈞之力。”
“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緊接上句,點明“遠(yuǎn)恨”的內(nèi)容。說她想念的那個年輕人搽著脂粉,又像以前在她這兒喝醉共眠一樣地到別處去尋歡作樂了吧?這里面包含了對“年少”的往日恩愛的回顧,更蘊藏著對“年少”的今日薄情的怨恨,而全由她想像的口吻出之,即使“遠(yuǎn)恨”的內(nèi)容深化了一層,又照應(yīng)了上片“終日扃朱戶”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把一個被拋棄的女子的一腔纏綿悱惻而又怨悔交集的心境描摹得淋漓盡致。
在這萬般愁緒無可解脫的情況下,她只好想借著打打秋千來排遣愁緒。“深院無人”,是寫她實際還在盼望“年少”能來,可幽深的院子里并沒有人來,其間寂寞失望的心情可以想見。“黃昏乍拆秋千”,則把她對景難排、出于無奈的神態(tài)刻畫出來。“黃昏”,與上片的“終日”遙相呼應(yīng),顯見她在朱戶獨思之久;“乍拆”,暫忽打開,描摹出迷離恍惚、無可奈何之態(tài)。“空鎖滿庭花雨”之句,用在這兒正與她的被棄飄零的不幸遭遇相互映襯。其間一個“空”字,更把她蕩秋千而不再有“年少”欣賞、只有滿院落花與她一起空自關(guān)在這深院中冷落心境渲染出來,景中有情,意在言外,成為情景交融、詞意含蓄的結(jié)筆。
此詞首尾兩處寫景,起首以大好春色反襯內(nèi)心的困擾寂寞;末尾以深院花雨映襯內(nèi)心的遠(yuǎn)恨難排。在寫法上,有如夏敬觀所說:“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其中詞意之曲折含蓄,敘事之委婉有序,章法之綿密謹(jǐn)嚴(yán),音律之和諧悅耳,也都顯示了柳詞的特色。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暫不可考。因此詞為代春閨怨體,而柳永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多為早年游歷江南的時候,故此詞也應(yīng)該是作于這個時候。
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鑒賞及譯文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宋代:柳永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池塘淺蘸煙蕪,簾幕閑垂飛絮。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終日扃朱戶。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深院無人,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譯文
春光明媚,陽光和煦,薄霧低低的籠罩著芳香的樹叢。池塘上飄著如煙的霧氣,凌亂而荒蕪,簾幕無聊的垂著,像風(fēng)中的柳絮一般飄蕩。春困的日子讓人想睡覺,把斗草的游戲拋開了,踏青的心情也沒有了。整天關(guān)著房門。
綿綿的思念,幽幽的愁緒,何時才能得到丈夫的愛憐。年輕的郎君,你和從前一樣嗎?在哪兒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無一人,黃昏時剛剛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鎖住了一院子落花。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注釋
斗百花:詞牌名,又名《夏州》。格律以“雙調(diào)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七句三仄韻”為正體。
煦色:美好的春色,春天陽光和煦,因此稱煦色。
韶光:本指美好的陽光,這里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
輕靄:薄霧。
淺蘸(zhàn):輕輕地挨碰。
煙蕪(wú):如煙的霧氣混合顯得凌亂而荒蕪。
閑垂:沒有必要的垂掛,簾幕本是用來遮掩夫妻親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簾幕也成為了一種沒有必要的擺設(shè)。
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
斗草:古代民間習(xí)俗,農(nóng)歷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戲,唐宋時稱為“斗百草”。
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扃(jiōng):門窗的插條,此處是關(guān)閉之意。
遠(yuǎn)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處眠花宿柳,恨又沒有具體對象,因此稱遠(yuǎn)恨。
綿綿:連續(xù)不斷,此處又有情意纏綿之意。
淑景(yǐng):日影。景,通“影”。此處指美好的光陰。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香飄合殿春風(fēng)轉(zhuǎn),花覆千官淑景移。”
遲遲:遲緩。
年少傅粉:喻年輕貌美的少年男子,此處指此年輕女子的丈夫。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依前:和從前一樣。
醉眠:酒醉之后的睡眠,此處指眠花宿柳。
乍:剛剛。
空鎖:白白的鎖住
花雨:落花如雨。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暫不可考。因此詞為代春閨怨體,而柳永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多為早年游歷江南的時候,故此詞也應(yīng)該是作于這個時候。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賞析
這是柳永早年寫的一首中調(diào)詞,描寫一名被拋棄的年輕女子思念她的情人而不得見的悵怨心情。上片寫她面對大好春色而深感寂寞的情景;下片寫她想念情人而百無聊賴的心境。
上篇開頭四句,猶如一組連續(xù)不斷、由遠(yuǎn)而近、由大到小的靜景鏡頭,把大好春景寫得如詩如畫:先展示出和暖美好的春光是那么明麗嫵媚,渲染出一個迷人的全景;然后拉近鏡頭,現(xiàn)出輕淡的云氣低低籠罩著花開樹木的景象;再把鏡頭推進(jìn),照著芳樹旁的.一個池塘,那池塘中有一片好似輕淺地沾著水而生長的水氣朦朧的青草;最后把鏡頭對著池塘邊的小樓,只見遮蔽門窗的簾布靜靜地垂著,任憑楊花柳絮在簾外春風(fēng)中飄舞。從結(jié)構(gòu)上看,第一句是總寫,下面三句是分寫;分寫的三句又句句相加,步步逼。這就使春光明媚的靜景不斷變化,最后使讀者的眼光集中到閑垂簾幕的地方來了。
詞人為什么要著力描繪這大好春景呢?這幅春景又是從什么角度來看的呢?這在“春困厭厭”以下四句中才點出了答案。原來這都是春困者眼中之所見;而她面對如此迷人景色,并未引起歡樂的快感,反倒越加困惱起來,久久不能消除。“厭厭”,好久。這種久久困惱的心情,使得她連賽百草的游戲也丟開了,使得她連到郊外散步游玩的情緒也冷淡下來了,一天到晚把朱紅的大門緊閉。“斗草”,據(jù)《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有斗百草之戲。”踏青指在清明節(jié)前后郊游,“青”即青草。“工夫”,時間;“扃”關(guān)門。看來春光越美,春意越濃,越使她感到孤寂,心緒冷落,這種反常的情緒原因何在呢?從而勾起讀者的懸念,詞意也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遠(yuǎn)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這個換頭,承上啟下,解開懸念。原來是她由于有著綿綿不斷的悠長怨悔的心情,所以面對如此美好春景反倒感到時間緩慢,難以熬過。“遠(yuǎn)恨”,即長恨,長久的怨悔。“淑”,美好。意思雖然十分醒豁,而用詞卻頗為含蓄。它既揭示了大好春光反而使她困惱無緒的秘密,又賣了一個何為“遠(yuǎn)恨”的關(guān)子。這確如周濟所說:“以【第1句】:二語勾勒提掇,有千鈞之力。”
“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緊接上句,點明“遠(yuǎn)恨”的內(nèi)容。說她想念的那個年輕人搽著脂粉,又像以前在她這兒喝醉共眠一樣地到別處去尋歡作樂了吧?這里面包含了對“年少”的往日恩愛的回顧,更蘊藏著對“年少”的今日薄情的怨恨,而全由她想像的口吻出之,即使“遠(yuǎn)恨”的內(nèi)容深化了一層,又照應(yīng)了上片“終日扃朱戶”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把一個被拋棄的女子的一腔纏綿悱惻而又怨悔交集的心境描摹得淋漓盡致。
在這萬般愁緒無可解脫的情況下,她只好想借著打打秋千來排遣愁緒。“深院無人”,是寫她實際還在盼望“年少”能來,可幽深的院子里并沒有人來,其間寂寞失望的心情可以想見。“黃昏乍拆秋千”,則把她對景難排、出于無奈的神態(tài)刻畫出來。“黃昏”,與上片的“終日”遙相呼應(yīng),顯見她在朱戶獨思之久;“乍拆”,暫忽打開,描摹出迷離恍惚、無可奈何之態(tài)。“空鎖滿庭花雨”之句,用在這兒正與她的被棄飄零的不幸遭遇相互映襯。其間一個“空”字,更把她蕩秋千而不再有“年少”欣賞、只有滿院落花與她一起空自關(guān)在這深院中冷落心境渲染出來,景中有情,意在言外,成為情景交融、詞意含蓄的結(jié)筆。
此詞首尾兩處寫景,起首以大好春色反襯內(nèi)心的困擾寂寞;末尾以深院花雨映襯內(nèi)心的遠(yuǎn)恨難排。在寫法上,有如夏敬觀所說:“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其中詞意之曲折含蓄,敘事之委婉有序,章法之綿密謹(jǐn)嚴(yán),音律之和諧悅耳,也都顯示了柳詞的特色。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jìn)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xì)》翻譯賞析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xì)》寫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剛剛到得成年就被嫁出,因其尚不解風(fēng)流韻事,故而在出嫁之后不能完全適應(yīng)新婚生活的情形。下面我們?yōu)槟銕怼抖钒倩?middot;滿搦宮腰纖細(xì)》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xì) 宋·柳永 原文: 滿搦宮腰纖細(xì),年紀(jì)方當(dāng)笄歲。剛被風(fēng)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xué)嚴(yán)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舉措多嬌媚。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翻譯
剛好握滿手的纖細(xì)的腰肢,剛好成年了歲數(shù)。不解風(fēng)流之事的她剛剛出嫁,把頭上的雙丫髻挽成云髻。第一次學(xué)著打扮嚴(yán)肅之妝,像用畫筆畫出的、雕塑家雕塑出的美好的身材,(想到男女相戀和云雨之事)臉上表現(xiàn)出一種既怕且羞的情意來。每一舉手投足都非常嫵媚可愛。
可惜心里還沒有學(xué)會主動搶先向丈夫示愛。常常是夜已經(jīng)深了,還不肯入鴛鴦被睡覺。丈夫給他脫衣服,羞怯的背對著銀燈,對丈夫說:別幫我脫衣了,我先不睡,你先去睡吧。
注釋
②滿搦(nuò),一把可以握持。宮腰。古代女子以腰肢纖細(xì)為美,此風(fēng)尚大概起源于楚國。楚王好細(xì)腰,宮中妃嬪千方百計使自己腰細(xì),以之邀寵。《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xì)腰,而國中多餓人。”后稱女子之腰為宮腰。
③方,才,剛剛。笄(jī)歲,笄年,指女子盤發(fā)插笄的年齡。古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須插笄,以示成年。
④風(fēng)流沾惹:風(fēng)流,指男女相戀。風(fēng)流沾惹,是說這個剛成年的少女尚不解風(fēng)流之事,是風(fēng)流之事沾惹了她,而不是她去沾惹風(fēng)流。
⑤垂楊雙髻(jì),古代女子未成年時的發(fā)型。成年后,改梳云髻。
⑥初學(xué)嚴(yán)妝:初學(xué),第一次學(xué)。嚴(yán)妝,嚴(yán)肅之妝,與少女天真之妝相對應(yīng)。
⑦“如描”句:身材像畫出來的那樣苗條,駒部像削出來的那樣美麗。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觀,女子以削肩(即溜肩)為美。
⑧怯雨羞云,羞怯于男女之情。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序》載,楚襄王游高唐,夢與神女歡嫌。別時不山神女對他說:“妾巨為行云,葬為行雨”。后便以“云雨”代指男女歡合。
⑨舉措,舉止。嬌媚,嫵媚可愛。
⑩爭奈,怎奈。心性,性情,性格。
⑪婿,此指丈夫。未會先憐佳婿:未會,還沒有學(xué)會。先憐佳婿,主動搶先向丈夫示愛。
⑫長是,經(jīng)常是。
⑬便,順利,指沒有困難或阻礙。鴛被,表層繡有鴛鴦圖案的被子。劉希夷《晚春》詩:“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
⑭羅裳,女子所穿的衣服。此句是說此少女不主動向丈夫示愛,而丈夫卻按捺不住,主動去為此少女脫衣服。
⑮盈盈,羞怯的樣子。銀釭,銀白色的燭臺,指燈盞。
⑯卻道,卻說。
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剛剛到得成年就被嫁出,因其尚不解風(fēng)流韻事,故而在出嫁之后不能完全適應(yīng)新婚生活的情形。上片寫這位少女婚前的美艷和天真,下片寫她婚后的羞怯。
詞的上片寫及笄女孩嬌羞怯懦,形態(tài)心境一一活脫畫出,可謂丹青妙手。首句寫女子身材,抓住腰細(xì)得只有一把,身材苗條;次句寫其年齡,“方當(dāng)笄歲”,才步人成年,正當(dāng)豆寇年華。“剛被風(fēng)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二句可見這女子性意識剛剛覺醒,才把頭上兩個下垂的發(fā)髻挽合在一起盤了起來,即俗稱“上頭”,這是從姑娘到新婦的發(fā)式變化,意思是她初做新婦。
“初學(xué)嚴(yán)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舉措多嬌媚。”新婦與姑娘在妝束上的區(qū)別是,姑娘數(shù)活潑為佳,新婦以端莊為美,所以,新婦的第一項任務(wù)學(xué)習(xí)“嚴(yán)妝”;再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姑娘是單棲,新婦要過夫妻生活。這是用典。由于是新婦,看起來她那弱不禁風(fēng)的身材,對性生活還有點承受不起。她那一舉一動都嫵媚多姿,十分可人。
詞的下片,寫女子不習(xí)慣婚后生活。“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過片承上片而來,是說這女子還有點像做姑娘時那樣任性,沒有學(xué)會疼愛自己的丈夫。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層層展開,其心理活動的復(fù)雜與豐富活現(xiàn)紙上,生動如畫。羞怯之中,洋溢著新婚生活的甜蜜與喜悅,簡直是一幅風(fēng)俗畫。整個下片著重抓取了幾個動作,來進(jìn)一步將人物寫活,使其更具立體感。一是對丈夫不懂得溫存,二是不肯脫衣就寢,三是背燈而立,四是著令丈夫先睡,全然是一個不懂規(guī)矩、人世未深的孩子。結(jié)三句尤妙,但使丈夫哭笑不得,無可奈何。留下一片令人忍俊不禁且想象不盡的.空間。
此詞全部主旨都集中在兩個字上——“嬌羞”,在不同的場景、從不同的角度傾力表現(xiàn)了詞中女性的這一心理狀態(tài)。通首香艷至極,卻不墮惡趣。在主題上雖未能免俗,但其對女子心性之感悟能力、描寫之筆力都足以彌補這一缺憾。
有人認(rèn)為柳永此度賞玩的是一位既解風(fēng)情、又不失清新的雛妓,最得狎客歡心。作者無所顧忌地用俚言俗語將自己的“猴急”心態(tài)赤裸裸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狎妓病態(tài)心理在當(dāng)時的病態(tài)社會里,反而顯得十分正常,被眾人、乃至社會文化所認(rèn)可。
頭巾氣重的道學(xué)先生以為此詞儇薄,斥柳永無狀。不必諱言,語詞相當(dāng)刻露。柳詞輕薄、穢褻的罪名是難以推脫的,然而細(xì)繹詞意亦或是寫好人家小兒女初嫁的情形,作者體味細(xì)膩真切,描摹生動傳神,頗值得反復(fù)揣摩。此當(dāng)是柳詞中別一種筆調(diào)。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