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校門散文
記得在教育界有一條著名的宣傳標語:“重教育,決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實現(xiàn)平安法治中國。”每當我路過海秀大道,眼望橫亙在人行天橋上的巨幅標語時,心潮暗涌的暖流總是令我熱血沸騰。是啊,一個騰飛的中國,怎么能讓學齡兒童止步于校門之外呢?我希望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份莊嚴的承諾。
思緒在不覺中又回到了2012年的一個夏日。那時,我的兒子還在讀幼兒園大班,離畢業(yè)還有兩年多的時間。記得辦理租賃證那天,我們手忙腳亂地準備了一大疊資料,什么戶口本、結(jié)婚證、身份證,甚至連毫不相干的準生證也不忘記帶上;唯獨缺少必要的證件——房產(chǎn)證及租賃合同。臨行前,我們聯(lián)系了物業(yè)老謝,告訴他我們現(xiàn)在正要去辦理房屋租賃證,懇請他務必幫忙,屈尊到房管局一趟。老謝倒也爽快,欣然答應。
在去房管局的路上,老謝毫不隱瞞地告訴我們一個壞消息:我們現(xiàn)在租住的這幢舊樓由于年代久遠,壓根兒就沒有房產(chǎn)證,這次如果租賃證辦不下來,自己也無能為力了。聽了這番話,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房產(chǎn)證說沒有就沒有,怎么在我們租住之前就從來沒聽說過呢?
房管局在水巷口老街,離我們的住處并不遠,騎車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老謝有些眼疾,每次出門前總不忘戴上一副深色的墨鏡,挺胸凸肚,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是個老領導呢。看了老謝這派頭,我的心里一直在嘀咕:老兄,孩子上學是大事,到了房管局,你可別蔫了呀!
到了房管局,老謝把整個身子湊近工作臺,向工作人員說明了來意,并把他剛才說過的話重復了一遍。聞聽此言,工作人員兩手一攤,表示愛莫能助。可老謝仍不死心,還在那里死纏爛打,他說:“我是《海南日報》社的,能不能照顧一下?”“《海南日報》社又怎樣?作為政府機構(gòu),更應該帶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哪有人像你這樣空手套白狼的?”工作人員阿姨毫不示弱。老謝碰了一鼻子灰,頓時啞口無言。
出師未捷,我們辦理房屋租賃證的事就這樣無果而終。沒有租賃證,意味著孩子今后上學的事會很麻煩。好幾次,我們想到了搬家,卻一直猶豫不決。考慮到兩年的辦證期限快要過了,就算搬家也無濟于事。最終,我們還是決定繼續(xù)呆在原來的舊樓,以后的事只能聽天由命了。
兩年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兒子終于從幼兒園畢業(yè)了。那天,兒子從幼兒園的大門出來,雙手捧著學校剛剛頒發(fā)的獎狀、畢業(yè)證書,還有兩張成績優(yōu)異的試卷,像一只撒歡的小兔子一樣向我奔來。這瞬間,我突然想起了即將來臨的一場“接力賽”,我這個做父親的深感責任重大。不知道兩個月后,我能不能讓兒子順利地走進另一扇校門?
幾乎整個暑假,我和妻子都一門心思地為孩子上學的事出謀劃策;我們甚至還聯(lián)系了不少私立學校。不知道今年的海南地區(qū)還有多少的家長也像我們一樣,為了孩子的學位而疲于奔命?
眼看報名的時間日愈臨近。一天,我到小店買了兩包煙丟給老謝,請他找報社幫忙開一份租住證明。報名那天,我準備好材料,匆忙趕到學校。此時的報名處門口早就排起了長龍,我牽著孩子的手在隊伍中站了大半天,就是沒見挪動一步;倒是吵嚷之聲,罵罵咧咧,不絕于耳。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挪”到門口,卻發(fā)現(xiàn)在一旁張貼的名單中沒有兒子的名字;一打聽,才知道報名處共分為A、B兩個組,我一開始沒注意看,結(jié)果站錯隊了。
在另外一組名單中,我找到了兒子的名字,于是又乖乖地重新排隊。輪到我的時候家長們大多已經(jīng)散去。我畢恭畢敬地把戶口本和準生證遞給老師,然后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呆在一旁聽候發(fā)落。老師狐疑地抬起頭:“還有呢?我急忙把老謝給我開的那張租住證明遞了過去。老師瞟了一眼:“這東西不合法,我們要的是租賃證或房產(chǎn)證。”我囁嚅地說:“這兩個證我全都沒有。”“那很遺憾,按規(guī)定,你的材料我不能收。”老師毫不客氣地把材料退了回來。
結(jié)果早在預料之中。回到家,老夫老妻兩面面相覷,一時沒了主意。報名的期限只有兩天,我對妻子說:“今天報不了,明天還得再去一趟,就算交不了材料,至少還可以尋求心靈的安慰,向命運贖罪。”
第二天上午,我向公司請了假,又再次“混”進報名的隊伍當中。這一次,我把厚厚一疊的水電發(fā)票和居委會開具的證明都拿了出來,一股腦兒地攤在老師的面前,結(jié)果還是被拒收,再次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
下午,我又跑了一趟學校,沒想到,這一次情況竟然有了轉(zhuǎn)機。在報名處,我得知像我這種情況的家長可以先把材料上交學校,然后再由教育局另外安排。就這樣,也不知道管不管用,總之,材料終于交了上去。
幾天后,新生名單陸續(xù)分批出來了。在第一批的新生名單里,沒有兒子的名字。聽說還會有下一批,于是,我們只能耐心等待。好不容易又等到第二批、第三批……結(jié)果還是大失所望。27號那天,已經(jīng)有名單的家長們興高采烈地去領取入學通知書;而令人沮喪的是黑板上的新生名單再也沒有更新了。
隨著開學時間的日益臨近,我越來越覺得不對勁。當天上午,我?guī)е鴥鹤釉倥芤惶嗣捞m教育局,得到的答復是教育局正在協(xié)調(diào)各學校增加班級,盡量解決符合條件的學生入學問題,保證一個不漏。然而,29號過去了,我還是沒有獲得任何有價值的消息。無奈之下,我開始跟妻子商量,要么把兒子送到私立學校,但這樣一來,費用高得驚人。
這幾天,妻子不斷地打電話詢問周邊的朋友和同事,收集了不少亂七八糟的馬路消息。有說某某花了上萬塊錢給孩子買學位,現(xiàn)在名單貼出來了;有說某某保安因為收受家長的錢財,連夜攜錢財潛逃被捉云云,真真假假,天花亂墜。
30號是周六,我懷著一線希望再跑美蘭教育局,沒料到卻吃了個閉門羹。恰巧此時“直播海南”的記者正在現(xiàn)場采訪,鏡頭下的家長們趁此機會大倒苦水。從教育局回來,我和兒子在校門外徘徊。望著咫尺天涯的校門,我的內(nèi)心不免掠過一絲莫名的酸楚。
就在這時候,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小學的老師;她說我兒子所在的片區(qū)學位已滿,目前實在安排不下,問我有沒有其他辦法讓孩子上學。一聽這話,我差點就沒當場暈過去。沒想到千等萬等,竟然等來這句話。連教育局老大都沒能解決的事,我一個小P民還能有什么辦法?不是說只要條件符合,保證一個不漏嗎?
中午時分,我正準備吃飯,手機又響了,還是那個號碼。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門,顫抖著聲音問道:“請問是老師嗎?”“嗯,是的,我就是剛才那個老師;是這樣,有一個學生沒有來,現(xiàn)在正好空出一個學位,你要是有空的話,現(xiàn)在就過來學校拿入學通知書吧。”不知是不是我前生積的德?一念之差,峰回路轉(zhuǎn),剎那間喜從天降!我不知道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飛一般地奔入校園,難掩內(nèi)心的興奮。在教導室,我終于拿到了入學通知書,如獲至寶;上面短短的幾行字和兩枚鮮紅的印章,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美。我把這份珍貴的入學通知書緊緊地揣在懷里,生怕再有什么閃失。
9月1號開學那天,兒子穿著一新,背上新書包,早早地來到學校。校門外,兒子牽著他媽媽的手,開開心心地走進了校門;而我,多年的心結(jié)也在這瞬間終于化解。
有人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校門敞開,卻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進來。今年報名,不知道有多少的孩子被拒之門外?孩子可憐,父母心碎,對于某些人來說,或許早已司空見慣,但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能夠走進夢寐以求的校門,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母校門前徜徉散文
老同學姚生軍先生,把我們兒時上學的母校照片發(fā)在了微博群里,被我轉(zhuǎn)發(fā)到我的微博主頁里。我看完照片以后心潮起伏,頗有一點感慨:感謝老同學,留給我那么多年少時美好地回憶。老同學是個感情豐富的細膩之人,對攝影藝術(shù)頗有見地,功底頗深。
我們是1969年3月開始上抗大小學的,記得,那是寒冷的春天,文革遠沒有結(jié)束,但人們不像先前那么狂熱了,工廠也恢復了生產(chǎn),學校也開始上課了。我們這茬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也跟著急起來!幾經(jīng)周折,終于我們有了上學的課堂,是街委臨時的辦公場所,擺了些破舊的桌子椅子,掛上一塊黑板,就成了我們的課堂。好象也沒什么課本,國家亂,一切都不正規(guī)。老師也是臨時請來的,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家庭婦女,上了半道課還要奶孩子,所教拼音連她自己都搞不懂,文化課沒學多少,《老三篇》倒背的的滾瓜爛熟,這就是美其名曰;抗大小學.!
老同學照片里的小學校,是我們班轉(zhuǎn)過的第三個小學了;第一所小學建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其實那座小學是不錯的,樓建得結(jié)實,舉架也高,校園環(huán)境也不錯,可惜的'是那里已建成民宅了。第二所小學,是平房,改革開放后,建起了樓房。第三所學校就是老同學拍照的照片里的學校,小學校建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三層紅磚樓。我對那座學校最有感情。學校還是那座學校,還是那座樓,樓面抹了一層黃色涂料,窗也變成說塑鋼的了。還是那間教室,我移動著鼠標,把照片放大,放大——我又仿佛聽到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那條上學常走的馬路還在,那一座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蘇式老樓也還堅挺著。我親愛的老師呢?我親愛的同學呢?
我閉上雙眼,我有點不敢看那些照片,它使我的回憶太多,而回憶會讓我失眠的,失眠是痛苦的,傷氣耗血,讓你整個人都沒精神,第二天還要工作,工作,可我控制不住我那情感的閘門……
我們在這所學校里度過了童年到少年最美好的三年多時光。那是一個動亂的年代,是“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年代。這期間,不知道荒廢了我們多少美好的時光,可是誰又主宰的了自己的命運呢!可悲的是當時我們還沒意識到,浪費時光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誰有遠見卓識呢?誰敢抓教育,抓學習呢?那個年代給我們內(nèi)心刻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痛,后來,我們每個人都為此付出了代價!我們上中學后的一九七七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可我們的學習基礎太差了,我們是那樣的彷徨,那樣的無助,我們不得不含著眼淚,挺起胸膛……
我們這一代人不論在學習和工作中都飽受了文化底子薄帶來的痛苦和煎熬,我們不得不從頭再學,樸實,堅強、執(zhí)著我們勇敢地挑起了時代重梁。應該承認我們這一代人,是敢于擔當、敢于承受、最有血性、負責任的一代,我們完成或即將完成時代的重托!
往事不堪回首,我從一位懵懂的少年,一路走來,飽經(jīng)人生坎坎坷坷,有痛苦,有歡笑,如今已過天命之年。時光稍縱即逝,感慨后卻不知從哪說起,也不知說些什么。時代的發(fā)展,有時是我們痛苦的過程,我們不得不經(jīng)歷人生陣痛,陣痛讓我們變得堅強!
我雖已年過天命之年,但還不至于睹物感傷,我還有一顆純真的童心。就這樣,帶著一顆純真的童心,在一個晚秋的早晨,我走近了母校。這是我夢里的母校嗎?眼前的母校是那么狹小,似乎有點破舊,歲月讓飽經(jīng)滄桑,她不再年輕,但這的確是我曾經(jīng)深深愛著的母校,她還巍然屹立!
我在母校門前徜徉,當初栽下的小楊樹已長成老楊樹了,但依舊是生機勃勃,依舊有孩子們的歡笑,有讀書聲朗朗……
這是一個有點寒冷的早晨,我望著那旭日的陽光映襯下,奔跑著的孩子們,幸福洋溢在臉上;我又似乎看到你,看到了我的身影,看到了我們的未來,我期待著下一個蓬勃的日出……
校門口的風景散文
早晨的雨“嘩嘩”地下著。我早早來到校門口,這時已經(jīng)來了不少同學。那一朵朵五顏六色的傘花像彩虹一樣美麗。瞧瞧,校門口還有不少別致的'“風景”呢!
一個披著雨衣穿著雨靴還不時咬一口蛋餅的低年級男孩,拖著書包向前跑,濺出一朵朵水花,沾濕了其他人的衣服,卻還咯咯的笑著。這男孩可真調(diào)皮呀!
咦,這女孩怎么了?撅著小嘴,氣呼呼地往前走,似乎想把地面踩出幾個洞來。原來,是因為她爸媽沒及時叫醒她,遲到了幾分鐘,生氣了。看來,這女孩火氣還蠻大的。
一年級的女孩子因為怕雨淋,讓媽媽打著傘送她去班級。她媽媽一邊打著傘,一邊幫她孩子理著頭發(fā)。這媽媽對孩子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啊!
一個男孩被他的爸爸用自行車送到門口。男孩打著傘往前走,但他的爸爸還是不放心,一直等到孩子走進班級,才騎著自行車離開。這真是父愛如山哪!
兩個女孩打著傘,文案笑笑,好像在議論開心的事。但她們總是把雨傘往對方那邊推,希望朋友不要被雨淋到。雖然是小孩子,但也是細心善良的人。
一個女孩與她爸爸共撐一把傘進校園,但爸爸總是讓著傘,自己的衣服淋濕了一大半,愛女之心讓人感動哦。
……
清晨的校門口處處都是孩子們的歡笑聲,處處都是充滿可愛溫馨的畫面。這一切真美好!
校門外的記憶散文日志
想起三下鄉(xiāng)第一天晚上,我們實踐隊隊長開會提出安全問題,其中她強調(diào)一點,每個人若沒有重要的事,不允許外出學校,每次出門一定要向隊長報告。當時我毫不在意,認為我的本職工作內(nèi)容不包含要出校門這一項。再說了,我這么路盲,怎敢輕易出去?
記憶里少有的幾次出門,是為了調(diào)研、送孩子回家,還有一次是帶著三個小女孩溜出去吃雪糕。其實也算不上是溜,畢竟我向隊長打過報告了。
第一次出校門是為了跟隨調(diào)研組,記錄工作,用于寫稿。出發(fā)前下過一陣雨,我發(fā)現(xiàn)雨后的小村洗去了燥熱,留下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氛圍。我們慢步走在大路上,一路上是成群的家禽,倒別有一番愜意。從那以后,每次調(diào)研組需要外出時,一貫只愛宅著的我便開始有了出去還是不出去的考慮。
送孩子回家是我最喜歡的`差事。我護送的幾個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近,走一趟不累,更不怕我自己認不得路回來。送孩子們回家總會使我變得樂呵呵的,因為我喜歡這種被他們需要和依賴的感覺。看著他們蹦蹦跳跳回到家里,心里暖暖的。正午,我們頂著火熱的太陽,一邊開著頭頂可以煎雞蛋的玩笑,一邊手牽手慢悠悠地往家里走。回來的路上,我一個人踏著輕快的步伐,哼著歌兒,和路上正趕回家的孩子打招呼,心情是如此暢快!
最后一次出校門的記憶想起來我總會發(fā)笑。那天上午我教小朋友練習雙截棍,看見有隊員吃著雪糕從外面回來。我一時嘴饞便提議說老師請客吃雪糕吧,也當作是對大家練習認真的獎勵。于是三個嘴饞的小女孩便被嘴饞的我悄悄地拐了出去。我們站在小巷子里,我一邊啃著雪糕,一邊感嘆這東西真便宜,這種夾心的雪糕棒要是在城里買,可得花上幾倍的價格呢。
相比時常要外出忙碌的隊員,也只有我才會把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出門經(jīng)歷當作寶貴的回憶吧。因為少有,所以新奇而難忘。
上一篇:運動體育場標語設計匯編2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