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窗玻璃上的蝸牛美文
這一天,我好像得了抑郁癥,坐在屋子里,一動不動,發呆。
生活給我開了一劑方子,我卻忘記了病根。
在偌大的北京城,我像一只蝸牛,貼在窗玻璃上,看著急匆匆的人們,奔來跑去。
而在我這里,好像人世變得越來越小,再也不想征服那么多東西,最后只縮小到一個圈子仨倆朋友,一個家和一個深愛的人。
一輩子好像就此落幕了一樣。
但我并不悲傷,反而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轉身擁抱自己,與自己和解。
如果我是一座木訥的掛鐘,善良將是我永遠的鐘擺,而淡然和快樂,將是永遠的時針和分針。
放一段音樂給自己。笨拙地轉向有光的一邊,看不到一生,至少半生也行。
說實話,這段音樂很普通,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它擊中了我。
我在戰栗,是的,很久沒有這樣的戰栗了。
音樂,嘈雜無章,震動耳膜。
“我來自哪里?”很奇怪,聽到這個音樂忽然讓我想起這個問題,而且,它讓我不自覺地拿起了筆,想寫下點什么。
那么,就順著自己的筆尖奔跑吧,愿意跑到哪里就跑到哪里,大草原,戈壁灘,喜馬拉雅或者乞力馬扎羅。
那么多無法抵達之境,都在這音樂里抵達了,這是我的靈魂在掙脫羈絆嗎?如果可以,我愿意這樣,一直馳騁。
此刻,白天,夜晚,不是我考慮的。時間忽而上升,忽而下沉,我看不見的旋轉,落在白紙上,成為我靈魂的標點。
這個時候的北京不但沒有霧霾,并且出奇地干凈,天空總是很藍,像被熨平的《夢幻曲》。
而人間并不平坦,世事詭異無常,比如現在,毫無征兆地,忽然就下了雨。
用什么心態對待下雨?這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但反映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法國哲學家阿蘭說,天上下雨時你正在街上走,你把傘打開就足夠了,犯不著說:“真見鬼,又下雨了!”你這樣說,對于雨滴,對于云和風都不起作用。你倒不如說:“多好的一場雨啊!”這句話對雨滴同樣不起作用,但是對你自己有好處。你于是抖一下身子,從而使全身發熱。阿蘭在這里,其實說的是對待人生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究竟是當看破紅塵、憤世嫉俗的抱怨者,還是做一個淡定而積極的樂觀派,這直接影響和決定你一生的幸福。
快樂離你其實并不遙遠,只是看你是否踮起腳尖去夠它。憂天的杞人也有他的`幸福,那就是早晨醒來,天沒事,而且一天比一天明亮。
魯院的同學周華誠和我說過,他的一個攝影家朋友給女兒拍照片,從出生那一天開始,一天一張,從不間斷。他在拍攝的時候,從不講究任何攝影技法,背景也是一成不變的一面墻。這自然是受到朋友們的嘲弄。20年后,他把這些照片制作成幻燈片,在一面潔白的墻上播放給朋友們看,朋友們都被震撼到了,從這些簡單的照片里,看到了關于成長的秘密。
這笨拙而執拗的愛,像不像一只蝸牛?
我是一個路癡,但這并不妨礙我擁有一顆時刻準備遠行的心。
我不能選擇等到什么,我只能接受遇到什么。就像,遇到下一棵樹,遇到下一陣風,遇到下一個人,遇到下一盞壞掉的路燈。
有位漁夫蓋著一張破漁網睡在船艙里。夜里下雪,雪花透過漁網落在身上。漁夫早上醒來,抖了抖身上的雪,自言自語:真冷啊,那些沒有漁網的人昨晚可怎么過啊!
看吧,悲憫永遠都在,不論你貧窮還是富有。
所以,我盡量挑選溫暖的詞語和人說話,我努力不讓微笑的掛鐘停擺,我用善念把人間的不平熨開,整潔的世界為我鋪開,我必然要挺直腰身,蜷縮,是對那份整潔的污玷。
我勸誡自己,別再說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話,你花出去的和你拿在手里的鈔票,那上面有多少指紋和你有過交集;你共享過的單車,有多少人也正騎著過了馬路;你在電影院坐過的椅子,有多少人也曾坐過,或者就在此刻,有人正在那里打著瞌睡……
笨拙的蝸牛,雖然緩慢,但從未停止靈魂的蠕動。
顧城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是啊,只要你望著我,哪怕我在塵世里一直站著,也十分美好。
此刻的我,一動不動,發呆。也十分美好。
貼在墻上的咖啡美文摘抄
在小鎮,最讓人溫暖的不是流動的免費茶攤,也不是帶著小紅帽的義工,而是摩爾街馬德先生西餐廳里的一面咖啡墻。
咖啡墻不知是哪年哪月出現的,不過在小鎮早已家喻戶曉。人們在奔波的間隙,喜歡走進馬德先生的西餐廳,挨著咖啡墻坐下來,喝一杯咖啡。
一個衣著講究的紳士推開旋轉的玻璃門,在緊挨著咖啡墻的一個空位上坐下來,沖著服務生微微一笑,說:“老樣子,兩杯咖啡。”之后,他付了兩杯咖啡的錢,從公文包中取出手機,在舒緩的薩克斯曲調中打開,看網絡空間里,朋友們分享的美文。很快,服務生來了,將一杯咖啡放到紳士面前,紳士笑笑,說聲“謝謝”!喝完咖啡,他從托盤上拿下便箋和筆,寫上“一杯咖啡”,然后,將這張紙貼到了已布滿便箋的咖啡墻上,之后推開玻璃門,走出馬德先生的西餐廳,走過摩爾街,混入川流不息的人群。
過了一會兒,馬德先生的.西餐廳又來了一位先生。一看便知,這位先生手頭一定是拮據的。或許是飽嘗困苦的緣故,他的額頭緊蹙著,目光是憂郁的。
看來,這位先生也是這里的常客。他徑直走向紳士剛剛坐過的位置,沖迎上來的服務生說:“老樣子,一杯咖啡。”之后靠在椅背上,似在思考著什么,又似閉目養神,享受著短暫的安寧與溫馨。頃刻,服務生送來一杯咖啡,他從咖啡墻上撕下一張便箋,放在服務生的托盤上。
喝完咖啡,他起身離座,走出馬德先生的西餐廳,走出摩爾街。只是,神色較來時,明朗了許多。
手頭寬裕的,貼愛心便箋;凄惶度日的,揭愛心便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德先生西餐廳的咖啡墻上總貼有“一杯咖啡”的便箋,有時眼瞧著就剩下最后一張了,會忽然進來幾位客人,點“兩杯咖啡”,慢慢地喝一杯,再輕輕地在墻上“一杯”。
后來,小鎮負責治安的某君在接受采訪時,說了這么一段話:“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惡魔和一個天使。心情煩躁的時候,到咖啡墻前坐一坐;遭遇難堪的時候,也到咖啡墻前坐一坐……”
不知咖啡墻是否真地起到了維護治安的作用,但小鎮自從有了咖啡墻,每年的打架斗毆、偷竊搶劫等不良行為便屈指可數。
《貼在門上的眼睛》閱讀答案
這天中午,張剛拿起粉筆,在墻上為第六個即將成型的“正”字添上了一筆。然后,張剛拖出床底下的大包袱,把自己的行李又放了一樣進去。還有三天,也就是墻上的第六個“正”字只差三筆就完成了。當第六個“正”字完成的時候,就是張剛下決心離開花木村村校的時候。說是學校,其實不過一層四間的茅草土坯屋,連一陣風都能刮垮,屋旁豎著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桿,上頭飄著一面早已發白的旗。
張剛摸出女朋友小雯的照片,看了看,又湊近看了看。張剛發現小雯的那張臉比自己記憶中還要美。快一個月了,他沒有給女朋友雯兒打過電話,不是不想打,而是學校壓根就沒電話。想到馬上就可以回去見小雯了,他樂得關了門,捧著小雯的照片,躺在床上。
正在這時候,張剛突然發現寢室門上那個破洞里竟然有一只眼睛。那只眼睛正朝里面張望呢。
“誰?”張剛頓時覺得一股涼氣從腳底迅速爬上頭頂。
張剛咳嗽了一聲,算是給自己壯壯膽。張剛怯怯地問了一聲,“誰?”但張剛這一問,那只眼睛馬上就不見了。張剛又給自己壯了壯膽,然后猛地一把拉開門。門外空空如也,別說人影,就連鳥叫聲都沒有一點。
張剛慌了,自己明明剛剛看到了一只眼睛,怎么就沒人呢。是不是跑了?那他又是誰?他在看些什么?張剛越想越復雜,越想越害怕。張剛重新躺到床上,就更加睡不著了。就這樣約莫過了十幾分鐘,張剛抬起頭,發現那個小洞又有一只眼睛在往里面看。這回張剛沒有猶豫。他跳起來,一把拉開門。但還是晚了,張剛沒有看見是誰。不過,張剛卻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背影。很明顯,那是一個學生模樣的背影。通過這個背影,張剛排除了一些可怕的想法。張剛斷定,這個把眼睛貼在門上看自己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學生之一。
可是張剛還是不能平靜。就算是自己的學生,那么他想看什么?帶著這個問題,張剛決定一定要查出這個人是誰。張剛動了動腦子,立刻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紅色的粉筆用水浸泡了一陣,然后在那個小洞上涂了一圈。張剛想,只要誰再把眼睛貼在門上看,他的眼睛上就會留下紅色的痕跡。到時候我就知道他是誰了。
這回,張剛放心的躺下了。而且很快他做了一個夢。當張剛夢醒了之后,他發現那個門洞上依舊有一只眼睛。張剛不慌不忙的打開門,然后徑直走進教室。
坑坑洼洼的教室里,學生們或坐或站。看見老師進來了,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張剛站到講臺上說,請大家把頭抬起來。張剛想,這下可以知道是誰了。
張剛一說完,教室里50多個學生一下子都把頭抬了起來。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張剛。張剛把目光在他們臉上搜索了一遍。他想找到那個眼睛上有紅色痕跡的學生。可是他發現,50多個學生的眼睛上都有紅色的痕跡。
“這是怎么回事?你們都在老師的寢室外看過嗎?你們看什么?”張剛忍不住有些生氣了。
教室里靜悄悄地。沒有一點聲音。所有的學生都低下頭,一言不發。
“說呀,你們要看什么,想看什么?”
半晌,終于在下面傳來一個怯怯的聲音。“老師,我們就想看看你寢室里那些城里的東西。”
“城里的東西?”張剛一下子懵了,“我寢室除了臺燈等一些再也平常不過的用品外,還有什么?臺燈你們也沒見過?”張剛覺得簡直好笑。原來學生們一直要看的就是這些。
“沒有……”又是低低地回答。
張剛看著低著頭的學生,再次回憶起他們在門洞上看里面時的眼神。突然張剛感到心里被什么東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張剛生疼,撞得他眼睛里禁不住有了淚花。張剛放低聲音說:“看吧,看吧,以后你們想看就到我寢室里面來看,好嗎?”
三天后,張剛給小雯寫了封信。信里有一幅畫,畫的是一個破門洞上,貼著一只大大的眼睛。張剛在畫下邊寫了一句話:小雯,我對不起你。因為我害怕那一只只大大的眼睛。
【第7句】: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故事。(3分)
【第8句】:閱讀文章,以“貼在門上的眼睛”為標題有什么作用?(3分)
【第9句】: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的表達效果。(6分)
(1)其實不過一層四間的茅草土坯屋,連一陣風都能刮垮,屋旁豎著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桿,上頭飄著一面早已發白的旗。
(2)突然張剛感到心里被什么東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張剛生疼,撞得他眼睛里禁不住有了淚花。
【第10句】:作者所寫的這件事,引發了讀者對什么問題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5分)
參考答案:
7.張剛讀懂了貼在門上的學生的眼睛,毅然放棄回城,而留在花木村村校。
8.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既指貼在門上的孩子的眼睛,又暗示孩子眼里表現出來的求知欲,并表達孩子對老師的挽留之情。
9.(1)環境描寫交代村校條件之差,襯托張剛急切離開花木村村校的心情。
(2)心理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張剛被孩子的眼睛感動后不忍離開學校的心理,為下文張剛繼續留在學校的情節作鋪墊。
10.貧困地區教育現狀問題的思考。
優美的散文:窗玻璃上的冰花
清晨,我還是起得晚了。還好,玻璃上的冰花沒有融化。看到了冰花,心兒是舒暢的;盡管這一方美麗的天地存在不了多久,可我還是喜歡獨自靜靜地佇立在它面前,欣賞這冰雪的世界......,一份歲月贈予的美景。這時的我,還是少年時的那個我,那么天真,那么好奇,又充滿了幻想。
佇立在這冰雪的世界,思想象一匹野馬。我看到了白雪,看到了白雪覆蓋的崇山峻嶺,想到了寒冬的故事,想到了小時候讀過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到了白雪公主,想到了童話故事中描寫的雪人的眼淚。我的靈魂是透明的,純凈的。仿佛看到了雪山從遙遠的地方向我走來,帶著風雪,帶著神秘,帶著渴望。我喜愛的不少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也從雪地上走來,天山上的“七劍”,天山上的童姥姥,《雪山飛狐》中的英雄,《風云一刀》中的刀客,華山雪夜里洪七公和歐陽鋒......;我想到了《林海雪原》,想到了《草原烽火》,想到了《冰山上的來客》......;我又回到了少年時的動亂年代,那時我喜愛的課本和課文:《龍梅和玉榮》、《羅盛教的故事》、《鐵人王進喜》,那些許許多多我崇拜的英雄,都從風雪中走來。
佇立在凍花的玻璃窗前,感受陽光的溫暖。
融融的陽光從冰花上映照過來,照在臉上,暖暖的,柔柔的,感受這一刻,讓我聯想到母親溫暖的胸懷,勾起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的感激,也使我想到天下無數母親,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生命和光熱。我的眼模糊著,看到了冰花也漸漸濕潤起來。
在這里,感覺到了時光在飛快地流動著。我看到了太陽的腳步,聽到了太陽滾動的.聲響,時不我待,美好的一切,就象這美麗的冰雪畫面,不久就會消失。我算計著過去了多少日子,未來還會有多少日子。多少日子是苦的,多少日子是甜的,多少時光是有效的,多少時光是無效的,是和死亡劃上等號的;多少日子是快樂的,多少日子是憂郁的,什么時候是快樂的,什么時候是愁苦的,是不是富有和權力擁有的快樂就多,而窮困的普通人就少了快樂?
在這里,我遐想著,我翻山越嶺,跋涉萬水千山,生命好象延長了許多。
上一篇:生產車間文化標語匯聚80句-標語
下一篇:一句話可以作標語嗎合集1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