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戈壁駱駝贊的散文
四月,是人間的最美季節,最浪漫的一個季節。自古就有“最美人間四月天,南來歸燕棲堂前”“最美人間四月天,桃花細雨潤綿綿”之說。是啊,四月的天氣是很美,因為她是一個集愛意、暖意、美景、希望于一身的季節,這點根本不用懷疑,畢竟就連我這樣的人,都寫過《最美人間四月天》嘛。遺憾的是十幾年了,我沒看到過家鄉的四月天,我沒有聞到過洋槐花飄香世界,我更沒有徜徉過“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那種境界,因為我的青春揮灑在戈壁……
就因為在戈壁生活時間長了,因此我的最多話題就是戈壁、沙礫、荒漠、綠洲,草原,雪山、牛羊,牧群,牧羊姑娘、紅沙柳、麻黃,駱駝刺和駱駝等等,讓你覺得很枯燥吧?我覺得一點不枯燥,即使我每天看到的就是這些,可我仍然有講不完的故事,我不需要扯的太多,我每一天只給你講一樣東西,也夠你聽好長的時間,畢竟萬物世界,物競天華嘛。
四月的哈密盆地,戈壁的沙砂礫荒漠,草垛子在不經意的上班途中已經開始悄悄的綠起來了,戈壁一眼望去,蒼天風和日麗,天空除過高原藍還是一片蔚藍,藍得那么寂靜,藍得那么純真無邪,偶爾飛翔過一兩只雄鷹,也并沒有形象藍天的形象,因為她給這里的藍天賦予了生命和靈魂,天空下的戈壁上,草垛子一簇簇一朵朵,她們向人類盡力展示著生命的價值,因為說不定一夜狂風的蹂躪,所有的生命幾乎都要從頭再來,因此她們能夠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時候看到一夜的暴風蹂躪,我難免為所有的生命感嘆,感嘆他們的無畏精神,簡直太無畏了,太偉大了……
哈密北邊,就是哈密盆地里的戈壁,這里的戈壁和青海海西柴達木盆地的戈壁大的沒有啥大的區別,植物都是草垛子,陸地都是沙礫田,不過在青海沙礫田和草原似乎相互并存,因此牛羊和牧群比較多。而哈密的戈壁似乎距離哈市顯得近,因此羊群很少見,偶爾能看見馬群和駱駝,還有成群的歡快的搖著尾巴的機警的黃羊,黃羊是野生的,不過沒人敢去撲獵,畢竟她是國家的保護動物,因此她的生命多少還是得到了人類的尊重,最多的當然是駱駝,提起駱駝我覺得自己好笑,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想法?
故事是這樣的,我最早我看見過駱駝,是在西安的動物園,那時候看見駱駝,滿身子焦毛結垢的,大片的毛發脫落,駝峰薄小,它確實丑陋不堪。第二次我見駱駝也就是在青海的戈壁灘上,那時候也沒有數碼相機,更沒有智能手機,我只能傻傻地站著遠距離地看看它,聽說駱駝遇見陌生的人,它會滿嘴噴出很多口水,因此我從來不敢近距離接觸它。最近距離接觸駱駝是在十年前去敦煌旅游期間,在鳴沙山月牙泉騎著駱駝登上了月牙泉,而且還照了幾張騎著駱駝的照片做個紀念。然而對于駱駝我并沒有什么新的感覺。
也許就是今年春天吧,對,也就這兩個月的時間,我對駱駝突然感覺到很親切,因為除過緊張忙碌上班干活的工友們,也就是它讓我有了很多的想法,有了很多的認識。
人類最原始的`時候,從我的家鄉長安出發,騎著馬和駱駝組成一個龐大的隊伍,沿著古絲綢之路,拖著沉重的貨物,經過甘肅的蘭州,經過夏都西寧,再沿著河西走廊,經過柳園敦煌,來到了新疆,再往西他們去到了俄羅斯以及歐洲許多國家進行商品貿易。在這期間,駱駝祖祖輩輩的貢獻可以說無與倫比。
駱駝有的是單駝峰,有的是雙駝峰,駝峰是寄存能量的地方,平時吃用充足得時候,它吃進的食物除過平日的消耗,多余的能量就寄存在駝峰里以防戈壁長途跋涉,為的是免受饑餓的困苦。駱駝身高馬大,性格緩慢,但是它能吃能喝,吃飽喝足的她們,有著一股子堅韌不拔的精神,它可以幾天不吃不喝,卻仍然能夠肩負著人類賦予她的光榮使命,它仍然能夠負重前行。
人們經常說要砥礪前行,然而真正能做到砥礪前行的又有幾個呢?又有誰是真正的砥礪前行者呢?我說真正的砥礪前行者那就是駱駝,只有駱駝才是真正得砥礪者。
駱駝在沙礫上行走,乃是她的一技之長,幾千年來她是人類的運輸工具。
沙漠里經常斷水,只有駱駝他能找到水源,駱駝的腿很長,大約在一米五左右,駱駝的腿上有一大片胝,它即使趴在灼熱滾燙的沙礫上也不至于被燙傷,駱駝的腳掌寬厚,在沙漠上行走腳趾分開,不會被陷進沙子里去。沙漠一望無垠,參照物很少,人類最容易迷失方向,而此時只有駱駝卻能幫助人類變別方向,大漠飛沙走起石,塵埃飛揚,沙塵暴來臨,只有駱駝用它的第三感覺立馬向人類預警,駱駝就會自動跪下,同時告訴人們提前做好預防沙塵暴的準備。遠古時代,人類在駱駝的幫助下穿越沙漠,往來于絲綢之路的歐洲個亞洲之間。這是一種偉大的壯舉,因此人類才賦予駱駝“沙漠之舟”的光榮稱號。
我個人認為,駱駝是塵世間的最美動物,他是人類的好朋友,他是沙漠英雄,她是茫茫戈壁的永遠的風景線,別說有多少詩人贊美它,別說有多少文人將駱駝和沙漠聯想起來贊美。我今天依然要贊美他,他是沙漠的靚麗他是沙漠的精靈,他更是沙漠的嬌子。人類都在四月天贊美花兒,贊美大自然,完美人間的親情,贊美人間的愛情。可我站在哈密盆地。我要贊美駱駝,因為你很辛苦,你很堅強,你背負了人類的沉重,你永遠不知道疲勞和饑渴。你確實很勇敢,你在砥礪中前行,你才是真正的砥礪前行者。你朝著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抬起你高昂的頭和頸部,你永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看著滿戈壁的駱駝,增添了人類戰勝困難的勇氣,欣賞著駱駝的精神,人類就不會畏懼一切苦難。
遠遠望著遠去的駱駝,轉向回頭,再看看白藍色相間的彩鋼房,我思緒萬千,又一次想起了路橋人。看著奮戰在各自崗位上的每一位鋼盔,每一位路橋員工,戈壁上的中交人,戈壁灘上的你,不就是個駱駝嘛,為你們點贊,為你們歌唱,為你們的精神抒情譜曲,譜寫一首動人的駱駝歌曲……
贊美大風的詩句
突然起了微風,山林唰啦啦地響了起來。那是無數草葉與草葉樹葉相碰撞發出的若有若無的響聲的匯合,聽起來雖輕微但很有力量感。有關風的.詩句,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贊美大風的詩句1
【第1句】: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第2句】: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第3句】:信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周邦彥《解連環·怨懷無托》
【第4句】: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軾《有美堂暴雨》
【第5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第6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第7句】: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李白《妾薄命》
【第8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第9句】: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第10句】: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第11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第12句】: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王安石《春夜》
【第13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第14句】:吹破殘煙入夜風。——柳永《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
【第15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16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第17句】: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第18句】: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第19句】: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第20句】: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萬俟詠《訴衷情·送春》
【第21句】: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第22句】:風柔日薄春猶早。——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第23句】:不忍覆余觴,臨風淚數行。——納蘭性德《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第24句】: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第25句】: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王令《暑旱苦熱》
【第26句】: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第27句】: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
【第28句】: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采蓮曲》
【第29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第30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第31句】: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馬戴《灞上秋居》
【第32句】: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程顥《秋日》
【第33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第34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第35句】: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第36句】: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溫庭筠《過陳琳墓》
【第37句】: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李頎《琴歌》
【第38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第39句】: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秋千翦翦風。——楊慎《鷓鴣天·元宵后獨酌》
【第40句】: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第41句】: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陸游《鵲橋仙·夜聞杜鵑》
【第42句】: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第43句】: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第44句】: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劉方平《代春怨》
【第45句】: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第46句】:東風楊柳欲青青。——晏殊《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
【第47句】: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杜甫《禹廟》
【第48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白樸《天凈沙·春》
【第49句】: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第50句】: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顧況《宮詞五首·其二》
【第51句】: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李世民《飲馬長城窟行》
【第52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第53句】:風驅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劉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第54句】:西風催襯梧桐落。——李清照《憶秦娥·詠桐》
【第55句】: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劉因《觀梅有感》
【第56句】: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第57句】: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杜甫《江漢》
【第58句】: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第59句】:暖風十里麗人天。——俞國寶《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
【第60句】: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贊美大風的詩句2
【第1句】:大風起兮云飛揚。——漢劉邦《大風歌》
【第2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第3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志南《絕句》
【第4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唐杜甫《登高》
【第5句】: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第6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第7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史記·刺客傳記》
【第8句】: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關于風的詩句
【第9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東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一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蝶戀花》
一【第1句】:舊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一【第2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
一【第3句】:東風惡,歡情薄,一抱恨緒幾年離索。——宋陸游《釵頭鳳》
一【第4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唐崔護《題國都南莊》
一【第5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一【第3句】:東風惡,歡情薄,一抱恨緒幾年離索。——宋陸游《釵頭鳳》
一【第6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村居》
一【第7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一【第8句】:昨夜金風抽豐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唐嚴武《軍城早秋》
一【第9句】:弓背霞明劍照霜,金風抽豐走馬出咸陽。——唐令狐楚《少年行》
二零、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雪作遠游。——近代梁啟超《太平洋遇雨》
大風落處散文
黑龍江春天里的風好大。
沒人知道那風是啥時候掉的頭,似乎在一夜之間它從北山口撤出去,轉而從南山坳吹過來。那風一下子變得柔軟,變得浩蕩。它們一綹綹,一陣陣地興起在黑龍江多風的月份里,從村南的嶺上和田野遍吹進村莊,穿過那些房屋和站立的樹木之間空闊的間隙,在村莊和田野里掀起大量的塵土,把天地攪得渾濁。
真不知那風怎會那般大力,整個村莊都在那風里搖晃,村里村外全都是風聲。
風來之前是有征兆的,在起風的頭晚,于月周會有很大很圓妥的一個光圈。如果你在鄉下目睹到這個天象,那你就等著第二天的白日被大風吹吧。那些風肆虐著,有很多的東西都在那風里亂了秩序。
那些大地上干燥的塵土被風掀起一丈余高,像堵土墻,立起一面子來,遮擋住人的視線,也像驚慌的草狼拖曳的狼尾,豎起在村中,奔馬一樣從村莊里絕塵而過。先是幾匹,接下來再幾匹,匹匹不斷絕,好像是大風掀翻了誰家的馬棚,把那么多驚魂未定的馬全都放出來了,讓它們一時之間在彎曲的村路上縱蹄狂奔,聲勢磅礴。它們來自哪里?會不會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它們放縱地奔出草地,云一樣馳騁而來。
這個時候的天空里是風吹云散的,一片混沌,不見了往日清明,本來有些個殘云,但早被風卷出山地,不知了去向。這個時候的村莊里你也再找不到一柱完整的炊煙,它們剛流淌出院子里的煙囪口便被大風吹亂。
在這樣的風天里,很多的農人都選擇了關門閉戶,他們藏在土屋里,固守著最后的一絲安穩。風,吹聳過那些歪斜的土屋,把墻壁和頂棚上的塵土紛紛抖落,那種震顫就仿佛是開過去了一列火車。風很生氣,沒有人來給它們開門,能讓它們也擠進屋子里去吹上一圈,因而它們在屋子外露了兩手,鬧出點動靜,好讓農人末齒難忘。
它們把農人屋頂上的瓦掀飛一兩塊到地上去,摔成碎片,把草屋上的茅草薅下來幾把拋飛到空中,翻過高高的樹頭,而后不知所蹤。那屋子從而變得模樣怪誕,像極了禿毛的鳥和雞。院落里柴垛上的柴被風翻掉了幾捆,有的斷了腰上捆綁的草繩,散了,有的沒散,被風吹滾到墻根上去,停住了,宛如農人家里臥地睡眠的幾頭豬。
總有一些不甘屈服的人在大風天里出來走動,風給他們制造了麻煩。他們別著臉,擰歪著身子,躲避著那風走路,卻依然無處可逃,全都被風吹歪,成了風里的幾根草。村莊的邊上有很多的扎麻,歷經一秋一冬早已干透,被強勁的春風把干枯的稞子給從根上吹折下來,從而那圓乎乎的秧稞便被風抄走,吹進村里,在村路上滾成了球。
我總還記得那些塵封的歲月春天里的風。在我還是個村娃子的時候,父親用柴垛上的高粱秸稈給我扎幾只碗口大的風圈,被我懷揣到春天的風里去放逐,讓它們隨風飛速滾遠,我則是跟在后面奮力奔跑于風中的孩子。那些脆弱的風圈最終總是被大風吹得失控,一頭撞在石墻上粉身碎骨,或者它們完好無恙,一路消失在風里,最后連一點影子都尋不見。癡癡站立在村路上的我,內心里有一絲悵惘,它在洶涌澎湃。
家里有一塊田,那田里有兩個石頭包,有很多碟子和碗大的碎石裸露出土皮,散亂在那里,經常在播種后的出苗期壓了苗子。每年里,我都不得不在播種后的'十天左右提了根棍子或扛了鋤頭到田里去,把那些被窩壓在石下摧眉折腰的禾苗解救出來,讓它們重見天日,它們由于缺乏光合作用而變得發白的秧身會在春陽下迅速變得碧綠。
我這么做的意義是無須多言的,每年里我不知這樣拯救了多少卑微的生命脫離苦海,使得它們重新綻放笑顏,煥發出生命的光彩,那塊田更會因為我的這一舉動而多打好多的糧食。每當我翻出了一棵苗子,很可能就是翻出了秋季里的一棒玉米,一盤葵花,甚至是半盆土豆,你說我有沒有必要那么做。
當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每年里趕在那些還沒播種春風浩蕩的風天里去田里撿石頭,臂彎里艱難地挎著只筐,很快便把那筐裝滿,倒在家里的一掛老馬車上,車滿了就拉出田去,把石頭丟進山溝。這種工作其實很費力,但我卻意外感到了趣,總覺得自己像在抓魚呢,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魚撂倒在我的田里。在鄉下的那幾年,我似乎一直都在撿石頭,可直到我離開了鄉村那些石頭都還遠沒有撿完,那個干到半路的活計被我原丟在了那里,從此無人問津。
春風化雨。第一場雨會尾隨在某一場風后悄然而至。那時的風里就滿是了泥土的芬芳,那風則變成了泥土味的風。到春雨降下,那田真是快播種了,把家里去年栽種土豆失了形致的田用犁打出壟形,把田里的莊稼茬子全部托倒。
哦,得備春耕了,一切都得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那樣的季節,我是一個忙碌于風里的人,一臉土色,衣脹如鼓,亂發如草。
大風起兮散文
據說“大風起兮云飛揚”是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執得牛耳的漢劉邦所唱出的,但我總懷疑以劉某人的才略是說不出如此大氣磅礴的詩句的,這可能又是后世多事的文人借劉邦之口一抒胸頭強梁霸氣而附會上去的。
我們所要關注的是在風云變幻之際在鐵馬金戈打亂朗朗讀書聲時甩下輕麗瀟灑的長衫換上重鎧沉甲的那些文人。
文人的形象其實很難下一個定論,說他們弱不禁風不識干戈吧,然而他們中確有許多人贏弱軀殼內竟有著超乎尋常的精神重劍。事關天下興亡,情涉家國榮辱,便引一炬秋火,焚盡吟風弄月歌紅唱翠的書稿,打落了身上的書卷氣,毅然決然地騎上千里赴戎機的紅鬃烈馬。關河遙迢,朔風冷月,鐵甲上的霜花還未化凈,便敷上了殷殷熱血。
虎帳談兵、沙場論劍、成王敗寇、生死間發。文人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如何承擔起這強有力彈撥?然而,在沙場秋風里、在邊塞狼煙中、在兩軍廝殺的金鼓號角中、在引弓擎刀箭發連珠白刃如霜中,那些棄筆從戎的文人,重新構筑著生存模式,錘打著生命意志。體魄即使無法碩健偉岸,但是精神卻迸射出金石相擊的火花,爍爍生輝、歷久不絕。
唐代詩人紙上談兵(在這里選用這個詞絕對沒有絲毫不敬的意思)的功夫,是相當精湛的。下筆便起風雷聲,揮毫已見刀戈影。在尋仙飲酒中琢磨絕世詩情的李白的筆下時不時射出森寒劍氣、蕩出沙場風云。安史之亂打破開元舊夢之際,已漸老弱的李白千里追王師,求一展平生所學,為君平強虜,千里靜胡沙。李白之后有寄居揚州詩酒風流的杜牧,平生自詡知兵,曾發出“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聲音,來譏誚遙遠的'周郎。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沒有推出英雄的勇氣和力量了。他雖然為煌煌孫武子十三篇作注,雖然不拘形跡的外表里有談笑制胡虜的熱衷,但是他沒有氣力改寫大唐帝國逐漸衰微寂寞的晚鐘,只有浪跡江湖載酒行,在無人與訴的寂寞中做著荒唐的十年一覺揚州夢。
唐代詩人,演兵沙場枕戈飲酒的夢到了宋、明兩代便成為了現實。
我們在紛繁緊張的現代生活空間中假設有空回顧唐、宋兩代的歷史,不難發現唐多困于內憂,而宋始終頂著外患的陰影。內憂說穿了就是內耗,而文人多對之報以鄙視的一瞥敬而遠之。文人講究風骨氣節和操守,自然不會為無窮無盡的內耗而浪費高貴的激情和磊落的才華,清身自好使他們無離藏污納垢的內部紛爭,目光宏遠。使他們向往著建功立業,令本民族的精神為之一振。
宋代即是外借助外族燃起的狼煙而走上歷史舞臺的,窮盡兩宋,自始至終把焦灼驚懼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強鄰。于是,文人們獲得(甚至是不得不)在大風起兮之際走馬沙場,挽強弓力射天狼的機會。
岳陽樓述有范仲淹把酒臨風的那抹清影嗎?即便已不存在,但那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已從那里流傳于天下千百年了。而今登岳陽憑洞庭,看浩浩蕩蕩的江水送遠白帆,心底那古老而蒼勁的聲音還久久回響。
范仲淹賴以成名千古,絕非只是因為那句國人引為精神指南的話,而是他成功的完成了由文入到將軍的轉型,完美地實現了中國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的夢想。后人論及范公,總會不由自主地把他和十萬甲兵聯系起來,和邊嶂里的金戈鐵馬聯系起來。胸中自有十萬甲兵,袖中唯有兩股清風。現在我們翻閱歷史典籍,所得到的歷史老人對范公的評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沒有文學家或者詩人的字樣。歷史對人物的評說。是極現實的。以成敗論英雄,因結果而定論。于是繚繞如夢的歷史云煙,漸漸地掩去了范公文人的開始和腹中足以與十萬甲兵抗衡的文采風騷。
然而,我們有理由撥開如鐵史筆編織的重鎧,尋找范公身上飄灑如風的那襲文士的清衫,也應該洗耳聆聽(聆聽范公的聲音,確實應該用至清至純的水洗盡我們耳內的污垢,否則便是對先賢的不敬和對藝術的褻瀆)范公于連云虎帳外遠眺重巒疊嶂上空布排的風云時,以純粹的文人的聲音吟哦出來的絕唱--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入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如果說蘇軾是豪放派的詞宗,但是沒有范公以融鑄了戰地風云的聲音為前導,后生蘇軾是否還能唱得那般恢宏大氣,氣吞山河?
我們不僅應該記住范公屯兵羌地長煙落日孤城里使西夏驚乎“范無敵”,還應該知道他的聲聲清嘯完成了豪放詞派的前期操作。
文宗與戰神如此完美的結合,范公當屬前不古人的第一人。雖然蘇軾、辛稼軒、陸放翁等人聯翩而來,但是他們只能在有心殺敵、無門報國的尷尬中高歌大風之后草草收場,徒留萬古恨而已。
于是到了南宋末年,趙家天下已走進燈火樓臺漸漸曲中人散的時候,塞外的狼煙,已經形成一只碩大的口袋,毫不留情的收拾著中原山河。文天祥生不逢時地走上了歷史舞臺。
然而,歷史的安排并沒有錯。沒有文天祥,南宋的挽歌聲中就不會激蕩起生存還是毀滅的千古疑問,就不會演繹出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精神禮贊。
天下至韌者,文人之氣、至剛者,文人之骨。到文天祥雙肩擔起國家之仇、臣于之恨時,得到了最充分的詮釋。文天祥也成為南宋末年一片哀鴻悲歌中奏響卓異的正氣歌的主力樂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說得曠達和理智,自古艱難唯一死,連死尚且都視若浮云的胸膺中所充斥的只有一腔浩然正氣和深思后的曠達解脫后的理智。文天祥要以生命殉葬的不是付之東流的大宋江山,更不是末代帝王,而是他已經破滅的理想和不能再延續的人生追求。如果我們冷靜地審視歷史、客觀地觀察歷史人物,我們不難發現,文天祥的精神的確可以稱為后人之師,但于攻守戰備的才具方面,實在難以找到可圈可點之處-一然而,我們畢竟還是需要呼喚他的那種激情,固守他為后入留下的人生模式。以成敗來論文天祥,當然不夠公允,因過程而言他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真好漢。
幸好我們的民族是個講究精神的民族,國人更看重不計成敗慷慨赴義的過程。
宋代的喪鐘余音未盡,大明帝國的煤山上已掛起了末代帝王的身體。帝王的生死榮辱,不值得我們關心,我們關心的是史可法。史可法的個文人,然而流傳后世的只是一篇《復多爾袞書》。清兵圍困揚州,史可法明知大明的氣數已盡,卻掙扎著把自己身軀投入到無力回天的一片悲歌中。《復多爾袞書》寫得極具辭彩,一股正氣凜然以死明志的剛勁之風把明末晦暗的天空撕裂一角。史可法以身殉國,又為中國士人“知不可為而為之”、“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作了一個相當漂亮的注腳。
大風起兮云飛揚,不知這莽莽五千年的華夏歷史中有多少文人清瘦而執著身影在風煙四起時匆匆來過。事涉天下興亡,不敢惜身;情牽家國榮辱,不可退縮。文人的朗朗硬骨在今天依然有氣沖斗牛之聲。
上一篇:20年春運主題標語精選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