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初中法制手抄報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一切都是講究法律,而我們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做一個好公民。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優秀初中法制手抄報,歡迎閱讀參考!
優秀初中法制手抄報圖片1
優秀初中法制手抄報圖片2
優秀初中法制手抄報圖片3
【不良行為的危害】
從人民法院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獲悉,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有一個從劣跡→違紀→違法→犯罪的變化過程。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大量的事實告訴人們,青少年健康成長,就要積極預防不良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矯治不良行為。
【第1句】:什么是不良行為?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是指違德、違紀、違法等越軌行為,也就是說,輕微違法或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將不良行為劃為兩類:一類是不良行為;一類是嚴重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與不良行為在反社會規范這一點上沒有區別,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別。前者,涉及的是道德問題;后者,涉及的是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不良行為:(一)曠課、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嚴重不良行為”;(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四)傳播淫穢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進行色情、賣淫等行為;(六)多次偷竊;(七)多次賭博,屢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2句】:什么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達到法定的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人實施的違背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過錯的、對社會有危險性或有害的行為。
違法行為按其性質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其中,危害社會、違反刑事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是犯罪行為。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的特征。行為的違法性和應受懲罰性是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所決定的,三者不可分割。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行為違反刑事法律,當然是違法行為,但是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就不等于犯罪行為,兩者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
【第3句】: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為。
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實際是一些不良習慣從輕到重的不斷強化過程,若不注意用道德、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用社會公德、傳統美德、學生守則等來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熏陶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法律意識,而沾染上不良習慣、不良行為,不加管束,任其發展,必然會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方面教訓和事例枚不勝舉,青少年朋友要注意啊!
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是一個最通俗的比喻,一個人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必然會變成大毛大病。不妨我們從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加以剖析,看看不良行為的.危害性,進而提高預防不良行為的自覺性。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矯治,很容易從不良行為逐步發展到違法犯罪行為。
現列舉一些不良行為發展的軌跡,請青少年朋友注意:
吸煙——易傷害健康、誘發犯罪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之所以把吸煙作為不良行為加以預防,一是由于未成年人無經濟來源,為了達到吸煙的目的,他們會想方設法弄錢。從司法實踐看,少年因吸煙而誘發的盜竊、搶劫犯罪屢有發生;二是吸煙容易誘發不良交友。
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從吸第一支煙開始的。
另一個重要的傾向是,一些不法商販和毒販勾結,在煙卷中注入毒品,采取零賣、賒賬等方式,向未成年人兜售,致使一些未成年人不知不覺染上了毒癮,為弄錢吸毒走上犯罪。
曠課、夜不歸宿——易受外界侵害
實例:因為和大聲斥責自己的父母爭論了幾句,16歲的小朱一氣之下,悶頭沖出家門,整晚沒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門來,小朱在夜不歸宿的那天搶劫了6名學生。原來,小朱離家出走之后在網吧里通宵上網,但又沒有錢,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學。
法官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沒有確切原因的夜不歸宿,是臨近或正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征兆之一。據調查,在100個未成年犯中,絕大多數犯罪行為是利用夜晚的時間完成的,而且不少違法行為實施后,他們都沒回家。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歸宿,一旦發生問題,由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監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酗酒——未成年人犯罪的促發因素
實例:暑假時,三名職業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飯館吃飯喝酒。等吃完晚飯已經夜里11點多,沒有公共汽車了,可他們身上的錢又不夠打出租車的。怎么辦呢?借著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議:“干脆截輛出租車回家,不給司機錢。”其余兩人隨聲附和,還提出可以跟司機“要點兒錢”。于是三人打了一輛出租車到僻靜處,搶了司機的400元錢。但卻被巡警發現,三人當場被抓。
法官分析:據公安人員講,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毆、搶劫都與酗酒有關,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還喝酒壯膽。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誘發的。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遠離酗酒是全社會的責任,家長要轉變對這種行為的寬容態度,把孩子的興趣轉移到健康的活動上。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減少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
【法制宣傳標語】
【第1句】:“法”,便是洗去罪惡的清泉。
【第2句】: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就是維護法律最好的方法。
【第3句】:不要將雙手徘徊在罪惡的邊緣,請挽回你的清白和純潔。
【第4句】:傳承法制精神,弘揚道德品質,建設和諧社會,從你我做起。
【第5句】:從身邊的小事起,擁有好的教養,就能遵法守法。
【第6句】:道路千萬條,法律第一條。
【第7句】:多一點法制,我們的生活就多一份保障。
【第8句】:法,中華民族的脊梁。
【第9句】:法紀法規,在生命中,是最微不足道但有意義的事物,但也比最偉大但無意義的事物更有價值。
【第10句】:法令行國治,法令馳國亂。守法,國家井井有條;失法,國家混亂不堪。
【第11句】:法律,帶給正義的人是希望,帶給不正義的人是絕望。
【第12句】:法律幫助弱者多余強者。
【第13句】: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第14句】: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15句】:法律的存在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孕育著人們的靈魂。
關于初中法制手抄報
加強學法用法,促進依法經營。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初中法制知識的手抄報內容資料,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初中生法制教育作文
法,你一如巍峨青山的莊嚴;你亦如古老長城的宏偉;你更如凡爾賽宮殿的輝煌與肅穆;你……
從青天衙門到人民法院,從古至今,不變的是法,不變的是刑。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于社會和諧。法一般限于憲法、法律。法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決定于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于維護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當我們駐足回望歷史時。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律法息息相關。正如古代至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本,這也是我們當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仁是思想核心,是法的基礎,而法就是仁的外在表現,二者相輔相成。從而實現“創建一個和諧的法制社會”的目標!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為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生活中時刻與法律打交道,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這是我們法律意識薄弱的體現。比如我們在商場中購買物品時,遇到一些不合格產品,常常有類似于“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的想法,而不是去撥12315這個即熟悉又陌生的號碼來捍衛自己的消費權益。不由得感嘆道,我們公民實在缺乏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也許,這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商家們對法律存在鉆空的惡劣思想。
做為當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的認知,積極捍衛法律尊嚴,以身作則,努力成為一個“四有”青少年!
法制伴我成長作文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幾個簡單的字眼,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惡事小而去做它,善事小就無視它。相同的道理,很多人認為違反法律是件小事,可我們作為祖國的一份子,社會的一員,應該從每件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一個遵法守法的好少年!
曾看到,一個年僅14歲的男孩,因沉迷于網絡游戲,家里因他一貧如洗,可是又因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竟起了搶劫的念頭。那是一個下午,他像以往一樣來到了那家他平時愛來的網吧,可因錢不夠被人攆了出來。一時的貪念與怒火充滿了心中,他看見街對面的妹妹手中拿著一百元錢,嘴角揚起了壞笑,他拿著刀,跟著妹妹來到一條偏僻的小巷,他四下看看,見周邊無人,便逼迫妹妹交出錢,妹妹不肯,說那是媽媽給的過年錢,求哥哥放她走。一時的他失去了理智,伸出手要搶,可妹妹大聲哭了起來,他不知所措,害怕有人看見報警,便舉起明晃晃的刀子向妹妹胸口捅去,可不料正中要害,妹妹當場因流血過多死亡。如花的生命就這樣離去,如果當時的他遵守了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那就不會造就這樣的慘劇!
曾聽過,一個利欲熏心超市老板,為了錢財,綁架富家孩子,謀財不得竟將其殺害,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年就這樣遠逝;幾個六年級學生因說臟話,得罪了一群不良少年,一時憤怒,竟舉刀殺害了他們……多么讓人痛心的事例啊,都是在為了自己的前提條件下,而拋棄別人!
記憶再慢慢的回放,多少人因無視紅綠燈的存在,而喪失了生命;又有多少人,為了錢財,干些偷雞摸狗的勾當;還有多少人,因一時的憤怒,殘害了別人的性命!
如果我們用理智的態度去對待,是不是可以避免發生一個又一個這樣可怕的悲劇呢?如果我們心中時刻銘記法律,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會擁有愛,當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不會刀光劍影,仇恨交加了,我們會依照法律解決一切需要解決的矛盾,化矛盾為友誼。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端正的,沒有摩擦,就沒有戰爭,我們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諧。我們小孩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媽媽就不再擔心我們放學的路上遇到壞人;我們的美麗的家里就可以不再象金絲鳥住的鳥籠,四處都安有防盜窗;我們就可以廣交朋友,不再害怕上當受騙。法在心中,自然心安,法在心中,自然理得。朋友,你我都處在花一樣的年華,讓我們在物質財富豐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實自己的思想!讓我們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攜手齊呼:法在心中!快樂就在身邊,讓我們心中時刻銘記法律,銘記法律的尊嚴。
法制手抄報圖片大全初中
知法是幸福的前提,懂法是快樂的根本,守法是美滿的關鍵,倡法是和諧的基礎,依法是生活的原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法制手抄報圖片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法制手抄報篇一
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于立法者的教養。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于人的價值的尊重。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劣。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圣的權利。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并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盡量大可能把關于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么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刑罰的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惡行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么?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法制手抄報篇二
這周,學校開展了以“安全法制教育”為主旨的演講活動,學校專程聘請了安全法制教育的校長,為我們講解,讓我們學會了用法制武器保護自己。
作為一名小學生,知法,學法,懂法,用法是我們人身健康的保障,法律法制是社會和諧的一道警戒線,做為一名守法的好公民,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時,必須理智的想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已經犯法,并杜絕一切違法行為。
小小的我在這個世界中迷茫,面對利益與謊言編織出的美麗幻境,明知是黑暗布下的陷阱,我們卻選擇了毫不理智的`踏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做為21實際的青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即將踏入這個社會,以后的路還很長,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是我們的必修課,為了我們的成長,我們必須增強法律意識,提高用法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知法就是為了創造如果,守法就是為了落實如果,用法就是為了改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留點心吧!也許你會發現一件小事也有快樂的原點在發光。
近年來,全社會不斷重視和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真情關注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青少年應當嚴以律己,把遵紀守法內化自己自覺的行動,真正做到“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讓我們“與法同行”,真正唱響“我知法,我守法,我健康,我發展,我快樂!”的主旋律。
法制手抄報篇三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第1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犯罪形勢如何?
答:20世紀80年代以來,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比重越來越大,長期以來居高不下,許多大案、要案都是青少年所為。有專家指出: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治安格局和社會穩定的重大破壞性因素。
【第2句】:我國青少年犯罪出現了哪些新特點?
答:出現了六個新特點:低齡化、貪婪性、瘋狂性、團伙性、從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反復性。
【第3句】:構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答:內因是青少年正處于少年期或剛進入青年初期,在生理上、心理上發育很快,但還未成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半兒童成人狀態,心理特征充滿著矛盾;外因是環境的不良影響和教育不力,包括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問題。
【第4句】:如何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
答:1)增強在校青少年的兩種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2)加強兩項教育:法制教育和幫扶轉化教育;3)架設兩座“橋梁”:學校與社區、家長之間的橋梁和學校與政法部門之間的橋梁。4)構筑三道防線:家庭教育防線、社區幫教防線和校園安全防線;5)注重五種結合:法制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法制教育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法制教育與防差轉差工作相結合,法制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