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娑婆世界的眾生,一舉一動,都是貪,都是瞋,都是癡。世界法,他用貪瞋癡去修行;出世法,他還是用貪瞋癡去修行。修行,他貪著開悟。坐了兩天半的禪,想要開悟;修了兩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兩天半的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這貪心多大,都是貪心鬼的表現。
【第2句】:大自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的美與生俱來,已達極致,任何人為的梳妝,都是對美的傷害。造化的高明在于,他在創造大自然的時候預留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只要不格外地貪婪,對人類而言,這些空間已經足夠施展他們的才華,沒有必要去驚擾大自然。
【第3句】:咸淡都是滋味,如果不用世俗的觀點加以分別,都是自然的滋味,吃到嘴里,都能找到親近自然的感覺,那么,吃什么東西都是一種享受。相反,有的人強調好吃,總想吃好吃的東西,到頭來,嘗過百味后,已經找不到好味了,吃什么都沒滋沒味,接下來還能享受到吃飯的樂趣嗎?
【第4句】:現實中,一馬平川沒有彎道的橋和路,不是最科學的,它不一定能讓我們平安地到達彼岸。生活中的人亦如此,沒有曲折的人生坦途,應該不是最理想的人生。為心靈設個彎道,并不是有意放慢自己行走的步伐,或者放棄腳下平坦的路。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順應和忍耐。
【第5句】:時間,有時候是一種寬恕。無法釋懷的,放逐時間,就是一段經歷;不能割舍的,賦予時間,就是一個記憶。一聲嘆息,難以解釋的,融入時間,就是一種結局,一抹微笑。
【第6句】:【佛家禪語情】修行,修一顆坦然的心。坦然即自然,自在。一切發生如流水,意欲收回卻是有心無力。讓既成的事實自然地來去,方能使我心自在地呼吸。失去固然可嘆,執著于失去是為可悲。人生轉眼已入荒年,黃土青冢能有幾人回?靜心修行,讓一切悲傷化作堅強的盾,坦然地接受,才能自由地尋找和接納。
【第7句】:心靈的自主和快樂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結晶,它源于佛家“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中本來就有許多憂愁煩惱,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心,就會將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身上的重擔放下,才能解脫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
【第8句】:【晚安禪語】一件事無論你當初是怎么下定決心,不到結果出來那天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所以與其擔心,不如好好努力。扔掉你的猶豫,那只會浪費時間;扔掉你的擔心,那只會讓你分心。你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并且盡力去做。記住你當時所下的決心,只要路是自己選的,就不怕走遠。
【第9句】:【圣經文案】137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里(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6:10)
【第10句】:【一日一禪文案】獨自旅行,不受羈絆,沒有約束。有一天,背上包,帶上自己,有多遠,走多遠。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11句】:【禪心佛語】讓心靈先抵達目的地。當你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時候,當你覺得前途未卜的時候,不要停下來,向前走吧,盡自己的所能努力奮斗,去看看未來究竟會怎樣。如果你有夢想或愿望,那就先讓心靈到達那里,然后就朝著那個地方,腳踏實地,采取出行動。
【第12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13句】:品行有高低,職業無貴賤。妻財之念重,兄弟之情疏。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氣是無名火,忍是敵災星。氣死莫告狀,餓死莫做賊。千里能相會,必是有緣人。
【第14句】: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第15句】:【佛心禪語】不要拘泥于自己的意見,我們必須拋除偏見,才能以完全自由的頭腦來判斷事物。不顧風向的轉變,一直張著帆航行的航海者,絕對到不了他的目地的。
【第16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生活不是用自我的主觀去要求生活,面對這生活的紛繁復雜,學會一種坦然和超越,沒有什么故事可以第二次來過,生活總有生活的新意,所以更不必要在生活中沉迷,或者沉迷得一塌糊涂。
【第17句】:這世間總有許多躲不掉的煩惱,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來自生活最活潑的教化,更是生命本身的一種山水風景,生機盎然,那些所有需要面對的故事,是對生活內涵的一種充實,而不是對于生活本身來說增添的障礙,這世間沒有堅不可摧的煩惱,但的確存在能夠破壞幸福的悲觀。
【第1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這世間唯一能讀懂生命的只有兩個字,時間。我們都在思考生活的狀態,生活本身也不會依賴那個人的意志和思想,種種煩惱由此而生。生活是一張你讀不懂的臉,但是一定要相信,生活善待每一個生命。并且是一種命運的療傷,快樂的接受命運所有不同方式的饋贈,這是我們對生活最客觀的態度。
【第19句】:獲得別人的幫助,這是莫大的善緣,要懂得珍惜,心存感恩,記得回報。倘若求助得不到回應,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不要抱怨,不要生氣,更不要失去淡定。即使曾經為別人付出過,別人也沒有非幫助你不可的責任。幫還是不幫,主要取決于有緣還是無緣。
【第20句】:【禪心佛語】所有生命都是美好的。剛剛綻放的花朵,每一片小小的花瓣上都蘊含和閃爍著生命的光輝。孩子也好,小小的蟲卵也好,一切生命都是可愛的。
【第21句】: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多燦爛;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的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別倒下!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說沒事,有我在!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所有親人朋友都健康平安!
【第22句】:【心靈禪語】“無我”其實是要求人們正確地看待社會和人生。既然沒有“我”,那么對世間一切事物就不要強執為“我”。只有領悟“無我”的道理,才能外不迷于境、內不迷于我,所以要好好體會、領悟“無我”的真諦,解除對“我”的執迷不悟。
【第23句】:人生,不是總如意;生活,不是都稱心;事業,不是永輝煌;前行,總會遇溝坎。路不通時,學會拐彎,結不開時,學會忘記;事難做時,學會放下;緣漸遠時,選擇隨意。有些回憶,記起便是溫暖;有些美麗,入目就是風景;有些傷痛,放下就是釋然;有些糾結,想開就能舒坦;有些事情,盡心就是完滿。
【第24句】:【一日禪文案】人生的優雅,是百千閱歷后的坦然;飽受滄桑后的睿智;無數沉浮后的淡泊。優雅的人生,是一顆平靜的心、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平淡的活法,由此滋養出來的從容和恬淡。
【第25句】:大山不向我走來,我向大山走過去!主動靠近智者及其環境,見賢思齊,潛移默化,是改變自己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一旦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你想不成功都不可以。
【第26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珍惜身邊所有的人,珍惜愛你的人,珍惜你身邊一直陪伴你的人,珍惜每一份緣,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相逢。只要用心去體會,人生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27句】:【禪語人生】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數人,為了各種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只余下少許時刻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第28句】:【禪心佛語】然前念已去,后念又來;前事已過,后事又生。一念皆一念,一事接一事,實在苦不堪言;問人無解,求己無用,拜佛不來。雖在人間,心卻時常活在地獄中,被貪水所淹,瞋火所燒,愚癡不醒,輪回不停。
【第29句】:【禪心佛語】所謂看破放下是要去除自己的狹隘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嫉妒心、嗔恨心、分別心、貪心、我心。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我們要拋棄的是一切煩惱妄想。淡泊明心放下貪嗔癡,不絕望于人生的苦,也不執著于人生的樂。一切唯心造,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就在于心靈的豁達、包容、寬容、從容。
【第30句】:【佛心禪語】巴金說:①好聽的話越講越多,一旦過了頭,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習慣,就上了癮,不說空話,反而日子難過。②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③沒有人因為多活幾年幾歲而變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拋棄了理想。歲月使皮膚發皺,而失去熱情卻讓靈魂出現皺紋。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富人請教禪師,為何自己有錢后變得更狹隘了?禪師帶他到窗前問: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說:外面有山有水。又帶他到鏡子前,問: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禪師笑: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的,區別只是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就這點銀子,便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
【第32句】: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佛陀不會以你為豪;你獲得多少的光環,佛陀不會以你為榮。佛陀更希望我們能有智慧,以醒貪迷,能從種種煩惱中解脫出來,深刻地領悟生命的真諦。因為無論是財富,還是地位、聲名、權勢、美貌等種種都無法長久為我們所擁有,都無法給予我們真正的快樂。能夠找回自己,是佛最大的愿望。
【第33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因為有殘缺,所以修行。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盯著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不放,就是自己的一個缺點。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寬容別人淡化痛苦。
【第34句】:【禪心佛語】積累塵土千萬堆,便可形成崇山峻嶺,匯集無數溪流,便可形成長江大河,大智慧的人,對各色人等的意見,兼收并蓄,雖自認正確,而不排斥他人的不同意見,如此,才可認識真理。
【第35句】:通過一生的努力,我們或許能得到名車豪宅等令人羨慕的世間利益。我們曾以為擁有這些,就會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真正擁有錢財之后,才發現因此而付出的代價過于沉重。更令人沮喪的是,現在擁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體卻一去不返,純凈的思想已被染污,快樂幸福已消失不見。
【第36句】:【禪心佛語】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所要達到的目的、所要表達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第37句】:成佛之道分為道諦與滅諦。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于道諦。滅諦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方便道與智慧道。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暫時安樂之道與究竟解脫之道。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
【第38句】:【禪心佛語】生命應如拂面的清風,怎么來就怎么去,恬淡自在,隨風而至、隨風而逝。生命需要一泓靜水,來滌蕩內心世界的浮華與焦躁。要活在當下,在禪茶一味,在青山綠水間,在書香中,體驗生命里那一份純凈和精神的升華。
【第39句】:【佛心禪語】習性是物欲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第40句】:【禪語人生】這真的是真的,這個世界上永永遠遠不會厚此薄彼。其實,你沒必要去爭什么,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第41句】:雖然,美麗的夢和風情的可人,可遇而不可求。但也會有一些原來不可及的人和事走進你的生活,豐潤了你的生命。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抓住眼前,放過以往。如果,做不到無怨無悔、問心無愧。就多一些包容和寬厚吧,溫潤如玉才會如沐春風。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從來就是一個適應和改變的過程,一個人的坦誠相待,就是一個人改變的勇氣,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秉承一種什么樣的人格底線,那些所有自我狹隘帶來的人生孤獨,其實是對人生的一種誤讀,走過很多路,相逢許多人,人生是需要許多遇見,但真正需要遇見的是一個真我。
【第43句】:【靜心的禪語】改變自己就是改變自己看世界的一貫角度和心態。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時刻在心中記住: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第44句】:在你真正愛上你自己之前,不要說你愛任何人。那是假的,那只是你的需要,你需要人陪伴你,哄你,寵你,或者你依賴一種關系,但那都不是愛,因為,當你還沒有愛上你自己,你就無法給予對方愛,你無法分享你的生命。
【第45句】:所有的悲喜交替,都抵擋不住歲月的消磨,所有的悲觀不過是輸給了脆弱,所有的懦弱無非是一場軟弱,換個角度看世間,換個心情面對這世間的黑白悲歡,有緣來人間,相聚應相憐,相識是因緣,相別還重見,莫怨緣分淺,世態總依然。
【第46句】:【禪語人生】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第47句】:【禪語禪語的微博】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會迷了雙眼。有些人說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這一個,你才會遇到下一個。
【第48句】:【佛心禪語】不管,你有多么真誠,遇到懷疑你的人,你就是謊言。不管,你有多么單純,遇到復雜的人,你就是有心計。不管,你有多么的天真,遇到現實的人,你就是笑話。不管,你多么專業,遇到不懂的人,你就是空白。所以,不要太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你需要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49句】:【禪語人生】我們都要記得別人對自己的好,哪怕一點點的好,也要懷在心里,當做成一種感恩和一種銘記。而這種好,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出于一種善意與愛意,即使這種好包含的不純粹的利益成分,彼此心知肚明。把自己私心收起。雖然有時候付出和收獲的不是正比,但是要堅信自己做人的根本目的:真,善,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