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怕念頭起,就怕覺照遲。”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路。否則,又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掌舵?
【第2句】: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3句】:【禪心佛語】如來智慧不思意,悉知一切眾生心。能以種種方便力,滅彼群迷無量苦。
【第4句】:【禪心佛語】后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后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后悔。
【第5句】:【禪心佛語】內心越污染,所見現象越惡劣;內心越清凈,所見現象越莊嚴。
【第6句】:因緣成熟果報自然現前,那是因為之前早已種下了前因,才有今天的果。試問,潛在的因你種下了嗎?你種的是什么因?
【第7句】: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做個被愛的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證嚴法師
【第8句】:【禪語人生】由此可見,貪心、嗔恨心的極端發展,就引發殺盜淫妄種種的惡行。
【第9句】:【圣經文案】182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第10句】:【禪心佛語】花蕾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不停地孕育、成長,直至綻放,吐露出艷麗和芬芳。
【第11句】:平等心、歡喜緣:對人需時常保持一分平等、平常的愛念,不生厭棄憎惡的心理。
【第12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第13句】:【禪語人生】以儒釋道攜手,般若立宗以后,對于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最實際的要做的事是什么呢?那就是以思想群體為方向來填充信仰常識。
【第14句】: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15句】:【禪語人生】一陣風刮來,吹起的風沙掩埋了此人身后的腳印,不留一點痕跡。
【第16句】: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圓滿的,沒有任何對立面。有對立面,就沒有自在可言;有對立面,就在生死中。
【第17句】:一潭靜水、一朵白云、一聲蟬鳴、一個背影,在云林深處,煙火人間,皆隱藏著淡淡的禪機。
【第18句】:【禪心佛語】懂得因緣,就會了悟世間眾生的運命浮沉,懂得世間生命的緣起緣滅,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洞然明白了。
【第19句】: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第20句】:【佛心禪語】禪就存在于紅塵中,所謂最深的紅塵,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清靜的修禪道場。紅塵中,懂得放下,懂得慈悲,覺悟。做到明心見性,不貪念,不執拗,是為參禪。
【第21句】:【佛心禪語】不要用抗拒心來面臨這個世間。要看什么都順才叫學佛,沒有是非、沒有善惡,一切放得下,這就是真正的佛的本意啊。
【第22句】:掙出愛欲纏索:我們應在平實的生活中,安分守己,量力而為;不可盲目、空洞地追求欲念。
【第23句】:【禪語人生】我們為了成就人天果報,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這樣,來生才能繼續做人,或者升天。
【第24句】:人心隨境而動、而靜、而生滅。靜下來時,心思清澄,動靜分明。清晨時,庭前蟲鳴、鳥叫或雨露水滴,聲音雖微,無不清晰分明;動時則心隨境轉,人我是非紛擾不已。
【第25句】:雖到于五塵,不名為貪欲,思想生染著,乃名為貪欲。欲能縛世間,健者得解脫。《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四
【第26句】:【佛心禪語】我和尾關禪師一樣,也常常去參加不知題目的演講,也有惶恐,緊張的時候,我總是想到這句話就釋懷了:“再也不會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第27句】:【佛心禪語】。如果能夠很平實地認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南懷瑾《圓覺經略說》
【第28句】:“業力”是說我們這輩子所受的果,是由過去生中的因而來,它是無影無蹤、無形無相的善惡意識。
【第29句】:【禪心佛語】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第30句】:【經典佛語】“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懂得隨緣的人,最明了人生的真意。
【第31句】:【佛心禪語】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拋開自由的悲切,去幫助他人。
【第32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清凈要在心里,最美的山水也在自己心里,而不在身外。
【第33句】:【禪心佛語】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第34句】:【佛心禪語】不要以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第35句】:【禪語人生】心自然,一切都了然。心寬一寸,受益三分,心寬路就寬,心窄路難行。
【第36句】:世上的人各有各的專長,各有各的短板,均衡起來,大致都差不多。勿為一專長喜,勿為一短板悲,是我們應取的人生態度。
【第37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或許是,我們真正能無怨無悔地以生命來捍衛的事物,它所給你帶來的價值和意義,并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證悟。
【第38句】:問:“如何是道?”師云:“爐中有火無心撥,處處無蹤任意游。”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師云:“坐看煙霞秀,不與白云齊。”一《汝州首山念和尚文案》
【第39句】:西方有句諺語說:“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整個世界都會為之讓路。”
【第40句】:凡事皆成于一,敗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耕云先生
【第41句】:【經典佛語】“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懂得隨緣的人,最懂得享受生活。
【第42句】:【禪語人生】無生亦無滅,性凈恒寂然。離垢聰慧人,彼智所行處。自性本空寂,無二亦無盡。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第43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第44句】:【禪語人生】有個僧人辛辛苦苦參禪二十余年,慧忠禪師看他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對他有所報答,幫助他早日開悟。
【第45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去預測吉兇禍福,不要為尚未發生的事提前擔憂。日日是好日,不用抽簽,不用算命,相信自己的良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良心就是佛心。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執著,迷失于自我偏見。
【第47句】:【成功人士的表現】成功人士大多表現是:謙虛謹慎、居功不傲、不亂評說、忙而不亂、氣度寬宏。
【第48句】:【禪心佛語】儒家的“三綱”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盡情理有勇。
【第49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觀照自己身心的實相,對自己一舉一動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處處提起正見、安住正念,觀照當下,這便是生活禪。——凈慧
【第50句】:【禪心佛語】道德是衡量人性善良的準則,法律就是防范人性變得丑惡的最低標準線。做人需要靠近道德標準,遠離法律許可的底線。
【第51句】:【經典佛語】不要總把自己與別人比,人各有自己的特點,做不成大樹,可以做小草,做不成船長,可以做水手,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做個最好的自己。(短文學)
【第52句】:【圣經文案】169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太5:14)
【第53句】:【禪語人生】友情是生活中的一懷清茶,飄著淡淡的清香。愛情是生活中的一懷咖啡,讓我們時時回味嘴角甜甜的香醇。親情是生活中的一味良藥,蕩滌我們所有的傷痛和煩惱。
【第54句】:【禪心佛語】此生其實只是我們無量劫生命的一個驛站而已,生命是一場旅游,應該學會輕裝。家富掛礙多,思遠游不敢;業大壓力重,想放下也難。
【第55句】:【禪語人生】小心「落井之仁」:這情形是你想去幫助別人,結果,不但你沒有將他們拉上來,反而被他們拉了下去。
【第56句】: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第57句】:【禪心佛語】天地有萬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人身難得,人命只在呼吸間,一失人身,萬古難得。
【第58句】:【禪語人生】在教堂聽講經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肅靜,打擾別人睡覺是很不禮貌的。
【第59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犧牲,就是犧生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犧牲。
【第60句】:【禪心佛語】還會有什么不舒服?還會有什么病?其實,人到那份兒上,有沒有病都不想了。
【第61句】:【禪語人生】心靈的慈悲如果沒有虔誠的信仰,就會隨時而變。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干涸。
【第62句】:【禪語人生】五曰信心,積極豁達;六曰專心,術業有專攻;七曰耐心,潛心修行,等待機會;八曰寬心,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第63句】:【禪心佛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64句】:【禪心佛語】誰的擁有,不只是短暫的,誰的擁有,不是最終被擁有的所拋棄,徒增失去的苦痛。
【第65句】:【禪語人生】在奔向成功的路途中,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一千個放棄的理由。很多時候,勝利者的根本法寶,不是能力,甚至也不是智慧,而是信念和堅持。
【第66句】:【禪心佛語】認清自己的第一點就是要注視著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注視著自己的缺點。
【第67句】:【佛學經典文案】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最好的學習和修行方法。那比讀書和參禪打坐更有價值。
【第68句】:學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覺悟,即是從生活禪進入禪生活的過程;學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眾生,即是從禪生活回到生活禪的過程。
【第69句】:【知識源泉】產生靈感的基礎是知識的積累,是豐富的想象力和對新奇事物的不懈追求。
【第70句】: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付出,才是人生的創造者。什么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第71句】:【佛心禪語】最好的改變方式,是我們跟內在力量溝通,然后它會改變我們。
【第72句】: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心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第73句】: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罵謗我等,虧損失敗我取受,愿將勝利奉獻他。(宋)朗日塘巴《修心八頌》
【第7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緣,就看我們是不是能好好運用,把握住每個機會。
【第75句】: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第76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事事物物,從淡泊中滋生喜樂;從無求中,體驗清凈;從無我中,實踐慈悲。
【第7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第78句】:【禪心佛語】待人: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喜悅,苦惱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79句】:【佛心禪語】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進藏物之所,非但避禍,亦以遠禍。
【第80句】:一般人都是真理知識化,喜求知解,停留在概念里。所以達摩祖師西來,傳法的模式,就是法(真理)的人格化,除了法,沒有我,而法也是本無之法。——耕云先生
【第81句】:問:“精神統一與禪定何異?”答:“凡專心一事,不問正邪,皆可日精神統一。禪定華譯日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惺惺之一種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82句】:【禪心佛語】珊禪師十分為難,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眾中尋找了個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沒有找到這個人。
【第83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即使是呼吸的狀態,也是如此,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第84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友不失矣。
【第85句】:人生亦應如此,在生活強迫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而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智者日:“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第86句】:佛說:如來說有我,其實并無一個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當做真我了。
【第87句】:我在孤獨時,醞釀出幾許靜謐的禪意,終于發現,原來一個人的天空,也可以那么藍,那么純凈。終于領悟這種孤獨的享受,也是許多世人一生達不到的意境。
【第88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89句】:為善不退,求法不休,增長慈心悲愿,精進布施,則能完成慈悲喜舍的無量功德!
【第90句】: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說得明白;說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白。所謂知易行難,動嘴不如動腿,由此可見一斑。
【第91句】:能夠放下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脫的人;能夠提起的人,是有慈悲的人,是負責的人,是奉獻的人。
【第92句】:恒東法師: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93句】:總之,我們的心必須有所規戒,戒心則不犯過錯;不犯錯則心能定,定則生慧。
【第94句】:【圣經文案】121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塞53:3)
【第95句】:【禪心佛語】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
【第96句】:人若執著自己的我相,就會變得傲慢起來,那么距離地獄就不遠了;反之,能以謙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鄭石巖
【第97句】:【禪心佛語】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第98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存在即合理,世態人情像春暖花開一樣自然怎樣看待生活中惱人的人和事?佛日:一切法、一切人皆自然。-《佛說維摩詰經》
【第99句】:【佛心禪語】第二條:在人之上時,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時,要視自己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