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或者說,文藝實際是宗教精神的一種外延。所以,假如是在“用境歸心”這件事上,偶像崇拜是可行的。如果是如來藏和清凈境界所系,那么它就是道體、是“道”之所在,更需要如法地看待。
【第2句】:【禪心佛語】達爾文就已成為一個學者——只需要一天一個小時,你就能夠成為一個學者,可見,萬事其實都很簡單,貴在有恒:只干一件事,每天付出一小時。
【第3句】:人,都有一雙眼睛,是給我們看的;也都有兩個耳朵,是給我們聽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歲,甚至100歲,我們究竟都聽了一些什么聲音呢?
【第4句】:【禪語人生】一顆健康的心臟,平時我們是感覺不到它的跳動和存在的,只有當心臟出了問題,有了毛病,才會常常感覺到它的跳動和存在。
【第5句】:【禪語人生】真正修行的人,遠離名利,看富貴成為花間的露水,看功名成為瓦上的霜片,頃刻就消逝無蹤。若想測驗人是否有修行?就看他所行所作,是不是在名利上動腦筋。
【第6句】:【禪心佛語】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要走出去,看世界,學本領,破除了滿足現狀,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市場觀念和致富意識,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勇于走出家門闖蕩世界。
【第7句】:不要嫉妒他人。嫉妒是在細數別人的幸福,而對自己不屑一顧。問問自己:我身上有些什么別人沒有的東西?
【第8句】: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宋)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一)
【第9句】:【禪語人生】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第10句】:“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本性遍滿虛空、無處不有;佛法無際,慧命綿延不絕。修行者雖然不能有愛欲追求的意念,但必須秉持進取的精神,常懷著無限的希望。
【第11句】:【禪心佛語】中國人成年后是因為婚姻問題才有了愛情,西方人成年后是因為愛情問題才有了婚姻。西方人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因為向往天堂的生活,東方人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因為恐懼地獄的生活。
【第12句】:【禪心佛語】放不下的都是已經不屬于自己的,放得下時恰好是自己擁有時,人生的劇場就是一個幽默劇,是你滑稽了他人,還是娛樂了自己,就看你的心智。
【第13句】:精神統一無事不通,堅志力行無事不成;學道者唯有時時刻刻“聞、思、修”,止惡行善,方能成就一切。
【第14句】:【禪心佛語】面對誹謗的觀照:眾生造種種的惡業,來成就我的菩提之道,我不應該恨他,應該感恩他。
【第15句】:【禪語人生】一條船可由它發出的聲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論證明他是聰明或愚昧。
【第16句】:學佛法最根本的課題,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個基本的方向,要確認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第17句】:【禪心佛語】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第18句】:【禪心佛語】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災難苦,平安就是福;思量有錢苦,沒錢就是福;思量富貴苦,貧窮就是福。
【第19句】: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身上的習氣在某些時候會成就他的事業,但在某些時候卻成為一種致命弱點,讓他一敗涂地。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尚不能吸取教訓,那他真是無藥可救了。
【第20句】:【佛心禪語】別人恭維你時,偷偷高興一下就可以了,但不可當真,因為那十有八九是哄你的;別人批評你時,稍稍不開心一下也無妨,但不可生氣,更不必煩惱,因為那是對你最好的鞭策。
【第21句】:鐘聲才罷鼓聲喧,鐘鼓相交會人天。臨機妙用無別法,開口動舌顯三玄。臨機照用須子細,互換賓主疾如煙。進前更欲求佛祖,擬議早是隔西天。——《石門山慈照禪師風巖集》
【第22句】:【禪心佛語】善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處不勝寒;上過,才能真正知道下的好處。善為下,不是裝孫子,是不裝牛充雄。
【第23句】:佛說:好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要譏諷他人的過失;好生管住自己的身,不要失去自己的尊嚴;好生管住自己的心,使思想清凈、沒有污垢。
【第24句】:【禪心佛語】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知老;可以不服人,但不能不知己;可以不景氣,但不能不爭氣。舒舒服服不是甜美,坐享其成不是快樂,飽食終日不是人生。
【第25句】:無論什么事情,都是做出來的,只要做事的人在,努力去做,就能有所收獲,即使是遇到巨大的困難,困難一樣可以克服,困境中依然也可以走出一條活路來。做事的人在,努力的心在,困難就不在話下!
【第26句】:【禪心佛語】唐武宗李炎毀天下寺廟、滅佛,當年就因服食丹藥過量中毒而亡,死時年僅三十二歲,而后黃巢又起兵反唐;后周世宗柴榮在滅佛后四年暴死,后周也很快被趙匡胤所滅。
【第27句】: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心通法亦通,十八斷行蹤,但自心無礙,何愁神不通。(唐)龐蘊居士(《宗鏡錄》卷十五引)
【第28句】:【禪心佛語】什么事情(都)要回歸到空,無量、無邊、無所住,這才是佛法。修學佛法最大障礙就一個字,就是「執」。
【第29句】:【圣經文案】27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并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
【第30句】:【禪語人生】只有眾生舍棄明師,而沒有明師舍棄眾生。如果你能完全信任明師,他可以完全引領你直至證悟。學著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給明師即是一種解脫。
【第31句】:【禪心佛語】古代的禪師說:道在屎溺。意思是說任何事物中都存在道,我們在任何事上都能認識道。一旦我們覺悟其中的道,依道行事,便能獲得清凈安祥。
【第32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
【第33句】:佛說:“一切隨緣。”隨緣是一種解脫、無著與智慧的表現。我們最需要的,正是這種能善觀因緣而隨機誘導的智慧。
【第34句】:【佛心禪語】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不會生氣的人才是智者。每晚睡前,必須原諒所有的人與事。
【第35句】:【禪心佛語】人可以打你、傷害你而鬼不能,如果他們真的這么有本事,他們應該就能為自己蓋房子和找食物了,但是他們不能,相反的,是人們為鬼神建神龕,并且還給他們食物吃,是人們在守護鬼神。
【第36句】:【禪心佛語】漂亮的女人象是放在展柜里的工藝品,欣賞的人很多,但買下的人只能一個人。
【第37句】:【禪語人生】幸福離不開生活,成就離不開工作。生活中的細節讓別人去做,是丟失了幸福。自己的工作讓別人來做,意味著放棄了成功。
【第3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后,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后卻負擔很多。
【第39句】:境隨心轉,人心不好,災難就多,人心好了,災難必少。大震是天譴,小震是警告。世人要早日破迷開悟。
【第40句】:【佛心禪語】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酒色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第41句】:一位自稱為佛門幼稚生的男眾來請法:“真有靈魂嗎?”師言:“迷者為靈魂,覺者為覺識。”
【第42句】:【禪語人生】我們擁有一切,可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世間的事物,它們對我們而言,都將毫無意義。
【第43句】:【佛心禪語】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第44句】:【禪語人生】心若無事處處安然,心若有事處處茫然。隨緣處事事亦無,亦無礙事是功夫。
【第45句】:【禪心佛語】皈依方式有二,一為只將希望寄托于三寶,個人并不精進;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寶,修持彼所示離苦得樂之法。二者中以后者為勝,應依之而行。
【第46句】:【佛心禪語】把是非曲折,都當作是人生的定數。一帆風順時,不好高騖遠;躊躇滿志時,腳踏實地;讓走過的每一步,都留下扎扎實實的腳印,成為人生路上旖旎的風光。
【第47句】:【禪心佛語】善男子。譬如霧露勢雖欲住不過日出。日既出已消滅無余。善男子。是諸眾生所有惡業亦復如是。住世勢力不過得見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滅一切惡業。
【第48句】:【禪心佛語】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第49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即是法王,法王即是我。」如是觀者,一切業障如冰消釋,萬法唯心所造故。
【第50句】:【禪語人生】因此,去做每一事情行動之前,一定要謹慎的檢查自己的心底,看看是何種欲望推你前進?這是修行上最重要的一著,卻常常被忽略。
【第51句】:佛陀設教在人間,就是要教育眾生回歸真如本性,做個真正的人。所以說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第52句】:時光迅速,運運交馳。吐故納新,新還復故。虛幻人事,奚足可觀?或醉或醒,或歌或哭。譬如野馬熠熠,奔逸塵埃。又如涸澤之魚,殆將不久。——《黃龍晦堂心和尚》
【第53句】:云何止相?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云何觀相?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十一
【第54句】:天有日方明,人無信不立。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有影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人窮無語,水平不流。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第55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5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第57句】:【禪語人生】信心。信心門里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對事業、對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喪失信心。
【第58句】:【禪心佛語】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第59句】:【禪心佛語】人因為非常在乎自己喜愛的東西,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很歡喜,可是偏偏世間上的事,不如意的十常八九,于是心中常有怨恨、憤怒的情緒,這些都是嗔。
【第60句】:【禪心佛語】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
【第61句】:【禪語人生】一心追求名聲與財富的人絕對不會了解因果,即使相信因果也不是正確的因果觀。
【第62句】:他必須于日常生活中把它淡化掉,使自己悟了的一種人生新境界,變得很熟悉(生處使熟),過去前塵幻影所覆蓋的陰暗面,必須反省、發露、徹底懺除(熟處變生)。一耕云先生
【第63句】: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云半問;昨夜云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禪師)
【第64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宗教,必能回答最抽象的問題,并且可以從這些答案,來解決人生最實際的問題;同時,在每個人心靈中及人類社會生活中,建立鞏固的精神世界。
【第65句】:人大多數有名利之心,與人爭、與事爭。如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
【第66句】:千年的修行,換來今生的不離不棄,君于眾人眼中,邂逅了伊的回眸,這一望,注定永世難忘懷,君愿參禪打坐一生,來換伊的唯美微笑,只因伊是君心中那最安靜的陽光。
【第67句】: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輝。我們所有的勤奮和努力,都是為了人類生命更好地存在,為了人類的和平進步。信仰是和平的種子,所謂菩薩,就是那些為了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奉獻自己光芒的人。
【第68句】:【禪語人生】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里徹底的去覺悟進而透視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第69句】:佛教談因果福報,但并非有錢才能造福;若能時時體念佛心、觀照自己,并以一分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第70句】:【敬、禮、幫、防四心禪】歷史經驗證明,每個成功人士都具有敬重貴人之心、禮待小人之心、幫助好人之心、防備壞人之心。
【第71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要,因為這樣,所以這世間才有偷盜、奸淫和各種造成別人苦惱的欺壓逼迫。
【第72句】:一切廣大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見所從生,亦復無來無去處,滅壞生成互循環,于虛空中無暫已。莫不皆由清凈愿,廣大業力之所持。《華嚴經》卷六,世界成就品
【第73句】:結跏趺坐,當愿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修行于定,當愿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若修于觀,當愿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華嚴經》卷十四,凈行品
【第74句】:【禪心佛語】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學佛的起步要正,修行的全過程才會正。
【第75句】:【禪心佛語】上蒼不會給你快樂、也不會給你痛苦,它只會給你真實的生活。有人忍受不了生活的平淡而死去,卻不知道生命本身就是奇跡。
【第76句】:年輕時,我們很單純、很青澀,我們可能還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愛,但也正是那份難能可貴的單純,讓我們對我們的愛人無欲無求。
【第77句】:【禪心佛語】人活一世重要的是經歷。人生就是要感受美麗的、善良的,丑惡的、病態的。而只有在充滿了艱辛的人生旅途中,始終調整好自己觀風景的心態,才能做到人在旅途,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第78句】:【心靈禪語】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靈黑暗,有人雖然眼盲卻心地明亮,當然有人心盲眼也盲,那就很苦了。其實,心盲比眼盲更苦,這樣的人生總在無明中,茫然不知前途。
【第79句】:若是想超出三界,要無念,連這個善念都無所著,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著一切相。
【第80句】:一切學業、道業、事業都是時間累積成的,會利用時間的人,可以隨時把握分分秒秒去活動、去進修;不知利用時間的人,在一星期七天中,就斤斤計較于一天半的休息。
【第81句】:【禪心佛語】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第82句】:做人行事當論是非,不論利害。肯于舍己為人的人,為正義、為真理,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服務大眾、造福人類,這樣的人才堪稱品德高尚。
【第83句】:【禪心佛語】思量奔波苦,居家便是福;思量下愚苦,明理便是福;思量露宿苦,有屋便是福;思量日曬苦,陰涼便是福。
【第84句】:人執著攝取就是執著死亡領域,就不會在一切世上攝取到任何東西。《經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羅弗達問》
【第85句】:【佛心禪語】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是誠心誠意的,佛說積德行善是不求回報的,只有無私的奉獻才是真的奉獻,否則就會玷污了這份善念。
【第8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樂,瀟灑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會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遠處于煩惱之中。
【第87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
【第88句】: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高山無語,深水無波。絢爛至極歸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無味之淡。而是素凈質樸,寧靜深沉。是深邃的執著,內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兩忘的境界。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生相伴如同琴弦,雖然互為一體,但又獨立存在,需要合作和諧的時候,都必須放下自我,任憑琴師的撥弄才能發揮團隊精神和潛質力量,否則彼此都是一無是處。
【第90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第9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第92句】:【禪心佛語】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第93句】: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人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雜阿含經》卷九,第240經
【第94句】:【禪心佛語】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和別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折磨自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努力了就好。
【第95句】:【禪心佛語】為人要學會知足。知足是一種做人的性格,是一種為人的智慧。只有學會知足,才會體驗到人生的樂趣,知足常樂。懂得知足,就是懂得珍惜,懂得擁有。
【第96句】:其實我們遇到的種種災難都是不善的意念變現出來的。只要我們把不善的意念放下,提起正念、善念和凈念,這個地球上將不再有災難。
【第97句】: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處世退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自利的根基。
【第98句】:【禪心佛語】培養自學的能力,才不會在茍安中退步;培養教人的胸懷,才能將經驗傳承下來。
【第99句】:文殊師利大圣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