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來源于自己的內心,只有克制自己,不為欲望所驅使,才能使心靈更清凈,才能擁有快樂的心境,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第2句】:【禪語人生】幸好崖上有一棵松樹,并且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伸向崖底。于是,旅人便毫不猶豫,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謂九死一生。
【第3句】:【禪心佛語】突然明白,真正的歡喜是在純粹里。也突然明白,對于一位清醒的靈魂來講,所有的事業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實現生命的超越才是終極目的。
【第4句】:【握手歌】握著上司的手,點頭哈腰不松手;握著紀檢的手,混身上下都發抖;握著財務的手,拉起就往餐廳走;握著老婆的手,一點感覺都沒有;握著情人的手,仿佛回到十八九。
【第5句】: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五
【第6句】:生命只有數十年,慧命卻永遠不滅。每個人都有代代傳承的子孫,要留下美的回憶與愛的教育給他們,這就是史跡的慧命常存。
【第7句】: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日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第8句】:蓋人皆含靈,惟勤誘致。如玉之在璞,抵擲則瓦石,琢磨則圭璋。如水之發源,壅閼則淤泥,疏浚則川澤。乃知像季非獨遺賢而不用,其于養育勸獎之道,亦有所未至矣。(宋)高庵禪師(《禪林寶訓》卷四
【第9句】:人生,哭泣就沒有微笑,微笑就沒有眼淚。要有平常心,得到的要知足,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于自己的卻并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
【第10句】:佛門即空門,悟極返空,既然眾生都在苦苦求索著“空門”真諦,佛祖自然不會將門關閉,而是大開佛門,只待有緣人。
【第11句】:【佛心禪語】不善于把握住總別,往往被小事給纏死了。所謂“心生種種法生”,沒有正確的所緣境,人就會很累。從大的方面下手,反而更容易提策心力,更容易解決問題。
【第12句】:【禪心佛語】成熟的人生觀,必須要多方面去了解人生、面對眾生,產生一種悲憫與恕道。
【第13句】:【禪語人生】之前我們是順從煩惱、習氣的,聽他們的指揮。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聽從它們的,不能順從它們,而要以正知正見和智慧跟它們作戰,甚至要消滅它們。
【第14句】: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不取錢。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半自苦中來。世事靜觀知曲折,人心甘苦見交情。
【第15句】:【禪心佛語】承擔得起步伐,才能看到那生命高峰上的光明凈潔的太陽,照在了一泓清泉的綠蔭下,層次分明,美麗如畫。
【第16句】:【禪心佛語】其實外在的事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不可能一直存在,永遠處于變動的過程中。
【第17句】:【禪心佛語】獨自一人生,一人死,一人意識的環游,不必追隨一切,依然如故的我。昨天去天葬臺的感受。
【第18句】:【佛心禪語】不必要埋怨生命能夠惆悵多久,世界還是如何紛擾惱人,生活的禪法在于積極的轉變,自我狹隘的超越,包括那些自我幼稚的調侃,去完成對煩惱的化解與改造。
【第19句】:【禪語人生】許多成功者之所以在機遇來臨的時候,能夠及時抓住機遇,迅速成功,是他們真正懂得了“努力要趁早”的道理。當失敗者還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冬日嚴寒的時候,成功者已經抖擻精神上路了。
【第20句】:智者離諸惡,一切皆端嚴;愚夫由作罪,舉身皆丑陋。《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21句】:若有人王成就正見,如法化世,名為天主,以天善法華世間故。《心地觀經》卷一,報恩品
【第22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點。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表蒙住了雙眼,寧愿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向遠方,去尋找更廣闊的空間。
【第23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聽好了,人都會有討厭的、煩惱的、在意的事,不要去想它們。這種事只要一思考,就會變得更嚴重。如果只是放在心上,就不會那么沉重,用腦袋去想的話就完了。
【第24句】:我雖薄田種幾畝,還有地無一壟田。我雖布衣遮身暖,還有露體冷凄然。我雖淡飯充飽腹,還有饑餓叫可憐。我雖破屋蔽風雨,還有茅蓬常漏天。我雖妻小多負累,還有孤苦獨自眠。
【第25句】:【禪心佛語】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26句】:【禪心佛語】任何一種真誠而博大的愛都會在現實中得到應有的回報。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
【第27句】:【禪語人生】知道自己是一個無明的人更接近道。凡是帶有自我都是障道法。惟有無我才是正道。
【第28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再出名的哲學家、再迷人的藝術家、再顯赫的政治家,都無法抗拒輪回的痛苦。只有通達了生命的真相,人活著才能找到方向。而這一扇大門,佛教可以為你開啟。
【第29句】:【禪心佛語】佛是徹底圓滿覺悟的人,菩薩是發心成佛的人,自己喜歡那尊佛菩薩,就可以向哪尊佛菩薩祈愿。如理的祈愿,就如同想到自己的榜樣,能有力量、有方向、有希望。
【第30句】:【《贊罵歌》】罵得好!罵的妙!黃金千兩買不到,不但不損我毫毛,功德從此日日高。
【第31句】:【禪心佛語】人處在現代的社會,要給人利“用”,才是有用的人,不要做個沒有用的人,不計得失,無嫉妒心各守各的本分安心工作,把自己融和在大眾里平等相處,才是做人處事之道。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幸福,心要懂理,也要參透這些哲理,使有方向可依。明其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之,即是幸福前奏。
【第33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能夠發出對眾生慈悲的心,當下一念就不會感覺自己有痛苦,就等于由我們的“身見”執著中走出來,得到自在解脫。
【第34句】: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有的人屈服了、倒下了,有的人頑強地搏斗著、抗爭著、挺立著,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用自己的雙手重新開拓出一條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使自己擺脫不幸的折磨。
【第35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事中,難免磕磕碰碰。然。人之小過勿責。人之小惡忘之。人之隱私當遮。小處養德,自然遠禍。
【第36句】:內心的淸明與寧靜對于禪修者至關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寶,惟有寧靜淸明才能專注一切、惟有柔順才能融化一切。
【第37句】:【禪心佛語】假若我們有圣眼與圣耳,能看到和聽到那個盜賊要我們去看、去聽、去抽的魔音,那么就能不受欲望的魔力驅使而消滅他,并且還不用花冤枉錢。
【第38句】:【禪心佛語】另外,有位李居士的母親也患了老人癡呆癥。雖然她的身體行動已不太自由,也不太會認人、記憶力衰退,但她總是笑口常開,口說好話。所以照顧她的人,也照顧得很歡喜,一點都不疲倦。
【第39句】:子以孝為貴,命以立為貴,屋以實為貴,衣以潔為貴,食以素為貴,言以真為貴,辭以達為貴,起以早為貴,居以安為貴,藝以精為貴,技以高為貴,德以昭為貴,望以重為貴,名以符為貴,醫以德為貴。
【第40句】:【禪語人生】有的人說,我也知道應該放下,但就是放不下?,F在要你徹底現量見到諸法的實相,要徹底放下,你做不到,但是可以比量見到,可以放下一些粗大的分別執著,這也是一種修行。
【第41句】:如果能消除內心的苦惱、憂慮,使心智大開,了悟道理;或成功遠離淫欲之事,勤奮進修,并能將自己的心得傳播給他人,以道度人,即是忍辱。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路的寬窄,在于心地的內在認知,天地自遼闊,煙云成故事,春秋悠長,忙者自忙。雪月本閑,障者自礙。
【第43句】:【禪心佛語】傷心沒有用,讓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最重要。愛情雖美,卻不是生活的全部。
【第44句】:【禪心佛語】成熟定律:成熟不是你學會了適應別人的本領,而是你造就了自我獨立的人格。
【第45句】:【禪心佛語】隨緣不是攀緣,攀緣是有所為,隨緣是有所不為;身為出世行者,于家業的責任,原就不可以舍棄眾生,必須饒益眾生。
【第46句】:【每日一句禪語】生活已經很累,不要過于嚴肅給自己加碼。這世上沒有處理不好的關系,只要你愛笑、真誠、將心比心的對待他人。試想下沒有人愿意聽一個人重復的抱怨自己多累多煩躁多不幸。
【第47句】:【禪心佛語】儒家僅僅講人的一生一世,對于因果的問題,無法從一個人的生命現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釋到子孫后代的身上。
【第48句】:人我是非、毀謗、贊嘆,對自己而言,都要視為平常事;要以平常心來攝受一切事,不要有瞋恨計較之心。
【第49句】:【佛心禪語】“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本壠鹁墱缃杂幸蚓墸腿缁ㄩ_花謝皆有定數??逼萍t塵,自得清歡。
【第50句】:【禪心佛語】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任何的成就。
【第51句】:如何才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呢?每日說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只有在今天時把今天過好,在明天時把明天過好,才能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過好,才會一生過好。
【第52句】:而那些迷茫不知所從而去算命的人,卻認為江湖術士能算得準,為什么呢?因為算命先生怎樣說,他就怎樣做;所以自己的命已經被人掌握、控制,也就是說“命”被轉了。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之際遇,往往因為各種因素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為了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一塊錢,乃至一個念頭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影響了國家社會的發展,改寫了世界人類的歷史。
【第54句】: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也要放別人一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鉆牛角尖上。
【第55句】: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閑,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56句】:【圣經文案】17惟獨我的仆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14:24)
【第57句】:道之主要三根本:出離心與菩提心,業果非無我非有,正見發生除邊執。(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總攝頌》
【第58句】:【禪心佛語】念菩薩不可壞故生歡喜,念如來教化眾生故生歡喜,念能令眾生得利益故生歡喜,念入一切如來智方便故生歡喜。
【第59句】:【圣經文案】270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輲煟兴肋h與你們同在。(約14:16)
【第60句】: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61句】:【禪心佛語】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第62句】:發揮本身的功能努力工作,以達到做人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即是“為工作而生活”;若是“為生活而工作”,則是無可奈何,因為不做就不能維持生計,所以不得不工作。
【第63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64句】:【禪語人生】要了解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65句】:【禪心佛語】當你為過去的回憶煩惱,為未來的事擔憂的時候,你應該想起生活只是存在于現在的。當你對現在的生活傾注全力的時候,對過去的煩惱,以及對未來的擔憂都將會消失的。
【第66句】:【佛心禪語】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療效是時間。
【第67句】:【禪心佛語】前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情,人們似乎是在享受著先賢文化的同時,褻瀆自身的文化,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第68句】:【禪心佛語】佛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
【第69句】:【禪心佛語】人覺悟了,苦中之苦雖然有所感受,但是能夠正確地面對。與其被動地受苦,還不如主動想辦法解除苦的現實。
【第70句】:【禪心佛語】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里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第71句】:【禪心佛語】盡量以施予代替取得,來減少心中的欲望,人生——沒有比這樣更好的生活態度了。
【第72句】:【禪語人生】做一個堅強的人,哪怕沒有別人的同情,至少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種大度的風范,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和悲傷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嶄新。
【第73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74句】:聽一曲清音,研一池墨香,展開一尺素箋,把字里行間的心夢融于墨色,心掬一縷幽香,落雪樣梅花,輕吟風雅,淺唱芳華,琉璃清寧時光。
【第75句】:【禪心佛語】你喜歡鳥鳴聲卻厭惡車子的吵雜聲;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卻喜歡在森林里獨處。放下聲音去注意「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修行。
【第76句】:【禪語人生】吾人事事依照佛說去行,心中卻一無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雖無其事,依舊精進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第77句】:你活著,許多人并不知道;你死了,同樣沒有多少人在乎。珍惜和愛你認識和認識你的人,才是人生的首選。
【第78句】:每個人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有其特有的能力、經驗和機會,他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能接納自己,生活才能變得朝氣蓬勃,充滿喜悅?!嵤瘞r
【第79句】:【禪心佛語】了知總的因果緣起或粗細分緣起之義,尤其通達個別的十二因緣的染凈因果實屬必要。
【第80句】:【圣經文案】105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贊。(箴31:30)
【第81句】: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得失之心、憎愛之念盤踞心頭,無法得到解脫與自在。
【第82句】:工作、生存、責任固然重要,然而它們并不是我們活著的全部意義。所以,當煩惱來臨的時候,當內心迷茫的時候,何不選擇放空自己的心靈呢?。一個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讓生命的縫隙透進陽光。
【第83句】:多聞圣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于貪伺,凈除其心?!吨邪⒑洝肪砣?,業相應品
【第84句】:【佛心禪語】當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懷有懺悔之心。067。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道難解的題,邊走邊解,能解就解,不能則不解,放下,慢慢再解。事情,不因你煩惱而順利,不因你不快而變易,學會放下,懂得看開、看淡。真的放開,一切也容易了。
【第86句】:【禪心佛語】明白了如來大意,則只要保養,隨時隨處,無不是道。若不明白如來大意,則是懵懵修行,隨時隨處皆有墮坑落塹之虞。
【第87句】:【禪心佛語】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第88句】:【禪心佛語】謙虛謹慎,好學窮理;滿則招損,謙者受益;挺:艱難險苦,堅定意念;決不氣餒,振作精神。
【第89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心里煩惱不清凈,就像池塘里的水渾濁不清。為什么會渾濁呢?因為有魚在游動,把清水攪起來了。心中哪來的煩惱?因為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
【第90句】:【禪心佛語】懶云:如果能夠徹底放下,當下打破知見情識,當下就能明心見性。否則,幾十年枯坐,依然不能云開見月。
【第91句】:吃苦是良圖,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游,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
【第92句】:【禪心佛語】還會有什么不舒服?還會有什么病?其實,人到那份兒上,有沒有病都不想了。
【第93句】: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覺;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無相。迷人執物守我為己,悟人般若應用現前?!洞笾槎U師文案》
【第94句】:隨緣不是消極等待,而是以平常之心看待。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歸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無人而不自得。
【第9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昨日種種昨日死,今日種種今日生。轉身就輪回,明天就是輪回,當下和煩惱告別,回頭就是輪回,能和自己的煩惱、錯誤、無聊、無知告別,眼中無是非即是清凈地。
【第96句】:【經典佛語】“那么這些你千辛萬苦背回來卻沒有被你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么用呢?”禪師指著那剩下的幾乎是滿滿一袋的水果問。
【第97句】:【禪語人生】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在把自己當作死了一樣,也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第98句】:【禪心佛語】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既如此,何不在這花開的季節,淡去云煙,散去名利,不再抱怨,依舊追尋生命的溫情和淡然,不負人生地活一回,不辜負花開,不辜負歲月,不辜負來過。
【第99句】:【圣經文案】254你們查考圣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