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虎坐蓮臺——假充善人
【第2句】:【 閻羅殿上撐好漢】指處境危險,態度強硬。馬烽西戎《呂 梁英雄傳》:“閻羅殿上撐好漢,我叫他們一個個都從我手中 逃不出去!”
【第3句】:【竹葉青】竹葉青酒享譽中外,難道它的名字與竹子有關?竹葉青與汾酒同一產地,它以汾酒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葉、陳皮等十二種中藥材為輔料,酒味美甘潤。傳說山西酒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酒會,請眾人品嘗各種新酒,以便排列名次。這年,酒會又要開了,一家酒坊老板讓兩個伙計抬上一壇新酒先去,說自己隨后就到。這兩個伙計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進去歇涼。由于口渴難忍,便偷偷開壇將酒喝了一半才繼續往前抬??墒蔷粕倭艘话氩恍校虼耍麄冏叩搅硪黄窳?,見石根下有一灣小時,便用水把酒壇灌滿。出乎意料,在酒會上,大家青樹林都說是好酒,評比結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發現此酒比自己釀造的酒好得多,便追問那兩個伙計,伙計說了實話。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釀酒的好水,便在那里開了口井,將酒坊遷過來。從此,便釀出一種綠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葉,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葉青”了。
【第4句】:石頭打的鎖——沒心沒眼
【第5句】:【賞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6句】:【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慣)罵人多嘴多舌,多管閑事。 也作牛圈里插進馬嘴來。 牛槽里伸進馬腦殼來。
【第7句】:【漏口風】見“露口風”。
【第8句】:【豬爪煮了一千滾——總是朝里彎】(歇)比喻人總會袒護與自己有親友關系的人。
【第9句】:【耳不聽,心不煩】釋義:不愿聽的話最好不聽,以免心煩。例句:我被她講得一顆心又提到嗓子門口,我怨我還是把心牽掛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聽,心不煩,但不知怎么回事,卻一個勁地想聽聽這樁事的結果。
【第10句】:【 有賊心,沒賊膽】想做壞事而不敢做。賈平凹《廢都》: “我知道莊老師還不是那種人,他是有賊心兒沒賊膽,也是 沒個賊力氣?!?/p>
【第11句】:【尖底甕兒——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甕不穩,撞一下就倒;轉以形容立足不穩或虛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12句】:棺材里的臭蟲——咬死人
【第13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習,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保ê幽稀び莱牵?/p>
【第14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嘴上答應,可就是不想起來。媽媽說:“你可別光敲梆子不賣油??!”(河南·許昌)
【第15句】:砍樹吃橘子——不顧根本
【第16句】:【官憑文書私憑約】(諺)文書:公文。約:契約。官府辦事憑的是公文,私下交易憑的是契約。泛指凡事憑的是證據。 也作官憑印信,私憑票約。 官憑文引,私憑要約。文引:文書。要約:契約。 官憑印璽,私憑文約。
【第17句】:落雨打麥——難收場
【第18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19句】:【頭是頭,腳是腳】(慣)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無可挑剔。2形容人說話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第20句】:【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第21句】:【此地無銀三十兩】想掩蓋yipinjuzi.com,反而暴露。成語:欲蓋彌彰。 海外梁厚甫《??碗S筆》:“‘此地無銀三十兩,隔鄰王二不曾 偷’是中國人的笑話,但依著這一個笑話行事的美國人,著 實不少。”
【第22句】:【不叫的狗咬人】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墒遣唤械墓芬?。他為王秋赦總結過一句話,當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23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24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見“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
【第25句】:【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第26句】:【 說大話,使小錢嘴上大方,手里吝嗇?!宽n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行不行?說痛快話。你可不許說大話,使小錢 兒!”
【第27句】:【春耕宜遲,秋耕宜早】釋義:春耕應該晚些,等土地徹底解凍;秋耕應早,爭取在封凍前耕完。例句:語云:“春耕宜遲,秋耕宜早?!币诉t者,凍漸解,地氣始通,雖堅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來春宜苗也。
【第28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諺)身居高位,自己的行為端正,不發令下屬也會跟著你行事;自己的行為不正,縱然發令也沒人聽你的。指待人處事,關鍵是要以身作則。
【第29句】:【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今日結果不好,當初不該那樣做。 表示悔恨。相關的:早知如此,悔不當初。張賢亮《河的子 孫》:“接下來的這段往事,在他腦海里浮現出來的時候,總 引起一種充滿柔情的心蕩神馳,一種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的 惆悵,一種真正的男子漢的激情的沖動?!?/p>
【第30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到目的。
【第31句】:【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釋義:有眼色的人不吃虧,沒眼色的人倒霉。例句:不打饞,不打懶,單打不長眼;他這個人眼觀六路,遠遠瞄見地主的影子,馬上手勤眼快,爭風搶上,揮汗如雨,一馬當先,歡喜得那個地主口口聲聲夸他是忠臣。
【第32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諺)宰相家的奴仆,也相當于七品官。舊指主子顯貴,奴仆也跟著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門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第33句】:【 閉門不問天下事】不過問社會上的大事。類似的:兩耳 不聞窗外事。梁斌《紅旗譜》:“干脆,閉門不問天下事,心里 倒也干凈。”
【第34句】:耗子吃米湯——糊嘴巴
【第35句】:【兩面派】現在人們常用“兩面派”來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那么,“兩面派”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當時,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爭,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軍隊來得勤,標語也換得快。豫北懷慶府人生活本來就很困難,老寫標語也是勞民傷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兩面寫字,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軍隊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戶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里非常高興。可是一陣狂風刮來,有些木牌翻轉過來,歡迎元軍的標語露了出來。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的“兩面牌”演變過來的。這種演變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變,又有“不斷變換嘴臉”內容相同的演變。但,這種演變冤枉了“兩面牌”,當時老百姓掛兩面牌是因被逼無奈,而真正的“兩面派”者才心術不正。
【第36句】:【攤底牌】(慣)底牌:撲克牌游戲中最后亮出的牌。比喻說出內情,亮明底細。
【第37句】:【福倒】春節貼“福”字時,許多人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借用“福倒”的諧音—~“福到”。那么,倒貼福字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傳說。一說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沒有福字的人家則以暗通元軍統統殺掉。夫人馬皇后知道后決心救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心生一計,于是傳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誰料有戶人家又著急天又黑,慌亂中竟把“福”字給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弊郑€有一家競把“福”字給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這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勸道:“這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給貼倒了,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氣是您這位明君給帶來的,您應該高興才是?。 敝煸耙宦犧D怒為喜,傳令放人。一場塌天大禍被馬皇后巧妙化解。人們從此便將“?!弊值官N。另一說源于清朝。那年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將“?!弊仲N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便將大門上的“福”字給貼倒了。恭親王福晉(夫人)知道后大發雷霆,揚言要狠狠懲治那個家奴。大管家擔心這事要連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晉面前說道:“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賀喜了!”福晉聽了轉怒為喜,厚賞了大管家和那個家奴。這件事從恭王府傳揚出去,北京城里紛紛仿效,后來,倒貼“?!弊殖闪巳珖娘L俗。
【第38句】:【走路怕踩死螞蟻】(慣)形容人膽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螞蟻”。
【第39句】:【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釋義:親戚之間,關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窮都窮。也說“有三門富親窮不了,有三門窮親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會兒窮吧,他給妹子找的婆家是富農;通過富農繞來繞去,又跟一個小土地主攀上親,把大閨女嫁過去了;再一繞,二閨女成了北京一個小鋪家二掌柜的兒媳婦。常言說,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p>
【第40句】:天冷了,村里的懶漢王老三穿著破爛的衣服從我家門前走過。爸爸看了說:“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挨凍受餓?!保ò不铡し饰鳎?/p>
【第41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自己職權內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42句】:【人不親土親】(諺)土:鄉土,故鄉的土地。指本鄉本土的鄉親有著天然親情,即使彼此不多往來,故鄉的情誼也會使他們親熱。 也作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人不親土親,心不熱血熱。
【第43句】:【偏心眼】(慣)指不公正,偏袒某一方。
【第44句】:【萬事皆從急中錯】(諺)任何事情,如果急躁慌忙,就容易出錯。 指處事貴在從容鎮靜,越在緊急時越不能慌亂。
【第45句】:【打蛇不死,后患無窮】釋義:除害不干凈、徹底,留下無窮禍患。例句:要不是石永吉那個該死的不辭而去,特派員的暗殺隊,只怕連一根汗毛也撈不到?!按蛏卟凰溃蠡紵o窮!”
【第46句】:【黑紗】中國人治喪,兒女后輩只穿孝不戴黑色,農村現在也如此。后來,西風東漸,才開始戴黑紗,也只限于城市和公職人員。那么,戴黑紗從何說起呢?它源自歐洲。在古代歐洲,如果一個貴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為他穿黑色喪服致哀。英國仆役在購不起喪服的情況下,首倡用一塊黑紗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這樣,節儉易行的佩戴黑紗的喪禮在全世界廣泛流行。
【第47句】:【鬧洞房】“鬧洞房”是一種婚俗,民間又稱“鬧新媳婦”或“鬧媳婦”。顯然,新媳婦是鬧的對象。那么,這一風俗源于何時呢?早在春秋時期,婚禮是比較沉悶的,《禮記·曾子問》中記載:“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苯Y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讓鬧個動靜,這不符合人們的普遍愿望,理所當然要加以改變。時興鬧洞房,不遲于漢代。據楊樹達先生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中考證,鬧洞房在漢代時就已時興。楊先生引漢末仲長統的《昌言》記載:“今嫁娶之會,捶權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笨磥砟菚r鬧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遜于現在,現在鬧洞房中的不文明之舉源于漢代。鬧洞房的來歷起源于一個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一伙迎親隊伍的后面,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結果那個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當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時候,紫微星在房門口守著不讓他們進去,并且說屋子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破解的方法,他說:“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來,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于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結果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于逃走了。由此,鬧洞房流傳了下來。
【第48句】:木頭人鋸樹——忘本
【第49句】:【檢討一陣子,受惠一輩子】假作檢討,蒙混過關。圖書: “反過來,這又會使局內、局外的干部,誤以為‘檢討一陣子, 受惠一輩子’,反正‘罪不當誅’,倒使敢于以身試法的人越 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的雪崩之勢?!?/p>
【第50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諺)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敵情,在戰爭中就能穩操勝券。
【第51句】:【茶喝多了養性,酒喝多了傷身】(諺)茶是清淡的,多喝能養性;酒是濃烈的,多喝要傷身。指經常喝茶有益,過量喝酒有害。
【第52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慣)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53句】:包公斬包勉——不留情;大義滅親;先治其內后治其外;正人先正己
【第54句】:癡情女子負心漢。
【第55句】: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56句】:個人孤舟漂海,集體…巨輪出江。
【第57句】:【三腳貓】“三腳貓”形容人從藝做工技藝不精。“三腳貓”這一俗稱流行于江浙滬一帶,其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武林高手經常在上海十六鋪江邊賣藝,他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精,最后一招是舉起江邊的鐵錨當做武器表演。藝人走后,許多人上前試舉鐵錨,但均敗下陣來。鐵錨有三只腳,于是人們便戲稱這些人為“三腳鐵錨”,后簡稱為“三腳錨”?!板^”“貓”諧音,日久,“三腳錨”居然訛傳為“三腳貓”了。二說,“三腳貓”最早出自明朝。明人郎英在《七修類稿》記載:“嘉靖間,南京神樂觀有三腳貓一頭,極善捕鼠,而走不成步?!薄叭_貓”捕鼠技能很不錯,卻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盡善者,謂之三腳貓。”就這樣“三腳貓”一詞成了做事技藝不精的意思了。
【第58句】:【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諺)越是黑面饃,越要多包菜才可下咽;越是人樣丑,越愛裝模作樣來掩蓋。指人俊不拿捏,越丑越作怪。 也作“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
【第59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60句】:【不嚴不成器,過嚴防不虞】(諺)不虞:不測。對子女的教育要從嚴,不嚴不能成材;但過嚴又會出問題。
【第61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釋義:比喻不用武力行動。例句:以統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第62句】: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第63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64句】:【丑不丑一合手,親不親當鄉人】釋義:當鄉人:同一鄉里的人。指同鄉人總是有情誼的。例句:咱算是他鄉遇故知,我就是馮大狗,論鄉親輩你還得叫我哥哥。來,丑不丑一合手,親不親當鄉人!
【第65句】:吃過晚飯,我覺得很困,就上床睡覺了。奶奶笑著說:“落了夕陽關山門——真是老實和尚啊!”(河北·滄縣)
【第66句】:【 呆子幫忙,越幫越忙】指不會幫忙,幫倒忙。張賢亮《男人 的風格》:“你我,都使我想起了我老家的一句土話,叫郭呆 子幫忙,越幫越忙?!?/p>
【第67句】:小貓洗臉——馬馬虎虎;一劃拉
【第68句】:【寧幫一文錢,不讓一條路】可以資助,但不能讓人搶了自 己的飯碗。類似的:寧送一段布,不送一條路?!皩帯?……”為俗語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侗本┒?篇小說選》:“從前同行是冤家.講的是‘寧幫一文錢,不讓一 條路?!薄?/p>
【第69句】:【官官相衛】(諺)舊指當官的為了各自的私利,往往互相包庇、袒護。 也作“官官相護”。
【第70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p>
【第71句】:【 一人拼命,萬夫莫當】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則能勇猛異常, 不可抵擋?;蛘f:一人拼命,眾人莫敵。清代《紅樓夢》:“地 下的人雖多,哪里擋得住。自古說的:一人拼命,萬夫莫 當。”
【第72句】:【炒冷飯】釋義:比喻辦事、說話重復過去的老一套,沒有新內容。例句:苦已經吃過了,現在生活蠻好了。講良心話,阿英生活好,現在我的生活也不錯,訴過去的苦派啥用場呢?還不是炒冷飯。
【第73句】:壁畫上的耕牛——不中用
【第74句】:高山上的松柏——四季常青
【第75句】: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第76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講名堂】釋義:年輕的丈夫不知道疼愛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顧一頭了。俗話說:‘老郎疼婆娘,少~B講名堂’?!?/p>
【第77句】:我正跟小伙伴們玩,媽媽卻讓我回家寫作業,我不愿回去,非要再玩一會兒。媽媽搖搖頭說:“唉,真是有尾巴的狗跳,沒尾巴的狗也跟著跳?!保◤V西·博白)
【第78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鍋】(慣)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過日子不知計劃和節省。
【第79句】:【既來之,則安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某種不太情愿的情況下,既然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或者安頓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語出《論語·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币馑际?,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遠方的人如果不歸順我們.我們就要倡導文教德化來吸引他們,他們已經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就要好好安排他們,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對內說的,勸自己的人。而現在的意思是勸外來的人。這個詞語的原意與我們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經相去甚遠了。
【第80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81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82句】:【小姐】“小姐”現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對未婚女子的一種尊稱,多用于外交場合”。然而“小姐”這個稱呼原非美稱,更沒有尊敬的意思。據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又據錢惟演《玉堂逢辰錄》中說:小姐之稱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是宮婢人名也。而蘇東坡則有《成伯席上贈妓人小姐》詩,可見,宋代妓女也稱“小姐”。小姐作為尊稱,始于明代,當時朱有敦《元宮詞》中有“簾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來”的詩句。從此便把“小姐”作為深閨女子的代稱了。不過,當今黃、賭、毒又沉渣泛起,人們又習稱“三陪女”為小姐了,弄得正經的“小姐”一詞名聲掃地,良家閨秀避之不及,歷史兜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第83句】:鴨棚老漢睡懶覺——不簡單(撿蛋)
【第84句】:【是親必顧】(諺)指只要沾親帶故、關系親近,總不免要徇情顧面。 也作“是親都有一顧”。
【第85句】:奶奶經常做飯、買菜、喂雞、喂豬。姑姑見她天天干個不停,就勸她休息休息。奶奶卻說:“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兒孫歡?!保ê幽稀斏剑?/p>
【第86句】:【月亮底下打燈籠——空掛明】(歇)空:本指空中,轉指虛而不實。 明:諧“名”。指只掛個虛名。
【第87句】:【鞋不加絲,衣不加寸】(諺)絲:長度單位,十絲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點就不合適,而鞋的制作準確度比衣服更為嚴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88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頭】釋義:比喻人態度堅決或脾氣執拗。例句: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說:“老牛,老牛,打死不回頭。——看后面!這要拍上電影,準不錯吧!”
【第89句】:【販古董的——識貨】(歇)指有識別真假好壞的眼力。
【第90句】:狗吐舌頭——熱過火了
【第91句】:吃了麻繩子——盡說長話
【第92句】:【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釋義:比喻不管少了誰,事情照樣辦。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唄;一句話說到底: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第93句】: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第94句】:【狐貍再狡猾,狐皮還是經常出售的】(諺)狐貍無論怎樣狡猾,也逃不脫身死皮售的命運。比喻邪不勝正,邪惡者終歸要受到正義的制裁。
【第95句】:【事到萬難須放膽】(諺)萬難:極度的艱難窘困。指事情到了萬般無奈時,就要放大膽量去做,不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
【第96句】:【女大不由娘】(諺)指女兒長大了,自有主見,很多事就不聽母親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兒大不由父。
【第97句】:檀香木當柴燒——不識好歹;大材小用
【第98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99句】:【八月十五吃月餅】“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杭州人吳自牧記述杭州風物習俗《夢華錄》上,是列在《葷素從食店》條中只作為糕團點心的一個品種,像月圓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來吃。且看以宋代社會為背景的小說《水滸傳》、《金瓶梅》等書中,在描繪中秋賞月的宴筵上,也未見寫到吃月餅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餅”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覽志余》中記載:“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賀之義?!敝星锍栽嘛灥牧曀仔纬稍蛘f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跟元末農民起義有關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漢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專制統治,便決定發動起義。為了聯絡各地同仁一致行動,就把起義的時間和要求寫在紙上,密藏在月餅餡里,饋送給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餅的人把餅剖開來吃的時候,發現了紙條,知道起義時間定在中秋這一天。于是各地漢族人民舉起義旗,同時行動,把蒙古貴族趕回了老家。從此民間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餅的風俗。
上一篇:醫院服務理念口號標語大全(醫院服務理念口號標語大全圖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