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描不成,畫不就】(慣)形容容貌美麗非凡,難以描繪。
【第2句】:【背黑鍋】(慣)比喻被冤枉,代人受過。
【第3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慘敗。明代《好逑傳》:“鐵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開手,東一拳,西一腳,將眾人打得落花流水。”
【第4句】:【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釋義:比喻主管的人不在家,下屬無人管束,就會胡亂行動。例句:這時,就聽見屋里三人拉扯的聲音,接上又是撲通一下響。燕西嚷道:“呵唷!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了。”
【第5句】:【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諺)殺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賬的,要還清債務。指欠命債的拿命償,欠財債的拿錢還,欠償相當,這是常理,也是律條。 也作殺人償命,借債還錢。 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
【第6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7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輕。
【第8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9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諺)指寧肯餓死也不做賊,因為偷竊是擔賊名、喪人格的;寧肯屈死也不告狀,因為官府衙門敲詐勒索,不為民作主。
【第10句】:【天高皇帝遠】這一俗語比喻上層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權的力量達不到邊遠地區。“天高皇帝遠”起源于北宋末年農民造反的響亮口號。北宋末年,浙江臺州、溫州一帶大旱,很多百姓餓死。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員數量之多,超過歷代,機構龐大,政府支出特別多。加上皇帝奢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負擔都轉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員貪婪無度,作威作福,欺壓百姓。于是天下大亂,農民紛紛起義。其中以浙江一帶的方臘起義氣勢最盛。起義的農民在村子里樹起造反大旗,旗上寫著四句話:“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雖然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但宋王朝的統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動搖。
【第11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見“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第12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釋義:成家業很不容易,敗家業容易得很。例句:所以古人留下兩句話:“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聞者自應刻骨。
【第13句】:【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釋義:舊謂陰歷八月響雷,主災年,多盜賊。例句:八月:此月雷聲不宜有。諺云:“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
【第14句】:【秤砣雖小壓千斤】我國的秤是利用杠桿原理制成的,調 節秤砣的位置,能與不同的重量保持平衡。謂不很顯眼,但 很重要。馬烽《劉胡蘭傳》:“歲數小怕什么,只要能干。秤 砣雖小,還能壓千斤哩!”
【第15句】:【婦女能頂半邊天】(諺)指婦女的潛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能做到。
【第16句】:就要期末考試了,我才急著復習功課。媽媽說:“你手里總拿著短把鐮,一點兒不作長遠打算!”(山西·新絳)
【第17句】:飛機上吹大號——高調
【第18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
【第19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諺)要殺人,就要見到血,證明人已被殺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擺脫困境。指做事必須徹底。 也作殺人殺個死,救人救個活。 殺人殺死,救人救活。
【第20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謂抽時間作準備。成語: 未雨綢繆。梁斌《紅旗譜》:“這放機關槍,對咱窮人本來沒 有好處,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將來咱用著 這機關槍了,拿起來就能放。”
【第21句】:【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指平時不做準備,臨時倉促應 付。后一句亦可單用。或說:閑時不燒香,忙時滿爐裝。成 語:臨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說》:“這伙三黨之親,自從倪太 守亡后從不曾見善繼一盤一盒,歲時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塊銀子送來,正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第22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23句】:【破家值萬貫】釋義:說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離開。例句:“大哥,破家值萬貫,你還是鎖上門,我們娘兒倆就坐在房檐下。”
【第24句】:【一人拼命,萬夫難當】(諺)一個人舍命地沖殺,再多的人也難以抵擋。指人要是拼命戰斗,就會產生無窮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萬夫難敵。 一人不怕死,萬夫莫近身。
【第25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26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鳳儀《千堆雪》:“我們只是老同學,好朋友,感情 與關系永遠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第27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第28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29句】:阿明哥大學畢業后堅持要到山區工作,家人都反對,他爸爸更是生氣。我爸爸勸他說:“樹大樹開權,兒大兒說話。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咱們就甭攙和了!”(廣東·化州)
【第30句】:【親者痛,仇者快】(慣)指所做的事使親人痛心,仇人高興。
【第31句】: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32句】:【舌頭帶鉤子】(慣)譏諷人說話帶刺或話里帶著不滿、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帶刺兒。 舌尖子蜇人。
【第33句】:關門不落閂——推就開
【第34句】:【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挽歌郎,替喪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動。明代《水滸》:“眼望旌旗至,專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 饑時飯,渴時漿謂正應急需。成語: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說》:“恰好王媼說起馬秀才,分明是饑時飯,渴時 漿,正搔著癢處。”
【第35句】:長衫馬褂瓜皮帽——老一套
【第36句】:六月天斬竇娥——老天也寒心
【第37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
【第38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釋義:黃梅成熟時節,即四五月間,水潤土溽,礎壁盡濕,郁蒸的氣體,如同下雨。例句:黃梅時節家家雨。張蒙溪謂梅當作霉,雨中暑氣也。梅雨善污衣服,故又云霉浣,言其為霉所壞也。
【第39句】:【船大了,才會沖起浪】(諺)指大船才能在水中沖起浪,小船沒有這沖激力。比喻事情不大,就不會掀起風波,引起議論。
【第40句】:【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釋義:比喻總有比對方更高明的辦法對付對方。例句:他有關門計,我有跳墻法。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我給他耍了個“釜底抽薪”的手腕,晚上鉆進他們生活區,直接找到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老工人家里去了解。
【第41句】:【自家窩里雞爭斗】(慣)比喻內部鬧矛盾,起紛爭。
【第42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實成熟時呈橘黃色,味道很澀,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傳宣城人刻花紙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紋供玩賞。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無實際用處,轉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譏諷意味。
【第43句】:【抄化子不見拐棒兒——受狗的氣】(歇)抄化子:叫化子。拐棒兒:叫化子討飯時手中拿的打狗用的棍子。指受壞人或小人的氣。 也作“叫化子丟拐棍——受狗氣”。
【第44句】:【東風射馬耳】(慣)東風在馬耳邊吹過,馬沒有任何反應。比喻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第45句】:爸爸坐在沙發上說:“天太冷了。”媽媽一邊做飯一邊說:“冷的是閑人,餓的是饞人。”(河北·深縣)
【第46句】:【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釋義:三國:指羅貫中著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掉下了同情的眼淚,在為古人擔憂。比喻擔憂是多余的,沒有必要。例句: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了,該咋樣做你自個瞧著辦!我說這話也不過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反正你今后在外的一切行為都與本號無涉!
【第47句】:抱緊肚子裝飽漢——空虛
【第48句】:姐姐在縫衣服,紉上針后,引了很長的線,一不小心,長長的線又團在了一起,怎么也解不開。媽媽見了,打趣說:“你這個拙丫頭,用長線來捆疙瘩,想吃‘團圓蛋’啊!”(河南·鄭州)
【第49句】:【酒醉心不醉】(諺)指有經驗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卻還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第50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是實現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生與月亮有關。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月亮繞著地球轉,農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說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恰好一個月。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表達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第51句】:心口窩里跑馬——寬宏大量
【第52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釋義:原指下棋。比喻當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執著一端:旁觀者置身事外,能比較全面、清醒地觀察問題,判斷是非。例句:“從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豈不是天生地設的兩樁紅定?”
【第53句】:【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54句】:【春夢雖好一場空】(諺)春夢雖然美好,但總不是真實的。泛指一切脫離實際的美好希望與企盼,并不能實現,仍是空的。
【第55句】:中午吃魚,我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媽媽笑著說:“你真是聞到了魚腥,脹破了肚筋啊!”(安徽·蕪湖)
【第56句】:【上刀山,下火海】釋義:比喻奮不顧身,進入危險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蝦仔痛心地說:“我有錯,我有罪,要改正錯誤,戴罪立功,只要用得著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蝦仔都敢去+。”
【第57句】:烏鴉當向導——把人帶到死尸堆
【第58句】:【沙龍】“沙龍”泛指文學、藝術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會。近幾年,“沙龍”一詞風靡全國。那么,它來自哪里呢?它是一個外來語,是法語的音譯。 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互相誘發靈感,無拘無束,生動活潑,促進創作質量。 “沙龍”遂成為社會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動場所的稱呼。西風東漸,前幾年傳人中國,風靡一時,如“藝術沙龍”、“青春詩派沙龍”等。后來向其他領域擴展,如“企業家沙龍”、“攝影沙龍”、“美術書法沙龍”。大學生里的“英語角”為了趕時髦,改稱“英語沙龍”,公園里的“戲曲沙龍”等,不一而足。
【第59句】: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第60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掉一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子,不丟一先”。
【第61句】:【玩火者必自焚】謂做冒險的事情,必然會危及自身。成 語:玩火自焚。傳記圖書:“然而,事與愿違,玩火者必自 焚。”
【第62句】:坦克車放手榴彈——不對口徑
【第63句】:神仙的茅坑——沒有份(糞)
【第64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65句】:【順情說好話,干直惹人嫌】干直:沖撞直言。順著情面說對方愛聽的話,就討人喜歡;直言不諱沖著人說話,就討人厭。指說話要考慮效果。
【第66句】:要考試了,我說:“又得考試了,真倒霉。”爸爸說:“有什么倒霉的?當兵不怕跑,學生不怕考。”(江蘇·鎮江)
【第67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68句】:【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諺)牢籠計:嚴防固守的計謀。跳墻法:越墻進入的辦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計謀。 也作“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第69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70句】:【餓不死的傷寒,吃不死的痢】見“吃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
【第71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72句】:我的一位鄰居叔叔長得很高,他的孩子也很高。奶奶說:“這有啥稀罕,啥大人,啥孩子,啥樹發個啥芽子。”(河南·虞城)
【第73句】:【有珠不露,誰知是寶】(諺)比喻是人才而不顯露出來,就不易被人發現。
【第74句】:【有錢難買自主張】(諺)指遇事可貴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
【第75句】:【豆腐掉到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難辦,輕不得,重不得。 也作豆腐掉在灰窩——吹撣不得。 豆腐掉進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第76句】:生長在花園里的花朵是美麗的,生活在祖國土地上的人民是自豪的。
【第77句】:老鼠的腦殼——不粗;擠不出多少油水;翹不起來
【第78句】:蒼蠅頭上頂綠豆殼——什么人戴什么帽
【第79句】:【樹怕皮薄,人怕體弱】(諺)指樹憑的是皮的脈絡向上輸送養料,樹皮薄了養料供應就會不足;人憑的是身體強壯長精神,體質衰弱就會百病纏身,無所作為。
【第80句】:【明槍好躲,暗箭難防】(諺)來自明處的刀槍容易躲避,從暗處冷不防射來的箭最難防范。指陰謀暗算的小人最不好對付。 也作明槍好防,暗箭難躲。 明槍容易避,暗箭最難防。
【第81句】:我在寫《我的家鄉》的作文時,問爺爺家鄉以前的情況。奶奶在一旁插話說:“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樹清根地問不完了。”(江蘇·鹽城)
【第82句】:白鴿眼——望高不望低
【第83句】:【神歸廟,鬼歸墳】(慣)比喻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84句】:【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歇)有神通廣大的姜太公在,別的神仙都得退避讓位。比喻有地位高或本領高的人在,無人敢與抗衡。 也作“姜太公在此——沒有你們的位”。位:位置。
【第85句】:【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諺)小時敢偷人家一根針,長大就敢偷黃金。指對孩子要從小抓緊管教,小時沾染上小毛病,長大就會發展成觸犯刑律的罪犯。
【第86句】:哥哥要去學習烹飪技術。臨走時,爸爸叮囑說:“去了好好學,家有千兩黃金,不如薄藝在身。”(河南·鄧州)
【第87句】: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第88句】:【 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勉強可以,湊合能行。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經不能跑跳了,禿子當和 尚,正好將就材料。”
【第89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情況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指不 會永遠處于不利地位。類似的:三年水流東,四年水流西。 每外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戶反而發起來了。”
【第90句】:依靠群眾,如魚得水;脫離群眾,如樹斷根。
【第91句】:【吃柳條拉雞籠——肚子里編】(歇)編:本指編織、編制,轉指編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編造或存心捏造出來的。
【第92句】:【狼上狗不上】(慣)形容人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93句】:鄰居張大媽與王二嬸吵架時,李大嫂前去勸架,說:“千年結親,萬年擱鄰,可別為一點小事傷了兩家的和氣啊!”(河南·寧陵)
【第94句】:【一錐子扎不出血來】形容人性格內向,反應遲鈍,寡言少 語。類似的:錐子兒扎不出聲兒來。劉紹棠《兩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頭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難開幾回口;菊嬸罵他一錐子扎不出血來,比 木頭人多口氣。”
【第95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滿足虛榮心,硬裝門面,弄得狼狽 不堪。陸文夫《圍墻》:“唉,我這個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家都怕我辦事不穩,可我又偏偏喜歡性急。”
【第96句】:【千里為官只為財】(諺)離家千里去做官,只不過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指舊時離鄉背井去做官的人,總脫不了發財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財”。
【第97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慣)兵器放進了倉庫,戰馬放牧在南山。本指戰事結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裝。 也作“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98句】:【吹胡子瞪眼】(慣)形容人發脾氣時怒氣沖沖的樣子。也形容人虛張聲勢,故意裝出嚇人的樣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第99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廣】(諺)川:四川。廣:廣東。舊指老年人不可進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嶇;青年人不可進廣東,廣東有麻風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