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偉大的事物都有一個平凡的開始,它是由平凡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如果說成為佛陀是偉大的,那么,他探求佛法的道路則是平凡的。
【第2句】:一個人只有保持快樂和滿足,才能遠離痛苦;一個人只有保持青春活力,才能激流勇進;一個人只有堅持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一個人只有堅持奮進,才能永遠年輕。
【第3句】:【禪心佛語】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歸到自身的當下,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該做的事情。
【第4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臟的也是自己的手。
【第5句】:猶如有人自己沒溺,復欲度人者,終無此理。己未滅度,欲使他人滅度者,此事不然。《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三,善惡品
【第6句】:【道家經典禪語】佛教微博經典:“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7句】:【圣經文案】112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塞9:6)
【第8句】:【佛心禪語】又花了好幾天,已經將“掃塵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說:“掃塵除垢,你知道意思嗎?”他搖搖頭,佛陀就說:“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掃塵除垢’是什么意思?要好好地想。”
【第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有人請教慧海如何用功,慧海: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一切人總如是呀?”“吃時不肯吃,百般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自然不同。
【第10句】:【禪心佛語】-就是你用一輩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領域里往上攀爬,卻在抵達最高處的同時,發現自己爬錯了墻頭。
【第11句】:【經典佛語】帶給你煩惱和痛苦的,并不是你所遭遇的事,而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態度。.
【第12句】:以不凈觀治貪:許多人為了貪愛身體的裝飾、住處的享受,而不惜犧牲許多時間、精神與體力去追求。殊不知世間的物質無一值得留戀,即使是自身也沒有一樣是清凈的。
【第13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點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卻隱含著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禪心云水,在萬般喧囂中,拾一點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靜。
【第14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謙虛受益存風格,任性招災惹謗讒。謙虛為美德增色,知識令蓬門生輝。錢財入手非容易,失處方知得處難。淺近輕浮莫與交,地卑只解生荊棘。
【第15句】:進止安徐如象王,勇猛無畏猶師子,不動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眾熱。《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
【第16句】:【佛心禪語】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也可以說一切法皆不是佛法。總之,學佛要放下任何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不可得,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17句】:【禪心佛語】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佛曰: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第18句】:【禪心佛語】生命將盡,以法相付,或說:法已相付,生命可盡。這是歷代祖師一直遵用的傳法秩序。昔日有位禪師率性疏野,唯好山水,悟道后,樂情自遣,只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平生。
【第19句】: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只是浮躁的我們內心充斥了太多的欲望和不滿、妒忌和猜疑,才將美好隔于心窗之外,讓流年歲月寫滿了孤單和荒蕪。
【第20句】:凡夫必須依祖師的解釋才能正信佛經的內容,正如必須通過窗戶才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凡夫心如墻,祖語如窗,經如外景。不通過祖師,想自悟經意是不可能的。
【第21句】:【佛語摘抄精選】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發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禪林寶訓》卷一)
【第22句】:【禪心佛語】守住自己的清凈心,隨緣不攀緣,就得自在,就得輕安。身心清凈,沒有憂慮、牽掛、煩惱、妄想、執著,讀喜歡讀的書,做喜歡做的事,一生自由自在,這才叫真正幸福。
【第23句】:【圣經文案】334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4)
【第24句】:【禪心佛語】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失去,年輕是本錢,但不努力就不值錢;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塵迷了雙眼,只會徒生感傷,那些記憶就讓它散盡天涯。錯過了風雨,才會遇見彩虹。
【第25句】:【經典佛語】“如”的世界:如的世界就是不動的世界,如來的世界,如法的世界,如實的世界。如果我們的心能安定在如如不動中,外界的一切干擾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心境,我們就會生活的幸福快樂。
【第2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涵養,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
【第27句】:【禪心佛語】旅人正在疑惑之際,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一只老虎緊逼而來。看到老虎,旅人頓時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第28句】: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29句】:【喪己于物,失性于俗】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位子·刻意》)☆為追求物欲而喪失自我,為趨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做本末倒置之人。
【第3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第31句】:【圣經文案】100不要為明日自夸,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27:1)
【第32句】:【佛心禪語】做人三不原則:一不比,強我者不慚,勝人者不傲;二不氣,無心之失,不過敏;有意挑釁,不陷進;三不怨,別人的做法相信也有他的道理。
【第33句】:【佛家經典禪語】人有兩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所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第34句】:一張布,做成衣褲時我們不會充滿恭敬,重要場合莊嚴敬禮,它沒有超越的精神生命。佛菩薩造像雖是材料造成,包含了無比的慈悲、莊嚴、清凈。禮拜佛陀,實際上禮拜的是自己心靈的莊嚴。
【第35句】:【道心不可斷】學佛者,道心不可斷。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行人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第36句】:【禪心佛語】失戀的時候之所以很痛苦,是因為對方的心已經收了回去,而自己的心還不肯回來。
【第37句】:【禪語人生】因為是他促進了你的進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不足;每日三省己身,即使是無中生有的評頭論足,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的處世態度來處理。
【第38句】:人應常靜思反省,以撥開心靈的洄瀾,發掘智慧的泉源。則世出世間無一事不通,無一物不解。
【第39句】:【禪心佛語】人格像一棵樹,而名聲就像樹影,我們往往以為樹影就像樹的樣子,其實唯有樹身才是真實的。
【第40句】:高節奏的現代生活擠壓了我們的思考空間,也誘惑了我們欲的心性。在這個紛繁嘈雜的世界里,我們的心蠢蠢欲動,沒有片刻的安寧,只有懂得放下,我們的心才能如無形的風般自由自在,才能活在當下。
【第41句】:我已慢慢覓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從容,漸漸擁有“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淡定。把一些愁思輕輕安放,即使在陰霾的日子里,我也會以安之若素的心情,期待著風清月朗。
【第42句】:【佛心禪語】不要認為,我是我,佛是佛,這都是分別,就會離開佛,我們和佛是沒有距離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第43句】:別讓自己沉迷于過去拋開過去,讓一切在今天全部歸零,這樣我們才能整裝待發,快樂出行。
【第44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有些人的作用只是讓我們看破迷障,認清自我,然后孑然離去。不管是單身亦或者是兩兩相伴,都必須提高自我價值,有自己的能力,獨特的魅力,即使摔倒也沒有什么可怕的。
【第45句】: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提虛空,得否?心外覓佛,終不得也。——《少室六門》
【第46句】:一生受益的四句禪語。【第1句】:健康是最高的利益。【第2句】:滿足是最好的財產。【第3句】:信賴是最佳的緣分。【第4句】: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應用七彩涂抹,生活應用踏實鋪陳,日子應用充實貫穿。心中懷有使命感,失落感,危機感的人才是不平凡的人。
【第48句】: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知行知止唯賢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第49句】:【運動家精神】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第50句】:【圣經文案】51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23:2-3)
【第51句】:【禪語人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動不如行動。因為,心動只能讓人終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動才能讓人最終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僅是心動而要采取果斷的行動。
【第52句】:凈土唯心,心外無。。所謂十方微塵佛剎者,吾凈土中之剎也;三世恒沙諸佛者,吾凈土中之佛也;極樂世界彌陀世尊,亦吾凈土中之一剎一佛而已。——《天如和尚文案》
【第53句】:【禪心佛語】謊言,是用來擊破的,而不是用來粉飾的。信任,是用來沉淀的,而不是用來挑戰的。
【第54句】:【佛心禪語】耍一個心眼,前途一個深坑;興一念慈悲,驛道一座涼亭;輾轉一個綺思,放入一個盜賊。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著未來。>>
【第55句】:最終,傾城舞,舞落了一生的思量,舞盡了一世的繁華。可,看舞的人已經不復醒了,另辟的禪房,成為了這一生的救贖,也成為了這一生的畫地為牢。
【第56句】:若從緣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實際。心實際亦不可得,故日極無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經義釋》卷二
【第57句】:一個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還不在于曾經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雖然終日忙碌,卻不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么,最喜歡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來中匆匆度過一生。
【第58句】:哭出淚水,那是因為傷心過頭,笑出淚水,那是因為開心過頭。傷心過頭與開心過頭,最后流出的,是相同的淚水,最后得到的,是相同的結果。
【第59句】:【經典佛語】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第60句】:【禪心佛語】持戒、誦經皆要與本性相應,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為了開采你清凈的本性。
【第61句】:【圣經文案】439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第62句】:【生活禪語】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人生如一粒塵埃,渺小、短暫和脆弱。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很多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
【第63句】:【禪心佛語】今之做工夫人,總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虛妄,將此妄想,誤為真實,專只與作對頭。如小戲燈相似,轉戲轉沒交涉,弄久則自生怕怖。
【第64句】:【禪語人生】要普度眾生,就要從愛護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苗、每一寸土地開始。
【第65句】:或有人來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強,如海含容無增減,此名忍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66句】:【禪心佛語】事情并不是非黑則白,還有很多中間狀態。【第5句】:不與別人比較。【第6句】:溝通最難但還要多溝通。【第7句】:知道好動機未必好結果。
【第6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覺得生命里的每扇門都被關上了,那請記住一句話:關上的門不一定上鎖,至少再過去推一推。
【第68句】:【禪語人生】心頭最大的傷,不是傷害本身,而是還在和煩惱較量。回頭是云煙,煩惱豈永久。人生的方向,就是路過痛苦,走向寬厚。
【第69句】:十四、布施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宮室,施、戒亦復然,菩薩眾行本。《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70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71句】:【禪心佛語】從因果與因緣的含義,說明了佛法并不深奧難懂,只要掌握住因果與因緣的原則,佛法的綱領,已被你抓住了。
【第72句】:【禪心佛語】女人,大美為心凈,中美為修寂,小美為貌體。男人,大智為信仰,中智為克己,小智為財奴。
【第73句】:【禪心佛語】隨著年紀愈大,我們對情感、對友誼或對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視,重點成了什么種族、什么宗教和什么國藉。我們把最緊要的拋卻腦后,然后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第74句】:平淡是人生的常態。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于肢體,而是取決于信念。人生多艱,但是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認輸,敢于面對,成功遲早會笑臉相迎。人生,只有回不來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下。
【第75句】:【佛心禪語】行善的果報是幸福與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與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76句】:所以說,這棵菩提樹應該堅固地種植在我們的心田深處——“八風吹不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從而建立正知、正見、正思和正行。
【第77句】:【禪語人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
【第78句】:【禪心佛語】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第79句】:命運給每個人同等的安排,而選擇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釀造自己的情感,則在于自己的心性。你越是煩惱什么,越容易失去它。
【第80句】:每一段經歷注定珍貴,它必將令你憶起智慧,生命的豐盈在于心的慈悲,而它的美好緣于一顆平常心。不必雕琢,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
【第81句】:禪意人生之中,施比受往往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慈悲是渾濁世界里的一盞明燈,既能照亮自己腳下的路,也能為他人指引方向。
【第82句】:【佛心禪語】不要等待著幸福來臨,一切都要自己去創造。不要幽怨時光的短暫,不要哀嘆世事的不公,努力天天繼續,奮斗日日不止,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83句】:父母恩,忘不得,師長教誨牢記著。羔羊尚且知跪乳,人無孝行算哪個?奉師養老,盡分盡責,逆什么?
【第84句】:人遇誤解休怨恨,事逢得意莫輕狂。忍難忍處方是忍,容可容人未是容。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圣賢心。日中有錢人所羨,夜來餓死誰人憐。
【第85句】:【禪心佛語】世間的生態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難。
【第86句】:始學工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余一分藏密,以擬于貧乏。《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83經
【第87句】:【禪語人生】幸福人生的獲得:不種不幸之因,就是擺脫各種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緣;廣種幸福之因。
【第88句】:關于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擔心,該來的終歸會來,不會來的追也追不到。關于活著的事,也不用計較得太多,保持純善的心,寬以待人,生活自然處處是好風光,天天是好心情。
【第89句】:【禪心佛語】世間只有兩種(東西),給我們最大的痛苦,第一個就是錯覺,第二個就是假設。
【第90句】:【禪語人生】與其做一個有價錢的人,不如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與其做一個忙碌的人,不如做一個有效率的人。人不能只生活在過去,更要快樂地生活在未來。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如鏡,言行舉止它都會一一呈現,如果笑對人生,生活自然報以微笑;如果愁眉苦臉,鏡子里的又哪會容光煥發呢。好好享受生活,笑對人生吧。
【第92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讓人生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力量,去面對這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去迎接,去改變,突破自我封閉的孤獨,愿意欣賞,謙卑柔與,活得是一份生命的綻放,活得不是一場平生心傷。
【第93句】:若為已身修行解脫,厭棄五濁惡世,欣慕極樂凈土,則違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身為佛子,當發無上菩提心,體悟本性圓明。
【第94句】:所謂淫欲及飲酒,是謂二法無厭足,若有人習此二法,終無厭足。緣此行果,亦不能得無為之處。《增一阿含經》卷九,慚愧品
【第95句】:當我們真正認清了無常的本質和世事的不穩定.能夠時刻保持一顆積極的平常心,就能夠坦然面對人生悲苦喜樂的無常變化,渡過生活的困厄。
【第96句】:愛自己,緣來緣去的紅塵,我只淡淡地看著。悲不言,喜不語,更甚是不悲不喜。倘若不曾有過那般驚奇的過去,又怎能如心拾得禪云的菩提。
【第97句】:一個人,不管他年齡多大、能力多強、經歷過多少事,只要是很自我,不懂得因緣成事,便可說閱歷很淺;相反,懂得因緣成事,不自我,即是閱歷深厚。
【第98句】:現代社會往往提倡強食弱肉,讓我們學做石頭,其實強硬是死之相。水雖柔,但能滴水穿石,而鋼刀易折。因此,心應調柔。
【第99句】:【禪語人生】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
上一篇:第一次61兒童節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