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教學課件
引導語:對于已經工作的成人學生來說,采用多媒體課件和VCD播放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討論,師生互動交流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茶文化教學課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授課時間】
本節內容為2課時
【授課內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節“茶文化”
【學情分析】
【第1句】: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節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和掌握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對于學生今后的旅游實踐工作,有很好地指導作用。
【第2句】:學生分析:我校旅游專業大二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旅游學概論》和《中國旅游地理》等相關旅游基礎方面的知識,并且有在相關旅游酒店已有實際對客服務包括為客人提供茶水服務的工作經驗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飲茶的經驗,這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本堂課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
【教學目標】
【第1句】:知識與能力:掌握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重點掌握茶行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藝和心態文化中茶藝和茶道的精髓和內涵;培養學生辨析我國茶葉主要類型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體驗我國茶文化內涵的能力;提高旅游專業學生服務游客的能力。
【第2句】:過程與方法:通過內容講解、圖片展示和相關視頻播放講解相關知識,再結合課外任務布置,用任務引領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
【第3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國茶文化的詳細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熱愛旅業的情感;通過對茶藝和茶道精神的領會,培養學生追求飲茶之人“廉、美、和、靜”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第1句】:教學重點:掌握茶的種類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
【第2句】:難點與關鍵:掌握茶藝、茶道的內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第1句】:教法:講授法、舉例法、影視圖片展示法
【第2句】:學法:討論法、發現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學用具(茶及相關品茶工具等)
【教學思路】
本堂課的教學是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聯系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飲茶實踐活動和對客的茶水服務體驗,由一個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人的‘開門七件事’是什么嗎?”導入本堂課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飲茶在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過程中向同學們講解我國種茶和飲茶的歷史;用PPT課件輔助講解茶文化的四個組成部分,包括茶的種類、制作工藝、等。用一段VCD錄像展示我國傳統的茶藝表演,通過課堂討論和中外對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課教學的難點:茶藝、茶道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中間穿國主要名茶及飲茶名人的歷史典故、趣聞故事,加深同學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學自發結成學習小組參觀臺州市主要的茶樓,茶商店,在實踐中體驗我國茶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1句】:課前準備:
【第1句】:布置學生收集跟茶有關的物品,包括各類茶葉、茶具及與茶有關的資料、圖片。
【第2句】:預習與茶相關的知識。
【第2句】:課堂問題導入:
【第1句】:教師活動
①問題“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人的‘開門七件事’是什么嗎?”引
入課堂知識。
【第2句】: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第3句】:教師總結并引入本節知識
同學回答后,總結“對,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另外我國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寶,是‘琴棋書畫詩酒茶’。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對一般百姓生活,還是讀書的文人,有一樣東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茶有關的文化知識”
【第3句】: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講解本節課主要知識
知識點一:了解我國茶的種植、飲用歷史及茶的功能
教師活動:引用古代經典有關茶的記錄,講述我國茶的歷史,茶的功能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并回答,還知道哪些有關茶的記錄,功能還有哪些。主要內容:
【第1句】:茶的歷史:戰國時的《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記述了茶的藥效和作用,“荼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
唐陸羽《茶經》中記載:“茶為之飲,發乎神農氏”
【第2句】:茶的化學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降血壓、防癌、保護心血管等)
兒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劑,對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顯)
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可提高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氣管及膽管痙攣)
芬芳類物質(芳香開竅,抗毒消炎,利肺排痰)
知識點二:掌握茶文化的組成部分
教師活動:運用多媒體課件講述茶文化的四個組成部分,其內容分別是什么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主要內容:
茶文化的四個組成部分:
物態文化:茶葉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
制度文化:從古到今,行政管理階層都對茶葉的生產、加工、貿易、消費,有明確的標準和律條
行為文化:茶葉生產和應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行為模式,通常是以茶禮、茶服、茶藝的形式表現出來
心態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應用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聯想,對人生價值深層次的頓悟,在茶藝操作過程中所追求的禮儀和韻味,以及反映茶葉加工、品飲情趣的文藝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知識點三:掌握茶的主要種類及其代表名茶
教師活動:結合茶的圖片,講解主要茶的類型,其制作工藝區別,名茶代表。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浙江省有哪些名茶?
主要內容:
我國茶的主要種類及其特征
【第1句】: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制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于加工時干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龍井)、烘青綠茶(黃山毛峰)、蒸青綠茶(恩施玉露)和曬清綠茶(滇綠)。
【第2句】: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第3句】: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它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濃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第4句】: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知識點四:掌握茶藝、茶道的內涵及其聯系
教師活動:用VCD播放我國傳統茶藝表演,總結茶藝表演的順序,講解茶藝、茶道的'內涵
學生活動:觀賞茶藝表演的VCD,體驗茶文化的魅力,思考并回答茶藝與茶道之間的聯系
主要內容:
茶道: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禮儀,是陶冶心情的一種方式,是以沏茶、賞茶、飲茶等美心修德傳承禮節的和美儀式。
茶藝:制茶、泡茶的表演藝術,是發展個性、頓悟人倫的方式
知識點五:了解其他茶文化
教師活動:用PPT介紹其他與茶有關的文化,包括喜愛飲茶的名人、對聯、詩歌
學生活動:繼續體驗茶文化的豐富內涵
【第4句】:教學總結
教師結合上述教學內容的講解,總結本節學習要點。
【第5句】:課后實踐
布置同學自發結成學習小組參觀臺州市主要的茶樓,茶商店,在實踐中繼續體驗我國茶文化的魅力!
【板書設計】
第二章第三節茶文化
【第1句】:我國茶種植、飲用的歷史和茶的功能
【第1句】:茶的歷史
戰國時的《神農本草》
唐,陸羽《茶經》
【第2句】:茶的化學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兒茶素
咖啡堿
芬芳類物質
【第2句】:茶文化的組成部分
茶的物質文化
茶的制度文化
茶的行為文化
茶的心態文化
【第3句】:茶的主要種類、制作過程及其代表名茶
綠茶
紅茶
烏龍茶
黑茶
其他茶(黃茶、白茶、花茶、藥茶)
【第4句】:茶藝、茶道的內涵及相互聯系
【第5句】:其他茶文化
上一篇:反派角色臺詞稿件集合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