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國情懷”為題的作文
15分你看會有人幫你寫么.......頂多給你篇范文,不要照抄哦~~ 剛剛在校圖書館里看了一本名叫《中國人在美國》的書,生了一肚子悶氣。
從商朝講到現在,重點為清政府如何落后迂腐,中國人如何不惜代價偷渡至美國。
抗日戰爭沒有提,只是籠統地說了一下二戰,過度看起來很自然,天衣無縫。
于是這段歷史就被掩蓋。
整個書字里行間明里暗里都表達著對中國不利的思想感情,這個時代說話講究證據,當然人家也有照片為證。
中國男人和女人們傳著傳統服飾,嚴重顯頭重腳輕,表情木納,呆若木雞。
沒有照片也可以畫畫,一個正在向美國偷渡的船艙里擠滿了中國人,個個骨瘦如柴,面色土黃,眼眶凹陷,臉骨突出,神情呆滯。
其中正有兩位梳著大辮子的男人端起一盤老鼠在那里有滋有味地啃著。
我才明白美國人空中說的‘中國人都是吃耗子長大的’這種理論從何而來了。
不過我記得另外一本書上說美國南部窮人鬧饑荒的時候是吃泥土活下來的。
饑不擇食,人之本性而已,我們從中看的不是中國人吃老鼠這一性質拙劣,而應該想到迫使他們吃老鼠的原因。
不過謠言向來都是橡皮泥,如何塑造定型都會被默認為事實,這對于散播著和聽眾們都可謂是很好的娛樂,越離奇,越拙劣,聽者就越快慰。
人們都喜歡下雨天坐在家里或者車里,看見路上的行人抱著腦袋在暴雨中亂跑,才會感覺幸福。
書的作者很會說漂亮話,什么‘中國是個文明大國,中國人的到來給美國帶來了很多東方的文化,也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etc. 不過最主要強調的,給人以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別的,而是中國人有多么窮。
Poor這個形容詞在這本書里不只出現了多少次。
好像只有別人窮,作為富者才會過得很得意,很安心。
旁邊的印度小孩兒問我,中國人是不是吃蛇阿
我聽這話頓時想掐死他,就像掐死一只猴子一樣輕松。
聽說印度人吃飯都不用餐具,直接用手抓,哪個更惡心
不過后來才得知他是在電影里面看到的,無知者無罪,放他一馬。
據說成龍的尖峰時刻第三部在國內禁播,原因是里面有對中國不利的臺詞。
原以為中國是保護主義太強,現在才明白是對的,人們向來都是道聽途說,眾口鑠金,三人成虎。
校圖書館里關于中國的書還真不少,足足有幾十本。
我翻來翻去,遺憾,沒有找到張純如的《南京暴行》,看來這段歷史真的被遺忘了。
那是一本講南京大屠殺的書,作者由于長時間查閱屠殺資料,導致精神分裂,自殺死亡。
記得當時讀者的雜刊上登出了小傳——張純如,用生命照亮歷史。
就是這樣一本照亮歷史的書,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禁止出版,原因是其中對學生運動表示贊成,對國家的鎮壓表示不滿。
我一直覺得她死得很冤,真冤,嘔心瀝血寫成的作品居然也像那場暴行一樣被有意地掩埋起來。
或許也是她不夠堅強,如果換是我編寫這本書,應該不會導致精神分裂。
我和這里的同學說起南京大屠殺的時候,他們要么是一臉茫然,要么是滿不在乎的神情,也許他們覺得,中國人窮命賤
她付出的努力徒勞了,照亮,那也只是一瞬間。
小M總說那是我們祖宗輩兒的事情,不要抓住故仇不放,記住一個人得好總比記住一個人的壞要強。
這話聽起來似曾相識,記得三年前的我在瑞典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
的確,小M根本不在乎什么中國日本,什么南京屠殺,她在乎的是日本的動漫,壽司。
我們這一代尚且如此,我們的下一代呢,我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呢
他們究竟還會記得多少
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個淡淡的光影,即使會被后人熟知,也不會那樣刻骨銘心了。
記得在國內的時候學校總是定時地給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周一唱國歌。
我一直覺得國歌時最難聽的,詞曲都不怎么優美。
當時升旗儀式的時候,我后面的同學每當唱到‘前進,前進,前進進’的時候都故意唱成‘后退,后退,后退退’,笑倒一片,這就是我們的娛樂。
還有,從小一年級的時候是兒童團團圓,帶著綠領巾。
我們宣誓的時候,滿嘴都是馬克思列寧,卻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們只知道,帶著綠領巾是進步是優秀的體現,誰都渴望有一條綠領巾,誰都渴望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
當然,我市第一批入的。
二年級的時候開始退掉綠領巾,戴上紅領巾。
有人因為沒有選上而急哭了,而我是本來選上了由于宣誓的時候東張西望被老師刷下來了。
我為此懊悔半天,正因那天心情不好,找茬將同桌的作業本撕了。
想那時我真夠矯情的。
不過后來我還是入上了少先隊,實際上,全班同學都入上了少先隊,哪怕是最差的學生。
戴上紅領巾的第一天,我鼻子都厥天上去了,那叫一個自豪。
老師說那是紅旗的一角,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
其實只要稍稍懂點幾何知識的人都會知道,紅旗的一角應該是直角三角形而并非鈍角三角形。
稍稍懂一點點常識的就會知道,紅領巾不可能是鮮血染成的,而是一洗就掉色的工業染料。
這點驕傲,這點期盼和美好就這樣從血腥的童年里消失了,我常常會問自己,當時決定入隊是腦袋進水了還是怎么著。
其實是因為滿足虛榮心,接受一種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思想,只一味地相信老師說得天花亂墜。
到了六年級,我的叛逆思想增強,常常不帶紅領巾,大夏天的,圖個涼快。
老師為了這個給我們組扣了分,并說氣話誰要是想退隊直接找她說,她準給退。
我興沖沖地找到老師,當時還不好意思直接說,塞了個紙條,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我要退隊。
老師滿面慈容地找到我,念我小學一直在國外,對中文理解能力不好,沒聽出來是氣話,所以才法外開恩,沒跟我計較。
反而還說,你到了中學就不用戴紅領巾了,你就帶隊徽了,快了,再等幾個月吧。
上了初中一年級,我們還是戴紅領巾,因為大多數人都還是十二歲,年齡沒到。
在此期間學校的少先隊隊組織的活動也接連不斷,要么是看感動中國,要么是看長征的過草原的片子,還有香港回歸紀錄片什么的。
大多數人都很不以為然,我也尤為活躍,帶頭撇嘴,把嚴肅的題材變成笑話。
出國之前,我終于摘下了戴了多年的紅領巾,并用黑色碳素筆在上面寫上三個大字“大俗物”。
那叫一個暢快
別人看見了都很佩服我的勇氣,并且暗自感嘆自己什么時候才能解放。
他們永遠不能解放,因為退了隊,還有團,退了團,還有黨,如此繼續。
可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不想說我曾經是多么的愚蠢,也不想說我有多么后悔,我更不想說我做錯了。
其實當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純粹的心理發泄,就是為了解脫,為了逃離學校的唾沫橫飛的愛國教育。
戴紅領巾,不能代表愛國。
入團入隊都不能代表愛國。
我現在既不是少先隊員,也不是共青團員,更不是黨員。
我不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不懂什么是列寧思想,不懂什么是鄧小平理論,不懂毛澤東語錄。
我胸前沒有紅領巾,沒有徽章,我口里喊的不是空洞的口號,我不會像校長那樣發表長篇的愛國感言,不會像班中其他同學那樣寫出一篇篇宏偉豪壯的氣勢磅礴的入團申請書。
但是今天,我真的感覺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愛國。
不是被強迫而說得違心話,也不是毫無感觸地空話。
愛國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不是一種賣弄的工具,不是一種豪華的裝飾,不用掛在嘴邊,不用戴在衣襟上,不用寫在紙上,要放在心里。
時刻記住我是中國人,并且我很自豪
細心觀察大自然、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優秀作文 一定要好的~
轉瞬間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
春天,是美好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
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
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
這首詩寫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
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
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
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
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
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
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
犬知何處吠
人在半山行。
”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
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
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
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
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
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絕句》。
這是一首描寫春游的絕句。
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興,于是走出廟宇,觀賞春光。
駕著小篷船出游,將船停泊在古樹下,拄著藜杖橋東漫步。
雖是平鋪直敘,但古木陰中停泊著小船,這個畫面很雅,很古樸,頗如一幀中國古代的文人畫。
后兩句準確精練地表現了春天杏花盛開,小雨紛紛,楊柳飄舞,東風和暖的美麗而宜人的景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這首詩情與景匯,物與心諧,詩人抓住春風春雨的特點,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
一、二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麗,草長鶯飛,楊柳以長長的枝條輕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
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
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這是宋代詩人晁沖之的《春日》。
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詩。
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凈,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剛剛在校圖書館里看了一本名叫《中國人在美國》的書,生了一肚子悶氣。
從商朝講到現在,重點為清政府如何落后迂腐,中國人如何不惜代價偷渡至美國。
抗日戰爭沒有提,只是籠統地說了一下二戰,過度看起來很自然,天衣無縫。
于是這段歷史就被掩蓋。
整個書字里行間明里暗里都表達著對中國不利的思想感情,這個時代說話講究證據,當然人家也有照片為證。
中國男人和女人們傳著傳統服飾,嚴重顯頭重腳輕,表情木納,呆若木雞。
沒有照片也可以畫畫,一個正在向美國偷渡的船艙里擠滿了中國人,個個骨瘦如柴,面色土黃,眼眶凹陷,臉骨突出,神情呆滯。
其中正有兩位梳著大辮子的男人端起一盤老鼠在那里有滋有味地啃著。
我才明白美國人空中說的‘中國人都是吃耗子長大的’這種理論從何而來了。
不過我記得另外一本書上說美國南部窮人鬧饑荒的時候是吃泥土活下來的。
饑不擇食,人之本性而已,我們從中看的不是中國人吃老鼠這一性質拙劣,而應該想到迫使他們吃老鼠的原因。
不過謠言向來都是橡皮泥,如何塑造定型都會被默認為事實,這對于散播著和聽眾們都可謂是很好的娛樂,越離奇,越拙劣,聽者就越快慰。
人們都喜歡下雨天坐在家里或者車里,看見路上的行人抱著腦袋在暴雨中亂跑,才會感覺幸福。
書的作者很會說漂亮話,什么‘中國是個文明大國,中國人的到來給美國帶來了很多東方的文化,也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etc. 不過最主要強調的,給人以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別的,而是中國人有多么窮。
Poor這個形容詞在這本書里不只出現了多少次。
好像只有別人窮,作為富者才會過得很得意,很安心。
旁邊的印度小孩兒問我,中國人是不是吃蛇阿
我聽這話頓時想掐死他,就像掐死一只猴子一樣輕松。
聽說印度人吃飯都不用餐具,直接用手抓,哪個更惡心
不過后來才得知他是在電影里面看到的,無知者無罪,放他一馬。
據說成龍的尖峰時刻第三部在國內禁播,原因是里面有對中國不利的臺詞。
原以為中國是保護主義太強,現在才明白是對的,人們向來都是道聽途說,眾口鑠金,三人成虎。
校圖書館里關于中國的書還真不少,足足有幾十本。
我翻來翻去,遺憾,沒有找到張純如的《南京暴行》,看來這段歷史真的被遺忘了。
那是一本講南京大屠殺的書,作者由于長時間查閱屠殺資料,導致精神分裂,自殺死亡。
記得當時讀者的雜刊上登出了小傳——張純如,用生命照亮歷史。
就是這樣一本照亮歷史的書,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禁止出版,原因是其中對學生運動表示贊成,對國家的鎮壓表示不滿。
我一直覺得她死得很冤,真冤,嘔心瀝血寫成的作品居然也像那場暴行一樣被有意地掩埋起來。
或許也是她不夠堅強,如果換是我編寫這本書,應該不會導致精神分裂。
我和這里的同學說起南京大屠殺的時候,他們要么是一臉茫然,要么是滿不在乎的神情,也許他們覺得,中國人窮命賤
她付出的努力徒勞了,照亮,那也只是一瞬間。
小M總說那是我們祖宗輩兒的事情,不要抓住故仇不放,記住一個人得好總比記住一個人的壞要強。
這話聽起來似曾相識,記得三年前的我在瑞典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
的確,小M根本不在乎什么中國日本,什么南京屠殺,她在乎的是日本的動漫,壽司。
我們這一代尚且如此,我們的下一代呢,我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呢
他們究竟還會記得多少
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個淡淡的光影,即使會被后人熟知,也不會那樣刻骨銘心了。
記得在國內的時候學校總是定時地給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周一唱國歌。
我一直覺得國歌時最難聽的,詞曲都不怎么優美。
當時升旗儀式的時候,我后面的同學每當唱到‘前進,前進,前進進’的時候都故意唱成‘后退,后退,后退退’,笑倒一片,這就是我們的娛樂。
還有,從小一年級的時候是兒童團團圓,帶著綠領巾。
我們宣誓的時候,滿嘴都是馬克思列寧,卻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們只知道,帶著綠領巾是進步是優秀的體現,誰都渴望有一條綠領巾,誰都渴望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
當然,我市第一批入的。
二年級的時候開始退掉綠領巾,戴上紅領巾。
有人因為沒有選上而急哭了,而我是本來選上了由于宣誓的時候東張西望被老師刷下來了。
我為此懊悔半天,正因那天心情不好,找茬將同桌的作業本撕了。
想那時我真夠矯情的。
不過后來我還是入上了少先隊,實際上,全班同學都入上了少先隊,哪怕是最差的學生。
戴上紅領巾的第一天,我鼻子都厥天上去了,那叫一個自豪。
老師說那是紅旗的一角,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
其實只要稍稍懂點幾何知識的人都會知道,紅旗的一角應該是直角三角形而并非鈍角三角形。
稍稍懂一點點常識的就會知道,紅領巾不可能是鮮血染成的,而是一洗就掉色的工業染料。
這點驕傲,這點期盼和美好就這樣從血腥的童年里消失了,我常常會問自己,當時決定入隊是腦袋進水了還是怎么著。
其實是因為滿足虛榮心,接受一種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思想,只一味地相信老師說得天花亂墜。
到了六年級,我的叛逆思想增強,常常不帶紅領巾,大夏天的,圖個涼快。
老師為了這個給我們組扣了分,并說氣話誰要是想退隊直接找她說,她準給退。
我興沖沖地找到老師,當時還不好意思直接說,塞了個紙條,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我要退隊。
老師滿面慈容地找到我,念我小學一直在國外,對中文理解能力不好,沒聽出來是氣話,所以才法外開恩,沒跟我計較。
反而還說,你到了中學就不用戴紅領巾了,你就帶隊徽了,快了,再等幾個月吧。
上了初中一年級,我們還是戴紅領巾,因為大多數人都還是十二歲,年齡沒到。
在此期間學校的少先隊隊組織的活動也接連不斷,要么是看感動中國,要么是看長征的過草原的片子,還有香港回歸紀錄片什么的。
大多數人都很不以為然,我也尤為活躍,帶頭撇嘴,把嚴肅的題材變成笑話。
出國之前,我終于摘下了戴了多年的紅領巾,并用黑色碳素筆在上面寫上三個大字“大俗物”。
那叫一個暢快
別人看見了都很佩服我的勇氣,并且暗自感嘆自己什么時候才能解放。
他們永遠不能解放,因為退了隊,還有團,退了團,還有黨,如此繼續。
可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不想說我曾經是多么的愚蠢,也不想說我有多么后悔,我更不想說我做錯了。
其實當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純粹的心理發泄,就是為了解脫,為了逃離學校的唾沫橫飛的愛國教育。
戴紅領巾,不能代表愛國。
入團入隊都不能代表愛國。
我現在既不是少先隊員,也不是共青團員,更不是黨員。
我不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不懂什么是列寧思想,不懂什么是鄧小平理論,不懂毛澤東語錄。
我胸前沒有紅領巾,沒有徽章,我口里喊的不是空洞的口號,我不會像校長那樣發表長篇的愛國感言,不會像班中其他同學那樣寫出一篇篇宏偉豪壯的氣勢磅礴的入團申請書。
但是今天,我真的感覺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愛國。
不是被強迫而說得違心話,也不是毫無感觸地空話。
愛國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不是一種賣弄的工具,不是一種豪華的裝飾,不用掛在嘴邊,不用戴在衣襟上,不用寫在紙上,要放在心里。
時刻記住我是中國人,并且我很自豪
宋慶齡故居觀后感
宋慶齡故居觀后感每次提到宋慶齡,腦海里最先浮現出來的永遠都是那個執著、愛國、知性、優雅、學識的她。
她執著,所以不顧父母反對,也要同流亡的孫中山結婚;她愛國,所以當日本侵略、國難當頭時,竭盡全力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由于酷愛讀書,造就了一個知性、優雅、學識的宋慶齡。
今天,終于有機會能親自參觀她所居住過的地方,心中倍感激動。
走進門里,見到了宋慶齡的雕像,站著看了很久,雕刻的宋慶齡很逼真,神態非常慈詳,自己仿佛都能感受到當年宋慶齡先生在此生活的場景……故居里,四處花香、小橋流水、蟲鳴鳥叫,不禁感嘆,能在如此閑適優美的環境中居住,生活該是多么愜意啊。
在院中參觀游玩時,不由得想起小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雖然此篇課文描述的是上海宋慶齡故居的景色,但北京宋慶齡故居的樹相比于上海,也絲毫不遜色。
一樣是那么的雄壯繁茂,似乎象征著中國革命也將如此樹一樣,屹立不倒,生機勃勃。
接著,我們參觀了宋慶齡紀念館。
由于館內不允許拍照,所以覺得很遺憾。
但是,仔細參觀完館內的布置、介紹等,宋慶齡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深刻了。
宋慶齡于1963年遷居于此,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逝世。
故居內的陳設保持宋慶齡生前原樣,收藏著大量的宋慶齡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她所寫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畫、印章和圖書,留下的照片等。
在陳設簡樸的小餐廳里,宋慶
堅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變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
希望再接再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你有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
你是好樣的. 我們為作為你的父母而驕傲。
你一定會超越我們的期望的。
繼續努力吧
對于小孩子必須鼓勵他們才會進步才會做得更好。
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歩我們要學會做給孩子鼓.掌的父母。
急求入團儀式上家長發言稿!!家長發言稿!什么內容都行!
各位團員青年們、敬愛的老師們以及各位與會的家長們,大家好: 首先祝賀我的孩子即將跨入團組織的大門、站在團旗下;感謝高二(5)班團支部以及班主任老師給我這個機會,以這樣的方式對我的孩子說說我的心里話。
能加入團組織,是你人生的一大進步,也說明你已基本上符合共青團員的條件,這與班集體的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分不開,與團組織的關懷分不開,而最重要的是你通過學習,對共青團這個優秀青年的先進組織的認識提高了,并且用實際行動向團組織遞交了一份合格的志愿書。
你進步了,我為你感到高興(說實話吧,如果老師告訴我你早戀,或許我才真的高興)。
希望你把加入團組織當作你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一個新起點,在寶貴的中學時期,勤奮學習,修煉心身,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以國家和民族的繁榮進步為己任(做版主時留下的臭毛病,一說話就站到板凳上,如果讓我當管理員,我一定站在珠穆朗瑪峰上,讓他放眼全人類),做一個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識,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積累和儲備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本領,能夠踏踏實實學習,謙虛謹慎做人,以加入團組織為契機,以身邊優秀團員青年為榜樣,克服目前的學習上存在的暫時困難,不浮躁,不灰心,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在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下,高標準、嚴要求,作一名無愧于社會的好青年。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我做的很少,很慚愧。
希望今后能和你在學習方法上、經驗上多交流和溝通(其實,孩子身上有的毛病,20多年前我也有,比如,上課說話、睡覺,不按時完成作業等等),也從生活上、心理上關心你的成長。
最后媽媽希望你學習進步。
團員應該怎么敬禮
初中的 剛入團1年 在學校領獎 馬上就要 急急急
有三個版本,你可以從中任意選擇:老師們、同學們:今天,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為少先隊隊員舉行退隊儀式。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離開多年來熟悉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隊歌,告別了伴隨著多年的鮮艷的紅領巾,象征著我們在成才道路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長大了,更成熟了。
同學們,一年來,我們在校黨支部、校團委的領導下,在少先隊大隊部的布置下,在輔導員的帶領下,我們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和學習;至河姆渡、梁弄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參加了汪弄社會主辦的“向雷鋒同志學習,向王延勤同志學習”為主題的關心弱勢群體活動,110班五名少稱隊員鄔丹、付曉艷等參加了汪弄社區主辦的“激情涌動街舞秀”活動。
全體少先隊參加了學校第十三屆藝術節的各項活動,展示了少先隊員的個性和特長,在學校第三十七屆運動會上展示了我們少先隊員的風采。
在籃球比賽場上展現了我們少先隊員良好的精神風貌。
有110位少先隊員參加了少年團校的學習,黃文超等36位少先隊員即將進行入團宣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優秀的少先隊員代表104班潘寧羚同學被評為局級優秀學生干部;108班楊煬同學被評為局級三好學生,他們是全體少先隊員學習的榜樣。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活動,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了我們的組織性、紀律性,我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
我們從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做事,學會了做人”,我們要衷心感謝少先隊組織,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衷心感謝輔導員老師對我們的教育。
退隊以后,希望同學們積極向團組織靠攏,盡早參加少年團校的學習,盡快遞交入團申請書,希望同學們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創造條件,爭取早日加入共青團組織。
同學們,在充滿挑戰的21世紀,我們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祖國要富強,人民要富裕,西部要發展,臺灣要回到祖國的懷抱,祖國要以強國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些重任都將由當代青少年來承擔,這是歷史的重托,人民的需要,黨的期望。
同學們,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發憤學習,開拓視野,勇于創新,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要對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一名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中學生,為今后擁有成功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祝同學們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交出一份讓學校滿意、讓家長滿意、讓自己滿意的答卷。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學校團委會、少先隊大隊部在這里為全體初三學生舉行 “自立自強、走向成熟——少先隊退隊儀式。
” 你們在今天摘下胸前鮮艷的紅領巾,告別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邁進熱情洋溢、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代。
這意味著,今天將成為你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你們將從此走向成熟,自強自立;這意味著,在你們稚嫩的肩膀上應承擔起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青春的火炬已經點燃,我們就要踏上青春的列車,步入青年的行列。
青年,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
她標志著人生又一段旅程的開始,她意味著生命的又一頁日歷被揭開,她象征著歷史責任已成為人生的使命。
青年,她應表現出深沉的性格,她應充溢著探索的精神,她應伴隨對理想與信念的追求。
美麗的童年已悄悄逝去,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以更加朝氣蓬勃的姿態去面對人生新的挑戰。
初三年級同學在邁出中學的少先隊組織,即將到來又一新組織——中國共青團。
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少先隊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過渡時期。
在這一年里,我們整個年級大部分的同學都能好好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
大家都知道人生政治生命的三大里程碑是入隊、入團、入黨。
現在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個里程碑,又將邁向第二個里程碑。
共青團組織是青年的先進組織,只有優秀的青年才能加入這個組織中來。
現在我們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早日入團,那就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你們必須意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員,對社會應盡到一個公民的義務——遵紀守法,自覺維護他人的利益;作為家庭的一員,應盡到做子女的義務——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分擔家務;在學校,應加強學習,團結同學,學會自主,積極向上,團組織將以寬廣的胸懷擁抱你們。
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端正自己的思想;以正直、善良、熱情、無私的太對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早日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爭取早日加入到我們的中國共青團組織中來
我們的身邊就有不少已經成為40多名團員,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充分發揮共青團員的模范作用,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同時也希望還未邁入團組織大門的同學,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最后,想向大家提出三點要求:第一、我們雖然不再是少先隊員了,可我們對紅領巾的敬意卻永留心間
第二、我們雖然不再擁有歡樂的童年了,可我們迎來了如花似錦的美好青春
第三、我們的胸前雖然摘走了鮮艷的紅領巾,可閃閃發光的團徽卻會很快別在我們胸前
同學們,努力吧
從星星火炬到閃閃團徽初一9班杜曉朦6月11日下午,我們初一年級全體同學在校團委和初一年級學生會的籌備和主持下,召開了一個退隊建團大會。
作為全校最小的年級,在繼各位學長之后,我們初一年級的全體同學也終于從星星火炬,邁向了閃閃團徽。
當我們跟隨著特別為此次大會拍攝的DV片,回顧了入隊時的心情,回顧了在少先隊的成長經歷,和走進人大附中這一年來的種種努力,突然間,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就是在星星火炬的陪伴下,我們走過了六年的美好時光;就是在星星火炬的陪同下,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了。
隨著主持人“全體起立”的話音,每個人都跟著臺上的主持人一起,摘下了這佩戴六年的紅領巾。
有的同學是默默地摘下,仔細的疊好;也有的是一把擄下,緊緊攥在手中。
無論怎樣的動作,大家確是一起告別了紅領巾。
那一天,我們大家一起,體味了一種別樣的告別。
告別的不只是一條紅領巾,也是一段故事,是一種心境。
那一天一切都是不同的,包括由高一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演講。
沒有長篇大論的有關團組織的概念,沒有大段大段的引用團章中的話,只是她自己與團組織的一段故事,反而讓人記憶猶新。
聽她告訴我們,加入團組織,成為一名團員,所意味著的一切;聽她慷慨激昂的問我們,是不是準備好迎接這份挑戰,承擔這份責任,突然,就有了感觸。
這才發現,我們對團組織的了解,對團員的了解,實在是少之又少。
加入共青團,成為一名團員,意味著一個新的挑戰,一份莊重的責任,而不僅僅是一個稱號,一枚團徽。
從我們加入少先隊時起,老師就告訴我們:紅旗是由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而如今,我們又有了新的體會。
那些紅旗是一顆顆共青團員的心。
共青團的隊伍在不斷的擴大、擴大,新鮮的血液每一年都在進行更換。
正是這樣的更換著,每年都有無數的共青團員在實現著自己的誓言。
他們熾熱的,燃燒著的心,就這樣映紅了一面面的團旗,并讓團旗永遠那么鮮艷的紅著,燃燒著,高舉在前進的道路上。
退隊建團,不是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感觸可以抒發,但是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了。
為著那份新的挑戰。
我們都在努力著,去了解它,去戰勝它。
退隊建團,讓我們告別了星星火炬,告別了紅領巾,告別了少先隊,告別了過去六年的一切一切。
唯一沒有告別的,是這條路。
我們還將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因為退隊建團,同樣讓我們迎來了閃閃團徽,迎來了共青團。
各位學長:今天,是你們,在映紅著這鮮紅的燃燒著的團旗,讓我們向往著它,追尋著它;而或許明天,就是我們接過這接力棒,讓它再一次吸引新一屆同學的目光。
所以,在我們之前,請你們讓它繼續燃燒吧;而在你們之后,我們定會讓它燃燒得更加猛烈些!
入團的家長寄語怎么寫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
希望再接再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你有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
你是好樣的. 我們為作為你的父母而驕傲。
你一定會超越我們的期望的。
繼續努力吧
對于小孩子必須鼓勵他們才會進步才會做得更好。
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歩我們要學會做給孩子鼓.掌的父母。
上一篇:小吃的三句半臺詞匯編6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