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經典文案94句
【第1句】: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利。
【第2句】:過分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第3句】: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用平和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
【第4句】:選擇太多,所以困頓。
【第5句】: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第6句】:我喜歡把生活分成兩個層面:生命層面,生存層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謂生命層面,就是自己的內心要有所執守的東西;而所謂生存層面,就是你在現實中建功立業的東西。
【第7句】: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養性,自己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個惰性元素,詰問自己配交到怎樣的朋友。
【第8句】:真正的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勇敢有時候表現為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心的自信與鎮定。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第9句】:人的本性就是貪婪,但沒有貪婪社會就不會進步。
【第10句】:最好的進攻就是進攻自己。
【第11句】:現在中國文化需要上課的人,比需要下課的人多。
【第12句】: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并不矛盾。
【第13句】:真正崇尚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學習當作謀生的手段,當作炫耀的資本。
【第14句】:外在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第15句】: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虧。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第16句】:孔子所說的“益者三友”,是指:第一,友直,直即正直。第二,友諒,諒即誠實。第三,友多聞,即見多識廣。
【第17句】:我們習慣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第18句】: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第19句】: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第20句】: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只有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第21句】: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第22句】: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么清晰可見。
【第23句】: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第24句】:我們可以躲開大家,卻躲不開一只蒼蠅。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第25句】:不要因為世俗的標準而遠離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第26句】: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第27句】:我們對生活一種歡欣的態度,就是對古典最高的致敬。
【第28句】: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第29句】: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第30句】: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第31句】: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第32句】: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第33句】:好朋友是一本書可以打開一個世界,開創一個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寬容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第34句】:我們不缺乏鴻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實的道路。
【第35句】:表面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會給你一個淡定的起點。
【第36句】: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第37句】:所有外在的形式是為了內心的安頓。
【第38句】:我們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愛之心,愿意與人親近,有結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別能力。
【第39句】:理想是一個人一生最在乎的東西,是一種心靈的寄托。
【第40句】:最恰當的距離是在彼此不傷害的情總況下,保持彼此的溫暖。
【第41句】: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質的奢侈,追求心靈悠游上的奢侈。
【第42句】: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第43句】:“危機”兩個字,一個意味著危險,另外一個意味著機會,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努力。
【第44句】: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第45句】: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
【第46句】: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第47句】:理想之道給我們一個起點,給我們的心靈儲備一點能源。
【第48句】: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
【第49句】: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第50句】: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第51句】: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第52句】: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是錦上添花,其實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愛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愛發脾氣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別人道歉但在別人的心靈卻永遠留下了一個洞。
【第53句】: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么樣的事情都大包大攬。
【第54句】: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并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
【第55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第56句】: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第57句】:現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產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第58句】:當你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第59句】: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第60句】:中國哲學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
【第61句】: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第62句】: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第63句】: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第64句】: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第65句】:是英雄表現出來,是人才體現出來,是蠢才顯現出來。
【第66句】: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第67句】: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別人。獨孤求敗的境界。
【第68句】: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第69句】: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第70句】:技術永遠不是最終的保障,人規避危險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第71句】:從自身修修養做起,一個真正的君子,從現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第72句】: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第73句】:要成為君子,就要有”恒心“。當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就離君子不遠了。
【第74句】: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在最親近的人中也應該保有這種距離。
【第75句】: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闊天空呢?
【第76句】: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第77句】: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優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第78句】: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沖突,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第79句】: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第80句】: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第81句】:任何一個傻瓜都會引誘一個姑娘;但是知道怎樣離開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第82句】:錢可以幫窮人解決問題,卻幫富人制造問題。
【第83句】:要成為君子,就要有“恒心”當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就離君子不遠了。
【第84句】: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第85句】: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第86句】: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
【第87句】: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內心缺少什么。
【第88句】:如果你借太多的錢給一個人,你會令此人變成壞人。
【第89句】:心靈環境的荒蕪,生命能量的浪費,是一種心靈資源的浪費。
【第90句】:競爭,其實就是一種友誼,在對手的幫助下提高你的聰明度,害怕競爭的人已經輸給了對手。
【第91句】:一個人燃燒了一場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第92句】: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第93句】: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個月收入數字。
【第94句】:我們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內心太少。對外無限寬廣拓展世界,對內無限深刻發現內心。
于丹《莊子心得》經典文案
篇【第1句】:于丹《莊子心得》經典文案
【第1句】: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第2句】:真正的逍遙是無羈無絆的。
【第3句】: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大眼光,就會抓住我們眼前的每一個機遇。
【第4句】: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
【第5句】:真正的英雄是能夠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第6句】: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
【第7句】:“無為而無不為”才是大境界。
【第8句】: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靈魂放到無限大。
篇【第2句】:于丹《莊子心得》經典文案
【第1句】:淡泊為大(淡泊明智),寧靜致遠。
【第2句】:人能夠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第3句】:只有用心才能從細節里獲得知識和感悟。
【第4句】: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
【第5句】: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可以開闊。
【第16句】:經歷和悟性決定你的眼界。
【第7句】:人格理想的支點:依于仁,游于藝。
【第8句】:感到心理失衡是因為世界在動,而你不動。
【第9句】:生命的逍遙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駕于萬物之上,而是用我們的.心與世間萬物相勾相連、水乳交融。
【第10句】:道法自然,道無處不在。
【第11句】:同樣的道理,感悟卻有高下之分。
篇【第3句】:于丹《莊子心得》經典文案
【第1句】: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
【第2句】: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第3句】:不要因為世俗的標準而遠離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第4句】:在我們成長中一定有某種潛能從沒有被開發出來。
【第5句】:心齋(審視內心、反躬自省)是認識自己、獲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第6句】:外在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第7句】: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第8句】:對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于丹莊子心得經典文案17則
【第1句】: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第2句】: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第3句】: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第4句】: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第5句】: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第6句】: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第7句】:其實什么是老師呢,我有一個學生,她給我的一個小禮物讓我明白什么是老師。
一個小女孩,她在軍訓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面給我做了一幅禮物,因為她想趕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她是自己一針一針地繡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繡,然后放在一個有機玻璃的罩子里面給了我。我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看明白,看到里面繡的是一個很優雅的女人,彎著腰拿著一根針,然后底下有一個鼻涕兮兮的小臟孩,然后舉胳膊,她抓著那個小孩的胳膊。我還問這個女孩,我說哎呀,她干什么,是給他打預防針嗎?然后那個小女孩就笑了,說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后來我從那個玻璃罩子摳出來一封信,疊得小小的`,那封信里她給我講,她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他們的翅膀斷了,那么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為他縫補翅膀的人。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沒有人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能夠愛他們,能夠鼓勵他們縫起翅膀,重新還記起天空,她說我遇到你其實就是遇到了一個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
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為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第8句】: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
【第9句】: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第10句】:在我看來,莊子也罷,孔子也罷,所有作用于生命個體的古圣先賢學說,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內心覺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覺得這就是先賢的一種意義了。
【第11句】: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并不矛盾。
【第12句】: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易傳播,你把它整的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第13句】: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第14句】:我喜歡把生活分成兩個層面:生命層面,生存層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謂生命層面,就是自己的內心要有所執守的東西;而所謂生存層面,就是你在現實中建功立業的東西。
【第15句】: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第16句】: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優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第17句】:《莊子》里面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于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莊子認為,這個世界應該返璞歸真。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點,不要過分相信技巧,讓我們回到最樸素、最本初的狀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甚至有人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于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在于,多一些內心樸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為,否則,我們則有可能在這個大千世界里迷失自己。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進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上一篇:85年的盛夏臺詞匯編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